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不写点东西今晚是无法入眠了。自打中午接触他的《新写的旧歌》,那三个变奏和潺潺流淌的父子之词便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我印象中有三首歌曾让我挥泪不以,一是菅野洋子的《mugen》,是95年NHK做的一档讲述中国改革开放的纪录片的配乐,那时候人小心大,又身在异国,文化上的冲突让我异常能感受到对孕育自己的那片土地的深深眷恋;二是李剑青的《出城》,遇到这首歌的时候正好赶上独自带宝宝远赴北国,离开温柔乡的心理落差让人倍感不适,特别是想起临别时母亲泪红的眼圈,情不能自己;然后就是这首歌了。
描述父亲的歌,我映像最深的是Barbra Steisand的《Papa》和《Piece of sky》,同一个故事的明暗两面,最佳版本当然是她在2000年跨年演唱会的,当时邀请一位发小一起看了这场live dvd,她听哭了。我也很感动,时至今日,仍旧能从后一首当中攫取生活的力量。然而跟西方这种张力十足的表达方式截然不同,李大哥这首“旧歌”怀抱了太多千回百转的含蓄与乡愁,更符合东方的审美,更打动我心。
关于父与子,我想最容易联想到的是杀父娶母的俄狄浦斯,弗洛伊德曾借此故事来解释潜意识里恋母仇父的情节;其实就着社会分工的角度,父亲在家庭中多扮演“严父”,因为社会并不是为孩子造的,所以孩童的天真烂漫成了生存的弱点,所谓严就是教会孩子社会的规则,这期间必然引起种种冲突和不解,以致伤心和错过。就像李大哥在另一首歌里写的:“可惜恋爱不像写歌,再认真也成不了风格。”父子之情也难免落得俗套,但往往最易触动人心,因为感情是相通的,再怎么揭开伤疤,还是会痛。
我很喜欢这首歌的三个变奏,李剑青的《匆匆》里有两个,已令我耳目一新,不愧是小提琴专业出身,把古典音乐里变奏的模式带入流行音乐,让旋律更丰满和曲折。这首歌的第三个变奏开头的调子跟《领悟》中的一句是一样的,他和Sandy的离婚声明亦是来自此曲。现在是“旧歌”,我想大哥从此对人生可以平静而致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