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晨儿子深夜苦读:那些把学习当玩的孩子,究竟是怎样练成的?

姚晨儿子深夜苦读:那些把学习当玩的孩子,究竟是怎样练成的?

骑象小学堂 内地女星 2020-04-29 21:11:36 601

来源:有养(ID:youyangtv)
作者 :筱恬


不久前,姚晨在微博po出一张照片,并幽默配以文字:“挑灯苦读的父子俩。等疫情过去,估计曹老也能再参加一次高考了……”

 

照片里,只见夜已深,而她的老公还在为儿子土豆认真讲解着作业题。



对此,网友们纷纷留言,表示对这样的场面很熟悉,对“可怜”的土豆很心疼。

 

毕竟,孩子的学业永远是天下父母最操心的话题,辅导作业神马的,无论明星还是素人,大家大概率都逃不掉。

 

辅导作业会崩溃,一直辅导一直崩溃。


朋友圈随手一翻,就有真实的吐槽出现——



因此我们当父母的,总会对那些在学业方面让大人省心的孩子特别羡慕。

 

“别人家的孩子“不仅学习主动,而且成绩往往也不赖;

再看看自己家的,为什么苦口婆心好说歹说,却一点都不开窍呢?

 

有句话很有道理:“一旦孩子自己真正想要学习,把它当成一件自觉为之努力的事去做到极致,那成绩自然会出类拔萃。”


这就是拉开孩子之间差距的关键。

 

这项让孩子成功的重要因素,是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是把外界的逼迫转化为内在源源不断的能量。它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内驱力。

 

内驱力,是孩子自觉学习的保证


不久前,美国麻省理工学院2020年常规录取发放了全球offer。


来自北京人大附中的高二学生邓明扬,凭借着在数学和信息学方面的突出表现,成为了中国大陆唯一的幸运儿。



说起他的成绩,邓妈妈曾透露:小时候家长并没有刻意指导,也没有给他报很多额外的奥数班,全是儿子凭借着兴趣在主动钻研。


而邓同学自己也说,自己想学好了参加比赛,理由无非三个:“我喜欢”,“感觉很有意思”,“想去玩玩”。

 

其实,总结那些学霸的成功经验,你会发现,他们很多人都在学业上表现出了很强的内驱力。


曾有统计显示,72.9%的哈佛父母认为,自己的子女在高中阶段学习非常自觉,成绩从来不需要父母多操心。

 

《驱动力》一书中提到,人的驱动力可以分为三种:

 

第一种来自基本生存需要,是生物性的驱动力;

第二种来自外部力量,是奖罚并存的萝卜加大棒模式;

第三种来自内在的动力,是内心想把一件事情做好的强烈意愿,也叫做内驱力。

 

前两种驱动力是被动的,会随着外部条件的改变而消失。唯有最后一个内驱力,源自本心,不受任何外界因素的影响,无论何时都能充分调动起一个人的干劲儿,从而激发无限潜力。

 

英国一项长达几十年的大型追踪研究项目——出生队列研究(British Birth Cohort)也发现,有20%左右来自社会底层家庭的孩子,成功实现阶级的跨越,彻底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经过数据分析,研究人员在这些逆袭的孩子身上找到了一个共同特质——拥有强大的内在动力。

 

他们不像父辈那样堕落,而是对读书与拼搏有着强烈的渴望,往往都非常有决心过上更好的生活。

 

可以说,内驱力,不仅让孩子如虎添翼,也能帮他们逆风翻盘。当一个人是真正为自己而努力时,状态自然会像开了挂一般,创造人生的一切可能。


内驱力,蕴藏在所有孩子心中

 

可能有人会说,内驱力可遇不可求,拥有它的孩子,早已成为“别人家”的娃;


而自家这个,明明已经试过了各种方法,但他们依旧对成绩满不在乎,学习上也吊儿郎当,没有一点上进心。可能,他们是内驱力的绝缘体吧?

 

但事实真是如此吗?

 

电影《为人师表》中,美国教师Jaime Escalante遇到的情况,或许比我们能想象到的还要棘手。

 

在他执教洛杉矶加菲尔德高中之前,这是一所公认的烂校,学生大部分是南美殖民子女,家庭贫困、父母没什么文化,也不重视孩子的教育。

 

Escalante上课的第一天,简直要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班上的学生穿着奇装异服,完全无视课堂秩序,甚至还有学生公然挑衅他说:“这里不欢迎你。”

 

原来,在充满忽略与歧视的氛围之下,这些孩子完全放弃了自我进步。他们满身戾气、拉帮结派、整天逃课、甚至还有人公然吸毒酗酒。



他们,是被所有人都认定未来已毁、无可救药的小混混。或许在我们看来,这样的差生,和内驱力不会有半点联系吧?

