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这条最有范的传奇老街,有你过往的背影吗?

金华这条最有范的传奇老街,有你过往的背影吗?

金华发布 内地男星 2018-04-12 17:13:03 447

忆少年,岁岁展笑颜。

而如是,更忆青葱岁月静好。


家门口的那条西市老街

北京有王府井,上海有南京路,金华有西市街。对,金华人有句话说得好:逛街就逛西市街。

金华的西市街在八婺大地闻名遐迩,不仅是因为她历史悠久,也不仅是因为她人气兴旺,更因为她是金华历史发展的见证,是老金华人心中永远抹不去的记忆。

说起西市街,我有过一段难忘的记忆。6岁那年,我家搬入西市街北端的老县委大院(今江北银泰城位置),从此,一直住到19岁,在那里度过了快乐的童年和美丽的少年。

当时的金华城区很小,江南还是一片郁郁葱葱的田园风光,西市街是当之无愧的市中心。儿时记忆中的西市街马路不宽,两边的人行道也是窄窄的,路两边是白墙青瓦的两层楼,店铺一家挨着一家。金华有名的老字号基本上都在这儿,吃的用的穿的应有尽有。老金华人都喜欢到西市街购物,外地人到金华也肯定要到西市街逛一逛,以至于若干年后我碰到一个宁波人说,金华很小,就一条西市街。可见,当年西市街的名气有多大。


当年金华人好像只要上街肯定离不开西市街,虽说主要是为了购物方便,但更多的是一种习惯,有事没事都喜欢到西市街走走,所以在西市街常常会遇到同学、邻居、同事、朋友。西市街平时就车水马龙热闹非凡,逢年过节更是摩肩接踵人满为患。印象里的西市街常常有一些自行车在人群中左拐右突,见缝插针灵活穿梭,像一条条在水里游的鱼。你走着走着,冷不丁地不知从何处冒出一辆自行车,急速地冲到你面前,一个急刹车,车手单足踮地停在你面前。

西市街有金华最大的百货公司,有三层营业场所,商场大、货物齐全,在当时一般店铺都只有一层的情况下,真是风光无限。但令人想不到的是,这个金华独一无二的百货公司后来竟拿不到第一百货的称号,只落了个第二百货的名头。改革开放浪潮中,二百最终没落了,原址上如今已是永盛购物广场。



记得那时,人们几乎是不买成衣,衣服都是扯了布请裁缝做,因而对祝裕隆布店印象深刻,位置就在现一百的西南门口。祝裕隆布店对面就是当年金华最大的、赫赫有名的理发馆——人民理发馆,装修考究,师傅众多,理发要排队叫号的,忙的时候等2~3小时也是司空见惯。直到今天,金华城里仍有几家打着“原人民理发馆师傅”的发廊。

我小时光顾较多的店是位于文化路交叉口的庆泰文具店,主要是买学习用品。当年物价便宜,我们这些小孩子几乎都是几分钱的生意,但营业员始终笑脸相迎,热情接待。那时所有店都是在柜台里卖东西,没有开架自选一说,有一次庆泰文具店在门口摆了一个摊,相当于可自选文化用品了。其中有一种钢笔另我记忆犹新,黑色,比一般的钢笔细一点短一点,适合学生使用。令人心动的是只要5毛钱一支,而当时的行情一般钢笔都要一元以上的。我赶紧用平时积攒下来的一把硬币(大多是一分二分)买了一支。

西市街上虽然有糖烟酒公司(今一百位置)、南货店(今中华广场位置)、新新点心店(今银泰城A馆位置)、当年的三大饭店之一清香楼(今大世界位置)等卖吃的东西的店,但我去的最多的还是金城冷饮店(今五福园位置),在赤日炎炎的夏天,在那虽有电扇(当时空调还未问世)但仍热浪滚滚,人声嘈杂的小方桌前喝一碗酸梅汤或清凉糕,真似神仙般地惬意。由于囊中羞涩,我吃的最多的还是3分钱一块的棒冰。但小伙伴们的共识是青睐甜酒酿,价廉物美性价比高,只要一角二分钱一碗,既享了口福又饱了肚子,唯一令人心疼的是要二两粮票一碗。在那“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的年代,有钱没粮票也只能干瞪眼。


流连忘返西市街,刻骨铭心小书摊

令我对西市街念念不忘的还有通渠巷口不起眼的小书摊,所谓小书其实就是连环画,小书摊就是出租连环画的书摊,一般一分钱可看一本连环画。那时文化生活贫乏,无手机无电视无电脑,一旦有钱又有闲时——手里攒下了几分硬币,刚好又没作业,就会到小书摊过过书瘾。



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金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城区范围不断扩大,西市街也日新月异。曾几何时,街上的老字号一家接一家地被新的商号取代,一幢幢商业大厦鳞次栉比地矗立在街道两旁。西市街成了步行街,特色雕塑引人注目,大屏幕电子屏在墙上滚动播放。夜晚,整条西市街被霓虹灯映照得五颜六色。


人们还是喜欢到西市街逛逛,露着幸福的笑容,徜徉在西市街,感受着祥和的气氛。在欣赏着西市街美景的同时,也可随时品尝一下天下美食,选购自己称心如意的商品。西市街依然人流如织,人们喜欢西市街的情怀依旧。

古老的西市街正焕发出青春的活力,啊——,不老的西市街,永远的西市街。


来源|金华新闻客户端

作者|寿大庆 陈少华

编辑|卢奕仿 凌昱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