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敬明被这个时代抛弃了

郭敬明被这个时代抛弃了

橘子电影Movie 内地男星 2018-05-29 22:02:23 798

沉寂了一阵的郭敬明,空降热搜。

因为自己执导的电影作品《爵迹》被嘲,他公开在微博发长文回应。

附上郭敬明的微博长文。

文章一发,吃瓜群众迅速站成两队。

想知道各方观点,看郭敬明微博的热评前两位,一目了然。

热评是舆论的缩影。

“讽刺”、“打击”、“认真努力”、“抄袭”、“一无是处”、“一坨屎”,这些词语很突出。

粗浅地对比点赞量,后者更甚。

想当年《小时代》系列上映的时候,一样有不少嘲他的人,但是支持他的粉丝更多。

其中《小时代1》和《小时代3》,分别以7300万和1.1亿人民币的首日票房成绩,相继刷新了内地2D电影的开画纪录。

但是从2016年《爵迹》票房遇冷开始,“郭敬明”这三个字不灵了。

后续执导的《是!尚先生》,监制的《夏至未至》也未及预期。

再到如今这被嘲的境地,本橘脑子里不禁闪过一个问题:

是郭敬明抛弃了这个时代,还是这个时代抛弃了郭敬明?

本橘先带大家简单复盘一下导演郭敬明的大起大落。

2013年,郭敬明的首部导演作品《小时代》上线。

在那之前,他的文学帝国扩张进程到了瓶颈期。

所以,电影《小时代》更像是一次商业层面的突围。

全明星阵容,彻底打中了粉丝经济的嗨点。

《小时代》最终拿到了4.84亿票房,甚至盖过了后面上映的《速度与激情6》(4.14亿)。

热度引发了争议,有专业人士开始批驳《小时代》的“拜金”“撕逼”的价值观不正。

拥有话语权的影评人,把这称为“亚文化的崛起”。

后来,郭敬明成功复制了《小时代1》的成功。

3年4部电影,总票房17.9亿。

因为整个故事的体量明显撑不起4部电影,郭敬明被指责“圈钱”。

2016年,乐视影业和郭敬明继续合作投拍了《爵迹》。

投资超过1.5亿,预估5亿票房可以回本,前期甚至有人放言会飙到十几亿,亦或更高。

最终却以3.83亿潦草收场。

粗糙的特效,呆板的动作捕捉,繁复的故事背景。

每一点硬伤都把《爵迹》推向了谷底。

郭敬明在采访中告诉本橘:

“其它国产电影因为预算不够,有一个镜头没做好,大家的反应都是做成这样已经很好了。可同样的情况到了我这里,就会变成没有预算是你的问题,活该怎样怎样...”

再到如今的《爵迹2》,仅是一条预告就引发了不少争议。

越来越多人开始唱衰郭敬明。

这样来看,是这个时代抛弃了郭敬明。

因为年轻人的诉求已经变了,“鸡汤”不是刚需,“鸡血”才是。

回看《小时代》同期的青春题材,《致青春》《何以笙箫默》《匆匆那年》,大多是爱而不得的、戏剧性极强的悲惨结局。

再看近年来获赞的《小美好》《最好的我们》《闪光少女》,充斥着阳光正能量,最重要的是接地气。

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不喜欢顾影自怜,排斥多余的仪式感,厌恶“假、大、空”。

他们更喜欢“话不多说,就是干”的态度,喜欢用土话来谈梦想、谈大道理;

他们喜欢简单,崇尚高效,向往童真。

本橘突然想到了最近凭借《创造101》走红的选手王菊。

她有点黑有点胖,在101个女生里,格格不入。

她不萌不乖巧不可爱,口头禅是“地狱空荡荡,王菊在土创”,从不掩饰自己想赢的冲动,高调表示不服“长得好看却没实力”的人。

放在几年前的选秀,她可能会被骂得很惨,然后被狠狠地淘汰。

可是现在,王菊一路逆袭,强势登顶《创造101》第一位。

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信号。

佐证了本橘上文提到的现状:

年轻人的审美诉求已经变了,“鸡汤”不是刚需,“鸡血”才是。

在这种大趋势下,郭敬明笔下的“小小星辰”,形单影只,势单力薄。

这就是郭敬明被嘲的客观原因。

有些人完全不谈客观原因,只是一味地把他被嘲归结为“自己作死”。

本橘不敢苟同。

尽管这个时代抛弃他了,但是在“那个时代”,他被成千上万的年轻人追捧。

不管是他的文字,还是质量不过关的电影作品。

从艺术创作角度来看,电影是创作者的发声窗口,也是欣赏者的消遣渠道。

前者希望借此剖析自己,后者渴望满足产生审美愉悦。

郭敬明拍的电影,对物欲的渴望,对梦想的追求,感情里的背叛,亦或是如出一辙的悲惨结局,都藏着他的自我表达。

对彼时的粉丝而言,很多人读懂了,也认同他的表达。

人前的光鲜也好,人后的凄惨也好,郭敬明把这两种感受推向极端,再放到同一个人物身上。

青春期叛逆的人,自命不凡却屡屡碰壁的人,有着“被社会抛弃妄想症”的人,能在郭敬明的镜头下看到自己。

这得益于郭敬明触底反弹的人生经历。

从四川小镇走入上海魔都,家境平凡的他从那时就意识到了金钱的重要性。

他在散文中写:

“我是来自乡下的小孩,只能自己小心翼翼地学着规则。妈妈说,你就是杂草的命。”

郭敬明18岁获得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时,就独自经历了社会的洗礼,他比同龄人看得更远一些。

所以他能以先知的姿态,精准地抓住目标群体的痛点,让他们体面地揭开伤口,再体面地疗伤。

这就是成功啊。

哪里是作死?

郭敬明承认自己会自卑。

自卑,往往会催生人们对批评的重视,对称赞的执念。

本橘愿意相信他的眼里揉不进沙子。

但是这个社会的生存法则里,还有一行鲜明的备注:

谨防实力撑不起野心。

他的成长环境,驱使他对所有攻克不下的难关抱有极大的渴望。

作家的身份,商人的身份,促使他能够涉猎方方面面的知识。

也许他能快速熟悉并掌握“拍电影”这个陌生领域的生存技能,他可以被称为“有天赋”,或者“很聪明”,但绝非“专业”。

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来看,电影本身就是商品。

它们走上院线,目标就是获益,这无可厚非。

所以,犯不上用“圈钱”给郭敬明拍电影的动机盖棺定论。

本橘更愿意把他的动机归结为“不甘心”。

作家、导演、出品人、做CEO、投资房地产,郭敬明想做的事,他就是要做到。

用有限的时间,追求无限的事业,这很励志啊。

但郭敬明错就错在不理智。

(↑图源郭敬明微博)

郭敬明在开篇那条长文中写道:

“很多总是在说,认真你就输啦。我非常不喜欢这句话,认真的人为什么会输?

认真的人,永远都不会,也不应该输。”

本橘无意给郭敬明“洗白”,只是觉得他没做好的、该骂的地方,大家就狠狠骂,但是该夸的地方,也别吝啬。

就事论事,实话实说,没毛病。


往 期 回 顾

《凭空而来》|  橘子电影 × 推片

《武法律师》| 橘子电影 × 推剧

《超时空同居》| 橘子电影 × 测评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