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叙事作文6大技巧,超级干货!(收藏)

写好叙事作文6大技巧,超级干货!(收藏)

华师教辅ECNUP 港台女星 2018-10-10 20:00:00 365

关于作文这事,令很多同学头疼。想写好作文,练是有必要的,但光靠练肯定不行的,你说天天写流水账的日记,这种写再多其实也没啥意义。练还得有技巧,这篇名师的指点干货满满。请同学们务必认真阅读。


想进“华东师大社-上海初中生家长群”请加萱萱小编微信“xuanxuancao2281”,回复“初中生”即可。已在群的可忽略。谢谢。


写人要凸显个性,叙事要形成波澜

姚为洲


初中作文以写人、记事为主,写人要凸显个性,叙事要形成波澜。


一、写人要凸显个性


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不同、性格不同,便各自形成不同于他人的特点,这就是个性。写人,要突出人的个性,形象才会鲜明生动。


01

选取最能凸显人物个性的事情来写

凸显人物个性,首先要写能表现其个性的事。例如,杨振宁《邓稼先》——


“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又要有稳健的判断。可是理论是否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核武器试验时大大小小临时的问题必定层出不穷。稼先虽有“福将”之称,意外总是不能完全避免的。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都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这两段文字,用邓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和在井下突然有信号测不到时坚守岗位等材料,把他超凡的胆识、责任心和献身精神表现得非常鲜明。


02

用各种描写方法,特别是细节描写

人物描写的方法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活动描写等。细节描写是人物描写中那些细微的而最能表现人物个性的描写。


(1) 通过肖像细节的描写突出人的个性


肖像,即外貌,包括容貌、服饰、体型、神态等。例如,鲁迅《孔乙己》中写孔乙己——


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这段抓住“长衫”这一典型细节,穿长衫是科举时代读书人的象征,而孔乙己的长衫却“又脏又破”,一个穷困潦倒的、迂腐的知识分子形象出现在我们眼前,也由此可见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愚弄和迫害。


(2) 通过语言细节的描写突出人的个性


吴敬梓在《儒林外史范进中举》中这样刻画胡屠户——


范进中举前穷困潦倒,向岳父胡屠户借乡试盘费,胡屠户不但不借,还将范进骂了个狗血喷头:“像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抛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趁早收了这心。”


范进中举后,胡屠户却换了一副腔调:“我的这个贤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里头那张府、周府这些老爷,也没有我女婿这样一个体面的相貌。”


两处语言,前倨后恭,反差极大,活画出一个势利小人的丑恶面目。


(3) 通过行动细节的描写突出人的个性


朱自清的《背影》中的父亲——


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段内容栩栩如生地描写了父亲爬过铁道买橘子的感人情景,细针密缕地勾绘出他艰难行动的“背影”,充溢着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蹒跚”反映他肥胖体衰、步履艰难;“探身”显出动作不利索;“爬”“攀”“缩”“倾”,细腻而又简练地写出他爬月台的整个动态过程,表现了他爬上月台的艰难。动作细节的描写,凸显其爱子心切、年老体胖、行动不便的特征。


(4) 通过心理活动细节的描写突出人的个性


都德《最后一课》中的小弗郎士——


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


我几乎还不会作文呢!我再也不能学法语了!难道这样就算了吗?我从前没好好学习,旷了课去找鸟窝,到萨尔河上去溜冰……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我这些课本,语法啦,历史啦,刚才我还觉得那么讨厌,带着又那么重,现在都好像是我的老朋友,舍不得跟它们分手了。还有韩麦尔先生也一样。他就要离开了,我再也不能看见他了!想起这些,我忘了他给我的惩罚,忘了我挨的戒尺。


这段话写出了小弗郎士对自己贪玩、不认真学法语的懊悔之情,对法语由讨厌到喜爱的转变,以及对韩麦尔先生的理解和留恋,成功地表现出小弗郎士由一个贪玩、调皮、不懂事的孩子,转变为一个懂事、爱国、理解爱戴老师的人。

 

(5) 各种方法结合起来运用,突出人的个性


苏叔阳《我的老师》——


他个子不高,微微发胖的脸上有一双时常眯起来的慈祥的眼睛。一头花白的短发更衬出他的忠厚。他有一条强壮的右腿,而左腿从膝以下全部截去,靠一根被用得油亮的圆木棍支撑。这条腿何时、为什么截去,我们不知道。只记得有一次,他讲课讲到女娲造人的时候,笑着对我们说:“女娲用手捏泥人捏得累了,便用树枝沾起泥巴向地上甩,甩到地上的泥巴也变成人。只是有的人,由于女娲甩的力量太大了,被甩丢了腿和胳膊。”


