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前夜 | 江湖 之RNAi系列

黎明前夜 | 江湖 之RNAi系列

研发客 港台男星 2017-10-23 05:00:38 341



RNA干扰过程。来源 | Alnylam官网


2017年9月20日,Alnylam宣布,其核酸干扰(RNAi)药物partisiran临床Ⅲ期试验结果优于预期,可望近期得到美国FDA的新药批准。这意味着首个RNAi新药即将问世。当日,Alnylam股票暴涨32%,还带动整个RNAi药物研发领域多个企业股价上升超过20%。


RNAi技术被业内誉为第三代技术浪潮、以创纪录之速获得诺贝尔奖,但在应用于制药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过山车般的跌宕起伏。直到近两年,这一领域的曝光率越来越高,复苏的信号也渐趋明晰。而我们在采访中了解到,国内在这个领域起步并不晚于国际,虽然开发RNAi新药的企业并不多,但也从埋头工作进入到快速发展阶段,频频有吸睛的融资和合作等大动作。


在接下来几周,江湖栏目将在新推出的“RNAi系列”里,探索、展现这一具体技术领域以及相关创新药企的发展:以国际上RNAi制药的历程开始,讨论RNAi制药面临的共性挑战,再现这一领域怎样在遭遇挫折后重新出发;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发展策略的圣诺和瑞博两家国内创新药企,如何实现殊途同归;在这些创新药企推动下,国内相关领域在解决技术挑战、缩短与国际差距上所做出的努力。


撰文 | 程昊红

[email protected]

责编 | 姚嘉

[email protected]


上世纪末,Andrew Z. Fire和Craig C. Mello在研究线虫体内的基因表达时发现,与靶基因信使RNA互补的双链RNA可以高效诱导线虫基因的转录后沉默。两位科学家随即于1998年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文章,宣示并命名核酸干扰(RNAi)的发现。


2001年,Thomas Tuschl团队证明人工合成的、针对某个基因的小干扰RNA(siRNA)可以抑制哺乳动物细胞相应靶基因的表达,意味RNAi技术在制药领域大有可为。2002年,RNAi被《科学》杂志评为十大科学成就之首。2004年,美国OPKO公司开发的治疗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的RNAi药物bevasiranib进入临床。2006年10月,Andrew Z. Fire和Craig C. Mello两位科学家因为发现RNAi现象,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从发现到获得诺贝尔奖仅用8年时间,这样的神速在诺奖生理学或医学领域中十分罕见。拥有一个传奇般开头,在发展的过程中又经历了诸多起伏和曲折,契合“发现-繁荣-受挫-复苏”的曲线。如今,RNAi药物开发可能正迎来一个关键节点。


诺奖之后


RNAi获得诺奖基本是吹响了一次小高潮的号角,踌躇满志的制药巨头开始了迅速行动。不仅众多药企涉足这一领域,签订的合作金额也相当可观。


2005年,诺华与Alnylam达成为期3年的合作,收购Alnylam 20%的股权,交易总价值超过7亿美元,诺华自身也投入 26 个全职人员从事这方面的研究。默沙东则是急性子,出手也相当阔绰,RNAi获得诺奖的当月,默沙东即以11亿美元抢先收购了主攻RNAi技术的Sirna Therapeutics。


2007年7月,罗氏与Alnylam签订总值10亿美元的合作协议,针对4个领域联合开发RNAi新药。同时,罗氏收购了Alnylam在德国的研究基地。2009年,罗氏又与Tekmira签订总价值5000万美元的协议,利用Tekmira技术助推罗氏两个RNAi药物进入临床试验。2007年,阿斯利康与Silence Therapeutics开展为期3年的合作,交易价值两亿英镑;2008年,二者又开始共同开发siRNA导入技术。2008年8月,BMS与Tekmira建立了合作,应用Tekmira的技术开发RNAi药物。


不过,很快,积极布局RNAi制药的跨国药企迎来当头一棒。随着研究的深入,siRNA在成药性和导入方面存在的问题逐渐凸显,率先把药物推动进临床的OPKO公司因为bevasiranib的Ⅲ期临床试验失败,也于2009年3月终止了该项目。再加上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尚未成熟的创新技术RNAi就成了跨国药企首先被缩减的项目。


