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外籍人士在上海持有房产比例很低。上海房价不是老外推高的。
2、经济大发展的时期大量买房,中国人并不独特。
3、租售比过低,说明大家还在攒钱买房,就说明房价还要涨。
4、花光父母的钱贷款买房在道德上是正确的,从经济学角度也是个聪明的选择。
小心假先知。——耶稣基督
2017年5月3日,王思聪在微博问答中评价了上海房价如下:
问:您认为目前热点城市的房价是否高的离谱?如何看待年轻人花光父母积蓄贷款买房现象?
答:在我理解中,你所说的“热点城市”应该是包括着北上广深还有GDP靠前的一些省会城市。我并不了解所有热点城市的房价,但我敢肯定的说,我所居住的城市 - 上海的房价是高的离谱。
我觉得,上海的房价之所以高,是因为上海这个城市的独特性。这就导致了上海不再是上海人的上海,它甚至都不是中国人的上海,它是全世界人的上海。全世界有钱人都会选择来上海投资房产,所以房价高是理所当然的了。还有就是中国文化的独特性;中国人喜欢买房,不喜欢租房住(结婚的时候婚房如果是租的感觉不大行)。这点我觉得非常不理智。
选择租房或者买房我觉得应该看城市的租售比,租售比合理范围之内(1:200)买房,不管是否作为投资,都是合适的,但是太高,就非常没有必要了。举个例子:上海金茂府,95平米房95000一平,租赁价格15000一个月。合每平157块。租售比1:605。这意味着你买了后,不间断的租出去,50年后可以回本(不考虑净现值折算)。不仅上海,北京也是这个情况。在这种房价虚高(高于真实居住需求)的情况,租房明显是更好的选择。
由此看来,花光父母的钱贷款买房,且不说道德上的问题,从经济学角度来说就是个愚蠢的选择。
看了以后,我觉得有必要写一点东西评论一下。
首先需要吐槽的是这个问题:“目前热点城市的房价是否高的离谱?”——这里面涉及到循环定义的问题。怎么定义热点城市?如果一个城市的房价不是高得离谱,那它还是不是热点城市?如果一个城市不是热点城市,那它的房价还会不会高得离谱?循环定义。等于什么也没说。
好了,下面说王思聪的回答:
Fallacy 1: 上海“是全世界人的上海。全世界有钱人都会选择来上海投资房产,所以房价高是理所当然的了。”
错在哪里?实际上熟悉上海房地产市场的人都知道,外籍人士在上海持有房产的比例很低。根据中原地产研究部的数据,上海房产中只有2%左右的比例被外籍人士持有,98%都是中国人持有。所以说全世界有钱人都会选择来上海投资房产,并不是上海房产市场的现实情况,就更别谈它是如何推高房价的了。
上海确实是全世界人的上海。上海确实有很多的老外。上海的老外已经成了一个现象,一个风景。那么上海的老外的居住情况如何呢?大部分的上海老外都是在租房。
因为老外分两种。一种是外交官、大公司高管,外派中国的员工。这种人有大把的租房津贴。虽然这两年因为西方经济不景气,租房标准有下调,但是还是够他们享受的,没必要买房。而且他们普遍对中国持有一种“我就是来看看”的态度,没打算长住,更没打算买房。
另一种是屌丝,在本国很难混下去,就先来中国看看,再找个工作,而不是像前面说的那种人一样,是被外派到中国。这些人的财务状况普遍很差,因为工资并不高,消费水平却比较高。所以也没钱买房。
不仅没钱买房,很多上海老外在15、16年这一波行情里,还在争前恐后地卖房。2015年底,上海房价暴涨,一天一个价格的时候,一个房产中介在天涯里发帖说:
我是上海一家中介公司了房产经纪人,从业2年了。收入一直还不错。徐家汇房价从3月开始爆发涨价啊,我们区域的明星楼盘比如徐家汇花园、永新城、莱诗邸、从年初的5万6万涨到现在的8万多。而且一房两房都很少。感觉买房人多卖房人少。
……
还有一个情况,从今年开始。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卖房了,以前是外国人买多卖少,现在基本都是卖。上海人也在卖移民。但是接盘人多啊。好房子出来没几天就被卖了。
比如永新城和兆丰帝景苑(徐家汇明星楼盘)。一个台湾人有9套房子,现在都陆续卖掉了。
这个情况非常典型。原因有很多。大体上和西方人社会福利优厚,所以今朝有酒今朝醉,不肯像中国人一样要为了未来,为了后代考虑,愿意买房置业,储蓄积累的人生理念,以及西方媒体一直唱衰中国,所以对中国没信心有关系。篇幅关系就不一一赘述。
老外的fallacy讲完了。下面讲:
Fallacy 2: 中国文化的独特性;中国人喜欢买房,不喜欢租房住(结婚的时候婚房如果是租的感觉不大行)。这点非常不理智。
喜欢买房并不是中国文化的独特之处。20世纪处于经济大发展时期的主要经济体,它的房地产都是产销量很大的支柱产业。例如日本的1950-1980年代,房地产价格暴涨,同时购买自有住房也成了社会的普遍现象。美国在二战之后也经历了类似的一段时期。美国大兵回国,没地方住怎么办?于是很多开发商在城市周围建了很多新城。在国际和平-经济增长-就业乐观的三重因素带动下,美国在战后经历了一个巨大的婴儿潮,以及购买住房的巨大热潮。
