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那天晚上我和好友A走在人大西门,我突然问她,“为什么上大学之后我觉得自己所有的感情都是试探呢。
明明彼此都有好感,却仍然暧昧、不明朗,我们小心翼翼地探出触角,试探彼此,你进我退,却不敢说一句“喜欢你”。然后一段时间的试探归于失望,从彼此生活中消失,再开始下一段新的试探。我对这种感情模式太失望了。”
她点头,然后牵起我的手。
西门外灯火幢幢,卖烤冷面和铁板烧的小摊上升起袅袅烟火,我看见行走在校园里面的男女的面孔,忽然发觉,也许这种感情模式不止出现于我和好友A两人,它实际上是我们每一个同龄人的感情常态。
【02】
昨天在水房里听到一个女生跟她的同伴说,“诶,我觉得我要孤独终老了。我的李钟硕不会来娶我了。”
我曾经有意地调查过身边的朋友,觉得自己会找不到合适的另一半、觉得自己会孤独终老的人一点也不在少数。我就是其中之一。
一方面期待一个完美一半的出现,觉得爱情美好,觉得别人虐狗;另一方面却胆怯而怂,面对有好感的人从来不肯主动表露感情,拖拖拉拉,心里总在想“为什么就不能长情一些呢,再坚持一点点让我看到他的真心,我就真的会跟他在一起吧”。
最脆弱(矫情)的时候是在晚上,熄灯之后。
躲在亮光的屏幕后面听歌,或者就只是躺在那里瞎想,听张学友的《你的名字我的姓氏》,听他唱“只需要当天边海角竞赛追逐时,可跟你安躺在家里边觉最写意”,听他唱“怎相信最回肠荡气之时,可用你的名字和我的姓氏,成就这故事”,觉得平淡的爱实在是美,可是又难寻。
向往和现实的落差让人难眠,长大以后我们好像已经失去了喜欢一个人的能力,或者说,我们已经失去了告诉那个人“我喜欢你”的能力。
【03】
后来我总想起自己的高中时代。那时我们虽然跌跌撞撞、傻里傻气还特别非主流,但是却真挚炽热,天真简单。
想起前男票,自己喜欢了十年的男孩子。
他是白羊座,是太过热忱的、会随时随地捧出一颗心给你的那种人。
如果他喜欢你,会直接发一条莽莽撞撞的短信息给你,如果他想见你,会直接打电话说“在你家楼下啦,赶快下来玩!”如果他觉得难过生气,会直接写信给你,放在蓝色桌布下面那个固定的位置,“我最近因为XXX觉得不开心诶,放学去吃冰!”
就连2016年夏天最后分手的时候,他都要求我当面讲,很直接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我想不只是他一个人,那时候的我们都是这样吧。待人真诚野蛮,没有技巧。
对一个人有好感就在心里悄悄地意识到,“哦原来我喜欢她呀”,然后默默地注视、守护,或者找机会表白。如果要追一个女孩子就会想方设法和她一起玩,一起写作业,彼此也从来不觉得尴尬。
而现在,“喜欢”变成了“暧昧”,我们躲在屏幕后面,用微信你一言我一句地推拉试探,再也不发和感情有关的动态,因为我们分明知道,这些所谓的“感情”不过是短暂幻觉,这个人,不过是我撩到一半就想放弃的人。
大部分的爱像烟一样,你看见缭绕的圈,你快乐,可是你抓不到它,然后一根烟燃尽的时候,什么也没留下。
【04】
后来我辗转反侧地想了很久,究竟为什么会出现现在这样的情况。我觉得,大概是因为成年的我们对于“对等”的要求太过强烈了。
因为我们都在要求“对等”,我们力求保持感情冷热程度的严格匹配,甚至要求对方所表现的喜欢程度永远要比我多一点。
说多一句,怕对方觉得自己热情过了头,对方会不会察觉到我喜欢他,而对方语气突然转为冷漠的时候,又会突然失望,觉得“也许他拿我不过是朋友而已”
这种怂而辗转反侧的心理,才是我们活该单身的理由。
饭上一个爱豆,我们只是仰望他的光芒,不要求他回报什么,和一个人交朋友,她偶尔不回消息,我们也从来不会紧张地觉得“她是不是对我没感觉”。
但如果我对你有好感,我们的关系就一定要“对等”,这是我在感情里趋利避害的本能,也是我可怜的自尊心。
字斟句酌,捧着一颗玻璃心来期盼你的垂目,小心翼翼地察言观色揣摩你的心思,用尽毕生的勇气才有可能挤出一句看起来无关痛痒的“嗨”。
最后,你就成了我撩到一半就想放弃的人。
(内容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