获得诺奖后的第3年,RNAi领域进入了低谷。


2010年11月,已经投入5亿美元的罗氏宣布终止德国Kulmbach、美国威斯康星州麦迪逊和Nutley三个地区的RNAi研究,在此前,罗氏曾经预计首个RNAi产品在2010年末进入临床。诺华2012年拒绝了对Alnylam的投资计划,Alnylam不得不实施战略重组,裁员33%。在2014年,诺华又宣布大幅削减 RNAi方面的研究投入,停止在波士顿的RNAi业务。


损失最为惨重的可以说是默沙东。2014年1月,默沙东将11亿美元收购的Sirna以1.75亿美元的价格抛售,价值缩水了6倍多。


对于RNAi发展历程中这些关键性事件背后的故事和细节,苏州圣诺创始人陆阳博士了解的非常清楚。陆阳创立的第一个公司在2006年4月就成为默沙东的首要靶标,但是因为投资的因素推迟了跟默沙东的沟通,默沙东才调转船头收购Sirna。当时11亿美元的收购价格已经被业内人士视作太高,而成功收购Sirna之后,默沙东又经历了领导层的变动,原先对于新技术非常感兴趣的研发负责人被撤换,对于短期内不会出成果的RNAi投入不足,再加上内部专家思路不清晰,没有再创造新价值,Sirna最后卖出这样的价格并没有出乎业内预料。



重心转移


从高潮跌入低谷正给业界重新思考RNAi技术的机会。


“第一次进入低谷时,人们开始冷静思考这个领域到底面临什么问题,到底该如何发展。怎么有效地将siRNA导入到细胞内,保证稳定,又不带来不想看到的毒性,这既是矛盾的焦点,也是需要重点突破的关键点。因此,业内的着眼点很快从原来的知识产权的追逐转移到改进导入系统。”陆阳告诉研发客。


苏州瑞博创始人梁子才教授则表示,递送平台的兴起,跟第一个进入临床的药物bevasiranib失败有关。bevasiranib是未经修饰的裸siRNA,引起副作用的可能性很高。再加上siRNA与此前的大分子和小分子药物作用于细胞外不同,siRNA必须要在胞浆内起作用,而siRNA是双链结构,是表面带负电的亲水分子,很难直接进入表面是疏水膜结构的细胞,这就让业内意识到递送系统的重要性。因此,或者通过修饰降低核酸分子的亲水性,或者利用导入系统将siRNA包裹起来,成为RNAi药物开发领域的两大方向。


而递送平台的兴起、逐渐成熟也成为领域回温的重要因素之一。2012年左右,以加拿大的Tekmira 脂质纳米粒技术、Alnylam的纳米材料技术和Arrowhead的多聚物平台为代表的几个平台已经初具效果,既能实现细胞内递送,也显示出药效。


与此同时,多家公司将战略重点收缩到肝脏疾病,也有两三个品种在临床上取得进步,比如2013年,Alnylam宣布其针对转甲状腺素蛋白相关淀粉样变性(hATTR)的产品patisiran取得不错的临床结果,能大幅减少患者体内的转甲状腺素蛋白含量。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成为触发RNAi领域回温的关键。


金融市场的表现也从侧面证实了领域的复苏。2012年5月到2014年3月,所有跟小核酸有关的上市企业,股价均呈现直线上升的态势,在近两年的时间中飚升了8~10倍。


大药企也开始有所回应。2014年1月,赛诺菲宣布将扩大与Alnylam公司在RNAi研究领域的合作,投入约7亿美元收购Alnylam公司约12%的股份,支持其目前处于研发阶段的各种研究项目。赛诺菲与Alnylam的合作,主要是通过2011年赛诺菲超200亿美元收购的健赞(Genzyme)实施,健赞成为Alnylam后期发展一支主要支持力量。2012年,健赞即和Alnylam达成一项合作,健赞负责Alnylam进入临床Ⅲ期的罕见病药物patisiran的商业化,2014年扩大合作后,二者的合作范围已经扩展到Alnylam的3个项目。


