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书会能成为第二个西泠印社吗?

兰亭书会能成为第二个西泠印社吗?

书法在线官网 日韩男星 2017-12-06 10:51:22 259

兰亭书会能成为第二个西泠印社吗?

郑休白



兰亭书会能成为第二个西泠印社吗?
也许有人会不屑一顾地笑,笑太自不量力,笑太夜郎自大。
也许有人还会撇着嘴问:“西泠印社是全国性的,兰亭书会能比吗? ”

我告诉你,能!

西泠印社是全国性的篆刻学术团体,兰亭书会是全国性的书法学术团体。
可令人悲哀的是现在许多人还不了解兰亭书会。有人以为兰亭书会无非是一个与书协一样的社团;更有人以为兰亭书会就是书协下面的一个分会。
兰亭书会就这样,一直被我们误解着,隔阂着,整整35年。

10月14日,我应邀看了“纪念兰亭书会成立35周年兰亭书会会员作品展”,细读了兰亭书会大事记,聆听了来自全国各地书法学者的真知灼见,才真切地感受到了兰亭书会的分量。



1981年,兰亭举行了新中国第一次书法盛会,名家云集。



28位国内书法名家倡议成立兰亭书会,此为当时的倡议书签名。


兰亭书会35年成长路

现在,先让我们回顾一下兰亭书会的历史吧。

1981年4月7日至9日,江、浙、沪两省一市的著名书法家聚集绍兴,在兰亭举行了新中国第一次书法盛会。这次盛会着重讨论了如何振兴书法艺术,并提议在绍兴成立全国性的书法组织——兰亭书会,期以能与杭州西泠印社一样,成为全国有影响的书画艺术研究与创作的组织。当时田桓、钱君匋、郭仲选、沙孟海、陆俨少、邓白、刘江、费新我、程十发、朱关田、沈定庵等28位国内书法名家起草了倡议书《提议成立兰亭书会》。

1982年5月23日,兰亭书会正式成立。首批会员皆为一时名流。首任会长沈定庵,名誉会长沙孟海。大会同时决定于1983年上巳节举办纪念王羲之撰写《兰亭集序》1630周年纪念活动,邀请全国有关专家参加。

1983年4月15日至17日,来自全国19个省、市、自治区的著名学者、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及兰亭书会会员200余人会聚一堂,在书法圣地兰亭隆重举行纪念王羲之撰写《兰亭集序》1630周年大会。78岁的中国书协主席舒同,专程从北京赶来主持这次盛会,兰亭书会名誉会长沙孟海在开幕式上讲话。会议期间还举办了“当代百家临写兰亭序展览”和“绍兴市千人书法展览”等活动。这次会上还聘请了周而复为名誉顾问,牛光甫、李半黎、朱龙湛、张昕若、吴丈蜀、欧阳中石、胡问遂、胡铁生、费新我、钱君匋、祝嘉、黄文宽、赖少其等14人为名誉会员。总之,这次会议,场面之壮观,气势之宏大,为全国瞩目。中国新闻社在报道这次纪念活动的电讯中说:“这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次盛会,也是中国书法家千载一时的壮举。”

紧接着,兰亭书会,又与西安、扬州、大同、洛阳等地进行书法联展;与日本福冈县书法美术振兴会、西日本新闻社、西日本电视台、太宰府天满宫联合组织“兰亭曲水之宴访华团”到兰亭拜圣活动;举办绍兴、临沂两个书圣故地书法文化互访;与日本墨华书道社等共办“墨华书道会兰亭展览”。一时绍兴书法名声大振。

可以说,是兰亭书会直接催生了1985年的首届“兰亭书法节”。

以后,兰亭书会在两任会长沈定庵、谢有才的共同努力下,高扬“研究继承书法艺术,团结联系海内外书法家”的旗帜,开展了王羲之、徐生翁等名家纪念活动和丰富多彩的学术论坛、书艺研讨活动;同时组织会员作品赴全国各地展览;联合外地书法家搞联展、巡展;还多次远赴韩国、日本等国和香港、台湾等地开展民间书艺交流活动,使绍兴书法创作更上一层楼,雄风再展,创作成果斐然。

