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实践者】谢军:献身航天30余载 用北斗照亮人生坐标

【中国梦实践者】谢军:献身航天30余载 用北斗照亮人生坐标

网信中国 内地男星 2020-08-09 19:30:38 581

  6月23日,我国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发射成功,这是中国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收官之星”。经过近8天飞行,这颗“收官之星”成功定点,至此,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全面完成。

  2007年,第一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而北斗三号工程副总设计师、卫星首席总设计师谢军与北斗的故事,早在2003年就开始了。

“每做一件事情一定要做好”

  2003年9月,主任一通内容十分简洁明确的电话让谢军和北斗结缘,他走上了北斗二号导航卫星总设计师的岗位。此后的十几年,谢军和北斗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岗位变了,谢军身上的担子更重了,肩负的使命也更多了。

  谢军说:“在这个领域做事情,每做一件事情一定要做好,做得要比别人强才行。”但是在他担任总设计师之初,谢军坦言有许多知识都没有掌握,诸多问题都不是很清楚,他面对着极大的挑战和困难。

  谢军的压力很大,特别是在别人提出要求、国家给出任务却不知道该怎么做和遇到难题不知道该怎么解决时。但谢军说:“实在不行就熬,熬那么几天总能想出来办法。”

  谢军口中的“熬几天”,有时是持续一个月每天近16个小时的工作,有时是3年多坚持不懈的攻关改进。

  2009年北斗三号全球系统建设启动,谢军遇到了很多困难,持续一个月的时间,他几乎每天早晨八点半开始上班,一直干到晚上十二点,面对着一天将近16个小时的高强度工作,谢军却说:“一旦投入到这个工作中去了,好像睡意包括困劲累劲就都没有了。”

  星载原子钟被称为导航卫星的“心脏”,它的精度和稳定性直接关系导航系统的服务质量。谢军和团队在研制北斗二号导航卫星时,星载原子钟就成了绕不开的“拦路虎”。

  他们研制出的第一台原子钟在工作时常出现信号突跳,精度较差。为了解决精度问题,谢军要求科研人员每天、每周对卫星上选用的特定原子钟设备进行定期监测,然后根据数据进行改进。

  这一改就改了3年多,终于,谢军和他的团队让北斗卫星用上了自主研制的精准原子钟。目前,北斗卫星原子钟的质量和指标不断提升,授时精度相当于300万年只有1秒误差。

  不仅仅是自主研制高精度星载原子钟,在这十几年的时间里,谢军带领北斗团队解决了一系列技术难题,突破了高稳定长寿命时间基准技术、上行注入抗强干扰技术、高精度测距技术和阵面天线技术等难题,首次实现百万门以上国产ASIC电路在轨应用……

  北斗三号有三十颗卫星,作为一个整体来讲,每一颗卫星都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要保证质量,还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功能。谢军说:“我们设计的每颗卫星都有它的功能和用途,整个卫星是一个星座系统。”而这句话也能够用来比喻谢军和北斗团队,解决难题往往不能只依靠一个人,谢军深知团队的力量,同时他也像一颗兢兢业业的卫星一样,不断发光发热,承担着属于自己的那一份责任。

“中国的北斗一定会成为世界的北斗”

  献身航天事业30余载,其中苦乐,外人可能难以体会。对于谢军来说,北斗事业非常吸引人,他说:“在这干有一种责任感,有一种使命感,也有荣誉感。”我国自主研发的独立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对国家安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国的商船曾在公海航行途中,被无故中断GPS信号,搁浅三周左右。作为一个航天大国,我国必须要有自己安全独立的时频基准系统,也一定要把非常重要的空间基础设施、卫星导航系统搞上去。

  谢军说:“像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这样非常重要的国家基础设施,关键产品、关键技术如果不掌握在自己手里,就像沙漠里的高楼大厦,没有基础是不牢靠的。”

  2007年,第一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中国全面进入了北斗卫星组网的发射期。2017年,23颗卫星发射成功,而从2017年到2020年,3年间32颗卫星发射升空,这样的速度在全世界的航天大国中都是绝无仅有的。而之所以能有这样的中国速度,谢军说:“航天人,就是要多付出一些汗水,同时把产品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得可靠。”

  说到这份“可靠”时,谢军语气轻松,但从容的背后其实是他献身航天事业30余载的沉淀。从北斗一号、北斗二号到北斗三号,我国已逐步实现所有产品百分之百国产化。

  短报文、通信位置报告、星基增强……相比其他卫星导航系统一般只提供导航定位和授时服务,中国北斗卫星有着更多的功能。如今,北斗系统的精密单点定位和星基增强服务,将在智慧城市建设,包括日渐兴起的自动驾驶、无人机送货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实现更广泛的应用,得益于像谢军一样的中国航天人独具匠心的设计。中国北斗采用中国方案,凝聚着中国智慧,引领着导航卫星发展新潮流。

  站在北斗三号最后一颗收官之星的发射塔下,谢军说自己的心情既激动又平静。激动的是,北斗系统从工程立项以来,他们经历了千辛万苦,度过了不知多少个不眠之夜,终于获得了圆满成功;而平静的是,作为一个航天人,他深知航天事业是一个高风险的事业,之前的成功并不代表后面就没有风险,他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

  对于谢军来说,“收官之星”不代表着北斗工程的结束,而是整个系统发展的一个新的节点。在谢军的心里,一直有一个信念——“中国的北斗将来一定会成为世界的北斗。”


来源:央视网

文:王汝希

视频剪辑:杨兆荃


审核:陈舞阳

编辑:王宇彤

校对:陈金丹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