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国庆档,有两部电影因为撤档而备受关注。
一部是冯小刚的致青春怀旧之作《芳华》;而另一部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国产犯罪题材的《心理罪之城市之光》。
同样是改档到贺岁档上映,但二者的命运却又不尽相同。
最终《芳华》一刀未剪重新定档上映,票房口碑双丰收,创下了冯小刚个人票房的纪录;而这部《城市之光》,则成为了今年贺岁档的第一个「出局者」。
心理罪之城市之光 The Liquidator
上映6天,票房仅仅只有1.8亿元人民币,单日票房更是远低于同档期的其他电影。
不仅票房失利,该片在豆瓣上的评分也仅仅有6.2分。
这部《心理罪》有比较出色的地方,但做出来的效果却只能说是差强人意。
不够好。
这其实是很多国产电影存在的问题。
实事求是的说,《心理罪之城市之光》本来是有机会成为一部优秀的国产犯罪电影的。
相较于今年暑期档上映的另一部同名电影,这部《城市之光》的最大区别在于:
故事的主角方木一出场便已人到中年。
方木(邓超 饰)曾是一位精通犯罪心理学的神探,曾经因为在一次查案中同情受害人而被调查,于是主动申请调离刑警队。
本已“不问江湖事”的方木,随着城市里一桩神秘的连环凶杀案的发生,不得已重新回到刑警队开始查案。
在和同事米楠(刘诗诗 饰)逐步对案件展开调查时,方木渐渐找到了幕后凶手的犯罪行为轨迹——
行凶过程追求的强烈「仪式感」。
所有的被害者,都是社会热点新闻里的施害者。
在课堂上辱骂学生而导致学生跳楼的数学老师。
最终被凶手关在在教室里,做着算不完的习题失血而死。
将母亲赶出家门还叫嚣「有本事你别生我,把我塞回去」的不孝子。
凶手将他溺死在一个水囊中,水囊的液体成分和羊水相同——
他真的被塞回去了。
此时网络上出现名为“城市之光”的用户,以发起投票的方式让大众决定律师任川的生死。
原来这位任律师(郭京飞 饰)曾经帮一位讹人老太太脱罪。
而幕后黑手“城市之光”则声称只要网友投票数过十万,就公开处刑这位无良律师。
随后,方木、米楠等警察虽然用尽一切办法,依然无法阻止这场“以暴制暴”的黑暗审判。
城市之光点燃了这个民众们的愤怒,随后城市陷入了混乱的旋涡。
更要命的是,随着案件的深入,方木逐渐发现所有的线索都是冲着自己来的,而一切的线索都似乎在指向着方木曾经的高中同学江亚(阮经天 饰)。
在破案的过程中,方木的内心也在经受着正义的烤烟和挣扎。
方木试图坚守着作为警察的底线,但真相背后的隐秘,却又让他面临从未有过的艰难抉择……
从故事情节来看,《心理罪之城市之光》剧情结构有些类似于大卫·芬奇的《七宗罪》。
很显然,导演并不仅仅是想做一部简单的犯罪题材电影,而是试图做出一种颇有野心的尝试——
借犯罪片的外衣去探讨法制与道德的两难困境悖论。
每一位受害者都是备受争议道德有亏的人,每一起案件都追求精心设计的仪式感。
尤其是电影中的很多案件都有着非常强烈的现实思考和隐喻,
从不孝的子女、酒架占用车道的车主,再到无良的律师,这些都是如今或曾经在社会新闻头版头条出现过的案例。
在当下的华语电影市场里,这种立足于现实的尝试非常值得肯定。
但在成片效果上却显得有些用力过猛。
影片最大的问题是——
剧本虎头蛇尾。
电影的前半段其实拍得相当出色,尽管有刻意模仿欧美犯罪片的风格,但不得不说对案件还原的完成度相当高。
尤其是“城市之光”的几次“以暴制暴”的案件——
在国产电影中,尺度确实不小。
方木和城市之光的几次交锋的过程,悬疑感十足,尤其是郭京飞饰演的无良律师被网民投票处刑的段落拍得非常具有戏剧张力。
但电影从后半段阮经天饰演的真凶江亚现身开始,剧情就彻底崩坏了。
导演用了大量的细节去塑造江亚本人是一名高智商的变态罪犯。
江亚不是普通意义上的恶人——
童年的阴影诱使他产生“以暴制暴”的犯罪基因,他专杀那些道德上有污点的“坏人”。
他犯下罪责,却认为自己是这座城市的清道夫。
他追求犯罪的形式感,是为了替天行道,让有罪者接受惩罚。
但是当江亚杀死方木收养的无辜女孩廖亚凡(文淇 饰)时,整个人设就彻底出现了断裂。
城市之光坚信自己是正义审判者,他的所作所为一直是针对有罪者,那么为什么要杀死一个无辜的女孩?
况且,就算要杀人,为什么这一次江亚又不追求所谓的犯罪仪式感了呢?
也许是导演觉得故事时长不够了,就决定让故事收尾,强行促成两人展开双雄对决的故事模式。
随后整部电影又变成了主角方木的个人英雄主义秀,所有警员包括反派江亚都主动降低智商以配合方木的一枝独秀。
而方木也仿佛开了上帝视角,电影后半段几乎就不存在推理的戏份。
电影之前方木和江亚的对决之间的关键在于——
所有人都知道江亚是凶手,可是苦于没有证据。
然后,作为高智商天才的方木,坚守程序正义的选择居然是:
我找不到证据,那就去要咬掉他一根手指头,不就有指纹了么!
这也导致影片结尾本该呈现出的是一种高智商对决,彻底变成了毫无悬念感的粗暴肉搏收尾。
联想到此前《心理罪之城市之光》遭遇的撤档事件,似乎也透露了影片剧本混乱的原因。
从目前的成片效果来看——
电影应该是存在一些剧情上的明显删减和修改,最终导致故事的衔接和人设塑造上出现了较大的败笔。
不仅如此,作为一部国产片,影片最终还是要弘扬正能量主旋律。
所以,影片最后强行升华主题的任务,全部被放在结尾方木的视频独白上。
导演大概是想借用方木之口来探讨有关程序正义和实体正义优先级的问题。
此外,拖了影片后腿的不只是剧本还有演员的表演。
作为影片耗费最多时间塑造的大反派的扮演者阮经天的表演则有些「用力过猛」。
阮经天的表演确实很投入,也演出了江亚这个角色的邪魅狂狷,
但是在电影的后半段,阮经天的表演是越来越歇斯底里,直到陷入疯狂。
在审讯室内心奔溃的那场戏,只能看出来凶狠和疯癫,却没有更丰富的层次感。
这样的表演并不是不好,而是不够高级。
影片没有塑造出一个高级而富有魅力的罪犯,这无疑削弱了影片费尽心思营造的最后双雄对决的可看性。
总体而言,这部《心理罪之城市之光》只能说是一部差强人意之作。
原本可以深挖人性的犯罪片,结果因为不可抗力和剧本的失控最终只有浓浓的电视剧即视感。
文章阅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