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久以前,《水浒传》《汉武大帝》《闯关东》这些开年大戏,制作精良,收视率高,对电视台而言,在新的一年开始的时候推出力作,既能引领风潮,又能为开年讨一个好彩头。但是再看最近几年的开年剧,没有再出一部现象级的大剧,特别是今年的开年剧略显平淡,大制作、大明星、大题材均未能超出预期。
好剧离不开细心打磨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司长毛羽在刚刚召开的中国电视剧导演工作委员会年会上提到,电视剧司把今年确定为内容品质提高年,围绕内容品质提高,提炼了8个字,即价值、文化、品质、创新。在今年的开年大戏里,历史剧《于成龙》和二战题材电视剧《最后一张签证》里面的家国情怀和铁肩道义,表达了主流的价值观,弘扬了我们的优秀文化,《最后一张签证》选择的中国签证官在奥地利救助犹太难民这个新颖的角度,都符合了电视剧司所提炼的要求。同时,这两部电视剧因其紧凑的剧情、厚重的历史感、突出的矛盾和演员优秀的演技,得到了业内人士的肯定。
《最后一张签证》的编剧高满堂写剧本就花了5年的时间,还在创作期间先后3次远赴捷克首都布拉格,亲自探访犹太人生活过的地方进行实地采访,了解当地的生活。高满堂说:“电脑上的资料是没有感情的,当踏上那片土地,看到犹太人成千上万的公墓、十字架等,我觉得我的每根汗毛都立起来了,这是看资料所感受不到的。”
不过略有遗憾的是,《于成龙》和《最后一张签证》与前几年的开年大戏相比,话题度略有欠缺。
品质容不得半点折扣
在2017年的开年剧大餐中,有的“菜”多人点但是不好嚼,有的“菜”放得太久,品起来已经变了味儿,还有的“菜”样貌欠佳,难以勾起食欲。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新闻系副教授吴畅畅直言:“省级卫视里比较受关注的剧目有些硬伤,比如被观众吐槽演员不在线的《孤芳不自赏》。”
其实,热门IP改编的古装剧《孤芳不自赏》的戏剧冲突架构得不错,但屡屡被曝其主演钟汉良、杨颖在剧中有大量“抠像演出”,有些镜头可以明显看出“裁剪”的痕迹,这使得画面的观赏性大打折扣,而且观众也容易出戏。《新京报》发表评论称:“‘抠像演出’某种程度上比替身泛滥还要恶劣一些……‘抠像演出’的滥用,使得演员脱离了创作上的整体性,本该有血有肉、有互动的演出,变成了工具化的应用,本该付出更多汗水与心血的劳动,变成了靠技术加持的走过场。”
在今年的开年剧中,《遇见爱情的利先生》拍摄于2014年,“存”了3年才开播,服装造型有一种扑面而来的“年代感”。网友“@闫伟视界”在其微博上点评《遇见爱情的利先生》说:“并不是只要请一两个明星,就能打着‘青春偶像剧’的旗号恣意妄为。上星卫视播出这样的剧已是自降格调,而把其当作开年戏更是不可思议。”
莫让急功近利“坑”了剧组
从播放“存”了几年的戏以及重播一些剧目来看,与春节档、暑期档等档期相比,开年档期已经慢慢“失宠”。有业内人士提到,开年并不是收视的最佳档期,还不如往后挪一点,放到春节档合家欢的时候,收视会更好。如《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剧就准备在春节期间播出。
“现在制作方为了使用能吸引观众的‘小鲜肉’,把大量的费用都用在了支付这类演员的报酬上,留给电视剧的制作经费自然就少了。有的剧组两三个月的拍摄周期里,主演就来了十来天,连文戏都不对戏,各自分开拍然后后期合成,这种纯粹追求IP效应、‘小鲜肉’效应的剧目,越来越快捷的制作流程和越来越依赖人气演员的模式,成为阻碍国产电视剧发展的重要问题。”吴畅畅说。
当下的时尚文化和流行文化导致了‘小鲜肉’霸屏,颜值决定一切的现象,这是需要引导的。”曾拍摄过电视剧《风和日丽》《离婚律师》等剧的导演杨文军,虽然自己后来也拍了IP剧,但是他坦言:“IP也好,资本也好,所谓颜值演员也好,确实给我带来很多困惑。”经过自己的摸索并且遭遇了一定的挫折之后,杨文军认为人们依然需要主流正剧,他真切地感到这一波热热闹闹的IP热过去了,正剧的春天马上就要来了。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 袁舒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