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里,我没日没夜的把金庸的《侠客行》给恶补了一遍。这是这么多年来,一直想看,但又总是忘记的书。直到我在电影院里刷了第三遍《长城》之后,才又突然想起这部书。关于这本书,我倒觉得,武功秘籍倒是其次,故事才是真的值得一看,巧合与矛盾的安排恰到好处,不过,也有些前后屡不太顺的地方,倒是无伤大雅,然而最大的问题是,这部书写的太不金庸,更像是一个崇拜者的模仿作品。所以说,很多时候,我们总是抱着先入为主的观念去审视什么,这他娘的是不对的。
其实,我今儿倒是想说说电影。尤其是年尾这几部。
首先,我要搞明白一个身份,我,他妈的到底是谁?
一来,我不是广电局,不是电影审查机构的人员,而且也永远不可能是。二来,我也不是专业影评人,不是导演、编剧之类的同行业人士,没那么专业,看不懂那么多专业镜头组。第三,哥们暂时还不是网红,说话也没有什么影响力,做不到喷谁谁红,黑谁谁涨粉这种事。所以,归根结底,我就是一伸着脖子看电影的吃瓜观众,不,应该说,爆米花群众。
其次,我们再搞明白一个问题,电影到底是干嘛地?
大学时,侥幸学过一些电影的基本常识和知识,也上过拉片儿分析课,什么蒙太奇,希区柯克,分镜头理论,那会儿还有点印象,现在全然不知。唯一能记住的就是,电影,就是一艺术创作品,反应现实,取悦受众。
好了,捋清楚上面的关系,我们就明白了,我他妈的就是个把电影当热闹看的观众而已,这么一想,哪些片子让我高兴了,或者让我难受了,就是好片子了吧,哪些片子让你看完觉得对得起美团的团购价了,就是可以的了吧。反正,我从来去看电影时,都是这种心态;虽然常年驻扎豆瓣,为人甚是矫情,但恰恰豆瓣大神们观影时的半点风姿,我都没有学会,而且也不想学会。我要的,只是最纯粹的体验。管你丫电影投了多少钱,用了谁谁谁,神马艺术手法,多么黑色幽默,跟我有啥关系,我就图一乐呵。
所以,《长城》真的有那么差吗?我觉得没有。哪怕那些小鲜肉、五花肉、老腊肉们都只是酱油角色,哪怕景甜演技不咋地,问题是,我也不是脑残粉,又不会为了谁谁谁专门去看电影。我倒觉得,饕餮这形象设计的不错,真的,尤其是那个能发WIFI信号的老大,完美的解决了这些货们不能说话,只会哇哇叫还能特别有组织有纪律有战斗力的问题。换个手撕鬼子的编剧,一准的两炮下去,这些货们就怂了。有些人会问,为什么饕餮不去别的地方,光往关内冲,我真是不明白问这些问题的人,给你一次机会抢银行,你说你是会去抢金库,还是抢个ATM机,傻子都知道,哪里钱多去哪,这些玩意儿也不傻,哪人多,宋朝人多啊。老百姓们一个个白白胖胖,家里有肉又有田,简直跟烤熟的鸭子一样。算了,不贫了,严肃的说,《长城》是好片子,好到我觉得可以给掌声的片子,毕竟,我觉得看了三遍,看着都挺刺激。而且,统帅死后,赵牧阳击鼓而唱的《出塞》真是震撼到无话可说。以至于我这几天,一直在找他的原声版MP3。
夸完了《长城》再来说一说张嘉佳的《摆渡人》,原著里马力是个画家,小玉是个小富婆,至少也是个金领之类的。怎么电影里硬给拍成女屌丝了。Baby的气质撑起个小富婆应该也是绰绰有余的啊,这是我闹不明白的地方。陈奕迅和梁朝伟我倒觉得更像是本色出演,一个是走火入魔的艺术家,一个是文艺到任性的老鲜肉。电影里,那段群殴也算是笑点满满,不过,不幸的是,电影放映时有几度我都差点睡着了。不过严格意义上说,摆渡人也算是好片子,就像韩寒的《后会无期》和郭敬明的《小时代》一样,充满了原作者个人的色彩,看完依旧会让人唏嘘不已,没什么可黑的地方。倘若有一天我写的东西能搬上荧幕,我也宁愿我个人色彩的痕迹,重于电影效果。
