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黄姓状元、榜眼、探花

历代黄姓状元、榜眼、探花

黄氏大家族 日韩男星 2017-08-04 08:37:21 1542

黄姓,是中华大地上最优秀、最杰出的氏族之一,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人才辈出,代有英贤,封侯挂印、出将入相者史不绝书。

隋朝统一全国后,为加强中央集权,选拔人才,实行了科举制度,取代了魏晋南北朝以来的九品中正制。而历代许多黄姓人也正是通过科举考试,走上了仕途,他们文韬武略,满腹经纶,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他们不仅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而且为家族带来了无尚的荣耀,为书写家族的光辉历史添上了浓重的一笔。

据历史文献资料记载,历代黄姓状元26名(其中文状元17名、武状元9名)、榜眼10名、探花12名(其中武探花1名)。

由于本人所掌握的资料有限,统计可能不全,请方家和各地宗亲补遗和指正。

现将历代黄姓状元、榜眼、探花名录及有关生平事迹列下:  

隋朝【1/0/0】

A01、【状元】黄凤麟(555年—626年),字魁熹,号江夏逸叟,黄州江夏人。据《中国历代文状元名录》记载:“黄凤麟,湖北江夏郡黄州黄冈县黄鹤乡仁义村人。”又据《湖北通志》之“人物志·选举表”和《江夏历代黄氏世恩》中记载:“隋炀帝乙丑科进士第一(即605年乙丑科状元),历官弘文馆编撰、直学士、比部员外郎、侍御史。”他是中国科举取士制度以来,中华黄姓历史上第一位状元。 

唐朝【1/0/1】

A02、【武状元】黄仁泽(890-965年),一名仁沨,又名诜。号仓山生,福建侯官(今福建莆田)人。唐昭宗乾宁二年(895)乙卯科武举状元。累官至伪闽谏议大夫、节度巡官,始迁侯官仓山下林(古称百林),事迹载福州志。余事不详。 

C01、【探花】黄颇(?——?),字无颇。江西宜春人。唐武宗会昌三年(843)癸亥科探花。黄颇与状元卢肇是同乡,黄颇家境富余,卢肇自幼贫苦。二人同日同路结伴赴举,当地官员于离亭置酒饯行,只请黄颇一人。卢肇只好骑着小毛驴默默前行,黄颇在亭内赏乐饮酒,卢肇却在城外十几里的地方苦苦等待。后来“卢肇、黄颇同游李卫公门下。王起再知贡举,访二人之能,或曰卢有文学,黄能诗。起遂以卢为状头,黄第三人。” 黄颇官监察御史。作《受命于天说》,事迹不详。 

五代十国【3/0/1】 

A03、【状元】黄仁颖(900-962年),字福佑,一字幼卫,别字仁达,号潘湖翁,行离廿二。祖籍三山莆阳(今福建莆田涵江黄巷),幼敏慧好学,善诗文。少年时代自耕自作,每日清晨时常登上狮山甲第亭攻读。后唐·天成二年927年高中丁亥科状元。初授编撰、校书郎,历迪功郎、四门学正。然遭宰相安重排挤,被贬为主客郎中,继受封为后唐节度使。后晋·天福二年(937年)十二月,黄仁颖见朝政无所建言,便辞官归晋江潘湖欧厝里。北宋·建隆三年(962年)十一月,黄仁颖卒于家,享年62岁。南唐主·李煜赏其才,特赐黄仁颖谥号“文杰”。其裔以欧阳为氏。著有《黄状元文集》五卷。其诗《新都行》载于《中华姓氏诗选·黄氏卷》。 

A04、【状元】黄崇嘏(女),临邛(今四川邛崃)人,记载五代十国历史的《十国春秋》中《前蜀》12则记载了黄崇嘏的生平事迹。父亲曾在蜀中任使君,她自幼受到良好教育,工诗善文,琴棋书画,无一不精。12岁父母亡故后,家境清寒,与老保姆相依为生。成年后常女扮男装,四处游历。公元888年,因故被诬为纵火人,写诗向知州周庠辩冤,得其赏识。获释后,经周庠推举,代理司户参军一职。周庠又欲将其女嫁予黄崇嘏为妻。黄无奈修书一封,表明“女身”,并向周庠辞职。归乡后,守贫而终。关于黄崇嘏身世,又有其曾代兄考中状元一说,故其素有“女状元”之美称,为黄梅戏《女驸马》之原型。 

A05、【武状元】黄昊,又名黄杏,字东安,江西南丰人。后周世宗显德二年(955年)乙卯科武状元,周世宗柴荣附马,封南昌侯。

C02、【探花】黄中(?——996),有史料上称为贾黄中。字号、籍贯均不详。后周显德三年(956)丙辰科进士第三人(探花)。知贡举:礼部侍郎窦仪。黄中幼聪悟,(每)日诵书千言。六岁登童子科。能属文,每触类必赋咏,多传诵人口。其父常让他食素,说:“俟业成即得食肉。”黄中16岁举进士,中第,解褐任校书郎,集贤校理。官至御史。据《书录解题》中记载:“黄中十六岁进士及第,第三人。”《邵氏闻见前录》、本传俱作15岁。另据《登科记考》1020页“后周世宗睿武孝文皇帝,显德三年丙辰”也有相同记载。

注:

贾黄中(941—996),也称黄中,字娲民。沧州南皮(今属河北)人。后周显德三年(956)丙辰科进士第三人。授职校书郎和集贤殿校理,又提升为著作佐郎,在史馆值班。岭南地区战乱平定以后,任命黄中做采访使,他廉洁正直,处事公平,待人宽恕。回朝后,上奏了几十条兴利除害的事,颇合圣意。后宋军攻克江南,贾黄中被选任宣州知州。太宗即位,迁礼部员外郎。太平兴国二年(977),任升州知州。太平兴国八年(983),贾黄中与宋白、吕蒙正等共同主管科举,又提升为司封郎中,充任翰林学士。雍熙二年(985),又主管科举,不久又掌管吏部对官吏的选拔。贾黄中前后两次掌管科举考试,多选拔出身寒微而又才学之士。尽管他官至参知政事。然谨慎过度,畏首畏尾。中书政事,颇留不决。所以当时人多有微词。黄中著有文集三十卷,《宋史本传》行于世。

