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教师,拼孩子还是拼事业,你会选择哪一个?

@所有教师,拼孩子还是拼事业,你会选择哪一个?

班主任大讲堂 欧美女星 2018-05-01 15:00:42 301


“工作那么忙,很少有时间陪伴孩子,相信孩子会理解,毕竟只有充足的物质基础,才能让他们生活的更好不是吗?”这是一位父亲的自白,也是很多中国父母的选择。


此前有调查,近半数的职场人都认为很难做到“工作家庭两不误”,而有逾3成职场人表示目前自己能做到“工作家庭两不误”,但升职后就不能保证了。


买房卖房就业升学隔代亲子、工作忙碌家庭归属感逐渐缺失……很多中国父母都在面临着这样的现状。这似乎就为我们出了一道两难的选择题——“家庭为重还是事业为重”“拼孩子还是拼事业”。


有人说,不能因为孩子而放弃自己的事业,因为孩子也不能够算是自己生命的全部;


有人说,为了下一代,自己必然要做出某种牺牲,放弃事业也无可厚非,这样对孩子是一种负责的表现。


到底该如何选择?


不知道身为父母的您,是不是也面临着这样的困惑?

 


两个故事,看完你有何感触?



妈妈,等我长大了送你去最好的养老院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位年轻的母亲开着名车去送女儿到贵族小学学习(住校)。母亲对孩子说:妈妈为了赚更多的钱,将来送你到更好的学校学习,没时间陪你,你恨妈妈吗?女儿说不恨。接着女儿又对妈妈说:等我长大了,也要赚很多的钱,送你去最好的养老院。母亲听后一脚刹车停在路边放声痛哭。


这位母亲原以为给孩子提供了最好的物质生活,就是对孩子最大的爱了。可是当听到女儿的回答后,还是忍不住落下了眼泪。


不能说孩子的回答是不孝,因为按照这位母亲平时带给孩子的价值观来看,将来送妈妈去最好的养老院,不就是孩子对母亲的爱最好的表达吗?


孩子已经习惯了没有妈妈陪伴的日子,以为钱可以买来一切。试想一下,如果你的孩子也对你说将来要送你去养老院,你心里是什么滋味?肯定也不好受吧。因为我们大人清楚地知道,钱买不来所有东西。


当你把孩子送到贵族学校的时候,你至少输掉了一半,因为你把本来属于你的一份责任也推给了学校。


没有非去不可的饭局,只有瞬间长大的娃

这是一个很小的故事,却令我印象深刻。我原来的老板大卫是英国人,娶妻法国人,两人育有两子一女,均年幼。


某个周五晚上,我收到一条信息,是原来公司同事发来的,大意是周六他要来上海,想约大卫一起吃饭。大卫,我,还有这个同事,都在前一家公司共事,大卫的中文不好,同事的英文不够灵光,我一直是他们的传话筒。


后来,大卫开始经营自己的公司,我继续做他的翻译,而这个同事开拓了更广阔的天地,去了北京,短短几年,就凭着自身的销售能力和多年积累的人脉在同行业里取得了不菲的业绩。我们仍旧在同一个行业,大卫自己的公司也有些起色,但见效甚慢。


可以说,如果和这个同事吃顿饭,马上就能得到很多行业资源,甚至是客户信息。就连我,也觉得那是非常有必要去吃的一顿饭,况且,两人极少见面,又是对方主动约请,天赐良机。大卫听后,这样回答:“明天是周六,要陪老婆孩子,不能出去吃饭。” 后来,又补了一句:“如果他周一还在的话,可以吃午饭,晚饭我要回家吃。”


后来,饭局没有凑成,大卫也没有表示遗憾。


这里出现了非常有趣的中西文化的碰撞,因为这个同事也有个刚出生不久的孩子。在大卫的价值观念里,工作时间就是约定的上班时间,哪怕是自己的公司;而下班时间,就应该全心陪伴家人,不管对方再“有用”,也不会牺牲家庭相处的时间去参加饭局,哪怕是这个饭局是为了自己公司挣钱。


在他的眼里,钱可以慢慢挣,但是孩子不会慢慢长,家庭生活永远在他的心中占首要地位,不可动摇。而中国同事呢,虽然也是孩子的爸爸,也经常看到他晒宝贝的照片,但他仍不得不在周末全国、甚至世界各地的忙。


我只是陈述故事,无意评判对错。两人对家庭都是负责任的,只是着重点有些不同。家人需要陪伴,挣钱也很重要,两者有一个共同目的:过有质量的生活。那么,对于孩子来说,什么才是有质量的生活?答案多于一个,但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妈妈和爸爸的陪伴。

 

这两个小故事,都是之前在网上很火的文章,不少爸妈看完都唏嘘不已——因为它引起了我们的情感共鸣,因为很多人也面临着同样的困惑。


孩子和事业,似乎成了不少中国父母的一道“选择题”。对于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年轻人来说,他们已经跨入了而立之年。这些大部分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对自己的事业和未来有着更高更远的追求。养儿育女对他们而言,反而成为不小的负担,生活的压力和育儿的无奈让“80后”进退两难,苦不堪言。


不少人在心中痛呼“家庭和事业到底该怎么选?”怎么平衡?这确实是个问题啊。

 


拼孩子vs拼事业,你会选择哪一个?



