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馆 | T90坦克的“红眼”防御在战场上到底管用不?

踢馆 | T90坦克的“红眼”防御在战场上到底管用不?

讲武堂 欧美女星 2017-12-04 17:53:25 985

怎样天天看《踢馆》?只要打开微信,进入添加朋友界面,在公众号搜索里输入“讲武堂”,就可以关注我们公号啦,第一个结果就是我们哟。


堂友诸君,一天的工作辛苦了,“踢馆”再次准时与大家见面。上周末,堂主又拓展了个业余爱好:在线听航空管制的无线电通话。25块下了个LiveATC闲时听(有点小贵),配合Flightradar24食用风味更佳。不过感觉目前国内机场收录得很少,仅有的几个国内机场频道更屈指可数。不知道大家有什么更好用的app推荐没有?主要想要个国内机场收录比较齐全的。


FBI WARNING:欢迎大家关注腾讯军事讲武堂微信公众号,更欢迎各位以留言的方式向我们提问题,只要是有关军事领域的,在我们《讲武堂》微信公众号的最下面留言栏中先输入 #踢馆# 标签,然后写下您的问题,通过后台筛选后(在不违背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讲武堂就会解答您的疑惑,我们的口号是无所不知,欢迎踢馆!




追求学♂问的分割线


问:堂主,最近叙利亚战争毛子的T-90坦克大放异彩,据说上面的窗帘防护系统有奇效。虽然堂主一直鄙夷毛子的东西,但貌似m1a1、豹上面也没相应的系统吧,我们的99A呢?还有就是堂主能不能介绍一下这个毛子的神器,另外点评一下目前世界各国新一代坦克的研发进度?


因为这个东西,装的人都是傻瓜……


毛子很多武器的开发,用脑洞大来形容是不太合理,应该说中二,或者说觉得自己就是世界了。毛子现在有两种干扰类型的防护装置,一个就是窗帘,另一个是激光告警后喷烟雾,都是属于搞笑产品。


图:首先说,正常国家的坦克装甲车是这么做的,在发现防坦克导弹来袭时或之前就释放干扰弹,全方位阻断对方雷达、激光或红外跟踪。


俄国的窗帘系统则是使用强红外光源来干扰指令制导反坦克导弹的。指令制导反坦克导弹,一般都是屁股上有个光源,制导站跟踪这个光源测出跟目标的偏差角,再遥控导弹修正这个偏差角。老的指令制导导弹因为技术落后,所以一般都是用的红外灯定位,窗帘其实就模拟导弹屁股上这个红外灯来干扰导弹制导的。


图:我国红箭73B反坦克导弹左上方的弹翼根部就是红外发光管,在导弹发动机关机后继续提供红外信号,供射手跟踪。这是80年代的主流,窗帘对付的就仅限于这代导弹。


这样做说起来是可以的,但是……并没有什么卵用。因为比较新的弹除了毛子自己以外,都换用了电视制导模式,用电视摄像机直接跟踪导弹就行了,并没有这个红外灯。所以真要跟正规国家打仗,这玩意就没用了。


图:另一个问题是,红外干扰设备自己就是很强的红外信号源,在对方的红外夜视仪中非常显眼,很容易被发现。而且反坦克导弹射程大于坦克主炮,红外干扰设备又有预热时间要求,所以必须在坦克进入战场前就开着。然后,就被打击了呗。


图:实测干扰效果。反舰导弹遇到有源干扰时,会自动瞄准干扰源中心位置飞行,以提高命中目标的概率。如果红外制导的反坦克导弹也有这种控制逻辑,那这个干扰机就没用了。


烟雾系统则是用来干扰激光架束制导的,只要接收到架束信号就喷烟雾隔绝,然而……全世界就毛子自己用激光架束制导,也就是只能干扰自己的反坦克导弹。


图:T90投入叙利亚初期成功抵挡过导弹袭击,应该就是来自较老的红外半自动制导型号。这图中叙军的T-90被BGM-71“陶”正面命中,窗帘系统并没有起什么卵用。


毛子很多武器开发思路就是,觉得自己有个什么东西,一定是世界最先进的,所以能对付自己的就行了,根本不看别人到底咋样。就跟德棍当年给坦克全装反磁性武器的隔层一样,问题是……欧洲战场上就德棍自己用磁性反坦克手雷……


