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陈柏霖:我从来都没有变,只是你们看我的方式变了

专访陈柏霖:我从来都没有变,只是你们看我的方式变了

Vista看天下 港台男星 2016-05-03 18:13:01 288



“其实很好玩的一件事情,就是我在看这个世界,其他人透过我在看世界这件事情来看到我,然后我也没有一个目的说要让大家都看到我,其实都是在感受这个世界。”


陈柏霖的新片要上映了。新片的海报,像一块被雨水和雾气蒙住的玻璃窗户,窗户的背后人影模糊,只露出陈柏霖的一双眼睛。他眉眼低垂,似有千言万语,欲说还休。


电影《再见,在也不见》主题曲


时而穿着发旧的Polo衫,时而背着难看的公文包,时而把长发梳成三七分,不见了“张士豪”的青春倔强,没有了“李大仁”的潇洒深情,不同于“江河”的单纯木讷,当然,更不似“唐僧”那般逗趣。这是《再见,在也不见》预告片中陈柏霖的模样。



《再见,在也不见》剧照


一个演员在电影商业市场15年的变迁中,角色类型毫无章法,职业规划无迹可寻,还能越走越顺,越走越好,这足够令外界对他常年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


究竟,文艺的、男神的、玩世不恭的、随性洒脱的、完美神秘的……哪一个才是真实的陈柏霖?


也许全部都是真实的,也许总有一部分,他不会告诉你。


陈柏霖让我兴奋



《再见,在也不见》剧照


即将于5月13日在内地上映的电影《再见,在也不见》,是第52届金马奖开幕影片,三位亚洲电影届的青年导演——中国导演忻钰坤、新加坡导演陈世杰、泰国导演西瓦罗·孔萨库,围绕着“再见”这同一个母题,分别执导了有关父子亲情、友情、爱情三段不同的故事。


男主角陈柏霖辗转广西、台湾、新加坡、泰国,和蒋雯丽、秦沛、杨祐宁搭戏,一人分饰三角。


从17岁接拍第一部电影开始,这是他第一次,在一部电影中担当分量如此之重的角色。究竟这部电影对于陈柏霖来说是转型之机?还是又一次的“随性”选择?这是我见到陈柏霖之前,心里最大的疑惑。


该片总监制,是曾凭借《爸妈不在家》在戛纳电影节上拿下金摄影机(最佳处女作)奖,在第50届金马奖上击败王家卫的《一代宗师》、贾樟柯的《天注定》、杜琪峰的《毒战》,赢得最佳影片奖的青年导演的陈哲艺。年纪轻轻、拍片不多就屡获殊荣,这使得陈哲艺想到要把同样优秀的青年导演聚到一起,共同创作一部关于“再见”的电影。



陈哲艺


“再见是一个很巧妙的仪式,你每天都会说‘再见’,但真正会再见的人又有几个?”


这听上去是一部具有浓重文艺气息的电影,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男主角陈柏霖的处女作《蓝色大门》。


陈哲艺承认,他和几位导演都很喜欢《蓝色大门》,觉得它是一部十分经典的青春片,不过引起他注意的,还有另一部陈柏霖主演的文艺片。


“当我看到陈柏霖在演过很多偶像剧和商业片之后,又去演了李玉的《观音山》,我发现他身上出现了新的东西。”这个“东西”、这种变化,是真正让他对陈柏霖产生强烈的好奇的原因,“我就很想知道,一个演员(的演艺之路)怎么会是这个样子?究竟现在大家印象中非常深刻的男神,暖男,‘大仁哥’,还能做到什么地方?我是很期待这个。”


带着这样的好奇,两位“陈先生”在陈柏霖的工作室里初次见面了。


“陈柏霖跟我很像,虽然有很成熟的一块,但我们都是爱玩、爱闹、爱吃,就像小孩子一样。这样的演员,这样的导演永远对世界,对不同的东西是好奇的,所以是可以不停创作的。”


有赤子之心、有创造力,这是陈哲艺对陈柏霖的第一印象。那次交谈过后,基本就确定了由陈柏霖担任男主角。陈哲艺希望陈柏霖接受《再见,在也不见》当中的挑战,来呈现一个成熟男人的形象,来实现自我的突破。



《再见,在也不见》剧照


而当电影结束拍摄之后,陈哲艺则用“惊喜”评价了陈柏霖的表现:“让我蛮意外的,我看到一种成长,特别是第三段(故事),我觉得我看到了一种累积,我看到一个男孩,也看到一个男人,这个跟之前看到的他是不同的。这个蛮让我兴奋。”


有趣的是,陈柏霖本人却没有想通过这部电影实现“转型”之类的想法。


还来不及期待,就已经投入了



《再见,在也不见》剧照


专访开始之前,陈柏霖刚刚结束一个综艺节目的录制,从节目现场匆匆赶回酒店。那是一个从台湾原版引进到大陆的老牌综艺节目,我问他跟台湾那边的综艺节目是不是很像,他说是。


