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谷雨(今清明)的民俗文化与养生 一、古谷雨(今清明)简述 (一)古谷雨的时与度 古谷雨的黄经度数 古谷雨度数信:以三月节为周期律中的空间之度和时间之数,以木德能量之气依时而至为信 阳历时间:2018年4月5日 4:12:43;每年4月4日至6日期间 黄道位置:太阳到达黄经15度 节气序列: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第5个节气,实为第8个 前后节气:春分,古谷雨,古清明 (二)谷雨清明时序考 1.谷雨应当在清明之前 中国古代的历法排序,源自于修身明德的内文明实践经验总结,内文明运用质象光将质象与物相整体而观,发现万物的总体法则具有“道生之,而德畜之”的唯一性,身内的规律性与大自然变化的规律性一体同频,因而确立了既符合生命体内环境变化规律,又符合天地自然法则的二十四节气自然节律的历法;既内用于指导修身,同时也外用于治事。(编者注:现代科学研究发现,物相的星球只占宇宙4%,表现出原子以上能量结构,能被肉眼所直接观察,或借助放大镜而观察;剩余96%属于质象世界,其中22%为暗物质,74%属于暗能量,即炁(气)、光、音等能量。质理学是研究质象世界的学说,主要体现在传统道德根文化学说中,已逐渐被现代物理科学所验证。对应于人体,主要指的精气神。)但是,随着慧识悊学文化的失落,智识哲学文化的迷茫,以及意识哲学文化的崛起,在汉武帝时期开始随意性地以意解慧,人为性地颠倒二十四节气的顺序,谷雨被放在清明的后面,一直延用至今。 (编者注:谷雨应当在清明之前,原因及历史考证详见《中华传统节气修身文化—四时之春》“古谷雨”相关章节。道德根文化依据人类精神系统的分期,分为性识悊学文化期、慧识悊学文化期、智识哲学文化期和意识哲学文化期四大分期。其中性识悊学文化期和慧识悊学文化期在2500年前的轴心时代之前,是中国古代建立在全脑和心脑立体运用生理基础上的立体悊学文化,代表人物有伏羲、黄帝、老子;智识哲学文化期,所调用的大脑工作区间是人类左脑的质层和皮层以及右脑皮层,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汉代及以后则进入意识哲学文化期,意识哲学文化诞生的生理基础是人类的左脑皮层思维,代表人物有董仲舒、朱熹等。) 2.历史记载中的佐证 现在的清明是古代的谷雨,谷雨节的由来与古代“三月三”上巳节密切相关联,而不是与清明相关联。古人把农历三月上旬的第一个巳日作为上巳日,又叫“修禊日”。上巳日,在汉代就已经成了正式的节日。魏以后才开始逐渐使用“三月三”之名,原来的上巳日开始慢慢被人们所遗忘。 《汉书·律历志下》备列二十四节气,并载明相应星度:“大梁,初胃七度,谷雨,今曰清明。中昂八度,清明,今曰谷雨,于夏为三月,商为四月,周为五月。终于毕十一度。”《集注太玄经》也有同样的记载:“大梁: 初胃七度,谷雨今曰清明;中昴八度,清明今曰谷雨。《朱子语类·卷二》中也写到:“先在先生处见一书,先立春,次惊蛰,次雨水,次春分,次谷雨,次清明。云: 汉历也。”宋代鲍云龙所撰的《天原发微·卷十》当中记载:“三谷雨节清明中,谷雨者,雨以生百谷。清明,物生清净明洁。”也是把谷雨放在前面,清明放在后面。的确,只要有了雨水的洗涤,包括我们身心内外的“谷”都充满了这个能量,到了清明的时候才能勃发出清净的心和意识,甚至是明亮的意识,以及正确的判断与智慧。