我国的99坦克装的是激光对抗设备,就是能根据对方的测距信号测出来对方火控系统的位置,再用激光杀伤对方火控系统,比起毛子这些复杂很多,适用范围也大很多。


图:99坦克的激光对抗设备拆掉盖子后是这样的,下面是一圈激光告警接收机,最上面则是激光反射镜,向一个大锥角范围内发射激光束,能致盲红外/电视制导反坦克导弹。另外它还不用旋转炮塔就能生效,比“红眼”强了不止一星半点。


问:堂主,人形机器人士兵是不是毫无存在意义?毕竟人体的形状有着太多局限性,如果要设计战斗机器人,我肯定会选择蜘蛛那样的脚,能飞檐走壁,要么就直接像无人机那样飞起来。最近看到波士顿的机器人后空翻,再加上前段时间的阿尔法狗,忽然想到终结者时代离我们不远了,但我觉得用来战斗的机器人,双足两手绝对不是最好的。


这很大原因是因为现代建筑往往是根据人的需求而设计的,比如说上下楼是走楼梯,这都是为人类的双足设计的,各种物品的使用往往也是根据人的手来设计,比如说水杯握把之类,都是适应手指的。


图:虽然其他结构的机器人也能完成一些工作,但总是存在各种缺陷。比如这台机器人利用活动履带腿可以爬楼梯,利用折叠结构从窗口探出头去,但只要一开枪就会因为后坐力而摔倒。


这些机器人比如说波士顿的,都是要直接服务人的,就必须在人居住和生活的环境使用,那自然要适应这些设施,也就是要跟人一样的方式来运作了。要能上下楼梯,能用自己的手开门,帮人端茶倒水,自然也就必须要双足双手设计。


图:美国 Agility Robotics公司的Cassie机器人,可以替代残疾人的双腿。军品毕竟只是小市场,民品才是大市场。机器人或者外骨骼对残疾人和宅男都是非常友好与必须的,做成人形才能最大限度的满足大家的需求。


而且现在来看,还是手脚对环境的适应性好,不用脚的话难道用履带或者轮子?遇到很多地形这俩都得抓瞎了,所以美国人配合山地步兵都是搞机械骡,而不是搞一个车跟着。


图:美国2016年的巡逻机器人,这种结构适合在野外或街道上活动,但不适合市内或城市废墟。未来机器人不会限定为统一的结构,而会是多种结构机器人的组合,如车辆式机器人搭载飞行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分别提供大载荷、快速机动和类人活动能力,共同完成某一任务。


图: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军工科研口很多宅男是看星球大战、终结者长大的,所以有浓浓的人形机器人情怀,因此喜欢做这个,哪怕一时没什么用。俄国人这个机器人是比较独特的,看着只能开车,但也要做成人形的。


问:恭迎堂主回归!请接招。近些天讲武堂推介的文章介绍SU-27系列凭借出色的气动设计,在设备重量是F-15数倍的情况下实现了分庭抗礼,按照这个推断,中国的机载设备比毛哥先进、重量也轻,为何歼-11系列没有远远超越F-15的性能呢?


因为很简单,歼-11B虽然发动机换了,但是整个平台还是基于苏-27的,所以飞行性能上的提升是不可能多大的。


至于我们的电子设备确实是比苏-27的轻,但是控制律往往是根据较重的苏-27调试的,减重以后飞控系统是很难适应的,光是一个内油晃来晃去都不好解决重心变化问题,所以11B换了国产航电以后,基本上还是要靠配重来平衡到原来的重量分布,这样单纯靠减重带来的性能提升基本是不要指望的。


图:歼-11A和歼-11B的改进内容都不包括飞控改进,所以别看号称新研制,但飞机的重心完全不能动。机首的电子设备减重,机尾的发动机重量不变,全机重心不动,怎么办呢?就只能在机头加配重了,所以电子设备减重的收益实际不存在。


图:重心问题对飞机而言至关重要又极难改变,就算是美国人,也是需要通过配重来维持飞机重心不变的,比如说装APG-63V2雷达的F-15就是。


图:苏-27过载包线图在跨音速区有一个大凹槽,使得在这一空战最常发生的速度区间内机动性大降。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是飞机结构强度不足,要修改必须增强结构强度,于是苏-35BM的空重从16.8吨提高到18.4吨。我国歼-11B结构完全不变,结构强度没有提高,跨音速机动缺陷当然也就不可能改善。


