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期待已久的湖南省博物馆将携湖湘文物瑰宝亮相《国家宝藏》,这其中会有什么精彩的看点呢?快随弘博君一起先睹为快吧!
那么,拥有如此精美且珍贵文物的湖南省博物馆,随着新馆开放,又会为博物馆行业带来哪些新的风向呢?看完下文,你也许会对湖南省博物馆有更详实更全面的了解……
在博物馆定义中,“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作为博物馆宗旨为众人熟识。与之对应,很多国际知名博物馆都有一个谓为使命或愿景的自我定位,一般在建馆之初建立便不再轻易改变。
博物馆使命或愿景,看似虚无,但就像学校的校训,是高校的精神气儿所在。尽管当前博物馆界国际交流频繁,人才或管理逐渐专业化,对于博物馆宗旨或使命的定位目前只有湖南省博物馆(以下简称“湘博”)在新馆开馆之际前,特别定义,这基本也是湘博未来的发展宗旨和使命了。
“湖南省博物馆是一座主要反映湖南区域文明的大型历史艺术博物馆。立足于文化遗产的保护,致力于优秀文化的传播,以激发公众的参与和热爱。全力打造共有、共建、共享‘我们的博物馆’。”
其中“致力于优秀文化的传播,以激发公众的参与和热爱”也可以说是博物馆的使命或愿景;而“共建、共享、共有‘我们的博物馆’”明显传达了在博物馆人之外,社会各界力量的存在,博物馆开放迎各界观众,同时欢迎大家发挥所长,成为博物馆建设发展的同盟者、参与者。
那么,对于这一发展宗旨,湘博是出于何种考虑?又将如何在之后的工作中得以体现?为此弘博网专门采访了湘博馆长段晓明,来进一步阐明湘博为何又如何“共建、共享、共有‘我们的博物馆’”。
湖南省博物馆新馆
弘博网:2017年11月29日,湘博新馆正式对外开放。那么,在新馆的建设当中,湘博是如何实现“共建”这一发展宗旨的?
段晓明:2016年,是一个新五年计划时期,也是新湘博发展的关键时期,当时我们全馆上下商讨制定未来五年的发展规划,并且确定了博物馆的发展宗旨,即“共建、共有、共享‘我们的博物馆’”。
社会各界对于湘博新馆开馆给予了巨大关注,这也是湘博的一次新生。在未来博物馆发展中,我们会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欢迎社会各界人士,包括企业、科研院校、公众个人等,共同打造一个我们所有人的湘博。
在改扩建时期,湘博并没有沉默,临展先后在长沙市博物馆、湘江新区规划馆和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展出,也有一些在国内巡展。还有著名的“皿方罍”回归事件,也是赞助人谭国斌等社会人士鼎力相助的结果。
在开馆前,我分别约见了湖南省通信界——联通、电信和移动三大运营商的主要负责人,请他们协助新馆建筑的网络设施工作,因为我们将大力倡导观众使用多媒体、APP等自主导览,而且在观众量巨大的情况下,要保证网络流畅度,保证观众的参观体验。
在开发文创时,作为国家文物局确定的92家文创试点单位,湘博在反复思考后,最终选择与社会企业合作,各自发挥所长,自己主导研发,企业负责运营管理生产制作等专业市场行为。
在开馆之时,40多天中观众量近50万,如此巨大的接待量仅靠博物馆人是完全不够的,这得感谢博物馆重要的同盟——志愿者,目前湘博志愿者多在教育和开放服务岗位,未来也会涉及到博物馆的其他大多数岗位,让社会上享有专业技能热爱博物馆的人,能在博物馆发挥自己的能量等等。
言而总之,未来我们会整合社会各界力量,一起建设好我们的博物馆。
等候排队入馆的观众
