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太史政”微信公众号。
山口智哉、李宗翰、劉祥光、陳韻如編著
出版年:2022-3-31
頁數:496
定價:118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ISBN:9787559845849
學者鄧小南、包弼德、冨谷至、趙晶、山根直生連袂推薦。
窮盡挖掘並研究墓誌碑文裏的資訊,透過一手史料關注社會變動,為五代文武僧庶的階級流動、階層流動、文武交流研究提供新材料,揭示隱藏在墓誌碑文裏的五代眾生相。
【本書看點】
1.專業權威,名家推薦。歷史學界學者鄧小南、包弼德、冨谷至、趙晶、山根直生連袂推薦。
2.利用墓誌碑銘發掘出的有效資訊,是研究五代社會史不可或缺的史料。特別在一些國內研究比較薄弱的領域,如僧侶、平民的階層流動等方面,書中也做出了一些綜合性的研究和總結,增加了我們對五代社會發展史的瞭解。
3.多身份探討,為五代社會流動提供了另一視角的考察。從文人、武人到僧侶、平民,書中探討的墓主身份多元,借此窺探當時五代社會史的實際面貌。
4.立體呈現五代眾生相,一窺當時的平民生活。區別於正史通常以帝王將相作為傳主的敘述視角,本書除了梳理研究統治階級的文官武將的生平,也將僧侶、平民作為研究主角,對“失於一偏”的歷史研究法有一定糾偏作用。
5.研究方法新,授人以漁。本書採用“史學六問”“五鬼搬運”“數饅頭”等科學方法,結合傳統的史學方法找出史料之真正重點,從內容到形式都給予客觀冷靜的分析,既揭露墓誌的殊相,也總結五代文武僧庶共同面對的難題,為五代史研究提供新視角。
☆內容簡介
作為“五代在碑誌”第三種,本書以更為密集的墓誌碑文(50幀)來揭示、考察五代時期各階級階層的社會流動,以期從前人研究的五代歷史實相中,糾正以往以帝王將相作為傳主的“失於一偏”的研究傾向和被忽視的個體,展現了五代社會的實際樣貌。
此外,本書為我們重新審視五代在中國歷史發展上的位置提供了重要的線索和視角。通過解讀具有代表性的五代文人、武人、僧侶、平民等五代眾生相的墓誌碑銘,我們發現:恩蔭、婚姻、家世仍是五代社會流動的重要條件;五代的階級流動儘管較為活潑,但階層流動有限,高級官銜和實權職位仍然掌握在少數家族手裏;成就宋初向文治傾斜的,不單是皇帝或文人,整個五代武人團體的自我轉型或對傳統武風允文允武的追求,都是重要因素。
“五代在碑誌”
“五代在碑誌”系列包括《世變下的五代女性》《五代武人之文》《五代的文武僧庶》三種,通過整理具有代表性的五代墓誌碑文,並運用“史學六問”“五鬼搬運”“數饅頭”等研究方法,集中討論了文武僧庶各階層的社會流動、文武交流、婦女角色,以及墓誌筆法和史學方法等問題,同時涉及五代官制、宗教與司法。有別於傳統“五代重武輕文”“五代女性無所作為”等觀點和以帝王將相為研究對象的“失於一偏”,“五代在碑誌”不僅研究文武間的交流和武人的治世之能,爬梳細分“階級流動”和“階層流動”,對傳統的“唐宋變革”脈絡進行重新審視,而且還探討世變下不容小覷的婦女、僧侶和平民,立體呈現五代亂世中的眾生相。
☆名家推薦/精彩
碑誌中的五代,考驗著研究者的能力。本書自通常“無疑”處入手,以老吏斷案的方式分析文本,為趨近歷史實相提供了可行的路徑。
——北京大學歷史學系鄧小南
墓誌銘是非常重要且獨特的史料,它們對群體傳記學研究至關重要,並對社會與政治提供珍貴的洞見。這部墓誌銘集對五代及主導此時代的武人研究具有貢獻,也是深入閱讀墓誌銘的的指南與典範。
——哈佛大學東亞語言與文明學系包弼德(PeterK.Bol)
本書為“五代在碑誌”系列的第三冊,將其視角擴展於文人與武人、庶民與僧侶等各種社會階層,透過一手史料關注社會變動。雖然大家普遍認為分裂時期的五代十國為唐至宋的過渡時期,但我們仍然不能忽視由突厥沙陀族所設立的後唐、後晉、後漢等少數民族王朝。讓我們透過這本書,重新瞭解以“華”與“夷”的重層結構,所揭開的新時代簾幕吧!
——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富谷至
作者簡介
山口智哉:大阪市立大學大學院文學研究科博士,現任臺北大學助理教授。
李宗翰:美國哈佛大學東亞語言與文化系博士,現任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劉祥光: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系博士,現任臺灣政治大學歷史系教授。
陳韻如:英國牛津大學東方研究系博士,現任“中研院”史語所助研究員。
目 錄
前言
第一編 格套下的文武僧庶
男女有別?(羅周敬、王萬榮之妻關氏)/3
中層平民的墓誌與喪葬(張敬德)/8
唐末晉北商人(張宗諫)/19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朗空、智堅、玄寂)/25
格套下的沙陀武官(藥繼能)/55
第二編 文官群像與社會流動
飄泊於家鄉(源護)/73
抱團是力量(馬測)/85
多才文官(張曙)/91
財與才不可兼得?(景範)/99
五代宋初洛陽石氏的興起(石繼遠)/109
宦海浮沉望故鄉(賈邠)/127
庶姓家庭的崛起與衰落(龐令圖)/138
中央吏員出守三邑(魏延福)/159
清風美玉一文儒(張稹)/165
八世文官家族的餘暉(孫拙)/171
周旋八朝於亂世(邢德昭)/188
魂歸異鄉(祖仲宣)/196
第三編 武官群像與文武交流
同源異路:中山王家兩支後代的不同命運(王廷胤、王處直、王處存)/209
魏博的黃昏(羅周敬)/241
仁而不武:國破家亡的成德節度使(王鎔)/258
萬人之敵一條葛(葛從周)/268
武人之忠(劉鄩)/280
武人子弟抱素含真(安崇禮)/289
軒冕之後克著軍功(西方鄴)/302
如此才兼文武:墓誌之隱惡揚善(王守恩)/310
掌中白刃,屏外清風(商在吉)/322
以德取勝(紀豐)/330
刀筆吏以書算立名(劉光贊)/337
文武兼通(王璠)/344
文武兼備(蕭符)/351
以庶務起家(邢汴)/358
棄武從文兩代四官(梁瓌)/365
第四編 平民之社會流動
世家中落(崔崇素)/375
紈絝武三代幡然向道(宋可度)/384
平民亂世興家(李悔)/399
積善其昌(溫仁朗)/410
亂世布衣以武立家(牛孝恭)/422
從平民到鄉紳(孫公瞻)/444
鄉薦貢士習儒行義(劉旦)/452
總論/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