而且现代需要的电子设备其实数量种类也增加了,利用这些重量来加强电子战能力,比单纯减重提高机动性带来的收益更大。


图:当前我国极其缺乏执行防空压制任务的电子攻击机,而歼-11系列空间大、载荷大、燃油多,很适合改装。这架新飞机搭载了新的翼尖吊舱,机身电子天线也有所增加,如果是新研制的电子攻击机,那么是有必要采购近百架的。


问:从牌面上看,中国海军应该具备了吊打阿三的优势,但是感觉阿三海上经验应该丰富一些。设想辽宁号正常编队(052C×2+)54A×2+093)在中立海域对超日王编队(加尔各答×2+什瓦里克×2+阿库拉),双方都得不到岸基支援,谁的赢面大一些?


现在双方其实都没啥战斗力……


印度人虽然有航母作战经验,但是几十年前就停掉了常规起飞/拦阻着舰飞机,改用了垂直起降的海鹞,所以舰载机起飞着舰训练还是必须重新抓起来。而我国海军也一样,都是新手,现在还没完成整建制的夜间着舰训练,离实现战斗力还早得很。


图:维克拉玛蒂亚(上)和辽宁号对比图。舰载机的出动能力是由回收能力决定的,不能让飞机无法降落而坠海。在不考虑起飞通道时,维克拉玛蒂亚前甲板可以停放大约12架米格-29,辽宁号可以停放16架歼-15。但这只是潜力,双方都发挥不出来,实际最大出动数量也就8架。


图:我国有直-18预警直升机,印度有卡-31,双方都具备一定的早期预警能力。不过因为直升机活动半径小,所以无法出去搜索敌方编队,只能用于防空预警。也就是说,双方都是守强攻弱。


不过比护航队的战力,那我们肯定巨大优势了,毕竟052C这些都是真正形成战斗力的,而且也还是高档舰艇为主。不像印度加尔各答这种半吊子防空舰,无论导弹还是雷达都是槽点无限,纯粹是被以色列忽悠,接盘了一大堆半吊子的半拉子工程,搞出来的成品其实也只是所谓的“成品”而已,打起来先解决舱内的老鼠问题才是真的。


图:印度加尔各答级驱逐舰虽然也有四面盾,但天线尺寸小、功率低不说,使用的巴拉克8防空导弹最大射程只有70公里!而且是对气球等无机动目标!实际对攻击机的有效射程也就20公里左右。从本质上来说,它的防空能力并不比054A好多少。


图:我们的052C/D驱逐舰上可拦截万米高空飞行的布拉莫斯,下可拦截200公里远的印军侦察机战斗机,近可拦截掠海高度飞行的反舰导弹,印度人一次出动4架攻击机携带16枚反舰导弹,很可能被全部拦截。而我军的反舰导弹……印度人拦截个毛啊。


问:请问堂主,现代坦克在战损之后,破损的装甲如何修复?总感觉把破损的装甲切了重新焊上去很影响强度呢,是要把整块的大部件(比如炮塔)拆下来重铸吗?


现在西方(包括我国)坦克装甲的主流安装方式,是先建造一个基本的装甲结构,比如炮塔装甲只有二、三十毫米钢板,然后再把一块块的大型装甲块直接焊接在这个基体上。挨了炮弹后只要没被打穿,那车体本身就没问题,拿个气割直接把装甲块的焊缝隔开,再用吊车换掉就行了。


图:豹2A6的炮塔及其装甲块。可见炮塔自身的体积并不大,半人厚的前装甲主要是装甲块的体积。


图:我国99坦克早期型号,前装甲上的4个吊环就是用来更换装甲块的。


图:我国96坦克的炮塔基甲,可见预留的装甲块位置。


现代复合装甲是靠内部大量夹层实现防弹的,比起不容易损坏的基础钢装甲,这些夹层被弹以后都会破损,所以必然要更换。而夹层本身又需要复杂的安装,所以不如就把钢制外壳一起换掉来得方便。70年代开始,M1、豹2、挑战者这些西方坦克都是这么设计了。


