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民谣☝ ☝ ☝
《摇滚三十年》纪录片
1986年5月9日晚,在北京工人体育馆一个年纪24岁、头发乱乱的青年,呐喊出了一首让当场1万5千人震惊的的《一无所有》。从此,1986也成了中国摇滚乐的元年。
下面这段话,一遍一遍被提起:1986年5月9日崔健在北京工人体育馆「世界和平年」首届百名歌星演唱会上首唱《一无所有》,宣告了中国摇滚的诞生。
前不久,网易出了一部题为《少年心气》的纪录片,但海报上最浓墨重彩的大字,是「摇滚30年」。这几个字,与其说是拍纪录片的背景,不如说是拍纪录片的理由。这部片子,与其说这是部纪录片,不如说是访谈片。
看看名单:崔健,汪峰,郑钧,臧天朔,沈黎晖,张帆,唐朝老五,子曰秋野,瘦人戴秦,痛苦的信仰,铁风筝,反光镜,吴虹飞,罗琦,脑浊,面孔,天堂,夜叉,歇斯,秦勇,栾树,黄燎原,捞仔……教父级的有了,流量级的有了,商界的有了,教育界的有了,文化界的有了,剩下的也都足够资质出现在镜头里。但还是一些观点的拼凑,没有纪录片应该有的独立观点。
像许多其他纪录片一样,只是记下来,没有导演的表达——如果这部纪录片的观点,就是中国摇滚还年轻,至少应该多采访一些年轻面孔,他们身上才有更多「少年心气」的故事。就连「少年心气」这几个词,带来的感觉,也是陈旧的热血。
而访谈之中,有价值的部分确实很多,崔健、汪峰、郑钧、沈黎晖、张帆、黄燎原这些经历了风雨,还站在浪尖风口的人,表达出来的观点,都值得思考。但孤零零表现出来,还是一团乱麻。
《摇滚在二十、四十、六十岁》
也许《老摇滚》导演侯祖辛的视角,更适合展现一个三十年的跨度。她在另一部短片《摇滚在二十、四十、六十岁》中,采访了有标志性的三个人:自己的父亲——身处第一代摇滚人阵容的侯牧人;痛仰高虎——在很多场合被认定为那一代摇滚人的代表;梁博——一个很少被纳入摇滚话题,但一直坚持着自己的年轻人。
或许梁博在之中的知名度最高,但和那些摇滚的感觉最为疏离。而摇滚的目光,也经常锁定不到他这样的年轻人身上。即使那些更符合「中国摇滚」定义的新人,也没那么频繁地进入讨论的范畴,尽管他们可能才真正代表着摇滚的未来走向。
但对很对年轻人而言,比起崔健的三十年演唱会,他们可能更关心李志和草东没有派对的跨年门票。还有,李志这次的跨年晚会邀请了崔健作为嘉宾,是否会成为中国摇滚乐的某种象征?或许它无任何象征,就像1986年5月9日崔健那场无任何预谋的演出。30年结束了,崔健去了李志的跨年晚会给中国摇滚乐30年画了一个句号。
少年是个不错的比喻,不过,还有更适合代表少年的人。我想说的是,未来是属于年轻人的,过去才属于摇滚三十年。
李志跨年 崔健演唱《红旗下的蛋》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