到了2014年4月,《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RNA interference rebooted》,对RNAi制药领域的复苏做出了乐观的判断。9月,联合市场研究(Allied Market Research)又发布报告,显示到2020年,RNA治疗市场将达12 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28.4%,RNAi和反义核苷酸将成为市场的主导者。


虽然诺华和默沙东还在不断缩减在RNAi领域的投资,但在业内人士看来,RNAi的复苏信号已经非常明朗。


Delivery,Delivery,Delivery


不过,尽管研究和进展不断,递送系统依然被视作RNAi领域面对的最大挑战。


2016年11月,Arrowhead因在实验中有灵长类动物死亡,宣布放弃EX1递送平台,以及利用该平台开发的3个已进入临床的药物ARC-520(乙肝,Ⅱ期)、ARC-521(乙肝,Ⅰ期)、ARC-AAR(甲一型抗胰蛋白酵素缺乏症,Ⅱ期)。这一失利,宣告了以多聚物递送系统作为平台的临床品种全军覆没。


在RNAi领域,递送系统已经成为重要性被反复强调的研究焦点。据梁子才介绍,小核酸领域每年在递送方面发表的英文文章有3000~5000篇,其中多聚物和脂质体平台占据了一多半,半乳糖胺配体平台(GalNAc)则是最新的追逐点,这三者构成了递送系统的三大支柱。Alnylam最早应用的是从Tekmira授权过来的脂质体平台,也是最早开发GalNAc的企业。Dicerna和Silence既用脂质体又用GalNAc递送平台。Arrowhead原先是应用多聚物平台的唯一代表,现在也开始转向GalNAc。


脂质体递送平台是模仿细胞膜脂质双层结构,通过与细胞膜的融合来实现核酸药物递送,包括纳米粒和纳米囊泡等技术。陆阳介绍,这类递送平台的特点是表面带有正电荷,容易在pH低的人体病灶聚集,而且有研究证明,肿瘤部位的网状微环境有利于纳米颗粒富集,实现被动靶向的过程,现在亦有研究尝试将这类平台开发为主动靶向性技术。多聚物平台以EX1为代表,是通过加速胞内体逃逸,使siRNA药物进入细胞质。GalNAc是利用半乳糖胺修饰小核酸,再通过半乳糖胺与肝细胞表面的受体特异性结合实现递送,因为高靶向性越来越被追捧。


在梁子才和陆阳看来,递送系统至今未解决最大问题主要在于局限性。除肝、部分局部外,大多数组织和细胞的递送均还在研发探索中。GalNAc由于受体只在肝细胞,限制其只能用于肝脏,脂质体、多聚物等平台也在开发肝脏疾病方面更为成熟,另外在肺和表皮上有一些尝试。


梁子才表示,理论上,基因表达水平过高或过低引发的疾病都可以用siRNA治疗。但siRNA必须进入细胞内才能发挥作用,这让RNAi药物开发的适应症选择很大程度上与递送系统息息相关。


一开始,很多企业集中在开发眼病药物就是因为递送容易、需求旺盛。最早进入临床的bevasiranib针对黄斑变性,Alnylam第一个项目是与默克合作开发眼病药物,这个药物也进入了临床试验。不过,基因泰克治疗黄斑变性的单抗药物Lucentis在2006年上市,疗效获得业界公认,这就给RNAi技术带来了巨大考验。事实上,OPKO用bevasiranib跟Lucentis做了对比试验,Lucentis单组,Lucentis+bevasiranib一组,结果发现联合组没有更好的疗效。Alnylam和OPKO最终都放弃了眼病产品,这一领域因为有了几个好药,也不再是RNAi的关注点。


肝脏疾病成为目前的开发热门也是同样的原因。肝脏作为代谢器官,药物很容易被肝细胞内吞,递送相对容易。Arrowhead此前主攻乙肝,3个进入临床的产品中两个针对这一领域,Tekmira改名Arbutus后也将重点放在乙肝上,据研发客的不完全统计,在研的乙肝药物有5个。除此之外,α抗胰蛋白酶缺乏症和1型原发性高草酸尿症也是研发热点,分别有两个在研产品。神经细胞因为同样具有内吞功效,也是核酸药物较易递送的器官,Alnylam的一个药物就是直接注射到脑中。另外,血细胞、血管细胞相对容易递送又直接跟血液接触,也逐渐成为热点,只是相应的研究更多处于早期阶段。


