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水国家湿地公园。
初夏时节,走近沅水之畔的泸溪县,所到之处,无不荡漾着令人陶醉的绿意,无论乡村公路还是县城街道,到处是绿树成行;无论农家庭院还是县城公园,遍地是芳草如茵……这是近年来泸溪县大力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的一个缩影。
林城相彰、林水相依的县城白沙。
持续增绿护绿,夯实“创森”根基
“创森”,既是回应百姓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盼,也是对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考量。身为农业大县的泸溪县,一直饱含着深厚的生态情结。
近年来,泸溪县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着力开展森林城市建设”的重要批示精神,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契机,按照“宅旁绿化、路旁绿化、公共绿地和可视范围内宜林地造林绿化”的要求,以沅水、武水两岸、重点国省道、铁路周边、五强溪库区为重点,以造林工程为抓手和主阵地,大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通过重点进攻,各个突破的方式,全面推进全县的植树造林绿化工作。
特别是今年以来,泸溪县重点规划了潭溪至洗溪高速段、老城至白沙段两侧、浦市段的1767.6亩千里生态走廊绿化,达岚社区至浦市浦溪村的15公里水岸绿化,白浦公路沿线20公里的通道绿化,全面完成了浦市古驿道两旁、县城白沙319国道绕城线等绿化工作,高标准完成了株洲路景观绿化,辛女公园、盘弧广场、橘颂广场等绿地建设,武水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成功获批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项目,形成了良好的水源涵养保护林网和生态林带。截至目前,全县的城市绿化覆盖面积193.92公顷,绿化覆盖率已达40.15%。
全域的增绿护绿行动,不仅增加了全县的绿化面积和森林资源总量,森林质量也逐步得到提高,更多的森林开始进城、环村、沿路、倚水。俯瞰泸溪,满眼尽苍翠,楼外有树、开窗见绿 ,已不再是城里人的奢望。
林城相彰、林水相依的县城白沙。
注重特色亮点, 擦亮“创森”名片
“创森”不仅要干好干实,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更要干出特色、干出亮点。这是泸溪全县上下对如何搞好“创森”工作所达成的共识。
基于这样的认识,泸溪县委、县政府结合县域实际,提出了“创森”要围绕“一带一圈”布局的工作思路,重点打造两条“绿色长廊”, 即以“潭溪—洗溪—武溪—白沙—浦市”为主链条的“绿色长廊”带,以串联了包括白沙、浦市、达岚、合水、兴隆场、小章、白羊溪、洗溪、武溪9个乡镇在内的、呈圆周形分布的县级公路“绿色长廊”圈,构建健康稳定、覆盖全面、造福百姓的城市一体森林生态系统。同时,以重点绿化美化工程为突破口,打造“创森”工作的特色、亮点。
县城白沙至武溪老城的双向六车道,全长约10公里,是贯通白武双城的“绿色长廊”,也是该县全力打造的通道风光带之一。近年来,泸溪县在白武通道沿线大力开展绿化美化工作,植苗数量高达10000余株,绿化面积近130亩,用于绿化的大苗品种多、规格高、线路长,车道中间的隔离带绿树相连,如队伍徐徐行进,车道两边的树木排列有序,如绿色的长龙依偎在沅水之畔,驱车其间,赏心悦目、心旷神怡,已成为游客进入县城白沙的第一张靓丽名片。
而精心打造的另一张靓丽名片——沅水绿色慢行公路和沅江绿色风光带也在持续发力。近年来,泸溪县投入大量建设资金,修建了沅水绿色慢行公路,在县城白沙长堤边新造林200多亩,栽植了桂花、樟树、棕榈等大苗5000余株。如今,县城白沙绿树成林,浓荫蔽日,十里长堤,鸟语花香,尤其是新修建的绿色慢行公路,已成为居民漫步休闲锻炼娱乐的最佳场所,也成为游客来白沙旅游观光的一个精品景点。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启动仪式。
重寻美丽乡愁,借助“创森”发力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让碧绿绕乡村,让百姓的幸福感、归属感和自豪感显著提升, 重寻“美丽乡愁”,这是泸溪县开展“创森”工作取得的一大成果,也是老百姓最朴实的幸福。
泸溪在“创森”的过程中,以美丽乡村示范创建为抓手,紧扣布局美、环境美、产业美、风尚美、生活美“五美”建设目标,重规划、重特色,大投入、大建设,全面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全力打造美丽乡村。如诗如画的一幕,已经是美丽乡村的常景,村庄美了、绿了,“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画面又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里。
目前,全县的生态村庄已有30个,预计年底将扩大到43个,生态村庄绿化面积累计近1000亩,所有的生态村庄不断得到了美化绿化,精品亮点也不断呈现,涌现出了一批特色村民,其中浦市镇马王溪村、新堡村被评为“省级新农村示范点、生态家园示范村”,洗溪镇梁家潭芭蕉坪村被评为“湖南省少数民族特色文化村”,达岚镇岩门村被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被称为“千年古堡寨”,武溪镇白沙红土溪村被授予“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农业部授牌“生态家园示范村”,潭溪镇大陂流村被州里评为“文明建设先进示范村”。
逐梦氧吧县城,骑行助力“创森”。
舞活林业经济,共享“创森”红利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不仅要提升城市的园林绿化水平,更重要的是,要让百姓享受到更多的绿色福祉和生态“红利”。
在开展“创森”过程中,泸溪县始终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生态林业,努力做好“民生林业”文章,提出了“舞活林业经济,办好绿色银行”的发展思路,大力调整林业结构,着力壮大林业产业,着力推进由造林向造绿转变,由荒山荒地造林向低产低效林改造转变,由单一要木材效益向综合要生态、经济、社会多重效益转变,实行林果、林药、林纸、林花相结合,构建上规模、有特色、高效益的优势产业带,切实走好生态、经济并举的道路。
目前,泸溪全县已建立椪柑、油茶、葡萄、湘西油板栗等各类经济林种植基地40多万亩,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涉林农民专业合作社近80家,涉及柑橘、油茶、葡萄、蚕桑、茶叶、中药材、苗木花卉等特色产业。与此同时,泸溪县通过大力发展林下养殖、种植、林果、特色中药材、经济林为主的林下经济,全县实现了资源增长、农民增收、生态良好、林区和谐的良好效果。该县还将发展林下经济与林业产业结构调整、无公害林产品生产、林业科技推广、项目开发相结合,树立林下经济发展典型,培育龙头企业,促进林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经营。
“创森”,既绿化了土地,又鼓了百姓腰包。据统计,仅2017年,全县林农退耕还林补助就达2600多万元,生态公益林补助达1100多万元,林下经济实现产值23600万元,林下掘金、林下致富的特色优势初显成效。另外,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以森林文化和生态旅游为主的旅游观光日益火爆,全县接待游客也日趋红火,2017年,全县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大幅增长,生态环境改善已让泸溪人民享受到前所未有的“生态红利”。
白鹭轻飞,野鸭嬉戏,微风拂面,花果飘香。通过“创森”工作,山更绿了,水更清了,空气更清新了,一幅山青、水秀、林茂、谷丰的绿色画卷,正在泸溪这片历史文明浸润的山乡大地上徐徐展开。
甲臘坪的田园风光。
沅水绿色慢行公路和绿色风光带已成为泸溪的一张靓丽名片。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