据不完全统计,近二十年来,兰亭书会会员参加中国书协组织的全国性书法展300余次,获奖30余次(其中包括书法奖最高奖“国展”全国奖、中青展一等奖,兰亭奖二等奖等),参加省级展览300余次。200余篇论文入选全国级书法研讨会和刊发于《中国书法》《书法》《书法报》等报刊杂志。何来胜、梁文斌、朱勇方、娄东升、肖慧等更成了当代书坛青年一代的标志性人物。同时还涌现出了谢权熠、梁少膺等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青年书法理论研究者。

眼下,兰亭书会在第三任会长王建华的带领下,正雄心勃勃,为打响兰亭书会这块牌子,绞尽脑汁,寻求突破。

兰亭书会能孵化出第二个“大师对话”吗?

十九大报告提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一个国家如此,一个城市也一样。

书法是中国文化的基因和指纹,也是绍兴文化的精髓和标识。绍兴书法完全有资格成为绍兴文化自信的一个标本。左牵世人皆知的兰亭,右擎国人都晓的书法,正是这种全国唯一性的天然优势,才令兰亭书会在中国书坛横空出世,高标独立。

写到这里,让我想起了鲁迅文化基金会举办的“大师对话”。从2014年开始到现在,“大师对话”反响之强烈,影响之深远,已成为绍兴通向世界的一座桥梁,引全国瞩目。

如果说鲁迅是中国文学的地标,那么书法就是绍兴文化的地标。

兰亭——绍兴,王羲之——鲁迅,书法——文学。兰亭书会能否孵化出第二个“大师对话”?

一个用对话形式,一个用书艺形式。一个用平等的交流,一个用审美的渗透。一个用汉语阐述观点,一个用点画表明立场。

书法艺术是一种含蓄的文化表达方式,它通过形象和意象来表达思想感情,其中包涵着中华民族文化的内在精神和情感。同时,中国书法有着强烈的艺术美感,它因超越时间、空间和民族界限,而为世界各个民族所接受和欣赏。

书法又是艺术形式、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的结合体。它不仅仅是笔墨在纸上的运动,更是中华民族审美情趣的凝练和书法家学识修养、人生感悟、个性风格的体现。

而在新一轮全球化时代到来之际,书法也以其与人类、宇宙的对应关系,显示出一种与时代相契合的巨大魅力。书法走向世界,带给世界的是一种对宇宙、人生、个性的独特理解。

如果说“大师对话”的优势在于平等对话这种形式,那么绍兴书法的优势则在于外在的审美与内在的绍兴文化血脉深度相融。

但这个深度相融,目前仅停留在传统层面上,还没有一种更好的载体把这个融合以新的形式呈于世人。或者说,因为没有找到一个适合承载的“框”,绍兴书法至今不能登上与世界平等对话的平台。

在绍兴国际化建设中,绍兴书法太需要像“大师对话”那样的载体,来承载绍兴文化的输出了。

那么,这只“框”怎么设计,怎么打造,就需要我们将绍兴书法放到世界文化之林中来思考,潜心研究绍兴书法历史和书法特色,了解世界文化的生态格局和发展趋向,找出其共同点和差异性,在保持自己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寻求拓展对外交流的新疆域,形成一种立足眼前放眼未来,既保持自身独特气质,又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绍兴方案,催生一种在全球化语境下,既能体现绍兴书法主体性,又能凸显绍兴书法独特性的文化交流样本,为绍兴融入世界扫清障碍、构建平台。