清朝的赵翼、顾炎武分别在《陔馀丛考·卷三十四》和《日知录集释·卷三十雨水》中,详细记载了雨水惊蛰(启蛰)次序的历史变更,同时,也记录了汉代先谷雨后清明的史实。《陔余丛考·卷三十四》:“按汉已改雨水在惊蛰之前,而《新、旧唐书)又先惊蛰后雨水,至《宋史》始雨水在前,惊蛰在后。此不知何故,岂唐又改从古法,至宋而定今制耶? 又《汉书·历志》先谷雨后清明,《新、旧唐书》则皆先清明后谷雨,《宋史》亦同。”《日知录集释·卷三十·雨水)中对节气顺序的变化作了较为详尽的考证:“《礼记·月令》,仲春之月,始雨水,桃始华,仓庚鸣,鹰化为鸠。”“始雨水者,谓天所雨者水而非雪也。今历去此一句,嫌于雨水为正月中气也。 郑康成《月令注》曰:“《夏小正》:‘正月启蛰。’汉始亦以惊蛰为正月中。”疏引《汉书·律历志》云:“正月立春节,雨水中,二月惊蛰节,春分中。是前汉之末刘歆作《三统历》改惊蛰为二月节也。然《淮南子》先雨水,后惊蛰。则汉初已有此说。【原注:《逸周书·周月解》:“春三中气,雨水、春分、谷雨。】而蔡邕《月令问答》云:“问者曰,既不用《三统》,以惊蛰为正月中,雨水为二月节,皆《三统》法也,独用之何?曰:孟春,《月令》曰‘蛰虫始震’,【原注:今作“振”。】在正月也。‘仲春始雨水’,则雨水二月也。以其合,故用之。”是则《三统》未尝改雨水在惊蛰之前也,改之者《四分历》耳,【梁氏曰:古历以惊蛰居雨水之前,谷雨居清明之前。自汉迄今,雨水先于惊蛰,清明先于谷雨。考《礼·月令》《疏》,谓刘歆更改气名,洪容斋依《春秋疏》,谓太初时改,二说皆非也。《汉志》岁术是依刘歆《三统历》所载,节气与古不殊,则气名之改不但非始太初,并非始于子骏。盖东汉章帝时,用《四分历》,乃改之,司马彪《续志》可证。故康成《月令注》云,“汉始亦以惊蛰为正月中”,“汉始以雨水为二月节”。《汉志》注云,“今曰雨水”,“今曰惊蛰”,“今曰清明”,“今曰谷雨”。郑、班二公处于孝章改历之后,特注以明之。独蔡邕《月令问答》谓,《四分》仍用《三统》,以惊蛰先雨水,不解何以歧异? 】记疏误也。今二月间尚有雨雪,唯南方地暖,有正月雨水者。【原注:《南史·宋孝武帝纪》:“大明元年正月庚午,都下雨水。”盖以雨水为异。】《左传》桓五年“启蛰而郊”注:“启蛰,夏正建寅之月。”《夏小正》:“正月启蛰。”【原注:王应麟曰,改启为惊,盖避景帝讳。】则当依古以惊蛰为正月中,雨水为二月节为是。【原注:《律历志》又先谷雨,后清明。”】 现代刘文典所著的《淮南鸿烈集解》中也得出相同的结论:“‘惊蛰(启蛰) ’本在‘雨水’前,‘谷雨’本在‘清明’前。今本‘惊蛰’ 在‘雨水’后,‘谷雨’在‘清明’后者,后人以今之节气改之也。” 由这些历史记载和论述,可见谷雨应当是在清明之前,而不应当人为擅自将其改到清明之后。但是,社会上已经长期认同了这个颠倒的时序,作为修身者、养生者,那就一定要把握好这两个节气的正确时序,以指导自己的修身养生以及治事。 二、古谷雨(今清明)的正善治养生 古谷雨时节,人们顺天应时,都会开展一些户外的活动,比如扫墓、踏青、植树、插柳,打足球、放风筝、荡秋千等。 (图片来自网络) 古谷雨的气候仍然时冷时暖,时雨时晴,人们的情绪也不容易舒然畅达,应当在加强身识体能运动的同时,多进行经典诵读,发挥“上善治水”的身内自主性生理调适功效。多到室外鸟语花香的大地上踏青,锻炼太极修身,通过玄善韵诵与玄善韵动,塑造自身的明亮心境与博大胸怀,与自然相应。 《遵生八笺·四时调摄笺》记载:“三月修养之法:季春之月,万物发陈,天地俱生,阳炽阴伏,宜卧早起早,以养护肝气。