 

但是,Escalante却让一切都发生了改变。尽管过程曲折,但他愣是扭转局势,让这群学渣爱上学习,拼搏进取,最终个个考上大学,其中不乏哈佛、耶鲁等常春藤名校。

 

这部电影,根据真人真事改编,主人公Jaime Escalante被誉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教师。在他整个教育生涯中,有一个理念始终有力地支撑着他:“没有一个孩子是不具备学习能力的,只要想学就一定可以学好。”



所以,答案就是——内驱力,其实蕴藏在每一个人心底。


只要激发它,任何孩子都可以未来可期。


正确的方法,唤醒孩子的内驱力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会觉得孩子不求上进,实际是因为自己错误的教育方式,让他们把内心的动力深深封存。

 

无论是责备否定、逼迫苛责、亦或是不恰当的奖惩措施,这些都可能会扰乱孩子本身内在的力量,让他们失掉努力的信心、背负无形的压力、迷失前进的方向。

 

教育专家尹建莉曾说:“如果没有唤醒孩子本身的内驱动力,如果没有让孩子自发地努力,家长做再多也是越俎代庖,做再好也是拔苗助长。”

 

唤醒孩子的内驱力,或许我们可以这么做。

 

1.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孩子

 

小外甥去年刚读小学。在过去的第一学期,他表现不俗,拿到了校三好学生的奖状。

 

说起经验,堂姐告诉我们,无非就是在教育方面,有些事情“多作为”,有些事情“不作为”。

 

“多作为”的,是经常与儿子聊天,通过交流了解小家伙的兴趣爱好以及心愿和理想,并及时加以发掘、给予支持。


 

由此,孩子将进一步明确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会有意识地朝着这个目标去努力。

 

而“不作为”的,则是一些琐碎的小事,比如准备第二天的文具用品、整理书包等等。

 

由此,将会让孩子在学业上获得一种自主感,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自己要为自己负责。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孩子,让他们在相对自由的空间尽情探索。这种情况下,孩子在学业中的“主角光环”才会凸显,他们对待学习才会有持续的热情与动力。

 

毕竟,只有当成是自己的事在做,人内在的驱动才会马力十足。

 

2. 帮助孩子制定并达成目标

 

“目标设定理论”指出:目标本身就具有激励作用,而当这个目标“明确具体,具有一定难度,但又在能力所及的范围之内”时,效果是最好的。

 

拿到教育中来说,当我们为孩子制定难度适中的目标时,他们努把力、“跳一跳”就可能达成。这种情况将会大大激发出个人的内驱力。

 

比如,想让孩子学好英语,就从每天正确背十个单词开始;想让孩子掌握解数学题的技能,就从每天做一页计算题开始……


 

成果日积月累,便是蜕变。看似能把人击垮的难题,几经分解、逐个击破;一旦度过去了,就是自己了不起的成就。

 

为了帮助孩子更好地达成目标,我们不妨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美国儿童大脑研究专家Phil McGraw就提供了一种——让父母与孩子签署目标合同。

 

合同里,可以写下短期内和长期的计划,以及目标追踪进度和完成情况统计;而在孩子努力的过程中,爸爸妈妈要记得及时给予他们鼓励与肯定。


 

由此,孩子会获得十足的胜任感,积极性和自信心自然也就充分调动起来。

 

正如哲学家托马斯·卡莱尔所说:“即使最脆弱的小生命,一旦把全部精力集中到一个目标上,也会有所成就。”

 

3. 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

 

波罗诺夫是一个8岁的俄罗斯小男孩。自从看过了著名花样滑冰选手羽生结弦的比赛之后,从此将他视为偶像,并且深深爱上了这项运动。

 

为了能和羽生结弦一样优秀,他拼命练习,哪怕体力不支、在冰场上一遍遍摔倒,也依旧坚持着。

 

他说,自己最大的梦想就是成为奥运冠军,成为像羽生结弦那样的人。

 

 

正由于这份强大的内在动力,波罗诺夫小小年纪已经取得了优异的花滑成绩,得以有机会多次担任赛场上的送花小童。

 

榜样的精神力量是无穷的。


引导孩子多了解正能量偶像或榜样的成功经历,有助于他们斗志昂扬、奋发向上。

 

至于在形式上,除了口头叙述外,阅读相关的书籍也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

 

社会学家曾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十八世纪初,英国的儿童及成人读物中包含的激励信号多,结果国民产值在一段时间后增加;而十九世纪初,读物中的激励信号下降,于是产值也随之下降。”


  

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伟人自传、大师作品等励志而上进的书籍,能激发孩子的内驱力,使他们在长大后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从而推动经济发展。

  

苏格拉底曾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其实,这团火焰正是孩子心中的内驱力。

 

或许,它会由于种种缘故被熄灭,让孩子暂时失去前进的动力;但火种永远都在,随时可以复燃。

 

一旦烈焰熊熊,它注定会迸发出成长路上无穷的力量!


有养(ID:youyangtv)致力于为-1~12岁孩子的家庭提供有价值的父母教育服务,通过知识付费、工坊联盟、网综节目、短视频、父母一站式成长App等产品和服务,引领中国父母教养观念及方式全面升级,由著名主持人周洲匠心出品。



点击查看更多有用有趣热文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