产品

适应症

阶段

公司

Patisiran

hATTR

Ⅲ期

Alnylam

QPI-1007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青光眼

Ⅱ/Ⅲ期

Quark

QPI -1002

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AKI急性肾损伤

Ⅱ/Ⅲ期

Quark

PF-655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

Ⅱ期

Quark

Fitusiran

血友病和罕见的出血疾病

Ⅱ期

Alnylam

Inclisiran

高胆固醇血症

Ⅱ期

Alnylam

ARB-1467

乙肝

Ⅱ期

Arbutus

Atu027

胰腺癌

Ⅱ期

Silence

Givosiran

急性肝卟啉症

Ⅰ/Ⅱ期

Alnylam

ALN-GO1

1型原发性高草酸尿症

Ⅰ/Ⅱ期

Alnylam

ALN-HBV

乙肝

Ⅰ/Ⅱ期

Alnylam

Cemdisiran

Complement-Mediated Diseases

Ⅰ/Ⅱ期

Alnylam

TKM-PLK1

肝细胞癌、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肾上腺皮质癌

 Ⅰ/Ⅱ期

Arbutus

DCR-MYC

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肝细胞癌

Ⅰ/Ⅱ期

Dicern

DCR-PH1

1型原发性高草酸尿症

Ⅰ期

Dicern

ALN-TTRsc02

hATTR

Ⅰ期

Alnylam

进入临床的RNAi产品。整理 | 研发客


“肝病领域巨大,这部分还会是未来一个主要领域,进入心血管和呼吸系统是今后几年大家努力的方向。单这几个领域,如果大家都做起来,空间也相当可观。”梁子才说。


当然,渐次解决更多器官组织的递送需要是RNAi制药未来发展的关键。在陆阳看来,虽然肿瘤药物开发已经很热,但RNAi的触角必然要延伸到肿瘤领域,因为只集中在遗传病领域并不能充分发挥这个技术的优势。与在研的其他药物抑制功能的作用机理不同,RNAi可以抑制产能,所以联合使用、协同治疗会是未来发展可能的突破点。比如把一个化药变成小核酸药物的载体,或者把抗体药跟小核酸结合起来,这样可以实现产能和功能双抑制、抗体和核酸双靶向,一举两得。


不过在癌症领域,RNAi还有很多障碍需要突破,特别是进入临床后会面临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此前Silence有一进展较快的肿瘤产品Atu027,2009年开展单药治疗胰腺癌的临床试验,但在2013年完成单药的临床Ⅰ期后就不再有进展,转而开启了跟吉西他滨Gemcitabine联用的临床试验,到了2016年进入Ⅱ期后联合用药的试验也再度中止。Arbutus在2010年启动了针对肝细胞癌 、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肾上腺皮质癌的TKM-PLK1项目,2016年报道了其肝细胞癌的Ⅰ/Ⅱ期临床结果,并开始寻求合作继续发展项目,之后未再有新的进展。目前尚在临床的项目,主要是Dicerna在2014年开始的针对多发性骨髓瘤(Ⅰ期)、淋巴瘤(Ⅰ期)、肝细胞癌(Ⅰb/Ⅱ)等一系列实体瘤的DCR-MYC。



坚守者Alnylam


在RNAi领域的沉浮故事中,Alnylam一直是活跃的明星、最具代表性的公司。它既是技术开发的主力军,也是各大药企合作的首选对象,还最有可能率先实现药物上市零的突破。


Alnylam的创立基于一项将RNAi推入制药的关键技术。最初在线虫中发现RNAi现象时,应用的是长链干扰RNA,但是长链干扰RNA在哺乳动物体内会引发免疫反应,常常导致细胞死亡,使得这一方法只能作为研究工具,无法用于制药。而Thomas Tuschl团队在2001年发现长链RNA在体内被切成19~21个长度的小干扰核酸(siRNA)来发挥作用,而siRNA进入哺乳动物细胞,很少诱发免疫反应,又可以触发基因沉默,这启示业内开始开发siRNA药物。这一成就甚至被认为可以分享诺贝尔奖。