几乎每座城市的崛起,都要历经三个阶段——认识自己、成为自己、表达自己。绍兴目前正从认识自己向表达自己过渡。

一座城市走国际化道路,不能没有高屋建瓴的战略思想。我们要让绍兴走向国际,就要有打散、集聚、重组一切有利于推进绍兴国际化建设的文化组织、文化元素、文化人才的胆识和气魄。

因为最具地方特色、最具个性色彩、最具审美认同,绍兴书法完全有理由在绍兴国际化进程中,当一名先锋和勇士,笑傲时代风口浪尖,牵引绍兴文化航船,驶向世界文明的汪洋大海。

如果说是鲁迅的辐射力和影响力成就了“大师对话”,那么只要我们上下一心,形成合力,书法的辐射力和影响力也一定会成就第二个“大师对话”。只是目前我们还没有找到一个突破口。

鲁迅曾经说过:“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即为别国所注意。”

809年登基的日本嵯峨天皇因酷爱书法成为当时名重一时的3位全日本最著名的书法家“三笔”之一,到现在日本规定竞选议员必须用毛笔书写竞选词;从1972年毛主席赠田中角荣《自叙帖》,到20世纪末中国书法开始进入美国高校,中国书法从诞生开始就与传播交融在一起,中国书法史也是一部中国书法的发展与传播史。

目前,日本、美国的许多高校都开设了中国书法专业课。日本还形成了从本科、硕士生到博士生完整的中国书法教学体系。书法正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认同和推崇。

我相信,鲁迅文化能走出绍兴,走向世界,书法文化也一定能走出绍兴走向世界。这是绍兴文化自信的表现,也是绍兴国际化进程的必由之路。

我们要像当年西方传教士利玛窦不远万里冒着生命危险到中国“叩门”传教那样,用书法叩开世界文化大门,用一代人乃至几代人的努力,推动绍兴书法国际化,促使绍兴书法全球化。

兰亭书会,要像当年京剧大师梅兰芳远赴美国传播京剧艺术敢做进军好莱坞的“中国第一人”那样,苦心孤诣,不负使命,做绍兴文化进军世界的引路人。

我们也完全有理由相信,兰亭书会可以借助书法艺术全方位传递绍兴文化,提升绍兴形象,扩大绍兴影响。

兰亭书会能成为第二个西泠印社吗?

当然要让绍兴书法走向世界,首先要打响绍兴书法这块牌子。而要打响绍兴书法这块牌子,必须首先擦亮兰亭书会这块金字招牌。这是兰亭书会这块牌子的唯一性所决定的。

全国独一无二的名称优势、地域优势、历史优势、文化优势,让兰亭书会从一诞生就披上了全国的外衣。但这仅仅是一件外衣,时间一长,光鲜全退。

蓦然回首,喜忧参半。兰亭书会虽展览不断,交流不断,互访不断,创作成果斐然,创作人才迭出,却没有因此名震全国,更不要说享誉世界。这与其说是兰亭书会的遗憾,不如说是整座城市的遗憾。

现在,兰亭书会仅是绍兴市文联下面的一个社团,与政府隔了好几层。开展工作,组织活动都缺乏顶层设计、战略目标、制度保障、资金保证。即使出国交流也仅限于民间层面。

兰亭书会缺乏足以承载绍兴文化厚度和深度的新型文化业态的和盘托起,缺乏像西泠印社一样全方位开花结果的成熟链条支撑。

西泠印社的成功有“六性”值得我们借鉴:人才世界性、活动制度性、刊物定期性、学术权威性、评展全国性、场馆唯一性。

西泠印社创立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1913年,近代艺术大师吴昌硕出任首任社长。西泠印社现有社员约近400人,分布国内外的人才集聚,为西泠印社打造“天下第一名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西泠印社始终延续着每年春秋两季雅集,逢五、逢十周年庆典,通过社员不定期聚会的社团运行模式,凝聚人心,扩大影响。

