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时光回望,清华园里的日子不但难忘,也尤为值得纪念。或许,每一个走进园子的人,都将一辈子肩负清华所赋予的使命和责任,因为紫荆的星空曾为每一个清华学子提供了最闪亮的舞台,这个舞台既是追求梦想的舞台也是实现梦想的舞台。本期刊载2017级毕业研究生张超的文章和作品,在当下的毕业季,听他言说他对去年毕业作品的思考。
张超,2012年6月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2017年6月硕士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师从许正龙教授;2017年7月至今为长江师范学院美术学院雕塑系教师。
文|张超
浅阅读
在一个信息碎片化的时代,社会变生出了快餐化、网络化、快速情感化的时代特征,人们也随之进入了“浅阅读”时代,一个拒绝深度阅读的时代,图像的阅读方式则迅速被时代所选择,成为人们青睐的阅读方式。既然如此,从图像的本质上来说,就应以简单直观的方式去呈现问题,并完成它自身作为定义的对称连续性,不然这个图像的实验就很有可能走向失败,严格的说它不应超越逻辑学的定义。那么,何不让形象轻松一些,可爱一点,艺术语言“皮”一下,话题直观一些,连续一些,对称一些,因此我的思路走向了自然。
草蜢系列草图
自然是一个具有自愈性的主题,它不但具有自由宽泛的取材空间,也回旋着丰富多彩的表现内容,阅读自然的时候人们更多的是惬意而不是压力。《草蜢》系列在围绕艺术创作方式和梳理现状规律的基础上,从色彩、触角、动作摆放以及构图角度对草蜢的形象进行了多元的探索,这种灵动且具有仪式感的昆虫在中国厚重的历史文化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中国民间也不乏关于草蜢的传说,比如草蜢进家就被认为是先人对家的眷顾,所以这种隐喻的本身就是人本体和自然本体自主建构的一种方式,它营造出更宽泛的想象空间,可以引起广阔的阅读兴趣。因此,神话或传说,一定程度上也折射了主体与客体之间各种隐形的诉求关系,当二者达到平衡,艺术体验的状态也变的流畅起来。
《予独爱莲》综合材料 2017年
在这个信息飞快闪过的时代,人们可以更直观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东西,那么何为兴趣?出于对专业及自身艺术实践探索的迫切心愿,我希望通过《草蜢》系列引出作为客体对象更多的创造性潜质,更好的完成对主体创作的意义表达,因为每个人的兴趣点与审美经验是脱离不开的,审美经验牵扯着人的欣赏体验,并决定着对艺术欣赏的最终收获。
自我镜像
镜子不一定是圆形的,但是我还是选择了圆形作为基本语言,因为它看起来更中式,起码魏晋时期出土的铜镜,多数都是圆的。镜像的艺术语言能够让每一位从作品面前走过的人,都出现在镜中。架上作品的优势就在于,它能够使观者在相对比较近的距离中接收到作品的信息,并参与其中,进而唤发出公众的自我意识构建,寻迹到各自想要的内容,这是艺术最宝贵的东西。当一件作品取得了与更多数人的交流之后,它才能变得更有意味。我希望通过拟人化的草蜢形象,来增强受众参与作品的带入感,并希望可以在现实与想象的交汇空间中,与大家产生交流。
《我有翅膀为什么不是天使》 玻璃钢上色 2017年
情绪是艺术创作的方式之一,或者激烈或者婉转。个人的情绪也代表着他人的情绪,情绪的类型对于每个人来说都不陌生,它们既是叙事开始也是图像成立的基础。从某种程度上讲,《草蜢》系列作品是带有我个人自传色彩的,甚至可以说它是我过往生活片段的一个精神侧面,是生活世界的一个记忆表征,是一种身体以外意识的游弋,而这其中必然有着特定时间节点的生活色彩。《我有翅膀为什么不是天使》、《予独爱莲》、《远处有座山》等作品的名字本身,实际就是我对平常生活的叩问方式,我更希望通过这样的文字表述,把观者带入一种预设的情景,以我个人的创作呓语和对雕塑的实际参与,寻找到与受众共鸣的契合点。
《远方有座山》 玻璃钢上色 2017年
事物之间是有关联的,我想把作品带给每个普通人,而不确指某个群体。其实每个人,灵魂深处都充盈了无尽的情感,或者是对人的,或者是对自然的,或者被发现的或者被忽视的。但是,任何一种情感的表达,我们还是可以从无数的人群中找到它的镜像,在多维的世界中发现自己的投影。
物性转译
在《草蜢》系列雕塑的创作中,我的创作视角对传统的文化语言是有所关注的。首先,以中国传统绘画小品的构图方式来选定作品的外部形状;其次,内容上以古代绘画中文人喜欢表达的“虫趣”作为选题。在传统绘画中,通常以“以大观小、小中见大”的方法表现内容,而我虽然取意虫趣,但有意脱离了绘画的具象性表达方式,尝试赋予虫趣以拟人化的形象特征,通过雕塑的方式表现出来,希望可以在古意中建立出当代艺术精神向导和目标的某一方面,将理想的创作过程带入到现实的世界之中,从而走向普遍性。
《不赶时间的午餐》 玻璃钢上色 2017年
人的心态会受到文化和环境的影响,其中一部分是生活的阅历,还有一部分是大自然的规定。自然和物性本质上都存在于一个相似的本体之中,或隐或显的按照某种规律完成自身的逻辑构建。比如一望无际的田野,清澈见底的小溪,小鱼儿,飞鸟,昆虫···它们都是自然最真诚的成员,也是自然逻辑的重要承担者。《草蜢》系列的图像移植或者再现,显然不是现实的表象再现,更多是生命结构产生映射关系后的符号性图像,这种剥离了既定形象原有审美意义的方式,目的在于揭示出其隐藏于形象背后的传统修辞,释放出一种现代转译后的准自主性美学,而本质上依然坚守着雕塑意义建立程式的基础要求。
《绅士的下午》 玻璃钢上色 2017年
自然是伟大的,这种伟大本来就带着强烈的生命感和盛大的仪式感。它时常通过一种“物”的载体,来表现自身的力量和价值,所以,山川、河流、阳光、空气···它们既是物质的也是意义的。而《草蜢》主题的独特性就在于:它让我参与了一次人与昆虫之间的对话,在时间和空间的距离中,完成了一场关于物性的思考。
图文 | 张超
校对 | 柴鑫萌、肖靖
编辑 | 王冬冬
平台维护 | 刘曦檬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文章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