宋朝【10/5/3】

A06、【状元】黄经阳,宋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辛丑科状元,官任户部尚书。其余不详。

A07、【状元】黄瑛阳,黄经阳四弟,宋真宗祥符八年乙卯科(1015年)进士,殿试状元,后迁通议大夫。其余不详。

A08、【状元】黄裳(1044-1130),字冕仲,号演山,延平(今福建南平)县人,宋神宗元丰五年壬戌科进士第一人(状元)。历官端明殿学士、礼部尚书。卒赠少傅。黄裳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和词人,其词语言明艳,如春水碧玉,令人心醉,著有《演山先生文集》、《演山词》,词作以《减字木兰花》最为著名,流传甚广。

A09、【状元】黄得礼(1055-1120),字执中,宋丰城(今属江西)人。才智过人,宋元祐三年(1088年)高中状元,初任柳州军事推官,后由吏部宝谟阁学士迁文渊阁大学士(宰相),赠朝议大夫。六个儿子五个中进士,三个同榜高中状元、探花,徽宗召见,并赠诗因子贵又加封赠。

A10、【状元】黄彦辅,字伯强,行派一,黄得礼长子。宋宣和辛丑(1121年)状元,初任袁州府万载县宰,后任吉安郡吉水县令,升吉安郡太守,以政绩突出迁朝列大夫。其余不详。 

A11、【状元】黄公度(1109——1156),字师宪,号知稼翁,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戊午科进士第一人(状元)。黄公度中状元后,任承事郎,签书平海军节度判官,迁秘书省正字。因与赵鼎往来及评议时政,为秦桧所不容,被贬为肇庆府通判达十年之久。黄公度治事之余,以读书著文为乐。秦桧死后,黄公度被朝廷召回,高宗询问岭南有何弊政,公度言:“广东小郡,有十年不除,守臣者权官苟且,郡政废驰,民受其害。”(更多关于黄氏历史资料请关注黄氏大家族公众号)高宗当即下诏任命黄公度为考功员外郎。入对时,黄公度乞请高宗总乾纲,厚风俗,被嘉奖采纳。不久,黄公度因病逝于任上,年仅48岁。黄公度工诗善文,清人称其词作气和音雅,得味外味,人品即高,词理亦胜。著有《知稼翁集》。 

A12、【状元】黄定(1133—1186),字泰之,号龙屿,晚号巩溪居士。为永福县(永泰县)一都龙屿村人。幼年好学,擅诗词,有文才。少年时十分勤学,苦学经史。28岁获得补大学生资格,升入国子监求学。乾道七年(1171年),他从大学考取“预荐”资格。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壬辰科进士第一(状元)。

A13、【状元】黄由(1150-1225年),又名世保,字子由,又字居正,号寅斋,自号磐野居士。平江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辛丑科进士第一人(状元)。黄由自幼好学,年方十二三岁便教授群童读书,20岁时考入太学。考取状元后,通判绍兴府,当时大旱,黄由赈灾有政绩,升秘书省正字,迁著作佐郎。后奉命出使金国,回国后升任将作监、嘉王府赞读。绍兴中(1190——1194),因帮助宁宗即位,深得宁宗赏识,权礼部尚书兼吏部尚书。行将委以重任之时,上疏劝阻罢斥道学人物,忤怒帝旨,被弹劾,知成都,以学士奉祠。嘉定初(1207),知绍兴府,进浙东安抚使,官至正奉大夫,刑部尚书兼直学士院。死后,追赠太子少师。黄由擅长诗文,其《归来》诗描绘了恬淡的田园生活。诗云:“归来三阅月,无事一关心。刈草寻花径,开池漾竹阴。江边问明月,天际数归禽。幸有高宾至,相逢似竹林。”

A14、【状元】黄朴(1192-1245),福州侯官(今福建闽侯)道山人,字成父,一字诚甫,号东野。宋理宗绍定二年(1229)己丑科进士第一人(状元),历著作郎,进吏部郎,官终于广东漕司。于嘉定丁丑(1217)补太学。随升内舍生,授签书镇东判官。除秘书省正字,校书郎。进著作郎,兼权考功郎;出知端平年间任御笔兼崇政殿说书。出知吉安,改知泉州,后除著作郎。又主管云台观,除广东运判、兵部侍郎,司封出知漳州。后主管崇禧馆。眼疾转知袁州,未赴任卒,葬福州北郊新店茶园。

A15、【武状元】黄褎然(?—?),字号不详,温州府平阳(今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人。南宋孝宗赵軩淳熙十四年(1187)丁未科武举第一人(状元)。黄褎然曾在武学学习,是武学上舍生,他以武学生的身份夺得武状元后,即被朝廷任命为武学谕。不久升为武学博士,亦有声望,余事不详。

B01、【榜眼】黄宗旦(973 ——?),字叔才,福建惠安县锦田村人。宋真宗咸平元年(998)戊戌科进士第二人(榜眼)。黄宗旦从小受诗书熏陶。七岁那年初春,与群童嬉戏于藻光池畔,祖父黄禹锡以《早春》为题,命他即景赋咏。黄宗旦口占七绝一首:“一望晴川碧水开,藻光池上暖初回。就中喜有龙门客,跃出洪波只待雷。”表达了他的远大志向。祖父十分惊诧,闻者亦赞叹不已。黄宗旦学习刻苦,曾经携带诗文进京,拜见公卿名流,受寇准、王禹偁等人器重。欧阳修称其为“闽中名士”。黄宗旦又任过襄州(今湖北襄樊市)知州。百姓曾为之竖碑称颂。后又任国史馆编修。著作颇丰。可惜因害眼疾早休。今仅存少量诗文。

