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队长
最近孙俪娘娘大晒儿子等等的“大作”,引起了大家的热议
妈队一开始也以为等等画的是……
知道真相后,我从中领悟到了一个道理!
你不妨也猜猜看,这是什么?
是不是也跟你孩子在家画的很相似呢?
先来看看,大家都是怎么评价这幅画的?
……那到底等等画的是什么呢?听听娘娘怎么说。
原来,等等画的是一块石头!你猜对了吗?
不过,今天不是要讨论画的水平怎么样
而是娘娘作为家长,对于这件事情的态度是怎么样
因为这里,才是娘娘育儿的秘密所在!
想象力的世界,没有规则
1、艺术大师告诉你:绘画不需要规则
作为妈妈的孙俪,她首先是听取了孩子“是个石头”的想法。
说明她在孩子在家创作过程中,从没有进行阻扰或者建议,也就是她没有给孩子“设下规则”!
艺术大师马蒂斯,他也曾经遇到一些“被规则束缚”的观赏者,就是这样忽视了他经典的杰作。
有个女子参观马蒂斯的画室,仔细欣赏完他刚完成的一幅画之后,对他说:“这个女人的手臂太长了。”
马蒂斯立刻回答:“夫人,您弄错了,这不是女人,这是一幅画。”
其实,我们大多数时候也和那名女子一样,在用一些规则去看待孩子的画作,去给孩子设下很多规则,为了让他“画得像”……却不知道,其实没有规则会更好。
如果在绘画中用规则去束缚孩子,那么孩子的灵感、想象力、创造力会在规则的束缚中消失不见。没有了想象力,孩子怎么去画画、怎么会喜欢画画呢?
2、不要用“像”的标准去束缚孩子想象
所以,妈队看到大家都以为是“青蛙”,或者娘娘亲妈所说的“翡翠”,但结果却是个“石头”的时候,我为等等感到高兴。
正因为“画的不像”,说明等等的绘画是自由的,也是带来快乐的~
有个寓言故事对此比喻的很好,简明易懂,分享给大家。
一个癞蛤蟆担心蜈蚣在舞蹈比赛中获胜,所以他趁机给蜈蚣说了这段话:
“你怎么知道先动哪一条腿呢?哪一条腿是第2个第7个动作呢?
你在动第6条腿的时候,第48个腿又在干什么?是站着不动还是弯起来?”
蜈蚣迷惑了一阵,然后惊恐的发现自己完全瘫痪了。
这告诉我们什么?——艺术活动是一种靠直觉与本能的活动,理性往往是它的敌人。
可我们作为家长,常常就扮演了“癞蛤蟆”的角色。家长的自以为的标准、学校老师的教科书式的标准,都在扰乱了孩子依靠直觉进行绘画的思考与表达,标准干扰了孩子绘画创作的自由。
学习娘娘的“无视”,请不要做“癞蛤蟆”!别用你的要求和标准去干扰孩子的绘画创作。孩子绘画技法不好,这没必要去担心,就放手让孩子画自己想画的!
3、你改“像”了,可孩子的心就受伤了
很多家长可以忍受孩子画的“不像”,但会忍不住在作画过程中,去加入自己的一些想法,去修改,觉得这可以把孩子“引导”会“正确”的方向上。 可是,这样一来,孩子的心就受伤了,甚至害怕了!
6岁的孩子要代表少年宫参加绘画比赛,回家后撅着嘴不高兴的说:“我再也不画画了。”
家长很纳闷,孩子一向最喜欢画画的,就问孩子原因。
“老师光改我的画。” “改的是什么?”
“大象的鼻子,我画的是直的,老师说大象的鼻子是弯的。”
“你为什么画直的鼻子呢?”
“因为大象在摘苹果,苹果太高了,大象够不着,一使劲鼻子就伸直了……”
孩子对这个世界有自己的认知,当孩子感受到不尊重、不认可的时候,很容易就失去了创作的热情。
尊重他们的想法和作品,是鼓励他们继续快乐创作的动力!
我们直接把“结果”呈现给了孩子,而忽略了孩子的认知过程,家长这么一说,孩子就怕了,怕犯错,之后就不会“画不像”了,那就真的可惜了……
儿童的成长,就是玩的过程
1、儿童用图像,去表达心情
孩子会在脑子里冒出很多想法和感悟,但却用嘴巴表达不出来。
然而这个时候,绘画就是孩子的一种语言,用一些不规则的图像,奇怪的色彩搭配去表达出这一大堆的想法。
这个时候,家长应该去倾听孩子的画作中的故事,去走进孩子的事情,而不是去干扰他。
2、从已知走向未知,启发灵感
看着孩子漫不经意的想象,其实是他从已知的知识当中,找到未知的东西,然后表达出来的。
所以,不要嘲笑孩子的画作,要积极地表扬他。
3、不能不干预,运用科学引导
儿童不管有多么大的天才,如果你坚持不干预就不会有非常好的发展。不能不干预,尊重儿童、尊重儿童的创造力,但是不等于是放羊、让他自由地发展。
所以,后天教育是人发展最主要的因素。
我们过去很害怕说孩子要接受我们的引导,而现在的关键是这个度怎么把握,要给多少,要给得适时才对。
妈妈队长
家庭育儿达人,分享国内外创意儿童教育思维与方法!
明星家庭都会让孩子接触艺术
因为艺术是快乐的、自由的,没有规则
所以请让孩子自由绘画,快乐创想~
你认同孙俪娘娘的艺术教育的看法吗?
转发给身边朋友,不然娘娘会怪罪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