还有部什么来着,对,《血战钢锯岭》!这部片子的票房我真是看不懂,感觉惨的不行,跟片中的战争场景一样惨烈,那天我跟我哥们看完以后,恶心的我半天说不出话来。突然有种强烈的感觉就是,他妈的生在和平年代真你妈幸福啊。想象一下,我这种一身横肉的人如果生在二战,突然身中一枪,血肉模糊吧还不能马上死,被人抬下战场后,恐怕后半生生活不能自理了,想想就觉得可怕。所以,战争片段,我给满分,真实到后怕。有点当年《集结号》的感觉。
《驴得水》我没看懂,或者说,看懂了,但是觉得没意思。或许是我太肤浅,我倒宁愿承认我没看懂这么一部黑色幽默又讽刺意味十足的片子。几乎所有的影评和观影指南,都一边儿倒的给好评,可我看了两遍,除了对《我要》这首歌比较有好感外,别的还真是无甚感觉。我承认,讽刺意味拍的很成功,大部分人都能看懂,笑点不算太多,也能让人笑出来,但是,它到底算什么,喜剧片?显而易见,不算,讽刺意味的故事片儿?按故事来算,充其量只能算是个小品,小品就是创造矛盾,制造误会,加深误会,到最后化解矛盾,解除误会。所以,我觉得,如果是舞台剧,《驴得水》是成功的;电影,它失败了,但是,恰如其中心思想对社会的讽刺一般的讽刺,很多人又觉得它是部成功的电影。就像84版的《雷雨》你一定没看过,甚至没听过,但是话剧版的《雷雨》,你一定看过或者听过一样,有些剧本,只适合在小众的舞台演出。就像郭德纲说的话,有些相声,只适合在小书场说,放到大型商演,说一半观众就要退票一样,一个意思。
最后,不的不提的就是《湄公河行动》了,本以为又是假大空、形式主义的片子,没想到,硬是拍出了商业片儿的范儿,尤其是那个糯卡,跟现实中的那个罪犯本人怎么能长的那么像,太讲究了,倒是现实中这个缉毒队长,看起来跟张涵予差距甚远,一点都不干练,不过,人不可貌相倒是真的。彭鲜肉的演技终于终于有了爆发,一下子上升到主流演员的水平。另外,值得一提的就是卢惠光了,这个拍了一辈子武打片儿的主,演起文戏来,也是丝毫不弱。总的来说,这片儿没拍失败的很大原因是公安部的位置要比广电总局高那么一点点吧,所以,直接审批通过,狠狠的打了广电的脸。其实我没那么恨广电,但是就是觉得暗爽。
中国人什么都喜欢看增长,去年的票房纪录,直到今年12月底,才刚刚完成超越;估计百分之八十的电影人,都心里暗松了一口气,要不然,被打脸的就是他们。我倒不介意票房惨淡,毕竟跟我也没什么关系,不过细细一想,《长城》这样入不敷出的电影,如果最后的结果是赔的,那么下一次,这么多明星扎堆,中美合拍的商业大片儿,就不知道要等到哪一年去了。我们总参照豆瓣,觉得豆瓣评分不到6的电影,连看都不值得看,可电影就是电影,再烂的片儿还是有人喜欢,为什么有些人能接受一上来就一丝不挂还没有情节的爱情动作片而且看得时候不快进,可就是接受不了明明情节不错,无非就是演员演技差点的片子呢?因为,我们太多人,摆错了位置,看毛片儿时,你只图一时欲望的发泄,根本不管别的,可为什么看电影时,又非要站在上帝的角度去批判呢,我真闹不明白,其实我也不想明白,反正我看来看去,觉得很多烂片不错,反倒很多好片儿我看不下去。也可能是我太过肤浅,不能够穿过外在看本质,不能够及时体悟中心思想和积极意义。可你妈我看得是电影啊,不是教科书啊。突然想到郭德纲的那句话,相声,先搞笑吧,不搞笑就太搞笑了。
电影也一样,还是先解闷吧。别总是一上来就想着把自己拍成百年经典,名垂影史。
关于电影,我从来不期待什么,也不想从中看到什么,如果恰好看到了,也无非多几分感慨,如果没有,就当个乐呵看了,或是看完开心无比,或是看完深沉到不行。总归带着情绪出电影院就是好的,不像最近,每次散场时,总听见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说,你看,评分这么高,没错吧。
这种人,我都躲着走,怕踩他脚之后他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