何洁发火了!
她发了一条长微博,怒斥网络上有人说她儿子七宝「习惯性撒谎」。
原来,在综艺节目《不可思议的妈妈2》中,节目组安排了一个「不要给陌生人开门」的测试,来考验小朋友。
何洁3岁的儿子七宝在这个环节没有完成任务,给陌生人开了门。
然而当何洁问他的时候,七宝却摇头说「没有」。
面对儿子的「谎言」,何洁没有当面揭穿。
她抱着儿子,温柔地告诉他「你跟妈妈说实话,妈妈是不会骂你的」。
得到妈妈的肯定后,七宝认错说「下次我不会了」。
事后,何洁解释说,七宝之所以说谎,是他知道自己做错了,因为他曾经答应过妈妈,不给陌生人开门,他知道自己犯了一个很严重的错误,想要迂回地解决这件事。
然而,却有人断章取义,说七宝「习惯性撒谎」,这惹恼了何洁。
作为一名妈妈,我觉得何洁的整个处理过程可圈可点,没有任何不妥之处。
如果换作是我,有人随意给我的孩子贴个「习惯性撒谎」的标签,我想我也会很生气。
实际上,孩子撒谎并不一定都是坏事。
当孩子开始学会「撒谎」的时候,我们应该心下窃喜才是,因为这意味着孩子离「长大」又进了一步,他们开始有自己的想法了。
孩子要想成功撒谎需要具备两个能力:读心能力和自我控制力。
也就是说,孩子要想成功撒谎,说明其智力发育和情商都没有问题。
孩子第一次撒谎,跟第一次开口说话叫「爸爸妈妈」一样有纪念意义,是里程碑式的突破。
我们多数人认为,「孩子撒谎越早,那他们一定是有一些人格缺陷的,并且一生都是病态的撒谎者。」
然而,Kang Lee教授的实验却证明,这个认识是错误的。
孩子说谎不可怕,但如果我们不能认清孩子谎言背后的真实原因,没有及时作出正向的引导,误导了孩子,这才可怕。
那么,孩子说谎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情绪密码」呢?
综艺节目《少年说》里,有个叫孔汤琦的七年级男孩,曾经在天台上吐槽自己的父母。
他犯错了,父母问「知道错了吗」,他如实回答「不知道」,招来的却是父母的棍棒教育——
「你竟然不知道错哪儿了?该打!」
再犯错时,父母又问他「知道错了吗?」
学乖后的他,即便不知道错在哪里,但为了免于皮肉之苦,依然乖乖地说「知道了」。
就像何洁的儿子七宝,说谎不是他本意,害怕被妈妈批评才是他内心最忌惮的。
与其说「孩子在撒谎」,不如说孩子在用谎言来「逃避伤害」,撒谎只是为了保护他自己。
当孩子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撒谎的时候,父母就要注意了。
这种带有目的性的撒谎,如果不去合理引导和纠正,孩子初尝到了撒谎带来的便利和好处后,就会演变成真撒谎,影响孩子以后的人生。
我们需要像花匠修剪树枝一样,帮孩子剪掉那些没用的旁枝,以确保他能长成参天大树。
虽然说,面对孩子撒谎,要以平常心对待,不能如遇洪水猛兽,过于紧张,但也不能置之不理,任其恣意生长。
那么,我们该如何做,才能做出正向引导呢?
孩子「说谎」,是人生的一个必经阶段,所以当孩子开始出现说谎端倪的时候,父母不必惊慌失措,不要言语上「羞辱」孩子,像「说谎精」「习惯性撒谎」这类词,都要避免。
对于幼童的「谎言」,我们可以这样做:不揭穿,不贴标签,让他平稳地度过这一时期。
《潸然》中有这样一句扎心台词:
小孩子是从说真话大人却不相信的时候开始,才选择说谎的。
不是只有大人会对小孩失望,小孩子也会对大人失望。
当我们站在一个权威的角度,居高临下地一遍遍问孩子「这是真的吗?」,其实就是在告诉孩子「你不要撒谎了,我不信你的话。」
当我们质疑孩子的时候,亲子关系已经悄然变化,出现了裂痕。
只有和孩子之间建立了互相信任的沟通机制,孩子才愿意跟父母敞开心扉,谎言才会不攻自破。
甘地夫人说:
最好的教育是以身作则。孩子们对谎言或虚伪非常敏感,极易察觉。如果他们尊重你、依赖你、他们就是在很小的时候也会同你合作。
父母应该为孩子做个好榜样,如果父母经常说谎,孩子就会模仿这一行为,认为说谎是一种正常现象。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想拥有一个不说谎的小孩,就先做不说谎的父母。
「妈妈,是不是只有我生病了,你就能多点时间陪我了?」
有一天,我正哄女儿睡觉,她突然这样问我。
因为当时特别困,我随口应了一句,「嗯。」
结果,在那段日子里,一向健康的女儿隔三差五地闹着说肚子痛、头痛、眼睛痛,弄得我紧张不已,但又没查出什么毛病。
他们变着法子装病,只是想让妈妈多陪自己一会。
听了这话,我差点哭了。
如果孩子说谎是源于家长的忽视,我们就该反省了,是不是平时工作太忙,或者应酬太多,又或者是父母感情不和。
世上本没有坏孩子。
孩子只有感受到「被爱着」,才能更加健康地成长。
如果你想要孩子灵魂发光,思想镀金,底气十足地行走于世间,请给她足够的温暖。
我的宝贝,爸爸妈妈不会挑剔你的小瑕疵,偶尔的谎言只是人生路上的一个小插曲。
重要的是,你内心依然阳光、温暖、善良,这就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