因为这一发现,Thomas Tuschl联合麻省理工学院教授Phillip Sharp(1993年诺贝尔奖得主、百健联合创始人)、Paul Schimmel、David Bartel和Phillip Zamore等四位研究者,以及北极星创投的投资人Christoph Westphal和另一位投资人John Kennedy Clarke在2002年于美国剑桥正式创立了Alnylam,曾任千禧药业高级副总裁的John Maraganore则从成立至今一直担任CEO。Alnylam是猎户座星星Alnilam的独特拼写,本意则是阿拉伯语“一串珍珠”。以星星和珍珠命名寓意着Alnylam的美好愿景和企及高空的指引。


Alnylam的CEO John Maraganore   来源|STAT官网



2003年,Alnylam与德国药企Ribopharma合并,同时募资2460万美元。坐拥丰富资源的Alnylam,在2004年还没有任何产品进入临床试验的情况下,已成功上市。2016年,被福布斯杂志评为100家最具创新潜力的公司之一。


类似美国很多生物技术公司,Alnylam也是采取一路合作的发展战略。


除了上文介绍过的与罗氏、诺华、赛诺菲、默克等大药企的合作,Anylam还于2006年与百健合作开发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潜力疗法;2008年,与武田合作开发代谢和肿瘤药物;2011年,与GSK合作利用VaxiRNA平台系统生产流感疫苗。与小的科技企业的合作也不下四五家。2012年,还与中国创新药企歌礼生物合作开发肝癌药物,转让该药物的中国区权益。


以技术平台支撑、与不同公司开展合作,也基本是整个领域中大部分生物技术公司的模式。比如夸克2009年与辉瑞合作,2010年与诺华合作,Arrowhead与安进的合作。合作覆盖到不同领域,获得足够资金流同时避免竞争,既实现风险的转移,也是潜力和经济价值的转移。这些生物技术公司之间又通过技术平台的授权彼此关联。比如,Tekmira将其LNP导入系统分别授权给Dicerna和Alnylam。Silence则从2005年将其AtuRNAi导入技术授权夸克。


有趣的是,因为Alnylam等领域内的生物技术公司跟跨国药企之间有广泛的合作,成为药物开发的中坚力量,当跨国药企策略变动抛售RNAi资产时,它们也能够第一时间收入这些资源,让RNAi药物开发领域像一个流动的循环。


2011年10月,Arrowhead宣布收购罗氏RNAi的资产,获得3种导入技术、广泛的RNAi专利许可、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的研究点以及40位顶尖科学家。2015年3月,Arrowhead又斥资3500万收购诺华完整的RNAi产品线,包括专利和3个临床前候选产品。有推测认为,Arrowhead放弃了EX1平台后,未来开发的主要方向都会集中于从诺华收购来的产品。


Alnylam也在2014年全面收购默沙东低价抛售的Sirna Therapeutics,获得其技术平台和临床前的产品。Alnylam在收购时曾表示对Sirna的siRNA结合技术很感兴趣,认为可以助力自身GalNAc递送平台发展。


强劲的产品线也是Alnylam立于不败之地的一大因素。与收购Sirna同时,赛诺菲加大对Alnylam的投入,上文介绍过赛诺菲通过健赞与Alnylam合作。而健赞本身依靠孤儿药起家,是孤儿药领域被反复提及的成功案例,他们理解Alnylam的技术,也很鼓励Alnylam往孤儿药的方向走,这也解释了为什么Alnylam目前领先的产品线主要是针对一些市场规模不大的遗传病。


目前,Alnylam已经有3个项目进入了Ⅲ期临床,分别是patisiran、fitusiran、inclisiran。patisiran用于治疗罕见病hATTR,被寄望于成为领域第一个获批的创新药。hATTR是因为TTR沉积导致的家族性淀粉样多发性神经病变,该疾病目前治疗方法非常有限。Alnylam此前还有一个产品revusiran也用于治疗hATTR,但2016年10月,revusiran被曝治疗组患者死亡率过高而被迫中止。revusiran的失败并没有影响patisiran。就在9月20日,Alnylam报告了patisiran在Ⅲ期临床取得的重大进展,其在主要以及次要临床终点上都获得较高的评分。这确立了patisiran的上市申请有望在年底之前通过FDA批准,欧洲上市申请紧随其后。与此同时,赛诺菲也加速了patisiran在世界其它地区的申报。Alnylam的股价随之高涨,公司的市值跃进到超过100亿美元。