“我选择爱与厨房”

@“春江三月”

孩子在前,事业次之!因为如果事业成功而孩子被荒废,那么你这事业后继无人,加之孩子不成才带来的烦恼与痛苦至折磨,那种感受是用事业的成功无法取代和平衡的。而且由于孩子的不屑无法传承其事业,这就等于人生社会断代了,历史暗淡了,发展停滞甚至倒退了,这种代价谁能承受得起?既使是一个国家也是无法承受的!人生长河几十年,而孩子的培养教育关键时期也不过就是那么十几年,抓住那十几年把孩子培养好,既使对自己的事业有所影响,也还有足够时间可以弥补,这就完全有可能做到孩子和事业两不误都成功;但如果在那个阶段为了事业荒废了孩子,再兴旺繁荣的事业都有可能被孩子的折腾而衰败,最后落得个两头空空,一无所获!


@“轮回”

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也是全职太太,一家四口住一起,我老公一个人打拼事业,买车买房了。为了把两个小孩都能带在身边,从我怀孕后就放弃了事业,心甘情愿的在家照顾教育孩子们。孩子跟父母在一起比给家里的长辈带要好多了,孩子也肯定都是愿意在父母身边的。不要等孩子出现了问题才发现,那个时候后悔都来不及了。


我就是放不下大海星辰

@Emilia

我的目标就是成为这样事业有成的人。每个人的价值观都不同,既然家庭不适合自己,选择事业也一样能获得满足。其实爱选家庭为重的也是个人自由,自己为自己选择的人生负责就可以了。


@“小麦” 

我觉得事业很重要,事业成功孩子才能享受良好的生活和学习条件。在工作之余少些应酬,多陪陪孩子。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父母似乎都在面临一道令人焦虑的“选择题”?




“上有老下有小”,现实问题要解决

买房卖房就业升学隔代亲子、工作忙碌家庭归属感逐渐缺失……如今,大部分城市父母都处在“上有老下有小”的高压下,这些普遍而又残酷的社会现实问题正步步削弱了都市父母的“幸福感”。


 “我也想陪在孩子身边,但总得先有面包和牛奶,物质都没有,还说个啥?”成了不少父母面临的现实。


所以,努力拼事业,成了一部分父母的选择。


个人价值要从哪里获寻?个人选择更多元

“现在的父母和老一辈还是有很多不同之处的。”有网友这样留言,“现在的父母大多受过良好的教育,所以很多家长,特别是女性在观念上和过去都有所不同了。”


的确,随着家长受教育程度的提升,很多父母的个人价值实现不仅仅局限于家庭,事业的成功也成了他们自我实现的手段。


“当时生孩子之后就很纠结,要不要辞掉工作回家带孩子。”一位妈妈这样留言,“但再三权衡之下,决定还是继续工作,毕竟不能因为孩子就放弃自己的全部,还是要给自己留一些自我实现的空间。当然,如果有些家长认为自己在家庭、在陪伴教育孩子过程中更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专心教育孩子也是很好的选择。”


孩子的“竞争”也激烈,没有一个家长愿意让孩子输在“起跑线”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是父母的缩版,他们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就像河水的源泉,活泼而无拘无束,一旦被导向某一方向,就能转变流向。所以,在孩子年幼时,父母的陪伴、家庭的教育就显得额外重要。”一位网友这样说道,“也就是说,家庭其实天然地就为孩子构筑了一道‘起跑线’,做父母的能不能给孩子正确的陪伴、能不能孩子正确的引导、能不能改孩子充足的安全感,等等,这些都事关孩子未来的发展。”


“在孩子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的今天,身为家长的我们又怎么能放松呢?时代不同了,教育方式自然要改变。家长以为要多赚钱给孩子买房子、买车、娶媳妇,然后不知不觉地远离了孩子……值得吗?任何事业的成功都弥补不了孩子教育的失败。”

 


事业和家庭真的不能兼顾吗?为什么他们既能事业成功也能孩子优秀?



好多家长说,现在的社会竞争这么激烈,一方面要忙于工作,一方面要忙于应酬,哪有时间带孩子。再说我现在所做的这一切也是为了孩子。


一份调查结果显示,30%的父母回家以后做的最多的事,就是看电视和上网。对于他们来说在家看电视、上网、玩游戏等娱乐活动更有助于释放压力,调节情绪。此外,还有极少数的父母会把工作带回家完成。


“不难看出,父母并不是完全没有时间陪孩子,就看你有没有心抽空陪孩子。如果一个男同志一周能辞掉两次喝酒的时间,一个女同志能把每天化妆、卸妆的时间拿出来陪孩子,那你的孩子就是半个天才。”有家长这样写道。