这段话描写老师的肖像和语言。老师忠厚的外表、残疾的肢体固然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但真正使学生铭记在心的,是老师讲课时即兴发挥,借女娲造人的传说为自己解嘲。寥寥几笔,直面人生的气度和幽默风趣的个性跃然纸上。


03

用侧面描写衬托人物,凸显其个性


上述描写人物个性的方法,都是直接刻画人物,即对人物进行正面描写。有时,为了使人物个性更加鲜明,还得和侧面描写即间接刻画人物相结合。


(1) 常用的侧面描写方法,从描写的内容看:


一是以人衬人,如《陌上桑》描写采桑女罗敷——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借描写旁观者的神态举止,衬托罗敷的美貌。


二是以物衬人,如老舍《在烈日与暴雨下》描写祥子——


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地地垂落……地上射起了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空中的河往下落,地上的河横着流,成了……一个水世界。……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他像要立定在水里,不知道哪是路。


借描写暴雨之“暴”,衬托祥子拉车时的挣命状态。


(2) 常用的侧面描写方法,从描写的角度看:


一是正面衬托,用同描写对象相类似的事物来作陪衬,譬如烘云托月月更明,也叫做“水涨船高”。表现欢乐喜悦的思想感情,用美好的、充满绚丽色彩的景物来衬托;表现悲哀忧愁的思想感情,用萧杀凄迷的景物来衬托等。


二是反面衬托,用同描写对象相异或相反的事物来作陪衬,譬如以丑衬美美更美,也叫做“水落石出”。


二、 叙事要形成波


“波澜”是作者根据事物本身的复杂性和读者的阅读心理来构思的一种技巧。


01

叙事的波澜由事物的复杂性所决定

这里说的事物的复杂性,有两个含义。


(1) 事物的多侧面、多角度以及事物之间的联系


一个人其貌不扬,却很有才干;一个学生,不守纪律、功课也不好,却热心公益活动。——这就是多面性、多角度。


台风袭来,房倒树折,停电断水,人人都讨厌台风,有一个小女孩却说喜欢台风。为什么?原因是有一次台风导致断电,家里点了蜡烛。小女孩拿着蜡烛在屋里走来走去,妈妈说她像小天使,女孩非常高兴。——在这里,小女孩的幸福感竟和台风联系起来。这就是事物之间的联系。


(2) 任何事物都在不停变化


天有阴晴,月有圆缺,潮有涨落,草木有枯荣,这是自然界的变化。塞翁失马,乐极生悲,这是坏事变好事、好事变坏事的人事变化。——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要把事物的复杂性反映出来。


02

叙事的波澜是读者的一种心理反应

我们说文章有没有波澜,最终要看能不能在读者心里激起波澜。是不是让读者牵肠挂肚,是不是出乎读者意料,是不是让读者感到惊喜,是不是让读者扼腕叹息……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就必须研究读者心理,针对读者心理选取材料,安排结构。例如,莫泊桑《项链》——


玛蒂尔德: 想项链,借项链,丢项链,找项链,赔项链……


佛莱思节夫人:“我那挂项链是假的,最多值五百法郎!”……


03

叙事的波澜取决于作者写作的技巧

作者在掌握了事物的复杂性和读者的心理以后,很好地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就是安排波澜的技巧。使文章形成波澜,常见的技巧有以下几种。


(1) 悬念法


悬念是叙事时为吸引读者的好奇心而设置的“关子”。悬念法包括“设悬”和“解悬”两步。先“设悬”,引起读者寻根问底的兴趣;后“解悬”,解释事情原委和结局,使读者的期待得以满足。例如,张之路《羚羊木雕》——


开头写妈妈问“我”羚羊木雕到哪儿去了?“我”说收起来了;接着妈妈又问“我”放在哪儿了,并要“我”拿出来让她看看,当她看出“我”在撒谎后,又怀疑“我”是不是拿出去卖了。在妈妈一再追问下,“我”只得说出: 送给好朋友万芳了。


“我”为什么要把这么名贵的工艺品送给好朋友万芳?她究竟是怎样一个人?这就是悬念。悬念法可使文章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增强艺术感染力。