B02、【榜眼】黄中(1095——1180),字通老,福建邵武人,南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乙卯科进士第二人(榜眼)。黄中幼时读书过目成诵。初以族祖荫补官,绍兴五年进士及第后,授何宁军节度推官。因为不依附秦桧,流落在外二十余年,秦桧死后。才召为校书郎兼国子司业。绍兴二十八年(1158),充贺金国生辰使,当时,这是一个众人求之不得的差事。黄中不为名利所动,金国归来,为秘书少监,起居郎,累迁权礼部侍郎中。黄中还言金国模仿汴梁皇宫大兴土木,其野心已见,应早定退敌之策。皇上惶恐不安。孝宗乾道年间(1165——1173)官至兵部尚书兼侍读。黄中天性庄重,终日俨然坐立。他性情温和,善于和同僚相处。尤喜推荐有识之士。詹事王十朋、舍人张震都是黄中推荐。张浚、刘锜也是靠黄中之力,只不过未尝告人。淳熙七年八月卒,年85岁。朱熹为其撰写墓志铭。九月,诏赠正议大夫。谥简肃。著有《奏议》十卷。

B03、【榜眼】黄洽(1122-1209)宋福州侯官(今福建闽侯)竹岐乡榕岸村人。字德润,号东里,晚号绍英。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癸未科进士第二人(榜眼),授绍兴府观察判官。后任枢密院编修,上以其尽言为端士,除侍御史。任右谏议大夫,诤谏得体,上首肯再三,曰:“卿如良金美玉,浑厚无瑕,天其以卿为联弼耶?”除御史中丞,尽言无避,上大喜。除知枢密院事,以资政殿大学士入阁参预机务,官至宰相。宋光宗即位,乞归田,予提学洞霄宫,卒赠紫光禄大夫。黄洽质直端重,有大臣体,两朝推为名臣。庆元二年(1196),以宰相衔致仕。及卒诰赠金紫光禄大夫钦赐祭于闽江畔榕岸湖头山龙王出海穴。 

B04、【榜眼】黄艾(?—?)字伯耆,福建兴化军莆田人。宋孝宗乾道壬辰科(1172)进士第二人(榜眼)。淳熙十六年(1189),除秘书丞,光宗绍熙元年(1190),迁著作郎。绍熙四年,历官右正言兼翰林院侍讲,宁宗庆元元年(1195),为中书舍人兼实录院同修撰,三年,出知赣州,官终刑部侍郎。封莆田县开国男。著有《止堂集》等,皆佚。(更多关于黄氏历史资料请关注黄氏大家族公众号)明弘治《兴化府志》卷三七有传。

B05、【榜眼】黄拱辰(?—?),字良辅,宋理宗淳祐四年(1244)甲辰科进士第二人(榜眼)。余事不详。

C03、【探花】黄彦正,黄得礼五子,宋宣和辛丑(1121年)进士,在殿试中高中探花,官至奉议大夫。其余不详。

C04、【探花】黄中(?——?),字仲庸,浙江平阳人。南宋光宗绍熙四年(1193)癸丑科进士第三人(探花)。黄中曾与朱熹讨论理学,特别为朱熹所赞许,宁宗时,累迁为起居舍人,前后共上三十余疏,为当政大臣所忌恨,离京任泉州知州,死于任上。

C05、【探花】黄桂(1190-1255)字云卿,一字粹中,号春深,晚号荐添。福州侯官人。南宋宁宗嘉定元年(1208)戊辰科郑性之榜进士第三人(探花)。黄桂曾于嘉泰二年(1202)考中武进士,后又参加文进士考试得中探花。黄桂进士及第后历官校书郎,秘书郎,太常少卿。出知南唐军。官至太常少卿。 

金【1/0/0】

A16、【状元】黄裳(1180——1245),字吉甫,山西人,金崇庆二年亦称至宁元年(1213)癸酉科词赋第一人,同科进士有著名文人雷渊、宋九嘉、康锡皆等。据《大金德运图说》中记载:“黄裳,贞祐间,任应奉翰林文字。”其余生平事迹不详,待考证。

明朝【4/3/4】

A17、【状元】黄观(1364——1402),字伯澜,一字尚宾,安徽省贵池县清江金墩人,明太祖洪武二十四年(1391)辛未科进士第一人(状元)。黄观自幼颖敏过人,因父亲入赘许家,随母姓许。他曾筑翠薇书舍,勤奋读书,也曾从学于元朝待制黄冔(音许xǔ)。元大都被攻破后,黄冔殉国,使黄观更加看重气节,并渐以博洽多闻声名乡里。洪武二十四年(1391),黄观以乡贡解元夺会试第一。殿试《御戎策》,举“天道、福善、祸淫之机,人事、练兵、讲武之法”为言,太祖阅后大喜,遂擢状元,时年28岁,成为明代第一位“三元”及第的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乃复黄姓。累升尚宝卿、礼部右侍郎。建文初(1399)改侍中,与方孝孺、齐泰一样受到重用。燕王朱棣举兵。黄观奉建文帝之命起草诏书,劝燕王放下武器,解散军队,进京谢罪,言词十分激烈。建文四年(1402),黄观又奉命招募军队,并敦促各地增援皇都南京,行至安庆,得知燕王已渡江,南京失守。燕王下令公布文职罪臣,黄观名排第六。燕王遂派人抄了黄观的家,并将黄观之妻翁氏和两个女儿指配给一个驯象的奴隶。翁氏把所有的钗钏都送给象奴,让他拿去换酒肴,乘机携二女来到通济桥下,投水而死。黄观得知建文帝已逊去,燕王派来追捕自己的人已到,便谎称“入贺新朝,礼当预习”,于是,从容穿好朝服东向而拜,纵身投入罗刹矶的湍流之中。船上的人急忙打捞,仅得珠丝棕帽一顶,献给燕王。朱棣怒火中烧,命人扎一个草人,给它戴上黄观的棕帽,押解刑场,一点点剁碎,并将黄氏一门男丁都杀尽,诛连一百多人。也有记载说黄观之弟事先将黄观最小的儿子藏匿起来,也有说黄观之妻毕氏孀居母亲家,遗腹生子,所以黄氏有后在贵溪。后人多不知黄观为明朝“三元”第一人。福王时,谥文贞。黄观工书法,书体古拙。他死后三十年,县尹龚某在其故址立祠祀之。