但其实,很多时候,教育孩子和专注事业并不是相违背的。


白岩松:心态上的重视是第一步,在家庭上花费的心力不亚于事业

白岩松是主持界的一颗常青树。以他的个人经历来说,有谁能想到一个曾在班里成绩倒数的人,在三十多岁时就已经抱得“中国金话筒奖”,事业上成功的他,在家庭上花费的心力不亚于事业,他重视家庭教育,也有很多独到的教育方法。


白岩松的儿子是一个书迷,快小学毕业时,孩子迷上了金庸,并一口气读完了全集。之后,孩子便对清朝、明朝的历史来了兴趣,便去找这方面的书看。此外,孩子像白岩松一样也喜欢上了摇滚乐,但白岩松对此没有丝毫的紧张,“可能很多人会认为这不是瞎听吗,有什么用?但是,他在听摇滚乐的过程中,每天翻译一首歌词,英语水平上升得很快。”


对于孩子的兴趣,白岩松从不刻意培养,甚至,可以说近乎“纵容”。曾有一次,在第二天有课的情况下,他同意孩子在头一天半夜看球,结果是孩子次日放学回家骄傲地告诉他:“我们班没有任何人敢这样。”


白岩松并不认为“看球是瞎看,没啥用”,这对孩子的成长很重要。“请问在人生中,哪有这么好的机会,让孩子感受到不放弃,结果可能会发生改变的例子。课堂上给不了。”


白岩松相信这样一句话:阅读打开世界,但是运动让人更早地体验到分享、团队精神以及胜败的意义。


平衡点:不妨让孩子成为自己的“朋友”,彼此才能多些理解

成就一番事业肯定会耗费很多精力,但是觉得能让自己筋疲力尽,因为在一个叫“家”的地方有更重要的事情等着我们去做。培养孩子最好的状态可能就像白岩松这样,孩子觉得“我们”像朋友,但是你一直记得你是父母。

 

雷军:我再忙也抽时间陪孩子

提到雷军可能大家没有那么熟悉,但如果说到小米手机,大家一定不会陌生。雷军就是小米手机的创始人。


按说他比我们大多数人都要忙,但在一次家长会上,他却说自己再忙也要抽时间陪孩子。


他说:“每个人都希望孩子成绩好,这是我们中国的现状,我也特别希望我孩子成绩能够比较好。有些家长天天看着孩子做作业,有时候没耐性,我因为没有时间,我基本不看孩子做作业,周末一起陪她做作业,我就跟她开玩笑,我说你什么好?她说她英文好,我说我数学好,她说她教我英语,我教她的数学,她就很开心,这个单词念得不对,她就教我第二遍,我说你能不能从你们的第一课开始教我,应该怎么讲?让她当小老师的时候,她就特别特别认真。


所以谈到这一点,我觉得很多时候我们的家长特别在意每天陪孩子做作业,现在的孩子多多少少有点娇气,陪久了以后很容易没耐心,说话比较重。其实我建议不用每天陪,只要检查一下作业就好,更重要的是你每周拿出一两个小时,跟他认认真真地坐在一起,很认真地对待这件事情,这个效果好过了我们每天花一两个小时,认认真真跟他分享学习的方法、学习的过程,培养他学习的兴趣,我觉得这个是比较重要的。”


平衡点:高质量陪伴事半功倍

很多父母都在纠结该花多少时间陪伴孩子,但却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该如何陪伴孩子。每天都跟在孩子身边就是陪伴了吗?其实,孩子的成长也需要他们自己独立的空间,所以不妨提高自己的陪伴质量吧!说不定这样会发现反而效果出乎意料的好。

 

俞敏洪:教育孩子也要定目标,家长自己要有原则

俞敏洪从普通的农村家庭,成为今天新东方学校创始人,毋庸置疑的是他的事业是成功的,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家庭教育也是很成功的。


他在教育孩子上定了两个原则:第一,不能把孩子当作宠物来养。培养孩子的最终目的是让他们融入社会,有一技之长,能为社会服务,同时用这种服务换回养活自己的物质基础,这也教育孩子的基本目标。


如果孩子长大了,走进社会,发现他们既没有与人交往的能力,又没有生活的能力,那是为人父母者最大的失职。所以,他一直在有意识地要求我的孩子学会与人合作,懂得分享,要有独立生活的能力,比如学会整理自己的房间,吃完饭应该洗碗,学会用洗衣机洗衣服等。


第二,要培养孩子的精神气质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我经常带孩子旅游,让孩子感受这个世界的广阔与多彩,鼓励他们广交朋友,尽量与优秀的人为伴,引发他们的进取心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父母要培养孩子有个美好的心境。我一直觉得,对于孩子来说,书本学习只是学习的一部分,培养他们美好的心境更重要。什么是美好的心境呢?就是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的一种情绪状态。有多少家长曾经晚上带孩子出去看过星星呢?应该不多。”


平衡点:家长要明白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向

其实,很多时候聪明的家长在做的都是为孩子的性格、人格养成把握“大方向”,原则、立场的正确,在孩子需要的时候伸出援手,才是父母角色的关键。所以,即使工作再忙,这些方面做家长的一定要把握好。 


免责声明:来源中国教育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删。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