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大佑的童年

罗大佑的童年

陕西中教联 港台男星 2016-06-01 12:53:41 261


《童年》这首歌最初是成方圆在1996年春节晚会上阴差阳错唱红的


童年是电视剧《走过夏季》的片尾曲,由罗大佑作词作曲,张艾嘉演唱,收录在1981年《童年》的专辑里。而大家更为熟知是罗大佑1982年在《之乎者也》中翻唱的版本。



罗大佑和张艾嘉在录音室里练唱的情景


创作《童年》的时候罗大佑正在台中医学院读书。当年写这首歌的地方不是在池塘边,更不是在榕树下,而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地方。罗大佑写歌的时候,脑海中全是粉笔、黑板、便当、课桌,就是在这样的一种状况下写下《童年》这首歌。



没有一个孩子不喜欢狗,Mary成群的“狗儿女”,是吸引罗大佑到吴家玩的一项重要因素。


大多数人认为《童年》这首歌是一首歌唱纯真童年的歌曲,其实这首歌是罗大佑的一首批判歌曲,整个歌曲带来的象征意义要超过他后来其他批判歌曲。罗大佑曾经说:“旋律,几个小时就出来了,但歌词写了很久,写了5年!”为什么一首很口语化的歌曲,罗大佑创作了这么长的时间呢?这个不得不提到罗大佑看过的一本书《麦田的守望者》。



到礁溪游泳是童年夏天最美好的回忆


罗大佑回忆起自己童年的时光说,“我6岁就学钢琴了。家里人说学钢琴的小孩不容易学坏”。《麦田》里的主人公的反抗,逃学逃家给罗大佑这个好孩子带来了很大的刺激。罗大佑对他的童年是反抗的,这种反抗在《童年》里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童年》这首歌在普通人听来只能感觉到一股淡淡的哀愁,而这种哀愁的背后暗藏着罗大佑经历生活的磨练。



有一次罗大佑从顶楼某个水泥平台上跳下来的时候,刚好被拍下了这个画面,罗大佑的两只手伸得直挺挺,两只脚则弯曲缩着,看起来还真有点像青蛙。


长大、独立,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是罗大佑对童年的期盼。但是,恰恰是剥夺了他童年的欢乐的钢琴,帮助他成年以后找到了他最能依赖的灵魂依托-—音乐。



最早的一张全家福,当时我胖嘟嘟的,还颇具有替《婴儿与母亲》这类杂志拍照的资格


《童年》的“盼望长大”不料却是盼望一个纷杂的社会,一个挣扎的灵魂和虚伪的人生。这是罗大佑用每一个人都有的童年的纯真的盼望告诉我们未来的主人翁的全部悲哀,不过他用的仅仅是一首歌而已。


池塘边的榕树上,

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操场边的秋千上,

只有蝴蝶停在上面

黑板上老师的粉笔

还在拼命叽叽喳喳写个不停

等待着下课

等待着放学

等待游戏的童年


福利社里面什么都有

就是口袋里没有半毛钱

诸葛四郎和魔鬼党

到底谁抢到那支宝剑

隔壁班的那个女孩怎么还没经过我的窗前


总是要等到睡觉前,

才知道功课只做了一点点

总是要等到考试以后,

才知道该念的书都没有念

一寸光阴一寸金,

老师说过寸金难买寸光阴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

迷迷糊糊的童年


没有人知道

为什么太阳总下到山的那一边

没有人能够告诉我

山里面有没有住着神仙

多少的日子里

总是一个人面对着天空发呆

就这么好奇

就这么幻想

这么孤单的童年


阳光下蜻蜓飞过来,

一片片绿油油的稻田

水彩蜡笔和万花筒

画不出天边那一条彩虹

什么时候才能像高年级的同学

有张成熟与长大的脸

盼望着假期

盼望着明天,

盼望长大的童年


一天又一天

一年又一年,

盼望长大的童年。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