卸了妆换了衣服,黑色琉璃眼镜,白色低领T恤,藏蓝色棉质休闲外套,黑色布鞋,眼前的陈柏霖坐在沙发上,安静且放松,这是他和陌生人初次见面时的样子。


陈柏霖选择剧本的方式跟他私下的穿衣风格一样随意。他曾说如果大家坐下来吃一顿饭,彼此都不会想逃走,就算是合作一部戏的硬性标准,除此之外,就看缘分了。


而一年前当他第一次见到陈哲艺的时候,原本只计划进行五到十分钟的对话,却足足聊了两到三个小时。


“很兴奋,因为电影原来的名字叫做《距离》,我觉得从来没有人探讨过如何在亲情、爱情、友情这三个层面之间去呈现‘距离’,这个非常有趣。然后我就好像是身为一个创作者投入进了这个电影里,比较不像是身为一个演员来聊这件事情。”


他们从电影故事聊到喜欢的国外演员和导演,再滔滔不绝地聊喜欢的食物,交流做菜的心得。两个年纪相仿的“大男孩”,简直相见恨晚。


“硬性标准”通过了,被故事本身深深吸引,这就是陈柏霖出现在《再见,在也不见》里的全部理由。


“还来不及感想或期待就已经投入了,当你真的很专心在一个角色、一个故事里面的时候,已经不会有所期待了。因为期待是非常不客观的,是非常不专心的。


对于这样一部在他的演艺生涯中从来没有出现过的电影,陈柏霖对于自己倒没有过多的企图心。


陈哲艺提到一次在广西拍大夜戏。已经不间断地拍了一整天之后,陈柏霖还要在大雨中打人、痛哭。拍完之后陈哲艺心想陈柏霖一定累坏了,担心他拍完这部戏以后不敢再跟自己合作了,专门跑去安慰。结果陈柏霖整个人却特别亢奋:“很爽!应该再来一次!”


通常一个演员尽管非常辛苦依然坚持拍摄,人们会夸赞他“专业”或者“敬业”,陈哲艺不同意:“很多人都可以很专业,你可以像上班一样专业地交行货,但是陈柏霖是用心,很多时候导演已经过了,可他觉得还可以做得更好,会主动要求再来一遍。”他觉得陈柏霖是越辛苦就越享受,喜欢煎熬,简直就是自残型的。




但是陈柏霖说他只是觉得好玩:


“其实好玩,因为我觉得真正的收益并不是后面给你的,真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我做任何事都不会期待的,我就是随意。”


从接触到《再见》的故事,到无心旁骛拍完一百多天的拍摄,陈柏霖已经不只是作为一个演员,而是以一个电影人的姿态参与着电影的创作,这才是他乐在其中的原因。


“我只计划今天干什么”




在宣传电影的时候,陈柏霖曾说他人生的32年都在这部电影里。问及之后有没有计划接演更多相对成熟的角色,他说:“我只计划今天干什么。


回顾他的从艺之路,不难发现,陈柏霖确实是一个从不为自己做长远打算的人。


17岁时在买一杯芒果冰的时候被星探发现,出演了那个最为经典的校园青春片男主形象——天蝎座O型血、游泳队吉他社、张士豪,那时候的陈柏霖跟大街上任何一个高中生一样,最想要的东西,就是一台摩托车。演完《蓝色大门》,他买到了,就满足了。



张士豪


然而,那是2001年的台湾,电影市场处在一个相对低迷的阶段,陈柏霖没有电影可以拍。于是刚刚被电影和表演启蒙的他去了香港和日本,这也才有了我们后来看到的《见鬼十法》《千机变》《大灌篮》《情癫大圣》《在黑暗中等待》等电影。


这期间,陈柏霖演过神棍、混混、白领、孙悟空、超人……角色类型虽然多样,但相同的是,都让人记不住他在剧中的名字。


2011年,台湾电视剧《我可能不会爱你》,使大陆观众真正开始认识陈柏霖。暗恋程又青十多年,外在诸事完美,内在深情款款,“李大仁”的形象深入人心,人们自然地把这些特质套在陈柏霖身上,称他为“禁欲男神”。而在业内,因为“李大仁”,陈柏霖也获得2012年度第47届金钟奖戏剧节目最佳男主角奖。



李大仁


如果换了别人,应该会乘胜追击,沿着“暖男”“精英”的路线继续发展吧。可是后来他接演的却是《后会无期》中的穷酸老师,《万万没想到》中最文艺的唐僧,和《坏蛋必须死》里的平民英雄强子。


外界试图从他每一次的选择中,找出一条有迹可寻的轨迹,而他自己却不以为然:


“比如说去香港,我就想学文化,学他们那边的拍摄,感觉怎么样,到日本开始学日文,看他们的拍摄,然后又到北京这边开始拍电影,看看这边的拍摄文化。其实很好玩的一件事情,就是我在看这个世界,其他人透过我在看世界这件事情然后看到我,然后我也没有一个目的说要让大家都看到我,其实我一路走来都是在冒险,都是在看这个世界。我觉得我自身的感受才是更重要的。”


