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楠女儿上国学学校却无法高考? 国学的正确打开方式是这样

孙楠女儿上国学学校却无法高考? 国学的正确打开方式是这样

上海妈咪 内地男星 2019-01-27 22:23:32 461

1


近日,“孙楠一家为了孩子教育从北京搬去徐州,每月房租700元”的消息在网上被热议。孙楠让孩子从北京的国际学习退学,放弃正常的学科学习,转而将四书五经、女红、书法、传统礼仪作为学习内容。


学传统文化本是好事,但孙楠女儿所上的学校——华夏学宫并没有办学的教育资质,这些孩子将来无法与现有教育系统相衔接,也无法高考,他们该如何获得社会认可就成了问题。


网友们也纷纷热议:一个一年学费十余万的学校,最后却不能给学生学历上的“名分”,这难道没有欺诈的行为。而今,华夏学宫也引起了有关方面的注意,开始进一步调查认定。


孙楠女儿上国学学校虽然只是明星八卦,但背后的问题也值得家长们深思。如今,国学兴盛,人们越来越多地把目光投到了传统文化,这本是国之幸事。但少不了有人打着传统文化培训的幌子,妄图对未成年女孩进行洗脑。


就在前段时间,媒体记者通过层层暗访,为我们揭开了某地未成年女德班的真实面目。



这家夏令营授课的内容让人瞠目结舌,都已经9102年了,居然还在叫嚣“男为大,女为小,男是天,女是地。”还教育女孩要遵从婚姻四项原则:“打不还口,骂不还手,逆来顺受,绝不离婚。”


清朝都已经灭亡那么多年了,居然还有人拿这些迂腐的老传统来荼毒未成年人。


网友们评论道:真正可怕的并不是这些“伪国学班”,而是把你送去这些地方的所谓“父母”。这样的父母,不就是恶人的帮凶吗?

2

在今天国学热的大背景下,有些家长对国学趋之若鹜,但也有些家长看到其间乱象重重, 于是对国学避而不及。

可是,当我们打开电视,随处可见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诗词大会》、《中华好诗词》等节目热播,越来越多的孩子参与其中,家长们又开始羡慕不已。


在《国学小名士》中,两位00后的小姑娘3分钟说了49句带“月”的古诗词;另一位“飞花令少女”贺莉然上演以一敌百“最强飞花令”battle,登录热搜双榜,网友们争相热议“姑娘是长了个电脑吗?”


家长们又开始纷纷议论:不让孩子学国学,就是让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啊!


3


一边是国学热,一边是伪国学乱象,家长们陷入焦虑中,国学到底是学好,还是不学好?

其实,中华文化是世界历史上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化,其中必然有深刻的智慧。著名国学大师季羡林也曾这样说道:“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正在将文化的种子撒播在孩子的心里,撒播在希望的田野上,春华秋实,它的作用在不久的将来必会凸现。”


但学习传统文化的误区,却会让国学的作用大打折扣,甚至起到了负面的影响。


那么,国学的正确打开方式是怎样的呢?


  把国学当成价值认同

当前人们对国学的最大误区,就在于仅仅把国学当成一种知识,而没有当成价值认同。

国学最大的价值,绝不在于能让孩子多知道几个文学常识,多背几首唐诗宋词,而是用一种熏陶,让孩子耳濡目染,接受正确的价值观引导。

孩子三四岁时自己吃饭,他是否知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珍惜粮食,也是国学。


孩子四五岁时做错事情,是否会为道歉认错?“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知耻后勇,也是国学。


孩子六七岁开始读书,是否能认真学习,及时复习?“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好好学习,也是国学。


孩子八九岁结交朋友,能否做到真诚以待?“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待人,也是国学。


孩子十来岁玩手机,说好玩半小时,时间到了是否能做到放下手机去学习?“言必信,行必果”,说到做到,也是国学。



很多人以为,国学是很深奥的,并不适合孩子来读,但其实国学蕴含的思想就藏在生活的每个角落。让孩子学习国学,首先是要在观念上树立国学的价值认同,这种价值认同就如同一粒种子埋在孩子心中,随着时间流逝渐渐生根发芽。



 不要狭隘理解国学


在传统的国学课上,“孝”、“礼”等德化教育一直是最突出的内容,而《弟子规》、《二十四孝》则是最常见的国学教材。

可当我们真的潜心去读一读这些国学教材,就会发现事情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弟子规》一共只有1080个字,内容通俗易懂,总结起来只有一句话“一切要以父母的意志为转移”。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父母喜欢什么就做什么,不喜欢什么就不能做。这不是把父母“神化”了吗?


还有《二十四孝》的故事,实在让人啼笑皆非?如果说“戏彩娱亲”只是装疯卖傻卖弄风情逗老人开心,那么“埋儿奉母”岂不是犯了弃婴罪?


家长需要认识到的是,国学里有精华,也有糟粕。如果狭隘地理解国学,以为老祖宗的话放之四海而皆准,那么就会陷入“伪国学”的陷阱,更会将孩子推向无尽的深渊。


学国学要有度


古人常说:“人生有度,好在适度,误在失度,坏在过度。”学习国学也是如此。

以《弟子规》为例,《弟子规》全文几乎都有“勿”字,难免感觉说教。可又有老话讲“无规矩不成方圆”,现代社会熊孩子那么多,无非也就是因为孩子没了规矩意识。究竟是“规矩”还是“教条”,“度”是关键。






“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把握好了“度”,就是踏实朴素,把握不好,就成了“铁公鸡”。


 “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把握好了“度”,就是讲礼仪,把握不好,就成了愚孝。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把握好了“度”,就是父母给孩子树立良好榜样,把握不好,就成了把父母“神化”。




孩子太小,还无法把握“度”,更没有辨别的能力。所以如果父母自己不读国学,就不要让孩子读国学。因为国学都是“微言大义”,孩子很容易理解偏差,反而造成了负面的影响。

与孩子一起读国学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让孩子学国学最好的方式,不是把孩子送去一年十几万的国学班,而是和孩子共同成长。

假如你每天强迫孩子背古诗,孩子当然觉得厌烦,但如果你能孩子一起背,分享阅读心得,效果是否会有所变化?

假如你总是拿国学说教,孩子当然觉得没意思,但如果能把国学道理背后的故事讲给孩子听,孩子应当会兴趣盎然。


假如你总是强迫孩子学国学,孩子难免有逆反心理,但如果能把国学蕴含到生活中,也许就会事半功倍。


让孩子学国学,需要花的不是钱,而是心思。在学习《悯农》时,和孩子开展一次“光盘行动”;在孩子做错事情时,告诉他“知耻而后勇”,鼓励他敢于承认错误……



原来,学习国学最好的教材不是《弟子规》《三字经》,而是生活;教孩子国学最好的老师也不是所谓“名师”,而是家长。

而最好的国学教育,根本不需要动辄十几万的学费,而是树立良好的家风,让孩子耳濡目染。就如同于丹所说:“真的教育,应始于父母之心,始于家庭。”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