弘博网:这确实是很开放了,但是据资料显示,在当下业内反对博物馆 “藏品至上”的时代,湘博在初次计划湖南历史文化基本陈列“湖南人”时,从全省很多地方博物馆借展不少藏品,但事实上各大省博本身享有地市级博物馆无法比肩的藏品优势,基本陈列借展意味着这些藏品将有较长时间在湘博展出,如此便加重了地市级博物馆的藏品劣势,不利于全省博物馆行业的“百花齐放”。请问您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段晓明:我们也不主张“藏品至上”,所以此次新馆的基本陈列,新征集的民居、农具、地质标本、考古遗迹、民族民俗用品就是突破了“藏品至上、精品至上”的思维模式,把这些看起来不起眼但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物品组合展示出来,公众感觉很亲切,成了陈列的亮点。
湘博确实为了“湖南人——三湘历史文化陈列”的需要,向省内国有文物收藏单位借展了一些藏品,以弥补馆藏缺陷。如从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借展了一些考古新发现文物等,所以湘博新开馆,离不开我们地方兄弟馆的支持。在借展方面,我们严格按照国家文物局有关借展文物的规定签署了借展协议,办理、履行了借展手续,时间并不是很长。
湘博作为一座央地共建的国家级重点博物馆和反映湖南区域文明的博物馆,理当在本区域发挥龙头作用,对本省地市级乃至县市级博物馆,在业务建设等方面进行必要的支持和帮助,比如向兄弟博物馆借展库房藏品,甚至用库房内闲置藏品帮助他们策展、办展,用当下的一句流行语,就是“让藏在库房的文物真正活起来”。
“湖南人——三湘历史文化陈列”
弘博网:在湘博公开的五年发展规划中,提到要“借鉴当前国内外博物馆前沿理论研究和实践成果,结合行业相关法规、政策,探索建立科学、规范、健康、有序的机构运行与员工管理模式,为建立现代公益事业制度探索经验、提供借鉴。”显示出湘博在博物馆管理方面精益求精,追求专业性,以及探索博物馆专业化科学化管理的行业责任和使命担当。那么湘博又是如何实践的呢?
段晓明:这点最明显的可能是湘博督导员的岗位设置了。湘博2003年开始在开放一线部门设置督导员,当时来讲是业内独创,也是博物馆管理模式求变创新的开始。这个岗位在文博行业显得比较特殊,它不同于企业的质检、督导的职责,工作范围和工作性质远大于企业的质检员。
新馆仍然设置了督导岗位,开馆前刚新入职督导员10名(其中4名中共党员),均为女性,平均年龄为32.8岁。人员学历构成为研究生1名,本科生9名,学科背景多样,有公共管理、工商管理、旅游管理、经贸英语、艺术编导、汉语言文学等专业,他们都可以在了解熟识博物馆工作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
新馆开放,开放管理区域面积的成倍增长、观众流量的持续井喷、员工的全新管理模式等等都是需要面临的复杂局面,更需要一支专业素养高、管理技能全的核心督导团队。因此,当前的督导在开馆前4个月招聘入职,专门进行了三个月的系统培训,包括去北京、上海的大馆考察等。
另外,湘博改扩建五年周期,让观众久等了,但是确实也让我们对博物馆改扩建有了一定的经验。当下业内迎来了新一轮的博物馆改扩建大潮,湘博计划于3月份也就是三个月试运行结束工作总结之际,开一个博物馆改扩建主题的研讨会,和业内专业人士共同探讨博物馆改扩建的经验教训,供后来者参考借鉴。
新聘督导赴京沪考察学习
弘博网:说起共享,应该很多人都会想到湘博的馆译资讯,资讯给业内带来了不少国外一手的新闻资讯,让业内人士能第一时间了解到国外有用的资讯,但是从人力等方面来说,无疑也是一大成本支出,那湘博又是处于何种考虑做这样一件利他的工作呢?