Alnylam研发管线状况。 来源 | Alnylam官网


同样针对罕见病的还有治疗血友病和其他罕见血液病的fitusiran,这个产品的靶点是抗凝血酶,今年7月,Alnylam汇报了fitusiran的Ⅱ期临床结果,20个月治疗周期中,患者抗凝血酶水平下降80%,达到预期目标。Patisiran和fitusiran都与赛诺菲健赞合作。还有一个产品是针对非常热门的PCSK9靶点的inclisiran,在今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年会上发布的Ⅱ期临床结果显示,90天内注射两次300毫克药物的高胆固醇患者,在180天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平均降低达52.6%,且所有患者都有明显应答。inclisiran显示出的持久疗效,让其可以在前两个季度每季度注射一次,之后保持一年注射两次的频率(已获批上市的Repatha和Praluent需每两周注射一次),大大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另外,Alnylam处于早期临床阶段的产品也有4个,包括治疗乙肝的ALN-HBV、治疗hATTR的ALN-TTRsc02、治疗原发性高草酸尿症1型的ALN-GO1和的靶向补体系统C5的ALN-CC5。



前夜


“发现,设立超乎寻常的预期,再进一步的深入研究、通过相对漫长的时间弥补缺陷和不足之处,最终将技术的潜力发挥出来。所有的技术发展遵循的都是这样的路径。比如一开始业内期望基因组研究带来生物制药的革命、疾病诊断的革命,而基因组计划刚完成的时候,并没有太多实际的贡献。再反过头来经过细致的工作、慢慢地发展,现在我们已经体会到基因组研究对疾病诊断和制药的贡献。RNAi从高潮进入低谷再平稳的回温同样如此。”梁子才说。


对于Patisiran的重大突破,陆阳进一步解析说:“这个重大进步使得RNAi新药研发变成现实,而引导这项成功的导入系统就是脂质体纳米颗粒,这是现代制药技术领域的一个重大突破,将会彻底改变长期以来人们对核酸干扰制药领域的看法,产生更多的新企业、吸引更多的资金,正如目前中国制药领域内热门的CAR-T和免疫治疗。”


在梁子才和陆阳两位科学家看来,相对其他领域,走过相同轨迹的RNAi其实发展是比较快的。回顾历史,1978年已初现抗体的概念,2003年批准首个药物,这一过程历经25年。而RNAi概念成型于1998年,2001年进入制药,发现8年后获得诺贝尔奖,首个药物有望在2018年获批,同样的历程耗时短得多。


而除了递送上的挑战,未来RNAi领域的发展在专家眼中并没有太大的障碍,其他主要器官和组织的递送被寄望在5~10年中攻克。小核酸采用化学合成,不存在抗体大规模生产的问题,则是另一大优势。这都给RNAi药物开发领域带来巨大潜力。现时,万众瞩目等待第一个药物获批,业内预测这将会引领RNAi制药进入快速发展期,而在踏入快速发展期的前夜,则需要更多的耐心和冷静。


请输入标题     bcdef

“RNAi”系列下期预告 :苏州圣诺

对于将创新创业视作最好的生活方式,并有连续创业经历的陆阳来说,圣诺是他创业的再一次延伸。圣诺代表着他许下的一个“神圣的承诺”。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程昊红

[email protected]

研发客  记者



江湖之 启珂系列  精彩回顾

鹰谷信息:药物研发领域的阿尔法狗

康希诺:四位创始人携手开辟疫苗研发新天地

盟科医药:挑战抗耐药菌抗生素全球性课题

徐诺药业:成功连续创业者的第三击

优瑞科:从细胞内靶点识别到实体瘤CAR-T 



点击“阅读原文”订阅 研发客 期刊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