西泠印社每季定期出刊印学专业学术期刊社刊《西泠印社》,以此为载体,构建学术高地,打造“名家之社”“天下之社”“博雅之社”。西泠印社还搜辑、考订、出版了大量印谱、碑帖与印学研究著作,刊行海内外,以此扩大西泠印社的辐射力。

西泠印社同时着力于篆刻艺术的传承、普及与推扬,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连续举办全国性乃至国际性的篆刻作品评展、研讨活动,在海内外印学界产生广泛影响。

同时,西泠印社还有一个中国唯一的印学博物馆和印学图书馆。前者对各类文物遗存博采旁搜,藉资考古,后者专收一切考论金石、古器、书画等之书籍,供同人鉴赏研究之用

对照西泠印社,兰亭书会还有很多欠缺。

会员还太单一,仅限于绍兴本地,没有扩展到全国乃至世界;活动还缺乏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更缺少宏观思考,方向定位,目标追求;研讨、展览还停留在民间层面;甚至至今没有像《西泠印社》一样的定期刊物,更不用说有与西泠印社一样的博物馆和图书馆了。

所有这一切都或多或少限制了兰亭书会辐射力、竞争力、品牌力的提升。

这次开幕式上,中国美院博导、省书协副主席、著名书法家白砥说,兰亭书会是一块超越地域的书法名牌,如何把这块牌子做得更大更好,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当年亲自参与起草倡议书《提议成立兰亭书会》的上海著名书画评论家王琪森也在开幕式上呼吁,兰亭和书法是老祖宗留给绍兴的福祉,你们一定要倍加珍惜。兰亭书会是一块具有独特性、唯一性、标杆性的文化牌子,应引起当地政府的足够重视,并给予制度保证、资金支持。兰亭书会本身也应打开门户,吸纳全国乃至世界的书法名家,共同做大做强兰亭书会。

市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的一番话则引起了大家的共鸣。他说,绍兴书法,是绍兴文化的一面旗帜,它既代表绍兴,也代表中国。希望兰亭书会能在绍兴城市国际化建设中有所建树,深刻思考未来的路怎么走,如何举旗引路,发展创新,打造成第二个“西泠印社”。

一种城市的梦想,可以归结为一种理想信念。但光有信念还远远不够,还要有让梦想照亮现实的战略目光、制度设计和具体措施。

如果我们将兰亭书会定位于绍兴文化的标识和代表,绍兴文化的品牌和旗帜,那么我们就有责任将这块品牌做大做强,将这面旗帜举起举高。

在兰亭书会的辐射力与影响力远远无法与西泠印社相提并论的今天,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唤醒兰亭书会的历史担当。

现在,我们应该好好想一想怎样去努力,将世界的目光吸引到最具绍兴文化辨识度的兰亭书会和绍兴书法上来。

在政府层面,能否为兰亭书会创造更多条件,为兰亭书会打造国字号品牌鸣锣开道、摇旗呐喊,加大力度,重点扶持,悉心培育。

我们还要思考,兰亭书会如何结合书法节,进一步利用书法节这个平台扩大影响。同时书法节也要思考如何更好地为打响绍兴书法搭桥铺路,怎样为绍兴城市留下一些值得留下的东西。

兰亭书会自身,也要有舍我其谁的抱负与壮志,顺应历史,担当使命,乘势而为,拿出一份足够的自信和执着、责任和担当。对照西泠印社的“六性”,以此为突破口,不忘初心,定位全国,一手抓书法学术,一手抓对外交流,全方位思考兰亭书会今后的路怎么走,旗怎么举。

而每个兰亭书会会员,也要既有放眼世界的气度和胸襟,又要有放低身段服务百姓的姿态和行动;把书法既作为一种城市的品牌追求,又作为一种个人的终身修炼。像爱惜自己羽毛一样爱惜兰亭书会这块牌子,让兰亭书会真正成为一面构筑绍兴精神、绍兴价值、绍兴力量,为绍兴人民提供精神指引的文化大旗!


沙孟海先生祝贺兰亭书会成立(1982年)。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