段晓明:湘博馆译资讯工作始于2011年10月,迄今已有6年,共翻译了国外博物馆界各类资讯600余篇,主要是为国内博物馆界介绍最新的国外展览、收藏、研究、教育等方面的热点话题,以及博物馆学方面的理论动向,为国内博物馆的发展建设提供更多的参考意见,为中国博物馆届开辟一扇实时了解国外博物馆界最新动态的窗口。希望以此为契机,激发业内对博物馆学的探讨,从而进一步厘清博物馆学的一些关键概念。
这项工作的启动得益于湘博老馆长也就是我的前任陈建明先生,因为博物馆学虽然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是从无到有,有很多理论方面的东西需要探讨研究,湘博希望增强自己在博物馆学研究领域的能力。
未来十年应该是国内博物馆界冲击国际大馆的时期,但是我们不能只有雄伟的建筑,不能只有强大的硬件,在软实力方面也要提升自己,在国际博物馆领域发出我们中国博物馆的声音,我们馆想做这样的事情。因此,我们在计划成立自己的博物馆学研究所,可能到时候还得请陈建明馆长来主持这方面的工作,提高我们的博物馆学研究能力。
话说回来,这也是得益于我们的资讯翻译工作,翻译小组成员来自馆内不同部门,通过大量的搜寻、翻译工作,跟踪国际博物馆界的一手资讯和研究成果,自身的业务水平也得到了提高,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一种国际化的视野。对湘博的国际交流、展览、研究、教育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影响,所以对我们自身来说也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湘博官网上丰富的馆译资讯
弘博网:湘博官网的展览栏目下有个二级菜单展览推介,这个展览推介是什么意思?
段晓明:学术研究是博物馆的一大职能,但不是博物馆人悄悄做学问,研究的成果最后要转化为大众语言走向公众,展览是最基本也是最普遍的一种方式。当前展览推介栏目10个展览都是策展人基于博物馆馆藏和自己研究的一个成果。我们也愿意让这些展览走出去,与业内共享,与其他地方的观众共享。
湘博官网的展览推荐
弘博网:湘博如何做到博物馆“共有”呢?
段晓明:共有是一种所有权的状态,彰显了博物馆无私分享的开放胸怀。可什么才算共有,肯定不能真的把博物馆大门的钥匙给观众,可能更多体现在细微之处。
湘博新馆设置了较多的教育空间,包括教师资源中心、博物馆教室等。教师资源中心的所有资料,教师沙龙成员可查阅使用;装有多媒体设备、远程设备的博物馆教室,教师也可提前预约,用于开展教学活动。
教师沙龙是湘博与长沙市教育局、长沙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联合会等机构合作成立的教育工作者组织,意在让更多的教育工作者了解博物馆,利用博物馆的教育资源,并运用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及研究,使博物馆资源与学校教育切实结合,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
截止目前,湘博已成立了两个“教师沙龙”组织,分别是2006年7月成立的“长沙市历史教师沙龙”和2008年9月成立的“长沙市美术教师沙龙”,人员队伍已发展到近500人,相当于一种特殊的博物馆之友组织。
湘博开展系列沙龙会员活动,如展览观赏专场、研讨会、主题讲座、文化考察等。同时,也会邀请沙龙会员参与博物馆一些教育工作,包括编写教师文化包,内容包括教育资源包、教师指南、学生工作纸、学生学习册等,合力发掘博物馆的教学资源。
“想做的太多,人太少”可能是博物馆教育从业人员的共同感受,最后结果就是做不了多少。湘博通过联合老师群体,壮大自己的教育同盟者,解决资源发掘不足的问题,同时他们也是资源出口,通过他们提升博物馆教育的效果。
湘博教师沙龙活动
此外,开馆当天湘博新官网同步上线,这不是一个简单形式上的创新,内容方面有了更多直面公众的有价值的内容。
尤其是“学习栏目”下,面向儿童的手工小作坊、小游戏、动漫学园,面向成人的视频、在线课程。
面向不同群体的学习内容
“研究栏目”下论文集和馆刊的相关论文都能够在线阅读和免费下载等,满足一些专业观众的需求。
“研究栏目”满足专业观众
博物馆网站不再只是了解信息的渠道,公众可以在这个平台进行一些线上学习的操作。
在“关于我们”一栏,新增“幕后故事”子菜单,让从前多在幕后的博物馆人走到台前与公众对话交流。
栏目从去年九月开始更新内容,目前信息较少,仅有博物馆的建筑工地、开放区的员工培训、上文说到的新督导为期三个月的培训学习,及一些个人故事。
比如技术部主任彭黎明,他发表了自己对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的看法,并且很直白地喊话——
“真心希望将来掌控文博行业信息化建设、博物馆数字化工作方向的,不再只是某某专家或某某领导,而是来自于博物馆的业务部门和爱好博物馆的公众。”
最想对观众说的话——
“期望越来越多的人能进入博物馆,特别是走进那些看似普通的中小博物馆……”在这儿读者看到的是彭黎明个人,他对公众的期待,希望更多人走进博物馆,尤其是中小博物馆;但事实上,他还有一个身份——湘博人,这里我们感受到的是湘博、湘博人的气质。
教育员黄婷婷的代言词——
“你只看到我的神采奕奕,却没看见我的小心翼翼;你有你的伟业,我有我的伟大;你可以轻视我是复读机,游客的赞誉证明了我的价值。教育员注定被人群围观,少不了嘘声与不屑,但那又怎样,哪怕只有一名观众,我也要讲得漂亮。我是湘博教育员黄婷婷,我为自己代言!”