图:我国在96坦克研制早期曾经开过不少脑洞,比如说装甲块侧面开盖子,可以不换装甲块直接换其中的复合装甲。但这个设计没有流传开,看来是更换复合装甲太麻烦了,部队自己做不了,还是得到工厂去做,而工厂不需要预留口盖。顺便从这个盖子的大小,可以看出复合装甲部分的厚度。


比较麻烦的是苏联的铸造炮塔坦克,不光要换掉夹层,外壳也破损了,但是这就没法更换,只能打个补丁塞上穿孔。


图:坦克弹孔是这样的,野战修复时可以把小块的装甲块堵在弹孔外侧焊上,但这只适合比较薄的金属材料,不可能是厚度很大的复合装甲。


问:老大一个困扰我好久的问题:汉对匈奴的战争,一般认为是汉骑兵拥有装备上的优势,包括引进改良的战马、环首大刀、劲弩。问题是骑兵持弩不能踏张只能臂张,那么没有弓力上的优势;弩天然有没有射速上的优势;步弩对马弓只能被动防御;这么看来弩在汉匈战争中的作用是否被夸大了呢?


汤曰:“夫胡兵五而当汉兵一,何者?兵刃朴钝,弓弩不利。今闻颇得汉巧,然犹三而当一。又兵法曰‘客倍而主人半然后敌’,今围会宗者人众不足以胜会宗,唯陛下勿忧。”


这一段,是汉书里面名将陈汤关于汉军和匈奴兵的对比,其实说得很清楚了。


匈奴人不光是弩不行,他们的弓一样很差。复合弓是非常复杂的产品,需要牛角、骨材、木、竹、胶、漆、丝等材料,丝竹可以找代用品,但是其他的都很难。复合弓最早是斯泰基人开始普及,他们是居住在黑海和里海海滨的游牧民族,像胶他们就可以通过鱼来获得,漆之类也有办法交易。而匈奴人哪儿来那么多鱼来熬胶……所以弓的水平都不高。


图:中国传统反曲弓的剖面图,不同位置有不同的结构,这样才能实现弹力和回弹速度最大化,并且坚固耐用。


图:匈奴人做不出复杂的复合反曲弓,就只能用单体弓,也就是找个粗细合适的树枝当弓身。这样做不是不行,比如著名的英国长弓就是单体弓。但长弓对树枝要求很高,必须是各方面都合适的紫杉木,起码也得是榆木、白蜡木、橡木。而在蒙古草原上,树木本来就不多,能有多少挑选的余地。


而且匈奴还严重缺乏铁器,也缺乏冶金水平,所以他们的弓的箭镞往往是骨头或者石头的,跟汉军的铁制箭镞比?


图:出土的汉代骨质箭头。要做金属尖头,就得有采矿、冶炼、锻打等手工艺人。游牧民族这些都没有,那就只能用牛羊骨头磨制箭头。这种对付无甲或皮甲的人还可以,对付穿铁甲的汉军毫无用处。


弩的作用并没有夸大,因为并不是所有时候都是在马上射箭的。像蒙古人就是两把弓,一把大的步战射,小的骑马射。平时轻骑追逐用小弓,但是真要打大会战,其实轻骑兵大部分会下马充当步弓手。薛延陀人打垮东突厥,也是下马用步射取胜的。而到步射对阵的时候,汉军的弩对比匈奴的弓就是优势了。



迷你踢馆



问:堂主大大,我看拆弹部队这部电影里美国大兵拆弹的过程真是直冒冷汗,特别是即使穿了厚重防爆服也被爆炸冲击波直接KO的场景,既然穿防爆服一点用都没有干嘛还要穿?而且以现在的科技水平来说,为什么拆弹还需要士兵亲自上,用机器人引爆不行吗?


拆弹这种精细操作,机器人还是做不了的,很多炸弹是在人口密集区,引爆之类的办法也没法用,就只能拆了。


防爆服面对雷管之类还是有用,面对路边炸弹,那就是个心理安慰了……


图:拆弹机器人其实只能捡起包裹或者送个起爆器,真拆是不行的。等什么时候机器手也成熟并且廉价,才能替换吧。


问:提到泵喷推进,是不是就是好比大型的反向真空分子泵?毛子之前的轴承要进口,我们现在也是很多要进口,精度高点的陶珠轴承都要买巴顿或FAG等品牌的轴承,我们自己真是造不出来吗?


