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冉声起丨秋风徐徐,重阳九九

冉冉声起丨秋风徐徐,重阳九九

中国华电 日韩女星 2017-10-28 11:10:42 225




中国华电

冉冉声起



第6期丨秋风徐徐,重阳九九

关于重阳节


重阳节在农历九月初九

二九相重也称为“重九节”

民间在此日有登高的风俗

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


汉代《西京杂记》中曾记载

“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

相传自此时起

有了重阳节求寿之俗


又由于“九九”的谐音是“久久”

故有长久之意

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

2012年12月28日

法律明确此日为“老年节”

寓意生命长久、健康长寿


朗诵配文


岁岁又重阳


佚名

古时文人在重阳节登高抒怀之时,无不饮酒赋诗,这在汉魏时如此,在唐时亦如此。《仙书》曰:“茱萸为辟邪翁,菊花为延寿客,故九日假此二物,以消阳九之厄。”茱萸驱邪,菊花延寿,这是上古的传统说法。这种习俗被唐代诗人引用到诗作中便成为表达某种情怀的载体。如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此诗借登高饮菊花酒之题,以乐观的态度表达了诗人遥想故园的心境。

 

菊花姿容美丽,品性高洁,又由于它正逢农历九月开放,故自然地与重阳节结下了不解之缘,赏菊便成为重阳节又一习俗。唐代诗人赏菊,一为赏其品性的高雅,二为借省赏菊以寓志。如王健《野菊》:

明艳出荒篱,冷香着秋水。

忆向由中见,伴蛩古壁里。

表面上是在赞赏野菊的美丽姿容,实际上是借它能在山间石壁顽强生长的不屈精神,以表达诗人对生活对生命顽强不屈的人生态度。唐诗中以赏菊咏菊为题的作品很多,仅杜甫就有十多首。郑谷也有不少咏菊诗,现举其二为隅:

(其一

日日池边载酒行,黄昏犹自绕黄英。

重阳过后频来此,甚觉多情胜无情。

(其二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这第一首道出了诗人对菊的流恋之情,第二首则表现了菊与众不同的脱俗,高洁的品性,假此以抒发诗人与王侯诸贵不同流合污的决心。另外,《唐六典》《食谱》所载重阳节食糕的习俗在唐诗中也有所体现。


  另外,《唐六典》《食谱》所载重阳节食糕的习俗在唐诗中也有所体现。


九月九日作为重阳节是有其特殊含义的。最初的意义大体如汉末曹丕在《九日与钟繇书》中所说的那样:

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而到了唐代,由于时局的变动,生活的颠沛流离,许多诗人便借重阳登高饮酒之名以抒怀表情。像杜甫《九日》,王勃《蜀中九日》,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杜牧《折菊》等,无不借重阳之名,或表悲秋,或表乡愁,或表对前途险恶的伤感,或表对内心只能对菊申诉的愁苦,又如孟浩然《过故人庄》,则表诗人秋日赏菊对农庄生活的欣喜。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这是一首田园诗,描绘了一幅非常朴实的田园风景画。它不同于纯然幻想的桃花源,而是更富有盛唐社会的现实色彩。“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深深地为农庄生活所吸引,于是临走时,向主人率真地表示将在秋高气爽的重阳节再来观赏菊花。淡淡两句诗,故人相待的热情,作客的愉快,主客之间的亲切融洽,便跃然纸上了。

 

唐代诗人立足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从习俗中汲取营养,丰富和发展了重阳节的涵义,也丰富和发展了唐诗的内容。这一点,实应为今人借鉴。

朗诵配乐 

配乐剪辑自蒋婷/磯村由纪子的作品《樱花》。


下期预告 

11月8日,听冉冉朗诵中央电视台监察室高级编辑、副处级纪检员赵仙泉的作品《记者之歌》。


作者:卢靖冉

  编辑:王一骁

本文为中国华电原创

转载请联系后台


更多精彩内容

中国华电党组中心组传达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

十九大以后,中国华电撸起袖子这么干(一)

报告里他们的身影,会场外他们的声音!

重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

中国华电金沙江上游巴塘水电站通过核准

看点满满!“最近火爆的成就展”华小电前来探馆!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