A18、【状元】黄士俊(1570——1655),字亮垣,一作亮恒,号玉仑,又号振宇,广东顺德人。明神宗万历三十五年(1607)丁未科进士第一人(状元)。黄士俊少负伟志,好学上进,尤敦孝悌。27岁时夺广东乡试第一,万历三十四年(1606),黄士俊再度赴京,参加会试,榜上有名。殿试时,黄士俊以条对称旨,卷字精楷,被神宗擢为第一甲第一名,时年31岁。登第后,黄土俊任翰林修撰。天启三年(1623),以太子洗马升为詹事兼侍读,不久又升为礼部右侍郎。黄士俊为官耿介刚直,曾因得罪奸相魏忠贤并与内阁诸臣意见相左,引病辞归。有“清正黄尚书”之美誉。崇祯元年(1628),朱由检登基,诛灭魏党,召黄士俊回朝,授吏部右侍郎。翌年晋升为礼部尚书。不久,因父亲年迈多病,请求辞官奉养父亲,崇祯不准。崇祯三年(1630),黄士俊的父亲百岁大寿,他再次请求辞官回家服侍父亲,得到批准,并特赐予“熙朝人瑞”的称号。崇祯七年(1634),黄士俊奉召回朝。九年(1636)召拜东阁大士,入阁参与机务。十年(1637)又晋升为太子太傅、户部尚书。因复兴朝政的主张与当朝宰相有分歧,因而借病辞职。崇祯知他为官清廉,积蓄不多,便拨给他路费,并嘱咐他病愈后归朝。崇祯十七年(1644)正月,黄士俊被晋封为柱国、太子太师、武英殿大学士。皇帝又一次派人召他回京,但他还来不及上路,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已攻入北京,崇祯帝吊死煤山。黄士俊闻讯后,将平日的奏章、著作悉数焚毁,并居楼不下,以示志节。后他又积极参加反清斗争,数年后逝世。王夫之曾为他题诗道:“顺德黄阁老士俊,四十年状元宰相。”另有传闻说,唐王朱聿键在福州称帝,年号“隆武”,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召黄士俊,黄士俊未及复任,“隆武”政权便归覆灭。他又投奔降清明将李成栋,后因李成栋不满清廷封赐,又与黄士俊一起投降了后明桂王,入阁参预机务。当时黄士俊已老耄难以任事,多次受到同僚弹劾,于是辞官闲居,数年而卒,享年85岁。从状元到宰相,几代升沉,无奈生不逢辰,有人说:“他人以不寿为不幸,而黄士俊晚年又以多寿为不幸。” 

A19、【武状元】黄赓(?——1646),字仲叙,龙湾(今安徽休宁)人。明思宗崇祯十六年(1643)癸未科武举殿试第一人(状元)。黄赓是明王朝最后一位武状元。生来肩宽背阔,力大无穷。精通武艺,特别善使铁鞭,人称铁鞭王。清兵至,率众固守徽州,身为先锋,斩获甚众。后败,黄赓投奔福建唐王。隆武二年(1646)黄赓也在池州九华山拉起了一支队伍与清兵对抗,终因寡不敌众,惨遭失败,不降终为清兵所害。一说清军钦佩黄赓是个难得的武将,想以高官厚禄招黄赓为清廷服务。但他看见自己拥戴的大明皇室归降清军,早已心念俱灰,宁死不从。清廷不再勉强,黄赓便在福州当地一座山庙削发当了和尚。后来,他还被清廷封为“天下都纲僧”,在佛门净土得以善终。 

A20、【武状元】黄钺(1565-1643),字长白,又字赓材,号钟山伯度,行瑞八。江苏南京(祖籍福建莆田黄石金墩)人。明世宗万历二十九年(1601)辛丑科武举会试第一人(武状元)。黄钺的父亲黄故仁曾入锦衣卫籍,黄故仁死后,黄钺便承袭父职。黄钺少有奇气,好读书,经史典籍过目不忘,尤喜读阴符素书。他熟悉地理图形,爱舞刀弄枪。成年后臂力过人,精通十八般武艺,又好研习兵法,曾参加文举科考不中,遂弃儒学剑。在万历二十九年(1601)全国武科会试的激烈角逐中,他以文武之才一举夺魁,成为大明王朝辛丑科武状元。黄钺历官南京左府佥书,都督佥事(正二品),屡立战功。历任晋升为潮州总兵、贵州总兵。他为官后,俸禄银赏全都用来周济黄氏族人,从不为个人打算。到各地任职期间,无不以功绩显赫著称。后来,黄钺辞官回乡,过着平静的生活。78岁那年去世,是明朝武状元中的高寿者之一。

