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校外教育应赋予学生终身幸福能力

【转载】校外教育应赋予学生终身幸福能力

中国福利会少年宫 日韩男星 2018-07-24 13:03:59 272

艺术、体育等素质教育越来越受重视,专家表示

——校外教育应赋予学生终身幸福能力


△ 上海学生合唱团赴匈牙利参加第28届巴托克国际合唱比赛及民谣音乐节,并荣获童声组冠军和匈牙利歌曲最佳演绎奖


来自浦东新区的上海学生俞璐萧刚刚从匈牙利载誉归来。暑假开启之初,她和上海学生合唱团的小伙伴们一道,赴匈牙利参加第28届巴托克国际合唱比赛及民谣音乐节,一举夺得童声组冠军和匈牙利歌曲最佳演绎奖,惊艳国际舞台。要知道,几年前的俞璐萧还是一个性格十分内向、不苟言笑的“小大人”,加入上海学生合唱团仅仅几年时光,眼前的俞璐萧活泼开朗,浑身散发着自信和阳光。

随着上海不断推进教育综合改革,越来越多的学生和家长意识到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学校围墙之外,校外教育开始绽放春天的气息。这让上海市特级校长、中福会少年宫名誉主任陈白桦感触良多:“艺术能让学生获得幸福的能力,校外教育的初衷是让孩子们找到伴随其终身的兴趣爱好和伙伴,渗透在其中的德育教育也是其他教育方式所不可替代的。”

校外教育或将迎来“春天”

距离暑假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家住杨浦区的二年级学生家长杜女士就开始为孩子的暑期安排操心起来。“现在的孩子暑假时间都很宝贵,除了学科类的学习,体育和艺术两大板块必不可少,此类校外教育机构也十分火爆。”

有着30多年校外教育经验的陈白桦也深切地感受到了这样的变化。上世纪50年代初,全国范围内针对孩子们校外教育的少年宫只有两家。眼下,各地少年宫、科技馆层出不穷,就连社会上的艺术、体育类教育机构也颇受家长们的欢迎。陈白桦说,家长们对校外教育,尤其是艺术教育的意识逐渐深刻,原本家长让孩子学习艺术仍抱着功利的目的,期待孩子获得能够立足于社会的一技之长;如今,家长们认为艺术教育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失的一份“营养”。

以中福会少年宫小伙伴艺术团为例,如今,艺术团在册会员超过1000人,合唱团成员超过200人,覆盖全市所有区。最让小伙伴艺术团副团长林放感动的是,部分小队员的家里距离少年宫有三四十公里的路程,但从未缺席集体排练。究其缘由,林放觉得很简单,“那便是热爱。”

校外教育是知识教育和德育教育的良好载体

90后李弘基是第四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上海市科技创新市长奖获得者,他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参与少年宫的科技社团,一学就学习了九年。一次偶然间,外婆家新装修房间内刺鼻的气味引起小弘基的好奇,听说了这种气体的危害后,小家伙当即立志要“为民除害”,清除甲醛,课题项目《除甲醛空气净化装置》应运而生。在每立方米空气中含甲醛1.5毫克的30立方米空间里,李弘基设计的净化机开机一小时,甲醛去除率达到66%,之后还申请了专利。这也让李弘基从此与科技创新结缘。

80后乔檬檬从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毕业后,回到中福会小伙伴艺术团担任团务工作。时间倒退20年,乔檬檬曾经是中福会学生合唱团的一员,2004年,她还曾经随团赴朝鲜演出。“恰恰是曾经在合唱团的经历锤炼了我的心智,培养了我的坚韧和细致的品质。”

在奔赴此次巴托克国际合唱比赛的路途中,孩子们每到一处,都十分有纪律地安静坐在候机场所,跟着老师一起排练。“这些看似与唱歌并无关联的素养,都是在日复一日的合唱练习中逐渐培养起来的。”

在陈白桦看来,校外教育除了传播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它还是德育教育的良好载体。每次外出访问或者比赛,原本在家里娇生惯养的孩子们自己洗衣服、洗澡,提升了自理能力;舞蹈教师教孩子们民族舞,可以将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向学生们娓娓道来……

校外教育要不断创新模式

眼下,校外教育的模式和内容不断创新,师资队伍等“软件建设”也在升级。

2012年,上海市教委主管、中福会少年宫负责组建上海学生合唱团,形成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系统共建的新机制,带动学生联盟的建设。

林放介绍说,为了培训孩子们的节奏感和合唱速率的稳定性,少年宫的教师创新教育模式,打造“原创音乐游戏”,让孩子们在篮球运动、跳绳等活动中,感受不同节拍和节拍强弱的训练。

校外教育迎来“春天”之时,陈白桦也有更多思考:“校外教育要突出育人品牌,这就需要一支优质的校外教师队伍。只有老师深刻认识到自己的工作具有深远意义,才能在举手投足的过程中细致、用心地对孩子进行艺术教育,陪伴孩子一路成长。”


全文转载自:文汇报  记者 张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