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最早一批模特,听他们讲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芳华”岁月......

常州最早一批模特,听他们讲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芳华”岁月......

常州晚报 内地女星 2017-12-22 20:47:40 351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是常州纺织业的辉煌时期。

当时为了推广产品,

开始寻找形象、身材俱佳的模特,

对产品进行穿着展示。

由此,常州的模特行业开始兴起。


如今,常州最早一批模特大多已改行。

但是,如果时间穿越到二三十年前,

那恰是这批模特们的“芳华”岁月。

那时候,常州服装纺织行业发达,

模特随之兴起


“常州的模特行业是随着常州的纺织和服装业的辉煌而出现的,如果常州没有那么强的纺织业和服装业,常州的模特也不会出现那么早。”

张雷曾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成为一名专职模特,是常州模特兴起的经历者和见证者。


张雷所在的模特队叫江苏飞月时装表演队,也被称为常州纺织表演队。他回忆,他们这支模特队成立于1983年左右,是常州最早的模特队。

张雷是常州模特行业兴起的见证者和经历者


随着国家纺织服装业的发展,纺织工业部要求部分省市成立服装表演队,对纺织服装产品进行推广展示。张雷介绍,当时,上级点名要求江苏组队参加,进行时装表演。


“当时,全国范围来讲,组建这样队伍的也就个位数,数量非常少,除了常州,还有北京、上海、深圳这少数几个城市。”


上世纪八十年代,常州因为纺织服装业发达,所以组建江苏时装表演队的任务就落在常州。张雷回忆,他们这个时装模特队有15人左右,绝大多数是女模特,男模特包括他在内,只有两三位



上世纪八十年代模特都是从各企业选拔而来,女模特身高要求在一米六五以上


张雷介绍,他们上世纪八十年代那批模特不是招聘而来,而是从常州各个企业选拔来的。

“这些模特大都是身高比较高、形象好看的工人,进模特队以后,组织关系还在原单位。”

像张雷,当时,他刚进东方印染厂做技术工人,但因为身高一米七九,形象比较好,就一下子被选中进了模特队。


“我们那时候,选男模特,至少要一米七八以上,女模特至少要一米六五以上。”

张雷说,当时这个身高要求根本没法和现在比,但那个标准在当时已经算是高的。


那时候的模特队不像现在,报酬按照走秀登台的场数来计算。

“当时,大家不仅在常州展示新品服装,还经常到外地走秀赶场。但是,我们的报酬仍然按照原单位工资水平发放,待遇并不高。”


尽管这样,但是大家做模特的热情仍然高涨。



上世纪九十年代,常州做模特的逐渐多了起来,也开始走向市场化



上世纪九十年代,张雷到北京发展,进入新丝路模特经纪公司。这时,张雷明显感觉模特行业的市场化越来越明显。


此时的常州,做模特的人开始逐渐增多。1990年左右,常州服装有限公司的模特队根据产品推广的需要,也招聘了一批模特,组建了东海时装表演队。当时,19岁的包赟被选聘成功,并成为那支模特队的队长。


当时,常州服装有限公司的模特队一共有10多名,其中,绝大部分从公司内部挖掘的,少数则是从公司外面挖来的。“当时招聘模特的标准是身高至少一米六八以上,面容姣好,气质上佳。”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模特都要经过严格苛刻的走姿练习。“印象中,训练我们的是常州歌舞团的陈丽华和闵建敏两位老师。”包赟说。


包赟回忆,她们每天都穿着七八厘米高的高跟鞋练习走姿,训练时长在5小时左右右。

“我们当时计算过,每天走姿训练的距离能从常州市区走到无锡市区。”陆晓燕说,当时大家天天走到脚出血,但仍然坚持。

上世纪九十年代包赟(右1)和陆晓燕(右2)等模特合影留念。


除了本公司的服装展示表演,包赟她们还经常参加其他模特活动,也就是商演。

“做商演的报酬不低,我记得演出一天能挣到一百元左右。多的时候一个月能挣两三千元,这在当时万元户都很少的时代绝对算高收入了。”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常州出现一批比较有名的模特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常州模特在全国都非常有名。

“尤其像我所在的飞月时装表演队多次在比赛中获奖,当时很多人都知道。”张雷回忆,他们队参加华东区的模特大赛,曾获得团体赛冠军。


当时,常州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模特,当时比较有名的有沈群、徐蓓和包赟等人,她们多次参加新丝路模特大赛等国家级模特大赛。


包赟至今保存着第四届中国超级模特大赛入围选手的个人档案。尽管资料上是黑白照片,但也难掩她们当年的芳华风貌。资料显示,和她们一起入围的,还有当时非常有名的谢东娜等超模明星。



除此之外,在历届新丝路模特大赛的资料中记载,徐蓓和沈群还获得了第四届北京区的十佳。

沈群曾多次参加重量级模特大赛并获奖。


据沈群回忆,上世纪90年代,随着自己参加的比赛次数越来越多,她能感觉到自己的名气越来越大。

“有一次和朋友吃饭,朋友的朋友一下子就认出了我,问我是不是模特沈群,他们全家人通过电视看上海国际模特大赛,还为我加油。”

沈群在上海参加模特大赛。



如今,常州最早那批模特大都转行,

只有少数人仍留在模特行业



沈群介绍,她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做模特,1995年以后到北京发展,2000年到杭州定居,之后就告别了模特行业。现在,她在灵隐寺附近开了一家民宿,过着半隐居的生活。


和沈群一样,她们那一批模特后来大多转行。像包赟也曾到北京发展,做了两年后,她便开始筹划转行。

“模特行业也是一直向前发展的,在北京做模特,做到后来,要求越来越高。最直接的是体现在身高上,我身高一米七六,但后来,经常有活动就要求女模特的身高在一米八以上了。”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包赟回到常州,开始转行做酒店管理。


张雷也从模特行业走向文化产业,涉猎广告、影视,目前,他在北京担任一家文化公司的高级主管,经常策划一些大型的文化活动。


包赟的队友陆晓燕是为数不多的仍旧留在模特行业中的人,目前,她在常州老年大学担任模特老师,每天忙着训练和活动。


图片由被采访对象提供

城事·档案柜 征集令


“口述档案”,

请找我们讲述你与常州的故事,

共同用文字、用老照片,

拂去历史尘埃,留住珍贵记忆。


电话:85681017                  

邮箱:[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