口说无凭,上几个图看看。下面一张图是美国人拥有住房比例。可以看出在二战后(1945年之后),自住房比例有一个极速的增加(参考蓝色的箭头),一直到1960年代才开始放缓。然后是90年代之后的房产泡沫使得自住房比例进一步增加。
这个房产泡沫是怎么回事呢?这是美国的民主政治造成的。90年代克林顿政府为了获得政治献金,与房地美、房利美相勾结,推行了一些政策,催生了房产泡沫。例如,打着“政治正确”、“反歧视”的旗号,给穷人滥发贷款的政策。比如说一个黑人,没工作没收入,走正常流程的话,银行不给贷款,他就买不起房。结果呢,美国政府说你这是歧视黑人!银行害怕背上“种族歧视”的罪名,就去给黑人和其他低收入人群乱放贷。这样的业务多了,银行业害怕会成为不良资产,于是就把这些资产打包去卖给华尔街。后来就产生了所谓“次贷危机”。
有人说中国房产有泡沫。那通过以上的描述,你应该明白了中国的银行在贷款方面还是十分谨慎的。好。继续说美国人拥有住房的比例。看下一张图。这张图说的是,不同年龄段的美国人的住房拥有比例。说明了什么问题?来仔细读一读。
1948-52年生的,已经接近退休年龄的老年人,他们的住房拥有比例接近80%。然后每降低一个年龄段,他们的住房拥有比例都是在逐渐下降。这种比较不是用60岁的人的60岁,和40岁的人的40岁相比,而是用60岁的人的40岁,和40岁的人的40岁相比。也就是说,现在20-40岁的人,他们和他们的上一辈人,处在人生的同一个阶段,例如30岁的时候,他们的住房拥有比例却是不如上一代人的。这是美国经济逐渐失去活力,沦为二流国家的绝佳证明。
而中国的情况是反过来的。我们30岁的人,比起60岁的人在30岁的时候,拥有住房的可能性要高出很多。因为很多人在结婚的时候,或者父母资助,或者自己赚钱,都能买得起房子,所以丈母娘的要求就会水涨船高,要求女婿准备房子才能结婚。这不是什么不理智。简直是太理智了。如果你结婚的时候连个房子都没有,说明你不够努力,或者你的父母不够努力。两者至少占一条,或者两者都有吧。所以这个婚姻需要慎重考虑是没错的。
Fallacy 3: 租售比在合理范围之内可以买房。但是太高就没有必要了。
在中国的大城市,租售比是个伪命题。因为租房和买房,根本就是两个东西。就算你在北京和上海的市中心租了房,小孩子上学就能保证了吗?你就有了社保和医疗资源吗?你有能够享受房价上涨带来的收益了吗?一点都没有。不仅没有,你还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存款一天一天在贬值。你攒首付的速度,完全比不上房价上涨的速度。你一辈子也赶不上这个高速列车了。
那么租售比过低的原因,大致上就找到了。因为大家都在租破房子,攒首付,尽早上车,买了房之后再改善生活。这才是最理智的选择。如果你觉得租售比过低,说明大家还在攒钱买房,就说明房价还要涨。什么时候租售比“合理”了,买不买房反而不重要了,因为很多人都已经放弃买房了,房子上涨的空间也就很有限了。
以上是理论分析。那么从实际中的现象来说,租售比高的区域确实涨得慢。真正涨得快的,是那些租售比低的区域,如果能扛得住月供的压力,推荐优先购买这些区域。如果你想不明白我说的话,你记住我的结论是和王思聪完全相反的就行了。
Fallacy 4: 花光父母的钱贷款买房,且不说道德上的问题,从经济学角度来说就是个愚蠢的选择。
通货膨胀就是央行对我们的抢劫。那么如果不去花光父母的钱贷款买房,或者购入其他升值能力超过通胀比例的资产,从道德上来说就是罪恶的,因为你放任了强盗抢劫了父母毕生辛苦积攒的财富。从经济学角度来说,也是个愚蠢的选择。
那么为什么买房能够更好地保存我们的财富?我在《纸做的金元宝》这篇文章里这样解释:
政府发行法币已经不需要用纸了,直接在银行系统里面改一个数字就可以了,发行法币的边际成本为零。但是政府不敢把一座房子的房产证多印一份。也就是说,如果把房产证当成货币的话,它简直是世界上最难以滥发的货币了。所以宁可换成房产证,也不能留法币资产。
在法币滥发的情况下,不仅不应该留着法币作为资产,而且最好拥有法币负债。因为法币滥发,意味着以法币计价的负债在不断贬值,而你用这些贷款购买的实物资产却一直是你的。所以你的法币负债越多越好,时间越长越好。普通人能得到的最多最长的贷款,就是房贷。所以你持有房产证,房产可以为你的财富保值,房贷可以为你的财富增值。就这么简单。
所以花光父母的钱贷款买房,不仅在道德上是正确的,从经济学角度来说,也是个聪明的选择。
如果你需要更多的房地产投资知识,请点击“阅读原文”购买以下书籍:
长按二维码,关注布老师的微信公众号:
长按二维码,给布老师赞赏:
加入慕道社,与布老师和社群成员一起,追求真理、智慧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