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推送的是林老师最近接受《三联生活周刊》采访的内容,当年的那只“爱情鸟”现在已经变成了“国民公公”,连他自己都曾经在微博上打趣:“请求你们不要再叫我岳父了,我真的没有女儿”!(因为是儿子啦)国民公公现在最潜心研究的估计就是吃了,所以有了饭爷这个品牌,所以有了《创食计》这个节目,所以有了我们这个公众账号。
林依轮最近一次为家人下厨是11月1日,大儿子的生日。随着他的网络美食节目《创食计》点击量越来越高,现在能回家清清闲闲做一顿饭的机会反而越来越少。他拥有一个温馨的大家庭,家庭成员最多的时候包括母亲、岳父母、妻子、两个儿子、两只狗和一只鸟。家里有两个厨房,外面是西厨,里面是中厨。平日里,接受西式教育的孩子们更喜欢西餐,但如果只做西餐,老人们又只能尝尝鲜,始终不觉得那像是一顿饭。为了兼顾双方口味,家里便常常里外开伙。这天晚上,林依轮像往常一样在两个厨房之间来回穿梭,音箱里依然播放着他最爱的歌剧选段,熟悉的家的味道让他沉溺其中。
这也是他父亲最爱的音乐。在林依轮的童年记忆里,身为歌剧演员的父亲只要在家,家里就始终响着音乐,哪怕是炒菜,父亲也要一边放着斯苔芳诺的歌剧选段一边炒。这个习惯深刻地影响了他,直到现在做菜时,林依轮也是如此。“甚至连家里的阿姨也学会了,一开始她觉得吵,但现在她会主动把音乐打开。”在林依轮看来,这是一种态度。“下厨房的至高境界是把它当成一种享受,如果在你眼里这只是一件麻烦事儿,那干脆就别进厨房。”
这个执念根深蒂固地扎在他的脑海里,也蓬勃生长在他的童年回忆里。林依轮出生在北京,家里是满族人,不到1岁他就跟着父母去了河北省歌剧院,直到4岁时父亲被打成“反革命”,他才又回到了爷爷奶奶家,在北京南城的醋章胡同里长大。“最多的时候家里有5个孩子,挤在小北屋里睡上下铺。”在他的印象中,很多在旗的破落家庭都住在这里。“每天放学回家时要穿过两个胡同,总能看到一位老大爷端着饭盆、蹲在四合院门口的小狮子墩上吃饭。我们冲他喊爷爷好,他却老大不高兴地直嚷嚷,别跟我叫爷爷,叫爷们!我们一叫爷们,他就高兴。”
儿时的胡同时光在林依轮的记忆里是香甜的,尤其是小时候厨房里的味道。“冬天肯定是在炉子上烤着一堆馒头片,夏天准要摸进厨房去找那一锅熬得浓浓的绿豆汤。”夏天里,孩子们还盼着吃豆角焖面。“一说要吃豆角焖面,那大蒜和黄瓜肯定也准备好了,呼啦啦往碗里一拽,蹲坐在门口三五口狼吞虎咽,吃完喝上一碗凉水‘冰镇’的绿豆汤,那感觉倍儿美。”还有令人垂涎欲滴的炸酱面。“老北京吃炸酱面特别讲究,酱得提前俩小时就开始炸,远远地在胡同口就闻到了。配面最起码得有8个菜码,在八仙桌上摆满了。”孩子们专挑炸酱里的肥肉,拌着菜码,端着面碗蹲在门前,一边吃一边看着过往的行人。“吃饱了便去放风筝,春天里在胡同里不用怎么跑,就能把风筝放得又高又远,从前门大街就能远远地看到我们的风筝在天上飘着。”
当然也有林依轮不爱吃的,比如黄豆焖茄子,棒子面窝头,一吃就想吐,简直是他的童年噩梦。爷爷奶奶说他嘴刁,当时家门口挂着一块板子,谁不听话打谁,到头来发现,林依轮就是挨板子最多的那个孩子。直到长大后自己开始钻研吃食,他才发现,之所以一吃就想吐,是因为自己的身体对这些食物不耐受。说起往事,他笑着打趣道:“为了吃,我可没少受委屈。”当然,也有没打错的时候。“小时候我偷吃最多的可能就是大白兔奶糖,无论藏在家里哪个角落,我都能把它找出来,偷吃完被打,打完继续偷吃。”
等林依轮10岁时,父亲终于平反,他便随着父母回到了河北石家庄,从那时候起,每年最盼着的就是回北京过年。“年三十前几天,凌晨2、3点就要去市场排队抢带鱼,排在前面才能挑到个头大的。”他还记得,奶奶把带鱼切成小块,放在火上慢慢煎,不一会儿四合院里就满院飘香。“她一边煎,我们一边偷吃,等她做好了,回头一看已经少了三分之一,急得她直嚷嚷,孩子们别吃!但没用,照吃不误。”仿佛是闻到了记忆中的鱼香味,说着说着,林依轮便满足地笑了起来。每年林家的年夜饭都是全家总动员,涵盖东西南北各方口味。“我家是满族人,奶奶是山东人,大姑父是南方人,母亲老家是南京上海人,她做的蛋饺特别受欢迎。直到现在,我们母子俩还是同一个毛病,每年生病都是因为吃多了积着了。”
但在林依轮心目中,真正称得上美食家的还得是舅舅。年初四初五跟着母亲回天津娘家,腻在舅舅的厨房里便成了他最爱干的事儿。“舅舅从15天前就开始准备食材,提前去海河里砸冰洞捞螃蟹,7天后就已经做出了很多半成品放在厨房里,上下两层厨架都被摆满了。”初四这天早上,凌晨3、4点舅舅就起床忙活开了,等到林依轮一家回来时,餐桌上已经摆满了各种美味,其中必定有林依轮最爱吃的玻璃肉、赛螃蟹。
等到长大后,林依轮自己做美食节目时,赛螃蟹仍然是他的心头爱。“其实是用鸡蛋做成的,得打到筷子插在蛋液里拔不出来。这还不算完,还得把盆翻过来,蛋液不掉下来,才算打成了。”旁边的工作人员纷纷说不可能,几个壮汉齐齐上阵帮他打鸡蛋,没想到半个小时后果然打成了,上锅蒸熟一浇汁儿,全场惊艳。在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这种来自民间的最便宜的假海鲜,给幼年林依轮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美味记忆。
直到现在,林依轮最骄傲的是,这些记忆中引人垂涎欲滴的吃食他都能做出来,而且做的就是小时候的味道,甚至连母亲吃着也觉得儿子做的更好吃。“唯一没法比的,是母亲每年年夜饭仍然会亲自出马做的蛋饺,那是老太太一直不服气的。”
|创食计|
讲述一段音乐与食物的美·味关系
不说话听着音乐 用心做好一餐饭
让音乐和食物带你去到更广阔的天地
微信公众账号:创食计
(每周两次更新,主菜VS小菜+调剂)
官方微博:创食计
官方视频合作:优酷生活频道
(每周三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