(2) 抑扬法


为了刻画人物、表现事物,故意从相反处落笔,造成其表面特征与内在本质的互相背离,然后表现其内在本质。可以欲扬先抑,也可以欲抑先扬。例如,王安石《伤仲永》——


欲抑先扬,先扬其年幼时的聪慧“指物作诗立就”,后抑其长大以后“泯然众人矣”,表现“受之天”者“不受之人”,而“卒之为众人”的悲剧人生。


运用抑扬法,可以形成波澜,使读者在抑扬转化之中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得到更多的审美享受和思想启迪。运用抑扬法要注意掌握好抑扬转化的火候和分寸。先写的是不重要的、非本质的方面,是为后写其本质的方面作铺垫,不可喧宾夺主,不可本末倒置。


(3) 意外法


叙事时,顺着一个方向铺陈渲染,把读者的注意力和情感愿望吸引到这个方向发展的一种可能性上去,让读者造成判断上的失误;达到顶点时,笔锋陡然一转,突然揭晓出乎意料的结局,使读者心头一震,印象格外深刻,把对事件意义的理解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例如,欧·亨利《麦琪的礼物》——


妻子为了给丈夫买圣诞礼物,把自己唯一值钱的长头发剪下来卖掉了,知道丈夫有一只心爱的怀表,为他买了一条金表链。出人意料的是,当妻子送给丈夫表链时,丈夫的表却不见了。原来,丈夫也想给妻子一个惊喜,把表卖掉,给妻子买了一把可以梳她那长发的精美的梳子。


这让人心酸的意外,深深地打动了读者。


(4) 巧合法


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碰巧相遇或相合,使矛盾骤起,或突然得到解决,从而产生文势的起伏曲折。例如,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菲利普一家去哲尔赛岛旅行,恰巧在同一艘船上遇到了于勒在卖牡蛎,见他穷困潦倒的样子,就视而不认,一家人乱作一团,像躲瘟神一样。


运用巧合法要注意巧合应该合乎情理。否则,就会失去真实性。


(5) 误会法


误会是一方对另一方意图和行动的误解。文章设置误会,然后便在误会的基础上构建情节,最终消除误会。例如,李平《小城小事》——


作者去小三峡旅游,遇到一个帮旅客挑行李的少年。作者让他挑行李,讲好了四角钱,但是没有零钱,给了他一元。少年要去换零钱,作者没让去。


第二天这少年又要来给作者挑行李,作者却误认为这孩子昨天多得了六角钱,今天还想多得,坚决不让他挑。这时少年涨红着脸说:“阿姨,别误会,今天我是不要你的钱的。昨天你给了那么多,一个晚上我都没睡好,想着今天来给你提东西,送送你!”他急得眼泪都快流出来了。


这一误会,使作者非常惭愧,认为自己玷污了一个少年天真无邪的灵魂。读到这里,读者不是比文章里没有误会更受感动吗?


(6) 张弛法


张与弛表现为情节发展过程中紧张与舒缓的对立统一。“张”就是用快速流动的笔法记述紧张激烈的情节、场面;“弛”就是用缓慢流动的笔法叙述轻松平缓的内容。张弛穿插,可使文章有起有伏、错综变化。例如,施耐庵《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开端“欲张故弛”,写林教头沧州遇旧知,善良安分,这是“弛”;接着写陆虞候密谋害林冲,林冲怒不可遏买刀寻敌,这是“张”,读者的心悬了起来;接着写林冲三五日“未见消耗”“自心下慢”,不久又接管草料场,苟且偷安的故态复萌,情节又趋平缓,读者悬着的心也放下来,又形成一个“弛”;陆谦火烧草料场,林冲忍无可忍,手刃仇敌,这又是一个“张”,奸贼受惩,英雄雪恨,读者为之扬眉吐气。


就是这样一张一弛,疏密有致,紧紧攫住了读者的心。


(作者系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上海市二期课改初中语文教材编写组成员、高中语文教参特约撰稿人。本文根据讲座录音和讲义整理)


本文收录在《精彩作文,源于生活》一书。

编辑推荐

“新闻晨报杯”作文实践活动引领学生朝着健康的思想、健全的人格,朝着关注社会、关注现实,朝着热爱学习、热爱语文的方向前行。从这些凝结智慧和灵气的  优秀作品中,可以看到同学们对汉语言的热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更可以看到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生活。


书籍介绍

名师点睛——公益讲堂实录

(“新闻晨报杯”专家顾问团成员作文指导讲座精粹)


他山之石——获奖作文赏析


网红篇章——人气作文选登


长按识别二维码

即可购买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