B06、【榜眼】黄珣(1447——1514),字廷玺。浙江余姚人。自幼聪慧,读书过目成诵。成化七年(1471)考中浙江乡试第一名,解元。明宪宗成化十七年(1481) 辛丑科进士第二人(榜眼),授翰林院编修。参与纂修《宪宗实录》,书成,升侍讲。赐宴及金币。又进左春坊谕德,负责国子监司业事,再升为南京国子监祭酒。母亲去世,他回乡守孝。孝宗感念他是经筵旧臣,特遣官为其母营葬并谕祭。守孝期满,仍补国子监祭酒。弘治十八年(1505),升南京吏部右侍郎。正德二年,进本部尚书。(更多关于黄氏历史资料请关注黄氏大家族公众号)因忤大宦官刘瑾被传旨勒令致仕。正德九年(1514)八月卒,享年67岁。赐祭葬,赠太子少卿。嘉靖初年,礼部提出,黄珣历事三朝,有清谨之名,宜赐谥。皇帝诏准,追谥文僖。黄珣为官平易厚重,为文也像他的为人一般。著有《纷纷论稿》、《惕斋稿》、《东山文集》、《素庵诗集》等。

B07、【榜眼】黄初(1478——?),字慎卿,江西贵溪人,武宗正德九年(1514)甲戌科进士第二人(榜眼),授官南京国子监祭酒。著有《明朝彝宪》。其余生平事迹不详。

B08、【榜眼】黄凤翔(1538——1614年),字鸣周,号仪庭,晚年更号止庵,泉州人。明嘉靖十七年(1538年)生。隆庆二年(1568年)中进士第二人(榜眼)。初授编修,奉命在内书堂教习小内侍读书。万历初,他参与编修《明世宗实录》后,调升为修撰,纂修会典,管理诰敕,充经筵官(在皇宫进讲四书五经之官)。万历十年,黄凤翔升右中允,管司业事。万历十二年,升南京国子监祭酒,培养出很多优秀人才。万历十六年,黄凤翔被调到北京任国子监祭酒,次年升任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充经筵讲官。万历二十年,黄凤翔被任命为礼部左侍郎。翌年,改任吏部,再调升南京礼部尚书,复疏辞之,不许,再请许之。从此,他就不再外出当官。黄凤翔“为人平易忠厚而狷介谨严,不设道学之名而体其实”。在他还是当朝重臣时,每次回乡,为了不惊动乡亲,在离城10余里就撤去仪从,单车微服入城,并吩咐随从不要呵叱行人。他在官在家,粗饭果腹,革鞜纳足,苍衫称身,自盥自栉,屋宇不事装饰。一生溺于学问,对“子史诗书靡不涉阅”,“为文尔雅深醇”,为泉州的名胜古迹写下不少碑记和题咏。主要著作有:《嘉靖大政记》、《嘉靖大政编年录》等。他还主持编纂万历《泉州府志》。万历四十二年,黄凤翔在泉州家中病逝。赐祭葬,墓在泉州东郊田头亭。天启初,赐谥文简。

C06、【探花】黄谏(1403年一1465年),字廷臣,一字正卿,号卓庵,又号兰坡,兰州黄家园人。清高宗乾隆十四年(1749年)成书的《平番县志》的《人物志》中记载,黄谏于明英宗正统七年壬戌科(1442年)进士第三人(探花),按定制赐进士及第,并被授予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之职,人称“黄探花”、“黄学士”。黄谏是明代兰州的知名学者,才华横溢,诗文并茂,著有《书经集解》、《诗经集解》、《使南稿》、《从古正义》、《兰坡集》等。流传甚广的《饶歌鼓吹》是一首记述明将坚守兰州及徐达与王保保定西之战的史诗。黄谏还是一位知名的外交家,明朝曾多次派他出使安南(今越南)。他撰写有议定迎诏坐次及却赆等仪式的著作十多种。后被谪广州府判,讲学兴文,从游者甚众。黄谏卒后,广州人立亭纪念。

C07、【探花】黄旸(1357——?),字原升。福建莆田人。明成祖永乐九年(1411)辛卯科榜进士第三人(探花)。黄旸的史料极少,只知道他永乐三年(1450)乡试中举。54岁才考中进士,而且官职只做到翰林编修。《明诗纪事》上有其《次潞河》诗一首。

C08、【探花】黄子澄(1350——1402)初名蔔,字子澄,以字行。江西分宜人。明太祖洪武十八年(1385)乙丑科进士第三人(探花)。黄子澄博学多才。少年时拜同乡欧阳贞为师,学《易》,又跟周与学《尚书》、梁宥学《春秋》,在当地颇负盛名。洪武十七年(1384)黄子澄参加江西乡试,夺得第二名。第二年参加礼部会试得中第一名,会元,殿试高中鼎甲,位列探花。授翰林编修,任满升修撰,为东宫太子伴读,累官至太常寺卿。建文帝即位,命兼翰林学士,与齐泰同参国政,建议削夺诸藩王权。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燕王举兵反,师名靖难,指子澄、齐泰为奸。建文四年,燕师渡江破京师,被执,抗辩不屈,磔死,族诛。正德十五年,地方官在他的家乡建起一座“黄太常祠”,“用彰道化”。黄子澄的名誉直到崇祯死后的弘光初年才被恢复,追授他为礼部尚书,谥节愍。清乾隆年间朝廷赐谥为“忠悫”,“悫”音确,诚笃忠厚的意思,因此人们后来又称黄子澄为“黄忠悫”。 

