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心如产后八周复出,照片夺人眼球!
先是一袭修身长裙又优雅又高贵;
继而一身蕾丝长裙,又自信又美丽。
林心如整个人精神状态十足,笑容频现,还与现场记者分享幸福心得。去了现场的粉丝爆料,“真人比照片更瘦脸更小,状态非常好,产后更柔和也更有女人味了。”
林心如虽然自嘲“身材还有上升空间,毕竟才生完两个月……”
但是在我们这种凡人看来,这身材和状态真不像是才生完的妈妈,即便是辣妈,也属于顶级冻龄的那种。
看到这样的产后复工照,忽然想起一个段子:
“你只看到她们表面上妩媚多姿,
却不知道其实她们背地里也貌美如花。”
说得大概就是林心如这类的人。
这若是一般女星的产后新闻,我大概会胡乱猜想为何着急复出。但主角是林心如,便觉得,嗯,这就是她啊。
独立自主是人生姿态
在2016年接受采访时,林心如讲了这样一段话。(那个时候还没有征服老干部霍建华)
“我一定是闲不下来的人。即使有一天,我如果走入婚姻,或者有了自己的小孩,我还是必须要有我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事业。
当然,有了小孩生活的重心可能会转移一部分,但是我不会因为家庭放弃工作,因为我觉得女生其实独立自主,不跟社会脱节,是非常重要的。”
毛姆在《人性枷锁》中说:“人追求的当然不是财富,但必要有足以维持尊严的生活,使自己能够不受阻挠地工作,能够慷慨,能够爽朗,能够独立。”
而“有主见,有独立人格”是女神的人生关键词。
拍过《还珠格格》演了紫薇以后,大家都以为林心如是那个眨着一双大眼,就让人觉得无辜心疼的娇弱女子,无端生出一股保护欲。
殊不知,在林心如的世界里“自爱,沉稳,而后爱人”是最紧要。
接人待物,早就脱离了傻白甜女主思维,一派坦坦荡荡。做客综艺访谈《非常静距离》,静姐说,与心如第一次见面以为是印象中娇美柔弱的女孩,第二次见面便想抱拳称兄弟。林心如在一旁听着哈哈大笑。
录制《奔跑吧兄弟》,以为来了天仙,结果画风与所想大相径庭。一边哈哈哈爽朗大笑不断,惊呆邓超;
一边徒手撕了两个男生的名牌,而且其中一人还是闻风丧胆的跑男常胜将军“大黑牛”李晨,让人意想不到又刮目相看。
连看好几个访谈视频,爱情婚姻话题不间断,16年初做客某访谈,主持人仍“关心”其爱情婚姻生活。看不出无奈,仿佛见怪不怪,林心如依旧耐心回答。
她不紧不慢,“你一定要有你独立的生活,完整的人格,不是要当男生的附属品,而是你自己也是一个完整的个体。我自己可以养活我自己,养活全家,但如果你愿意在情感上照顾我的话我会很开心。”
不要附属卡,只拿主卡
早几年单身的女明星里,林心如不算特别大龄,但也坐实了“黄金剩女”的帽子。她在微博发了一条,“我也想看《失恋33天》”,马上有网友回复,“你也是个剩女,适合你去看”。
还记得,前一段,心如参加的一档真人秀恋爱节目,在节目里和任重组CP。
面对同样是小了三岁的任大少的疯狂追求,心如从开始的嫌弃拒绝,变成后来的“林哈哈”,再到分手时的泪洒荧屏。在CP粉一路追逐,一路企盼的热望中,心如依然果断地拒绝了。
那个时候,不知道有多少粉丝会想,这么大年纪了,要不要将就一下下,何况任重也算是不错啦!人好,真诚,而且对心如还那么那么好。
换成一般人,不要说坚守到40岁,只怕热泪盈眶之后就有孩子围着满地打滚了。并且还会酸溜溜在心中发射弹幕,也是40岁的人了,任大少那么踏实一个人,怎么就不能将就。
偏不,林心如太清楚自己人生要什么不要什么。“只要我愿意,没有什么不可以”。
“婚姻从来都不是幸福感的必需指标,对于单身女郎而言,关键点在于爱情什么时候出现,对我来讲,目前有没有对的那个人最重要。”有底气才可以不将就。
才二十出头的女生现在已经遭遇家长亲戚的围攻,听到“结婚”两个字便如临大敌。不少人压力之下,匆忙相亲,匆忙结婚,匆忙生子,怕与社会不一致,唯恐被“说三道四”压垮。
林心如四十才迈入婚姻殿堂,一部分真正的剩女以此做“不将就”的挡箭牌。但细细想来,心如的自信和洒脱有着强大的后台作为支撑,而那个支撑便是源于她的独立自主的坚强个性和熠熠生辉的经济基础。
曾有人问霍建华的择偶标准,老干部几乎就是比着林心如来回答。
“爱生活,爱工作,爱自己,就是最好的恋爱的状态。”
“我觉得怎么样很好地去维系跟经营一段感情比结婚还要重要。”
