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通过阅读公司下发的文章,感受颇深,特别在《南赣乡约》中,王阳明描绘的一幅和谐社会图画更是心生向往,王守仁十分重视社会教育,他颁布了关于"十家牌法"的一系列文告,目的是实施军训、改革风俗、增进道德。明正德十五年,又颁布了《南赣乡约》,是约凡十六条,规定了全乡人民共同遵守的道德公约,其中涉及军事训练、政治教育、道德陶冶等内容。首先肯定了社会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为人的善恶是教育造成的,寇盗是由于官吏的教育无方及长辈的训诲不早,朋友的奖劝失时所致。第二,确定了社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善良的人民和养成仁厚的乡风民俗,"今凡尔同约之民,皆宜孝尔父母,敬尔兄长,教训尔子孙,和顺尔乡里。"第三,规定了社会教育的内容是在家则遵孝悌之义,在乡里则相助相恤,劝善戒恶,讲信修睦,息讼罢争等。第四,指出了社会教育的办法应依靠群众的批评和检讨,因为人虽至愚,责人则明,人虽至聪,责已则昏,他认为使民众互相监督和集体表扬或检讨的方法是改造民众的道德人格之最有效的方法。该乡约还规定了积极的任务和消极的禁令,并对"乡约会"这一组织机构、负责人职掌、活动方式、开会程序、礼仪制度等作了详密的规定。同约人中推年高有德者一人为约长,下设二名副约长,又推公直果断者四人为约正,通达明察者四人为约史,还设知约、约赞等职,组织十分严密,各有其职权。通约之人凡有危疑难处之事,皆须约长会同约之人裁处,陷人于恶罪,则坐约长约正诸人。
其次,在其它文章中也学习了一些道理,在如今的社会,我们是普遍最重视教育的,但是因为没有科学精神指导,所以导致重量不重质的结果,我们应该学习王阳明凡授书不在多,但贵精熟,我们要在克除自身不足下工夫,要做一个有良知的人不给祖国和集体蒙羞,另外,即便自身条件很好,但也要有使命感,如果自己不进取,就是不作为,会给自己和集体错过机会,正如王阴明可以在短时间里获取成功,也是他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体现,我们应该学习这种为公司集体鞠躬尽瘁的精神,舍小家为大家。
张晓龙
读《教约》后感
明代的王阳明不仅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心学大家,而且在教育思想上也颇有独到之处,《教约》一文体现了王阳明重视德育、劳逸结合、适可而止、因材施教、强调乐学等教育思想,对今天教育工作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中国论王阳明是我国明代著名的心学大家,他的成就主要集中在对心学的探讨上,其核心思想对后世影响非常大。与此同时,他的教育思想对当今的社会也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二、《教约》一文反映出来的教育思想 三、王阳明教育思想对当今社会的借鉴作用
1、确确实实将德育工作放在首位 虽然目前社会上一直在提倡学生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但其实这只是一句喊了几十年的空洞口号罢了,很少有人将其落到实处。因此,我们完全有必要学习王阳明“每日工夫,先考德”的德育第一精神,并且结合各地的具体实际,将其贯穿到教学过程的始终。
2、劳逸结合,提高“教”和“学”的效率
目前的教育,尤其是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从早到晚,学生的时间几乎全被繁重的课堂学习所占满,一再被压缩的休息时间也常常是不情愿地花在各种辅导班上。在这种狂轰滥炸式的教学模式下,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很容易疲劳,导致效率低下。我们需要改变这种局面,让老师和学生都可以做到劳逸结合,提高单位时间的效率。
3、掌握适度的原则
如今的社会,人们是普遍重视教育的,但因为没有科学精神的指引,所以导致重量不重质的畸形局面。如今的学生,从幼儿园开始,就有学不完的课程、做不完的作业,这远远超过了他们的身心接受能力。我们应当学习王阳明“凡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量其资禀,能二百字者止可授以一百字”的适度教学原则,让学生们在真正掌握教学内容的同时还可以让自己的身心健康发展。
4、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都是与众不同的,他们的个性、知识背景、兴趣爱好等等都是各不相同的,所以教学方法就不能千篇一律,而应当千人千面、因材施教。当然,现在学生数量多,老师不太可能给每位学生单独授课,但在分班时可以将水平相近的学生尽量放在一个班,这样就可以在不同的班级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尽量做到因材施教了。
5、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众所周知,趋利避害是所有生物的本能,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自然也不会例外。所以,要想提高学生的成绩,我们务必要努力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乐学、爱学,不再视学习为一件苦差事。惟其如此,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梁慧蒙 读了王明阳谢心学,有一句为“知行合一”,印象深刻,它是由古代哲学家、明朝心学集大成者王明阳提出的
“知行合一”一方面强调道德意识的自觉性,要求人在内在精神上下功夫;另一方面也重视道德的实践性,指出人要在事上磨练,要言行一致,表里一致。
那么作为远通集团的员工,管理者,远通人,应该如何才能做到“知行合一”,用行动践行美德呢?