C09、【武探花】黄守魁(1551-1621年),原名一鲁,字国参,又字君贤,号哲斋,晚号滨南,明·泉州晋江潘湖人。嘉靖(1522—1566年)间,倭寇剽掠,为避征役,幼随父日章与母匐伏于南安白鹤山,戈戟间亡失,被贼获去,欲挈之东,其祖父天伦贷金赎回。读书不沾沾章句,志在四方,适有欲入都门者,与偕行,寓长安四、五年,试中书岁满,例出为郡判。未周年,黄守魁即投笔弃去书箧,读太公阴符诸书,务为天下敌,乃隶籍于南安鹤山密云中,卫执武经。万历七年已卯(1579年),黄守魁应顺天试,中式第四名武举,效用于蓟辽总督。万历十年壬午(1582年),复举顺天试;至万历十七年已丑(1589年),遂成进士,殿试一甲第三(武探花)。计前后诸武试暨进士,挂名不出四名之外。黄守魁初授南京浦子口守备操抚,王用汲见而奇伟之,升河南都司佥事;调江西,升四川都司驻建昌,从征土酋杨应龙,叙功加秩。升大同参将,转福宁参将。擢广西参将未任,调松潘副将,征建南有功,执世职土豪不用命者,置之法,恩威大著,升四川正总兵官。天启元年(1621年),升南京五军右府,实授骠骑将军。秋,复有援辽之命,升南京大总督。催调汉士兵,偕监军提戈而前,至重庆,俟抚军交兵即行。适是时,土酋奢崇明作乱,突杀巡抚徐可求,道守令将并死者四十余员。时各兵已出川江。黄守魁仅留麾下数百在舟中,仓卒闻变,戎服登岸搏战,手刃枭贼,贼众吾寡,难与匹敌,为贼酋所迫,前至重庆阅江楼。黄守魁高坐舰头,贼酋罗列尚俯伏有退宿状,未敢加害。俄而逆党张彤出槊刺家丁黄顺坠江,声言拥黄守魁为主。黄守魁叱之说:“我督尔等五年于兹矣,朝廷何负于尔,尔何故反耶?”声裂江涛,复叠叠为陈大义。不应,奋力大骂;又不应,飞矢贯膈,拔去箭镞复骂。黄守魁手无寸铁,麾下或死或散,贼酋以数人拥黄守魁,而众散城市屠杀,又到舟中掠家属。黄守魁乘间夺酋刀,以身殉职,年七十。妾万氏投水殁焉。麾下得脱者,密备棺衾葬之江侧。天启元年(1621年)九月十七日也。事闻,钦赠都督同知,谥武烈,赐祭葬,迁茔于潘湖欧岭黄厝山麓,茔朝潘湖。荫子黄兆昌千户世袭。因功德卓著,其裔遂取其“金湖”为其祖号。撰有《潘湖白鹤拳谱》、《潘湖临漳文山本宗录》等。

清朝【6/2/3】 

A21、【状元】黄轩(1740?—1800?),字日驾、小华,号蔚塍, 安徽休宁五城古林人,乾隆三十六年辛卯科(1771)进士第一人(状元);黄轩年少即好学,日日苦练书法。众所周知,科考时是很重视书艺的,因此,在科场上受益匪浅。该科为庆祝皇太后八旬寿辰特开恩科,此榜出了数位名人。黄轩取状元后,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以后奉诏入值上书房。乾隆四十二年,黄轩出任山东乡试同考官。乾隆四十三年,任会试同考官。乾隆四十四年,出任顺天乡试同考官。黄轩升任洗马。不久,京察大考,黄轩获一等,依例升职,授四川川东道道员。时逢台湾用兵,黄轩奉命督办四川协济台湾用兵军粮。终因督办劳累过度,死于任上,加按察使衔。官至巡道。黄轩擅长于书法,也善属文,他刻意追求、效法赵孟頫。黄轩与他的兄长黄腾达双双登科,成为一时佳话。

A22、【状元】黄思永(1842——1914),字慎之,号亦瓢,本籍徽州休宁五城人,寄籍江苏江宁。光绪六年(1880)庚辰科进士第一人(状元)。从黄思永年幼丧失双亲,投靠已行过聘的岳父家中,延请老师教黄思永读书。黄思永完全是由岳父家培养、教读、直至完婚的。成家立业,他生活贫困,靠抄经书、教儿童糊口度日,教授以维持生计。同治十二年(1873),朝考后,黄思永任职礼部,后又考进军机处。光绪六年,黄思永得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但他不图宦途升迁,只想经商办实业。黄思永被参奏,说他谋小贩之利,因而被劾削官。至于官位,本非黄思永所求,也没放在心上。光绪十二年,黄思永充任会试同考官,后累迁仅官至翰林院侍读学士。黄思永两次被御史弹劾。先是因为国丧期间衣着吉服,被参下狱。出来复原官后,又被参劾,说他专谋磨豆腐小贩之利而再次丢官。晚清,朝廷设立“商部”,黄思永重新被起用,充头等顾问官。黄思永与张謇并称为“商部两状元”。黄思永在北京琉璃厂开工艺局,生产制作景泰蓝。景泰蓝产品工艺精湛、设计造型超凡脱俗。大件景泰蓝可达有七八尺之高,而且原料考究,产品精湛。两次在国际博览会上获奖。可是价钱太高,虽然货好,也卖不出去。最后不得不倒闭了。八国联军于光绪二十六年入侵北京。想利用黄思永,但是,他断然拒绝,不为洋人效力。但是,他为使百姓日常需要的物品得以补给,倡导行业组织还是正常做买卖。他不惧怕侵略军,当德国侵略者要市民挂他们的国旗时,黄思永就带领街民拒挂德国旗,不屈从于侵略军。黄思永的字如其人,书法精湛。民国年间,黄思永家境贫困,病死于上海。

A23、【武状元】黄瑞(1752——1810),字锡符,号辑堂,浙江江山(今浙江金华)人。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庚子科武进士第一人(状元)。黄瑞少年时,求学于遂昌,为邑庠生。及乡试。始由江山举荐,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中武举人,继于四十五年中武状元,授头等侍卫乾清门行走。是年补甘肃乌鲁木齐中营参将,管理口外屯田,以政绩卓异,特升湖南长沙协副将监试武闱。嘉庆元年(1796)署理湖北宜昌镇总兵。时值川楚白莲教起义,黄瑞奉命率兵镇压,鏖战11次,始克当阳县城。湖北将军欲将所获男女尽行屠杀,黄瑞设策保全万余人生命。后升任总兵,守御长阳、张家口等处。时逢冬旱,白莲教义军涉水袭击,城陷,被劾剿灭“教匪”不力,降四级,调守陕西五郎关。旋升抚标中营参将。嘉庆十五年署潼关协副将,染疾不起,终于任。

