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针秀一线,
一生择一事,
我对得起岁月。
上海滩最后的裁缝
在上海长乐路附近的一家养老院,
很少有人知道,
这里住着一位活着的传奇。
他是上海名媛背后的男人,
“上海滩最后的裁缝”——
褚宏生。
80多年,他缝制旗袍5000多件。
影星蝴蝶、宋氏三姐妹、青帮老大杜月笙、刘少奇夫人王光美,还有孟庭苇、巩俐……
这些人,都是他的忠实粉丝。
京剧大师程砚秋这样说:
“ 褚宏生这辈子就是为做旗袍而来的。”
孟庭苇更称赞,
“他的旗袍像皮肤一样。”
明明是一代宗师,
却拒绝“旗袍大师”的称呼。
他说,
“我就是个做旗袍的。”
16岁时,褚宏生的父母把他送到了上海一家裁缝铺。
本以为做裁缝是件“坐在屋子里,太阳晒不着,雨淋不着”的轻松差事。却没想,光学徒就做了4年。
店里学徒几十个,从缝纫、绣工、盘扣到量体、打样,一样一样学下来,一般需要两三年。
但当其他的人开始动手干活时,
师傅却仍然让褚宏生练最基本的手工,
年少的他不服气,
气呼呼地去找师傅理论。
原来,
师傅是在刻意培养他:
不要心急,
才能比别人做得更好。
做旗袍,是个讲究活。一道工序花上一天工夫,都是常事。
单一种"抢针刺绣"技法,
就分出正抢、反抢、叠抢三种针法;
缠好一枚精美的盘扣,
熟练裁缝都要花三个小时。
讲究的客人,还会要求随着月份变化而更改旗袍上盘扣的花型,一年12变。比如宋美龄,往往一种料子的旗袍,就要做12件,每件的盘扣都不同。
就连看似朴素的裙摆滚边,在传统的技法里也要滚上三四道,手工细缝,一分五一针,针脚宽度要绝对一致。
一件普通旗袍,制作需要半个月。
带绣花的至少要3个月。
刺绣繁复的,甚至要做两年。
又两年,褚宏生终于出师,老板派他负责给客人量尺寸。
师傅送给他一条爱马仕款式老皮尺,在褚宏生的脖子上,一挂就是80年。
直到90多岁,他仍坐在店里静候客人的到来:眼不花,手不抖,皮尺在客人身上上下翻飞。
不一会儿,衣长、袖长、前腰节、后腰节等20多个尺寸数据全有了。他眯着眼睛,脑海里已勾画出成衣的模样。
那年春节前夕的一个下午,
一辆黑色的老福特突然停在了门口,
说要请裁缝上门量身。
师傅便招呼褚宏生去。
当时的他还不到20岁。
在一栋豪华的房子里,
他看见了一个中年人,
穿黑绸开衫,身材瘦削,
人长得有些严厉,
说话却很和气。
后来褚宏生才知道,
他就是堂堂青帮老大杜月笙。
打那之后,
杜月笙就成了店里的常客,
全家的衣服都要经褚宏生的手。
为那么多女人量过体、裁过衣,
褚宏生印象中穿旗袍最好看的,
就是影后胡蝶。
1946年一个盛夏的傍晚,褚宏生去胡蝶家里为她量身。电影中的胡蝶总是浓妆艳抹,高贵逼人的,但褚宏生眼前的胡蝶却穿着素净的淡蓝旗袍,没有化妆,素面朝天。
“我们都想错了胡蝶,她只喜欢素淡的颜色,在出席正式场合时,才会穿些鲜亮的颜色。我至今还记得那件翠绿色蝴蝶图案的软缎旗袍,穿在她身上就像从画里走出来一样,即便再过50年,她依然是美得让人过目难忘。”
他特意为她裁制了一件白色镂空蕾丝旗袍,惊艳整个上海滩。
现在,这件蕾丝镂空旗袍已经被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收藏。
60年代,刘少奇的夫人王光美出访东南亚某国,穿的就是褚宏生做的旗袍,从那之后,许多外使夫人便纷纷慕名而来。
成龙的父亲是他们店里的常客;潘虹也很喜欢这里,还把陈道明介绍来过。
有一次,巩俐想请他要做一件旗袍,但本人没办法到上海,只让助理带来了一张全身照,就凭一张照片,老先生做出的旗袍竟是十分合身!
褚宏生的旗袍在日本更受欢迎,松井菜惠子和今井美树都是因为它们而经常往返于日本和上海之间。
她们,喜欢的都是手工旗袍的温暖。
在别人都选择用拉链、用缝纫机的时候,褚宏生却要求自己的徒弟们坚持手工制作。
“机器踩出来的衣服硬梆梆的,人手才能缝出圆润的感觉。”
在这个流水线衣服泛滥的年代,褚宏生和他的徒弟们,保护着一针一线的温度。
但这场与现代时尚的对抗,显得有些寂寥。
在他的徒弟中,最小的一位已年过半百;很多,早已头发花白。
不要说别人,就是“四世同堂”的褚老先生家族,竟然也没有一个后代能来继承他的手艺。
褚老宏生心里着急。
为了把手艺传承下去,80岁高龄时候,他再次出山,到一家手工旗袍定制公司上班。
他耐心地为一起工作的年轻人讲述旗袍的制作过程,一针一线都亲自教导毫不懈怠。
每一次出现在店里,他总是将头发梳得一丝不苟;一件灰色小立领,老式鳄鱼扣皮带,裤子在前一天熨烫得笔直。
这是一个老匠人对人、对手艺、对旗袍的尊重。
2015年,外滩22号,98岁的褚宏生办了自己第一个旗袍高定秀。
这场“中国式”诱惑,是褚宏生八十年来用针脚谱写的花样年华。
“我就是个做旗袍的,
我不辛苦、不忐忑、
不亏欠我的这么多年,
这就是我最好的人生状态。”
--- END ----
了解更多资讯,动动小指头长按关注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