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不尽唐风宋韵丨五分钟学宋词丨新诗速递
本文字数:1387 阅读时间:3分钟
本期讲师:采采
图片来源:经典咏流传
古人写诗都有一个习惯,写完了还会叫上乐工或歌女,为自己的诗谱曲并演奏出来。
譬如,白居易的《琵琶行》,就是偶遇同病相怜的琵琶女,即兴作诗并请她演奏的;高适、王昌龄、王之涣三人在路边一个酒家吃饭,还曾比试着谁的诗篇被歌女唱得最多呢;咱们的大才子苏轼身边,自然也是从来不缺红袖添香。
然而,苏轼的词,并不那么好唱。
俞文豹《吹剑续录》中曾称:“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千年后,当我们再以音乐的方式,去追寻古人的遗风,什么样的人才能唱出苏东坡词中的万千气象和人生况味?
1
一曲《定风波》,唱尽人生风雨!
定风波
宋·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有一天,苏轼和朋友们外出喝酒,回来时被一场大雨淋湿,好不狼狈。大家都失魂落魄,唯他一人兴高采烈。骤雨稍停,一首《定风波》脱口而出。
读罢此词,如此地潇洒自然,却又饱含历经挫折后独有的感悟和洗礼。
能够唱这首词的人,也必定是经历过人生跌宕起伏,又有着淡泊旷达、追寻自我内心的人。
而我们有幸遇到了这样一位歌者——经历了人生的高峰与低谷,不忘初心、乐观潇洒、坚持心中梦想的黄绮珊!
2
读懂《定风波》,她用了整整二十年
黄绮珊说,她当年被一句“一蓑烟雨任平生”打动,而读懂这句话,她整整用了二十年。二十年间,她经历了被雪藏、被抛弃、家暴、离婚,尝尽心酸,一度想要放弃自己的生命,终于重新站上舞台,凭借天籁之音成为我们的“灵魂歌手”。
从3岁到今天,她始终坚持着心中的音乐梦想。如今,她在台上以最灿烂的姿态道出:“70岁的那一天我会热泪盈眶,如花似玉地继续歌唱!”
和苏轼一样,命运的起落、精神的苦痛曾让她彷徨,让她迷茫,但过了那道坎,就是凤凰涅槃。如今,她在音乐艺术上的领悟力和魔性般的穿透力,无不得益于磨难经历中的人生感悟。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们都是幸福的。
3
从《定风波》看苏轼的人生境界
苏轼的这首《定风波》作于被贬黄州后的第三个春天。距离那一场轰动全国、险些让他丧命的“乌台诗案”也有三年光景了,但余罪仍在。在黄州,没有实权,没有钱财,有时甚至连基本生活都保障不了,物力维艰。但他懂得苦中作乐,自己耕种、造房、烹饪,过农夫般的生活。
我们无法揣测,在那三年里,他怎样一次又一次地叩问心灵叩问心中的明君,又是如何平复心情去面对生活的。
但从他的文字里,我们看到,此时的苏轼,对于人生的沉浮、情感的忧乐,已经有了新的体悟。就是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样一件小事,也能让他咀嚼出“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样波澜不惊却而又壮阔无垠的人生况味。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警,旷达超脱的胸襟下,我们瞥见他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
苏轼是一位把乐观精神推向了极致的文人。屡遭贬谪的他,是江山风月永恒的发现者和拥有者。在大自然的赐予中,他了悟到超越自我、超越外物的人生境界。
苏东坡曾对他的弟弟子由说:“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 他豪爽、乐观、以诚待人,所以,他才能过得快乐、无所畏惧,像一阵清风度过了一生,给人以无穷的回味。
所以,当我们迷茫孤寂的时候,不妨听一听这首《定风波》,听一听黄绮珊和苏轼跟你说:一蓑烟雨任平生,别怕!
最后送上黄绮珊演唱的《定风波》,愿你无论何时,心如明镜,内外澄澈,潇洒一生!
你可能还想了解这些诗歌
长按二维码,关注“人人都是诗人”
投稿请联系采采微信号:everyoneispo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