教育员是湘博对讲解员的新定位,黄婷婷承受着社会对讲解员的误解,坚守着自己作为一个长沙人对这份职业的热爱。她说教育员需要沉下心来苦心钻研,但是乐在其中。
博物馆人由幕后走向台前
“这是一座承载和反映湖湘文明的大型历史艺术博物馆,自建馆以来,我们始终立足于文化遗产的保护,致力于优秀文化的传播,以激发公众的参与和热爱。
这是一处欣赏与创新交融的公共文化空间,馆内常设展览包括“马王堆汉墓陈列”、“湖南人”和青铜、陶瓷等艺术品专题,我们还通过不定期举办的特别展览把不同区域、不同时期的文明呈现给观众,在时空中再现文明互鉴和文化交流的历程,精彩的展品与科技展示手段相得益彰,让观众持续感受到自身与历史、与艺术之间的联接。
这是一个不断交流与创造的思想平台,无论您是实地到访,置身博物馆文化空间之中,还是在线使用我们丰富的数字资源,这一刻,您也和我们一样成为文明演进与文化传承的见证者和参与者。我们将与您一道携手,打造一座共有、共建、共享的我们的博物馆。”
这些洋溢着热情与真挚情谊的话语出自湘博官网上的馆长致辞,包括2017年新春贺词,都在欢迎那些已经来访或即将来访的观众。同时,通过官网内容的更新,湘博向公众传达出自己包容开放的态度,与社会共建共享共有博物馆的态度,这应该是新湘博的气质。
正如段晓明馆长在访谈中说到的,博物馆人习惯了在幕后工作,很少在台前直面公众,总让人感觉有点神秘;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公众对博物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的工作不再局限于展厅与库房,而是更多地走出去倾听观众的声音,与他们面对面交流。同时,尽最大努力将博物馆中的文化传播出去。
这不,就在刚过去不久的1月8日,湘博在微博、微信及各大视频网站推出全国首部博物馆题材手绘科普微视频《汉代穿越指南》,微视频用手绘动画的风格,从一个“穿越”到汉代的现代人视角和生活习惯,通过趣味叙事的方式,向观众展示汉代饮食、时尚、娱乐、星座、养生等方面的美好生活……
点开开始穿越吧
↓↓↓↓↓↓
后记
五年的等待让新开馆的湘博处于万众瞩目之下,一度在开馆当天上了新浪热搜。但王冠意味着承重,博物馆作为公共空间,必然要接受观众的检验。因此,在三个月试运行期间,湘博不接待团体,敬请观众参观“找茬”。每天湘博的留言册都会经过馆内检查,寻找问题以尽快完善。尽管有些问题还没能立竿见影,但是请相信她,给她时间,也让我们一起共建共享共有这座博物馆。
采编:九儿
编辑:西北锅巴#大侦探
相关链接:
通知|2018天津博物馆百年纪念研讨会暨博协区域专委员会年会
唯一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QQ:博物馆行业交流群 319424239
·欢迎转发朋友圈,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以下公众号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