干工作要扎实,要落到实处,不要空谈,你知道是一回事,真正去做,又是一回事,作为为明华售后的管理者之一,最主要的是让员工拿到心仪的工资,让企业有发展进步长久
大道理谁都懂,谁都知道,最主要的是让这些道理却贯彻,去行动,做人如此,做企业也是如此
“知”是前提,但更重要的是“行”。知易行难,我们更多地要落实在行动上。
在做人、工作等各个方面,实践出真知,行动出真知,不做空谈者,做脚踏实地的实践者,
且知且行,且行且知,知行合一。
李怀彬
读《致良知》有感
王阳明先生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教育家、军事家,是陆王心学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道、佛,而且能够统兵作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
这篇文章是王阳明先生写给他长子正宪的读《致良知》有感读后感、观后感。阳明先生说:人生大病,只是一个“傲“字!人一旦傲了,就会变得自以为是;我执太深,就会拒人千里之外,如果做子女的傲慢,一定会不孝顺;做臣子的傲慢,一定会不忠诚;做朋友的傲慢,则一定会不诚信。傲与谦,人的两种品性,傲字致人败,谦字又可戒人傲。为人处事,要把谦字放心中,切不可傲。人越优秀,越会觉得傲字不可取,不是能力变差了,而是心态和境界变高了。
我们做工作也是这样,人一旦傲气,这是很危险的现象!目空一切,浮躁骄横;毛主席说过:“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就是大道至简的道理!我们必须谦虚至诚,恭敬谦让,以温和之色、恭逊之容来对待家人、对待朋友、对待客户,这样企业和个人才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吴政
学习《与辰中诸生书》之体会
《与辰中诸生书》是阳明先生在己巳(1509年,38岁)时所作。文中先生让大家“收放心”,就是无论世事如何,总要有时间让自己心放下,以此才可以“才学便须知有着力处,既学便须知有得力处。”先生是真在悟道。反观当今社会,正能量已在逐步加强,但仍有许多人以追名逐利为人生目标,甚至于不择手段,怎一个可叹了得?社会需要正能量,需要有志向有抱负有进取有善心之人来引领,唯如此才能达致和谐、幸福。我们学习致良知,就是来逐步净化自己,重新洁净,照亮他人。
我曾有过意气用事的想法,不就是每天早起晚归的看书吗?难道我就不可以做到?后来仔细想想不是这样的,我所想要的生活不是完全的投入书本,而是全方面的发展,我所需要的是更多的技能和更多的锻炼,让我能在社会中走得更快而已。我之前曾在其中迷惑,我不知道这能不能算目的,不知道这样对不对,就像一团乱麻一样,剪不断,理还乱。今天渐渐想起自己的初心,总是不明白为啥会有官员做坏事,现在发现自己也是,连初心都忘记了,只知道做事。我想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做什么都需要制定目的的原因吧,指导都没有了,怎么能不走弯路呢!
以前在寺庙中所说的静坐,不是想做禅悟道。而是因为我们平日里面被事物牵绊,不知道自己本心,想以此补习心学一段功夫。看清楚自己的本心。明道说,刚开始学习应该知道从哪里努力,已经学习了应该知道从哪里努力。同志们应该在此用功夫,才能有进步,到其他时候才会感觉到很给力。学习要透彻,接近要害。君子的路虽漫漫而开始清晰。为了名和利,虽然一个清,一个浊,其实都是为了心里得利,谦虚有好处。不求和别人不同,而求道理相同。这几句话写在书和墙之间,经常看它。做事业,考举人不怕进展慢,只怕放弃目标。只像前日约定的,慢慢来,就能够既有进展,又坚持目标。所谓对于洒水扫地之类的小事都能够抛却私欲和名利之心去做,那就说明你懂得这其中的道理了。
虞洪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