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龙逝世50周年:一代功夫巨星的武者之道与银幕人生

李小龙逝世50周年:一代功夫巨星的武者之道与银幕人生

凤凰卫视 港台男星 2023-07-22 16:53:13 212
1973年7月20日,一代武学大师李小龙在香港逝世,留给世人无限怀念。

如今半个世纪过去了,关于李小龙的往事,并没有被时代封存,他的人生哲学依然为后人津津乐道,他依然被一代又一代人奉为功夫偶像,乃至香港精神的化身。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这位传奇人物身边,一起去了解,是什么造就了李小龙?以及为什么人们会对他如此怀念?

1978年《死亡游戏》剧照

“小小童星”与“问题少年”


1940年冬,李小龙在美国三藩市(旧金山)出生。

李小龙与父母

医院里,助产士为这个小婴儿取好了英文名:Bruce。父亲李海泉与母亲何爱榆则给他取了一个中文名——“李振藩”,期冀这个龙年出生的孩子,可以“振动三藩市”。

香港电影研究者 何思颖:
“他父亲李海泉,一方面是粤剧老倌,另一方面也是粤语片的演员,所以他可以说在粤剧后台和电影片场长大。”

1950年《细路祥》剧照

1941年,年幼的小振藩随父母回到香港,他与电影的缘分,也愈来愈深。
10岁那年,在电影《细路祥》中,小振藩将一个狡猾而善良的贫民窟孤儿演得惟妙惟肖。也正是这时,这位小童星有了一个伴随他一生的艺名——李小龙。

1951年,李小龙紧随哥哥李忠琛的脚步入读了香港的喇沙书院,但在这里,这位“小小童星”却变成了“问题少年”。

李小龙弟弟 李振辉:
“我母亲发现那所学校很棒,也是香港最有名望的学校之一。所以忠琛去上学之后,小龙也去了。当然,小龙只去读了几年,就因为打架被开除了。”

转学后,李小龙在圣方济书院的学生证 
来源:香港文化博物馆

1950年代,“功夫”在香港正流行。很多年轻人涌入小型武馆,或在天台上自行组织武术比赛。在目睹同学展示的功夫之后,15岁的李小龙请人引荐,正式拜入咏春拳宗师——叶问门下。

李小龙与叶问

李小龙把练习咏春的成果展示在街头巷尾,吸引了一众跟随者,也引起了警察的注意。

李小龙弟弟 李振辉:
“当时他打架打得越来越厉害,结果学校警察部门的人就把我母亲找去,有点警告的意思,对她说,要是李小龙再被举报打架,他就会被逮捕。”

1959年,在父母的建议下,李小龙再次回到美国,开启了他的异国求学之旅。

开办武馆 创立截拳道 悟出功夫之道


初到美国,李小龙在父亲朋友的餐馆打工。他一边自己练习咏春拳,一边筹划着怎么再给自己赚点钱。

李小龙在训练

李小龙学生 、好友 木村武之:
“有个在我之前认识小龙的人来找我,说他遇到了一个中国小伙,是个天才。见面之后,有人请他给我展示一下功夫,我一看,真是不可思议,确实有点儿东西啊。李小龙和我们这群人一起锻炼后不久,我们就决定在这儿开个小学校。”

振藩国术馆毕业证

1962年,在西雅图唐人街,李小龙的第一间武馆——“振藩国术馆”开门了。

因为年少学武时曾因混血身份受到议论,所以在自己开的武馆,李小龙始终没有对学生的种族或社会地位做任何限制。

李小龙与学生合照

这段时间,李小龙一边在拳馆教学,一边在华盛顿大学主修戏剧专业,还选修了哲学和心理学。

香港大学比较文学系助理教授 朴汉峻:
“如果他只是纯粹的尚武,那他会真的有点像黑帮。但他尚武的同时,也有知识分子的一面,博学多才。这是文与武的融合。”

李小龙在写作

不断的训练、教学和对哲学的思考,让这个曾经的街头少年终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顿悟时刻。

“每一个武术家都在努力做到这一点:像水一样柔软,灵活,适应对手然后顺势而为。”
——1965年 李小龙试镜发言

李小龙渴望打破武术固有的对抗形式,创建一个崭新的、“像水一样”流动而具有适应力的武术体系。截拳道由此诞生。

截拳道

“你如何诚实地表达自己,当你出拳的时候,你真的很想出拳。不是你想要躲避、不想被打倒而出拳,是要真正融入武术中,表达自我。”
——1972年 李小龙访问

随着李小龙被邀请到美国各类武术比赛做参演嘉宾,他也将功夫带到了更多的舞台。

初到好莱坞


1965年,李小龙迎来了他在美国的第一个角色——扮演青蜂侠的日籍助手,加藤。

1965年 《青蜂侠》剧照

在剧里,李小龙所饰演的加藤,时常需要在关键时刻解救被困住的青蜂侠,他因此将一些功夫招式带入其中,这也是美国观众第一次在电视上看到中国功夫。

《青蜂侠》主演 范·威廉斯:
“很多时候,我们镜头都捕捉不到他的动作,因为他太快了。”

