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本山的失落不过是艺人的正常回归
文 | 蔡方华
这两天看了一组新闻图片,感觉很是震撼。11月28日,尼泊尔开始了为期两天的宗教节日。为了祭祀安抚印度教女神嘉蒂麦,当地人手拿砍刀现场宰杀大批水牛。视野可及之处,满地都是水牛的尸体。五年前祭祀时,曾有超过25万头动物被宰杀。虽然我历来尊重并敬畏各种宗教信仰,但是看到如此之多的动物在短时间内被献祭,内心还是有一种说不出的触动与悲悯。嗯,这是题外话。
回到正题,说说赵本山。文艺座谈会之后,赵本山据说一直处于“风暴”之中。很多媒体都派出记者试图采访他,幸运如澎湃新闻等,得以近距离接触赵本山本人,把他最近的生活和工作状态都如实报道出来,也让外界得以一窥本山传媒的大体运作。
所谓“风暴”的起因,是赵本山没有参加中央召开的文艺座谈会,被细心的人注意到了,并被当作一个疑问提了出来。其后,在辽宁和铁岭等地召开的学习文艺座谈会讲话精神的会议上,赵本山同样缺席,似乎就坐实了民间的某种判断。再加上媒体不断添盐加醋,赵本山好像真的被架在火上了。
最新一篇关于赵本山的报道,光看标题会吓人一跳,“赵本山很爱国,国家要其资产可以拿”。给人一种感觉,好像赵本山已经到了拱手让出资产以表寸心的地步了。细读全文才明白,原来是援引赵本山某位老朋友的话,说是赵本山曾经表示,如果中日之间真的打起来了,“要我拿钱都拿”。标题党真是害死人啊!
要说赵本山最近是不是有些失落,那倒是肯定的。以往每到年底,舆论总要不厌其烦地讨论赵本山会不会上春晚,好像那是个多大的事儿。赵本山和他的身边人也多少会放出一点风声,引发乌云般的解释。今年则完全不同,春晚是肯定不会上了,却还要以“缺席”之名频频上头条,别说赵本山本人,就连本山传媒的一些普通员工都感觉异样。
失落不光来自落差,还来自坊间的多种猜测。赵本山是不是不受待见了?是不是犯事了?是不是被王立军牵连了?不一而足。但迄今为止,一切猜测还都是捕风捉影,没有任何权威机构对赵本山、本山传媒提出过批评性意见。刘老根大舞台还在正常运作,电视剧还在拍。所不同的是,合作机构和民间舆论普遍调低了预期。到处都是赵本山苍凉的背影,他瘦了,他的头发几近全白,他向民乐团的老朋友吐露心声,他一再表示搞艺术的人要靠近政治相信党,他做好了被时代淘汰的准备等等。虽然报道中都没有明说,但给外界的感觉是,赵本山正在承受不该承受的巨大压力。赵本山从以往的民间艺术家光环中,遽然掉入了悲情的漩涡。你如果不同情他,你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有同情心。但是,这样的渲染真有必要吗?
赵本山在艺术方面的得失,好像无需再做过多评价。媒体最近的兴趣,是分析他的政商朋友圈。“朋友圈”本来是个再正常不过的词汇,但一旦和“政商”迎头相撞,就多少有点吓人。以赵本山的名声和经营能力,他的朋友圈当然非常显赫,据说成龙都只能坐在三排开外。但朋友圈一旦太过膨胀,风险控制就变得比较困难。你不知道哪朵云彩会下雨,也不知道哪道彩虹会触发雷暴。要说赵本山真有什么麻烦,那多半也是他的朋友圈出了变故。
如果观察十多年来的中国社会,可以发现一个独特的现象,就是成功人士的“抱团”。早在“朋友圈”作为科技名词出现之前,朋友圈已经成为一种事实上的社会结构。围绕着看不见的纽带,官员、商人、共和国长子、明星、江湖术士、掮客组成了一个又一个部落,他们密切互动,彼此分享光环和利益,并不断扩大自己的版图。权力资本、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的深度结盟,把时代变成了一道盛宴。
但是,最近一两年来,这种但愿长醉不复醒的饕餮狂欢似乎受到了致命的挫败。很多土围子被打掉,很多头面人物锒铛入狱,少数明星也人间蒸发。反腐风暴不仅深翻了幽暗的官场土壤,也波及到了那些隐秘的朋友圈。曾经以为固若金汤的一切,如今土崩瓦解。这种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深层变革,似乎还没有被充分理解。
赵本山的辉煌与失落,也正是发生在这样的图景转换之中。有何悲情可言呢?在我看来,这反而是艺人的一种正常回归。
-----我是分割线,我不分割观点-----
寒潮带来了蔚蓝。
那么多的落叶在大街上跳舞,一直跳到了季节的尾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