你说他淡泊名利也好,说他胸无大志、玩性不改也罢,如果说一张白纸般的张士豪是“装作不在乎”,而立之年的陈柏霖则是从心里真的不在乎了



下午4点是我最脆弱的时候



在电影《再见,在也不见》中,陈柏霖和蒋雯丽有一段极富感染力的吻戏。它不仅是电影的一大商业卖点,也是监制陈哲艺认为能够在表演上能够显示出陈柏霖多年积累和沉淀的一段戏。


因为这段戏,也因为陈柏霖最近和宋智孝在真人秀中组成了高人气的一组CP ,影片宣传过程中,经常有媒体问起陈柏霖有过“姐弟恋”的话题。


似乎每次有媒体问起陈柏霖喜欢什么样女孩的时候,他的回答都不太一样。面对“能够接受女友最大年龄跨度是多少”的问题,他说:“就像吃东西一样,没吃过你当然不知道好不好吃。”


而当我开玩笑说:“所以你会吃咯?”的时候,他便马上纠正我:“我可没有说哦!”


对于电影和表演,陈柏霖保持着纯粹的初心,而作为艺人,他早已经在多年与媒体打交道的经验中,学会了把握分寸,谨慎措辞,处女座的他,处世聪明而诚实。


比如,他承认这十几年一个人在陌生的环境独自在外拍戏的时候,会有觉得孤独和伤感的时候。但是那时候是如何的孤独和伤感,他不会告诉你。比如他承认一个人即使在镜头和闪光灯之下再鲜亮再完美,也不可能没有软肋:“下午4点是我最脆弱的时候。”但原因为什么,他也不想让外界知道。


“我希望别人是通过我的电影,我的作品来认识我的,不是因为我的经历多么感人,多么惨,多么难才走到现在,才记住我,我不要那样。”




在圈外人看来异常复杂的娱乐圈,身处其中的人能够独善其身,并不是一件可以想象的事,人们更愿意相信在这个圈子里没人不想红,没人不想火,却忘记了,如果一个人并没有那么多想要得到的东西,也就没有那么多不得已的牺牲了。


我从来都没有变,只是你们看我的方式变了

 


《再见,在也不见》剧照


入行15年,陈柏霖很少登上娱乐新闻的头条,众所周知的前女友只有一个,绯闻女友都是有过合作的荧幕CP。尽管很少能够从作品之外认识到陈柏霖,但仍然不妨碍人们对他进行主观地猜测和定义。


陈柏霖刚出道的那几年,尤其是到日本拍了几部电影,有了一定知名度之后,有人开始叫他“小金城武”。他并没觉开心,也没有很反感:“我有什么立场介意,嘴巴是别人的,长在别人脸上。而且不错啊,金城武诶,他很好啊!”


不管是“小金城武”、“暖男”还是“国民男神”,他对这些“前缀”的态度一向时即不主动迎合,也不拒绝接受。


“我不在意。就像很多影迷说柏霖很文艺,影迷说柏霖很好笑,也有影迷说柏霖很酷很高冷,你们怎么想,你们看到什么就是什么,喜欢什么就是什么,没关系。就像我喜欢国外一个女演员,她有演一些商业片,但是我不管,我就是喜欢她那个样子。或者我喜欢一个男演员,他演过退伍的军人,但他也有很好笑的角色,不重要,因为你喜欢他就OK了。”



《再见,在也不见》剧照


对于一个艺人来说,要保持人气和关注度的方式,外界往他身上添加的特定标签必不可少。无论是从外貌特征、角色性格、还是行事风格上,有标签就意味着有话题,有话题也就意味着有热度。


但每一次当有团队或者粉丝,挖空心思想要把陈柏霖定在某一个有闪光灯汇聚的位置上时,他都轻而易举地逃开了。


其实我从来都没有变,只是你们看我的方式变了。因为你们绑架了自己的主观意识,把标签帖在别人身上,用过滤镜看见别人。


用几个简单的词汇,几个一说就懂的标签,就可以对别人做出完整的概括,这是今天我们认识一个人的套路。我们没有耐性,去对一个人做完整的了解,去对一个人推己及人地理解,如同演员用“专业”的经验去套用在不同的角色中。


这种淡漠和懒惰,陈柏霖了然于心,而他的选择,是慢下来,无论是生活,还是表演。


“Don't think it,feel it.”


“我们通讯里那么多人,真正重要的可能只有四五个。”这是陈柏霖在电影中一段台词。也许表演这门艺术的本质,就是设身处地去理解世界上除自己之外的每一个人。


“每一次演的角色都不一样,每一次剧情都不一样,你怎么可能用以前的表演方式去套在另外一个电影上,除非是续集。”陈柏霖认为表演可能永远都学不会的,他对于表演的理解,和他自己的人生哲学如出一辙。


这就是真实的陈柏霖。


《再见,在也不见》预告片



《Vista看天下》团队出品

做最好看的新闻故事

微信公众号搜索“看天下”添加关注

商务合作请联系QQ:3310806586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