《青蜂侠》海报 香港文化博物馆

1960年代的好莱坞,并非亚裔演员的主场。尽管李小龙的功夫令人耳目一新,但想在美国的影视行业立足,极其艰难。

香港大学比较文学系助理教授 朴汉峻:
“在当时,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每个人都说,最起码,你得是白人,高加索人。”

香港电影研究者 何思颖:
“李小龙本来向好莱坞公司提议做一个剧集,后来成为《功夫》,谁知道好莱坞将这个角色给了一个白人,叫他来演一个中国人,他宁愿找一个白人扮中国人,都不叫中国人来演,所以很明显,李小龙一定是生气的。”

想通过电影将武术发扬光大,却在好莱坞屡次碰壁,李小龙陷入了迷茫。

回到香港 开创动作电影传奇


大洋彼岸,1970年代正是香港新派功夫片的热潮。刚刚从邵氏兄弟离职、创立嘉禾影业的邹文怀派人赴美,竭力邀请李小龙回港发展。

李小龙与嘉禾影业创始人邹文怀

李小龙的“四部半”电影传奇,由此开始。

1971年《唐山大兄》剧照

1971年,李小龙返港后主演的第一部电影——《唐山大兄》上映,创造香港开埠以来最高的票房纪录。

1972年《精武门》剧照

1972年,李小龙参与编导的《精武门》上映,片中,饰演陈真的李小龙首次以双截棍重创对手,展现出了别样的武术魅力。而电影中打破“东亚病夫”招牌的片段,更是成为载入史册的经典。

香港电影研究者 何思颖:
“香港人、中国人在过去一百多年里面所受到的不公平的待遇,他就用他的功夫表演表现出来。”

1972年《猛龙过江》剧照

站在演员与武术家的边界,李小龙渴望将更多自己的武学思想融入影片。在李小龙的第三部影片《猛龙过江》中,他是导演、编剧,也是主演与特技协调员。

而随着功夫电影愈来愈走向热潮,美国华纳兄弟也与香港嘉禾影业达成合作,计划拍摄第一部香港与美国联合制作的功夫片——《龙争虎斗》。

《龙争虎斗》拍摄现场 李小龙正在指导动作戏

这是李小龙第一次以主角身份亮相好莱坞电影,他也奉献了功夫片史上又一充满哲学意味的经典场景——镜子迷宫。

《龙争虎斗》拍摄现场 镜子迷宫排演

这场戏的布景用了8000面镜子。摄影师用慢动作拍摄李小龙的打斗,既很暴力,但又优美得像芭蕾。

香港大学比较文学系助理教授 朴汉峻:
“如果你看了很多他的电影,你会发现其中有艺术电影的元素,李小龙真的把一切都集中在一起了。”

英年辞世 回响尤在


1973年8月,《龙争虎斗》在美国一经上映,就收获840万美元票房。一阵功夫热潮席卷欧美。

香港大学比较文学系助理教授 朴汉峻:
“有位非裔美国歌手还创作了一首热门单曲《Kung Fu Fighting》。它不仅在美国,而且在西欧的音乐榜单上占据了很久第一。如果你在那个时候去迪斯科舞厅,一旦这首歌播放,每个人都会离开桌子开始跳舞。迪士尼决定推出《功夫熊猫》的时候也重制了这首歌。”

只可惜,李小龙没能亲眼见证这一切。

1973年7月20日,在影片《龙争虎斗》亮相好莱坞前的一个月,李小龙在香港伊利沙伯医院被确定死亡。和李小龙一起沉入未知的,还有他刚刚参与制作了一半的电影——《死亡游戏》。

1978年《死亡游戏》剧照

李小龙儿子 李国豪:
“我父亲留下了非常美好的遗产,我在世界各地都遇到了真心钦佩他、欣赏他工作成就的人们,他们也受到了非常积极的影响。”

2005年11月26日,全球范围内的第一座李小龙铜像在巴尔干半岛国家——波黑树立。一天后,另一尊李小龙铜像也在香港星光大道揭幕。

香港星光大道李小龙铜像 
取自《龙争虎斗》经典造型

李小龙女儿 李香凝:
“他是一个很棒的哲学家,一个深刻的思想家,他相信和谐的力量,他希望把人们凝聚在一起。”

五十年来,李小龙激起的点点涟漪仍然随处可见,无论是哪一点曾经触动你,都是李小龙留给这个世界最好的遗产,一如李小龙最喜欢的那首歌里唱的:当我死亡、当我离去,将会有一个新的生命降临于世,继续前行、生生不息。

本周六晚22:00
凤凰卫视中文台《皇牌大放送》特别呈现
《功夫之道——李小龙的武术与银屏》
敬请关注!


编辑:Sia

今日视频推荐:
  大家都在看  
·韩国向欧洲出售大批武器,要当北约亚太桥头堡?| 凤凰观察
·满屏都是坏消息的韩国,何以自诩“全球中枢”?
·专访韩乔生:中国足球为什么不行?“村超”能起到什么作用?丨名人面对面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