“天长地久是很难的,需要好好地经营,需要两个人一起努力,而不是只有一个人。”
这些对感情的感悟不是照本宣科地背金句,而是一个女人在经历了感情的兜兜转转之后实打实积累的智慧。
父母离异又复合,她一路见证。现在父母吵架,林妈进门大吐苦水吵着要和林父离婚,林心如还要调侃,自己没法做他们离婚的见证人。一般的女孩听到父母要离婚的消息不哭天抢地就已不错,哪个还能如此镇定自若应对自如。
据说当年《还珠格格》热播成名,林心如曾在英国买下一本畅销书,刚翻了个开头,就因为事情多,被放下了。小半年后,等到她再想起这本书时,翻开一看顿时傻了眼:书页上竟然一个字也没有了。
她把这事当作“鬼故事”一般跟朋友们一再说起,直到遇到了一个见多识广的朋友,才知道:那是一本限时阅读的书。
在国外有这么一种书籍,采用特殊的油墨印刷,出售时用真空袋包装,一旦拆封,油墨就开始跟空气发生微妙的化学反应,3个月内不把书读完,字迹就会完全消失。这种书有个名字,叫“迫不及待”。
这件事,让林心如受到了极大的触动。再去英国时,她一口气买回了20本“迫不及待”。
一年之后,再次盘点自己看过的书籍,她自己都大吃一惊:居然有6本全年杂志、4本金融类书籍、1本哲学书、 11本畅销小说以及3本人物传记,平均每天数万字的阅读笔记。
这样的心如是不是让你陌生且完全没有想到?而这些不过是让她人生有底气的冰山一角而已。
开挂人生的前提是活出自我
拍戏拍着拍着开始迷惘,那些可以信手拈来的角色激不起任何一点兴趣,想去留学,自己打理,一个月以后就去了美国重新学习。那年是林心如工作的第九个年头,“说走就走的旅行”都还没有开始流行。在游学的3个月里完成了《私藏心如:纽约游学单身日记》,记录自己的纽约游学生活。
在美国纽约的生活中,她每天晚上都尽量12点之前睡觉,早晨8点钟起床,9点钟准时出门去上学,生活轻松而惬意。
每天躲在纽约家中写功课、上网、看电视。电视永远都是看第50台跟第118台。出门习惯了一个人吃早餐,一个人逛街。
以前对人群有恐惧症,不敢独自在路上走,上街也会戴帽子低着头,做艺人做久了,缺乏安全感。游学归来,她出门扔掉了棒球帽,微笑面对路人的注目礼。
“突然发现,一个人能坦坦荡荡在路上走,非常非常的幸福。”
3个月后,心如心静气爽地回家,一脸的“好气色”。回国以后,丝毫没有不适感,一年拍四部戏不休息。
后来,她又去专门学习了珠宝设计。用三年的时间学完 FGA和DGA课程,并获得GIA文凭, 成为了CC卡美珠宝公司的“瑰宝设计师”。她设计的第一款作品被命名为海豚首饰,投放市场后卖得很好。
34岁时成立自己的工作室,担任制片人的第一部戏是投资额超过5000万的电视剧《倾世皇妃》,收视率高开高走,一路第一,还没播出,就为投资方赚了两倍。播出后一年内,连得三次“最佳制作人”和“最佳女主角”重量级大奖。
合作的所有人对她都是称赞:拍摄期间感染角膜炎,只休息一天就开工;每天拍完戏后和执行人员开会、商讨剧情的进展;剧组里谁不舒服、谁有要求、谁有困难,只要她得知马上想办法解决。
剧组所有的人每天都有饼干点心零食吃,拍戏期间没瘦反胖。剧组有谁过生日,她都提前买好蛋糕玫瑰来庆贺。在大家眼中,林心如这位“老板”有情有义,严宽、王琳接受采访时,都赞不绝口,称拍完林心如的戏再去拍别人的戏都会不适应。
而谁能想到,这部大红大紫的《倾世皇妃》开拍前十天,林心如还在邀请霍建华饰演连城一角,前两次都被霍建华拒绝了。锲而不舍的精神终于打动霍建华,林心如三顾茅庐成功。
要想没有对手还需修炼升级
“练得武艺高强了,届时,任何人都是对先生”。
面对如此美人和如此攻势,试问,谁能招架得了呢?
林心如说希望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是“爱笑”、“懂生活”,她也的确是这样细细经营自己的人生的。
这一路走来,虽未刻意追求,但最终也收获了羡煞旁人的爱情,就仿佛是老天对她的额外奖赏一般,但或许只有她自己才知道这份坚持背后是什么。
在经历了许许多多之后,你或许会感慨岁月如刀,但没人能否认,在有的人身上,这把刀雕刻出了最美的神态。
-END-
本文为原创,转载需后台授权
侵权必究
策划 | Ring
视频 | 锋子
撰文 | 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