也没分子泵那么高端,更像是大型水泵的设计,不过对安静性要求很高。轴承这就是精密制造业的差距,我国现在才开始从粗放工业向精细制造转化而已,造不出来或者说造出来太贵和太不稳定才是正常的。


问:衰衰的塘主,让我踢中给你介绍个丈母娘(*^ワ^*)。网上一直说印度的高等教育很优秀,很多国际公司都是印度人做高管。那么印度的武器装备的设计是什么水平呢?是不是有很多优秀的设计和概念因为差劲的工业制造能力而被耽误了?


印度的高等人才那都去美国和英国工作居多了,在本土的话,因为人才短缺也很容易升到高位,所以他的执行层是空的。就像民国初期,你读个博士出来很快就是大人物了,怎么可能有闲心去做日常工作。


图:最能代表印度武器工业能力的是LCA,设计上基本依托法国达索公司,分系统大量外包或直接采购国外货,就这样也只是勉强能用。就武器完成度而非绝对水平来说,印度相当于我国的60年代,就是能搞出一些东西来,但统统都有大问题。


问:有说5.8mm弹目前遇到了很大麻烦,专用弹和通用弹都是再走死胡同,那么针对枪管和弹药的不对付问题,在抛去体制制约下有什么好的解决主意吗?


没啥好办法,老老实实的把该做的试验都做完,有问题就改。一个技术含量并不高的东西,搞成这样真是笑话了。


问:堂主知道这次阿根廷潜艇失踪事件吧,能不能讲下搜救中的各种难点,现在各种磁探仪和声呐不是很先进么?还有,能不能设置一种类似自动无线电信标那样的自动声学信标装在黑匣子上啊?还可以搞成浮标形式,连接上一定长度的缆线,即使无法浮上水面也能增加被发现的几率吧?//阿根廷当初能侦测到爆炸,为什么找不到沉没潜艇?爆炸后的潜艇没有油污或其他物品泄露出来吗?


潜艇这种水下通信设备其实不少,但是适合大深度使用的基本没有……这次的事故潜艇本身已经坐底到很深的水域了,而且南大西洋是全世界风浪最大的海域,这里搜救难度本身就是更高的,光是维持搜索队伍都很困难。


图:水下搜索最大的难题就是搜索速度太慢,马航MH370失踪3年,各国只勘探了12万平方公里的水下区域,和疑似区域相比都小得很。水是各种信号的不良导体,这对遥感影响太大了。


问:在吉布提设立军港后,中国的护航编队是否还需要劳师远征?在基地驻泊一些056轻护,是否就可以既防卫基地又提供护航?


这种小型基地本身的保障能力是不足的,而且部队人员长期部署以后也得回国休息,同时还要回去组织训练,不然就很容易像第七舰队那样碰碰船了。


问:堂主请问二战期间飞虎队的名气很大,但在它之前苏联Z计划貌似规模也不小,为什么鲜见报道呢?


这是话语权问题,因为港台和海外媒体会报道飞虎队,国内也就会引入进来,成为一个新闻热点。至于苏联的东西,除了少部分军史狂魔以外谁会关心?


问:堂主我又来踢了。最近玩战舰世界发现一个很想不通的事情,为什么日系、德系的战列舰、巡洋舰有那么多的交通艇和小船,这些除了拿来补给还能干什么?但是隔壁的美系为什么那么少,要那么多交通艇有什么用?还不如多塞几门防空炮……求解


美系交通挺之类一样不少啊,等船出问题的时候你得有救生艇跑路啊……不然就是军队版的泰坦尼克号了。到了二战期间,美系舰为了加强防空火力,大量拆除了硬壳交通艇,腾出地方装防空炮。


图:美国亚利桑那号战列舰,烟囱与后桅杆之间就是交通艇,能看到的就有9艘。


图:现存的北卡罗莱纳,身上一个硬壳艇都没带。


版权声明:本文系腾讯军事微信公众号《讲武堂》独家稿件,禁止商业转载,欢迎朋友圈分享。 




欢迎搜索ID:qqmiljwt
或长按以下二维码关注
腾讯军事讲武堂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