A24、【武状元】黄大元(?—?),字鼎三,清怀安县李信屯(今张家口怀安县)人。直隶怀安(今河北怀安)人。清同治二年(1863)癸亥科武进士第一人(状元)。黄大元得中武状元后,授一等侍卫。其他生平事迹无考。

A25、【武状元】黄仁勇(1762——1817),字智斋,学名良越,广东潮安古苍镇海阳县(今潮州市)孚中村。清嘉庆元年(1796年)丙辰科即为庆祝嘉庆帝登基特开恩科武进士第一人(状元)。仁勇自幼胆识过人。因家贫,至12岁方才进本乡私塾读书。他既勤于学文,又喜习武。他使用过的练武石,最重的竟达300多斤。乾隆四十六年(1781)仁勇得中文秀才。后黄仁勇随岳父习武,经过10年苦练,黄仁勇已学得十八般武艺俱精。乾隆五十七年(1792),黄仁勇赴省参加乡试,得中武举人。嘉庆元年(1796),嘉庆皇帝丙辰恩科取士,黄仁勇再度赴试,遂得二甲第二名武进士(榜眼)。在殿试中,皇帝喜其文武双全,钦点为会魁武状元、头等侍卫,官拜福建金门镇中军游击等职。在金门镇任职达15年,黄仁勇倾注心血于加强海防,抵御外海,保卫国土。因成绩卓著,屡受朝廷嘉奖赏赐。嘉庆十六年(1811)自感身体不适,难驰疆场,上疏请求解甲归田。朝廷允其所请。仁勇为官清廉,自奉节约。因身体不适归田后,仍为桑梓兴农桑、修水利做出贡献。黄仁勇自入仕途,为官清谦,自奉甚约。(更多关于黄氏历史资料请关注黄氏大家族公众号)归乡之时,积蓄无多,从未盖过豪华的状元宅第。倒是乐为桑梓造福,在农田水利建设方面做出贡献。清嘉庆二十二年(1827)病故于故乡孚中,终年55岁。

A26、【武状元】黄培松(约1855-1925),字贤礼,号菊三。福建尚卿乡科山村高肥山角人。少时习文,应泉州府试,屡试不中。因身体魁梧,臂力过人,便弃文习武,拜晋江罗溪(今属鲤城)武举人黄纪堂为师。光绪二年(1876年)丙子科武举,培松获乡试第二名;光绪六年(1880年)庚辰科武科会试,获第一名;殿试钦点状元及第。初授一等侍卫(正三品)。不久,出任广西郁林营参将(正三品)、旋升广东南雄协副将(从二品),广州协副将,再升琼州镇总兵(正二品),记名提督(从一品),光绪末年曾兼署高州镇水陆总兵,宣统末年改兼署广州协副将。民国11年9月,授以振威将军,陆军中将加上将衔。民国12年,培松解甲,隐居厦门,倡建厦门江厦祠。民国14年夏病卒于福州。

B09、【榜眼】黄孙懋(1700—1744),字训昭,号忝斋,山东曲阜人,乾隆元年(1736)丙辰科进士第二人(榜眼)。黄孙懋进士及第后,受翰林院编修。同年任顺天乡试同考官。乾隆四年,黄孙懋任会试同考官;乾隆4年—7年间,任翰林院侍读、国史馆纂修官、翰林院侍读学士、日讲起居注官、少詹事、詹事、內阁学士、礼部侍郎(內阁学士兼)。

B10、【榜眼】黄自元(1837——1916),字善长,号敬舆,湖南安化人。清同治七年(1868)戊辰科进士第二人(榜眼)。黄自元在同治六年丁酉科湖南乡试考中举人,第二年又高中一甲第二,授翰林院编修。赐奉议大夫,供职翰林院。后又任各省乡试考官。官至记名御史,翰林检讨,曾任武英殿总纂。同治九年,黄自元任顺天乡试同考官。同治十二年,任江南乡试副考官。累迁官至出任陕西道监察御史。光绪十一年授甘肃宁夏府知府之职。一上任就刊刻先贤佳作等以及家传书籍上百种,令生员传阅观看。一改同治兵乱后文教废弛的局面,使宁夏人都知道趋向求学。另外,他亲自查勘,修明渠、浚暗洞,畅通水路。年复一年组织防洪,使上游免遭水淹之害。“在任三年,即以忧去,舆论惜之。”黄自元善长楷书,逼近魏晋,字型布局严谨。初学颜真卿,历师柳宗元、欧阳询,博取众人所长而自成写法。点、横、竖、撇、捺等字型结构清晰均匀,刚健舒展,馆阁体书法工整美观,而他的楷书是典型欧体赵面的馆阁体。他“执笔虽未尽善,而用意绵密,小楷、大草俱仅。”正因为稀少,人得一字,如获至宝。黄自元是晚清著名书法家。他在楷书的间架结构方面,具有特殊的贡献。光绪十年,黄自元著成他的研究成果《间架结构摘要九十二法》,当时,在书法界就有相当的影响。对于初学者来说,这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内容,黄自元给书法界提供了范本。他指出“昔人论间架,以中画之字为式;论结构,以无中画之字为式;兹比而合之,不复区别。”他继承与发展了欧体书艺,自成体系,勘称一代楷书大师。

C10、【探花】黄梦麟(?—?),字观芝,号匏斋,江南常州府溧阳人。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乙丑科进士第三人(探花)。授官詹事府左春坊左中允。黄梦麟出身官宦人家,生来就出奇的聪明,再加上他全身心地学习经典、诗词、古文,他从岑参、韩愈、欧阳修所作的诗文中大量汲取营养,风格在这些大家之间。而他的四六文恰似六朝的风格,他以诗文享有盛名。康熙二十七年,黄梦麟以编修出任会试同考官。“分校礼闱,称为得士”。而后入馆阁,纂修《三朝国史》、《一统志》。累迁詹事府左春坊左中允,日讲起居注官。黄梦麟“孝友恬退,假归遂不复出”。激流勇退,恬淡归乡,终养老人,从此不复出为官。著有《尚书故考》、《诗序得失论》、《春秋四传考》、《历代乐律同异考》、《道学源流考》、《太极图说》、《皇极经世说》、《十七史得失论》、《唐诗笺》、《匏斋集》等。

C11、【探花】黄叔琳(1672-1756) 幼名伟元,字昆圃又字宏献,号金墩、北砚斋、研北宏献,晚号守魁。顺天大兴宛平(今北京丰台)人。清康熙三十年(1691)辛未科戴有祺榜进士第三人(探花)。黄叔琳祖上姓程,原籍安徽歙县(今新安县)人氏。他的祖父程伯起,字瑞芝,“尝摄眉县篆”,就是刀笔吏。后来,“流寓京师”,“为盗所害”。黄叔琳的父亲程华蕃,字涧采,幼失父母,被收为义子,遂姓黄。黄叔琳少有神童美誉。长大后,20岁时与检讨卫既济讨论宋人语录,恂恂然有醇儒风,见者无不觉得他定为年少甲第。黄叔琳在康熙二十九年庚午科中举。康熙三十年,进士及第。黄叔琳在京任职数年后,官迁侍讲。康熙三十三年,出任会试同考官。康熙四十七年,黄叔琳以鸿胪寺少卿出任山东学政。康熙五十二年,黄叔琳出任奉天府丞兼学政,后迁任鸿胪寺少卿,留学政任。此后,黄叔琳又先后任通政司参议、佥都御史、太常寺卿,回京在翰林院任职。康熙六十一年,出任内阁学士,不久,升任刑部右侍郎,累迁侍讲。雍正元年,黄叔琳受到雍正帝赏识,在授内阁学士后,又升刑部右侍郎。雍正三年,黄叔琳出任浙江巡抚。乾隆元年,新登基的乾隆皇帝,授黄叔琳为山东按察使。乾隆二年,他奉旨补山东布政使。乾隆四年母亲去世,黄叔琳丁忧守制。期间,又因在山东任职时漏报不称职下属官员,被劾降职。乾隆七年,服阙,出任詹事府詹事闲职。又因被人弹劾,说他在山东任上多有失职而被革职,从宽留任。乾隆十六年,重赴恩荣宴。晚年,黄叔琳以詹事加侍郎衔在家居住。黄叔琳平生接济、奖掖后进,孜孜以求,惟恐不及。名士方苞来谒,与他一见如故,二人立刻成为莫逆之交。凡方苞所著《周礼》、《春秋》诸书,皆与黄叔琳往复商榷。黄叔琳“性好著书”,“耄耋不废”,是著作丰厚的作家。也吟诗,有诗作《送孙文博之云南省觐》。他也是个历史学家,著有《史通训故补》,另有记载台湾朱一贵叛乱的《南征纪程》、《台湾史槎录》。黄叔琳性好学,藏书万卷,日事披览,有所得常做笔记。尤其重视人伦鉴识,他以造就人才、扶植善类为己任,所赏拔如莱州守严有禧、长清令刘辉祖皆以循良迁升官秩。黄叔琳以王士祯的诗文作为宗师敬仰。乾隆二十一年,黄叔琳卒于家中,时年85岁。著有《砚北易钞》十二卷、《诗统说》三十二卷、《夏小正传注》一卷、《周礼节训》六卷、《史通训故补注》二十卷、《文心雕龙辑注》十卷及《宋元周易解提要》、《易解别录》、《宋元春秋解提要》、《砚北杂录》、《砚北丛录》、《颜氏家训节钞》、《砚北易钞》、《砚北杂录》、《养素堂诗文集》等。

C12、【探花】黄贻辑(1850-1900),字远伯,号霁川,清泉州晋江人。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甲戌科进士第三人(探花),初授翰林院编修、后任馆阁校勘,笃志文法、励精图治、多谋善断、力为贤良伸张正义,转任刑部主事,严辞慎处,历官湖北候补道,复调礼部主事,精研古学,校注古籍,丁忧服除。光绪元年(1881年)入值南书房不久任广东学政,在任期间,整顿学院,奖掖人才,清光绪二十六年十月义和团运动兴起,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先是利用义和团杀洋人,后又利用洋人杀义和团,在这场斗争中,黄贻楫力劝朝廷对外宣战,但未被采纳。于清光绪二十六(1900)卒于任上。

黄氏大家族:资料来源,新安黄氏网-黄鹤飞

【1】王鸿鹏等编著,《中国历代文状元》,中国人民解放军出版社,2004年版

【2】王鸿鹏等编著,《中国历代武状元》,中国人民解放军出版社,2004年版

【3】王鸿鹏等编著,《中国历代榜眼》,中国人民解放军出版社,2004年版

【4】王鸿鹏等编著,《中国历代探花》,中国人民解放军出版社,2004年版

【5】侯福兴主编,《中国历代状元传略》,中国人事出版社,1998年版

【6】厦门园林博览苑编,《中国历代状元名录》,鹭江出版社,2009年版

【7】张仲炘编著,《湖北通志》,湖北省长公署出版,1922年版

【8】刘佑平著,《中华姓氏通书·黄姓》,1993年版

黄家人寻根寻亲专用公众号,寻根请将:寻根寻亲信息(越详细越好)+姓名+联系方式=发黄氏家族宗亲网公众号,每天定时更新寻根寻亲信息!扫一扫下方二维码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