时肝臓气伏,心当向旺,宜益肝补肾,以顺其时。”“孙真人曰:‘肾气以息,心气渐临,木气正旺,宜减甘增辛,补精益气。慎避西风,宜懒散形骸,便宜安泰,以顺天时。’”这里同样提到了补精甚为重要,补精就是补肾水。 《黄帝内经·素问·补注释文》:“春气发生,施无求报,故养生者,铃顺于时也。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所谓因时之序也……次季春清明(谷雨)之节……凡此六气一十八候,皆春场布发生之令,故养生者叉馑奉天时也。” 在春天木气仁德生发时及时培补土炁信德能量,能够使木德能量获得厚实的承载,阳木旺盛,阴木不生或少生,夏时的火炁礼德顺时序生发也就明亮。水生木,阳木需要充足的阳水滋养,及时主动吸纳天德的智德能量水,进入体内补充不足平衡能量的需求,因此利用好春天极为重要。“所谓因时之序也”,修身养生实践应当将这段话真正变为生活中的座右铭,顺四时之度而将内修身外治事同步把握,那才算是真正认识到了“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含义。 (图片来自网络) (一)身识养生 1.夜卧早起 古谷雨时节,应该掌握春季阳气升发舒畅的特点,注意正善治地炼形生势,贵精而化气,主动开启体表的户牖,疏通体表身内的谷地,全面接收天德与地气能量,充实和保卫体内的阳气,使之日益充沛。(编者注:体表的户牖和体表身内的谷地等,指中医理论的经脉和穴位。) 为了能够使体内的阳气生发旺盛,此时节应尽量做到夜卧早起。相对于冬天的早睡晚起而言,适当地晚睡早起,能让人神清气爽,而且可以有更多时间修身于内和外。早晨7点~9点是辰时,胃经最旺,可以在此时进食。 2.不宜“春捂” 古谷雨是一个时间节点,过了古谷雨就不宜再进行“春捂”,特别是新陈代谢较快且阳气旺盛的孩子们,若还进行过度的“春捂”,则容易引发“春火”。如果体内蓄积的阳气过多,会化成热邪外攻,诱发鼻腔、牙龈、呼吸道、皮肤等出血。平素体质属于肝阳过盛的人,不仅会感冒、咳嗽、哮喘,还会引发头痛晕眩、目赤眼花甚至是中风等疾患。 3.《灵剑子》导引法 “补脾坐功一势:左右作开弓势,去胸胁膈结聚风气、脾臟诸气,去来用力为之,凡一十四遍,闭口,使心随气到以散之。” 这一式的动作就是左右开弓,主动把胸拉开。在这个季节,乘春季气机的生发充分散开冬季的郁积,胸腔内就会气机舒畅,而不会郁气结胸。 4.陈希夷二十四式导引坐功图势—古谷雨 古谷雨坐功图势 运主:少阴二气。 时配:手太阳小肠寒水。 坐功:每日丑、寅时,正坐定,换手,左右如引硬弓,各七八度,叩齿,纳清吐浊,咽液各三。即:每天凌晨1~5时之间,盘腿而坐,两手作挽弓动作。左右两手交换,动作相同,方向相反,各做56次。然后,叩齿、咽津、吐纳而收功。 治病:腰肾肠胃,虚邪积滞,耳前热、苦寒、耳聋、嗌痛、颈痛不可回顾、肩拔、臑折、腰软,及肘臂诸痛。 (二)口识养生 口识的修持,正善之治的践行,分为一语二食三饮。一语,以修善进行语言规范,以经典诵读而正修舌与口之识,逐步恢复其先天无为生理功能;二食三饮,即正善治于食和饮,全面预防以及治理“祸从口出,病从口入”的发生。 1.古谷雨(今清明)宜食 古谷雨节气,可多食些柔肝养肺的食品,如荠菜,益肝和中;菠菜,利五臟、通血脉;山药,健脾补肺;淡菜,益阴,可滋水涵木。还可以食用一些时令野菜,如苦菜,清热凉血;马兰头,清火明目;刺儿菜,清热解毒。 “春气者诸病在头”,进入春季,肝阳上亢的老人特别容易出现头痛、昏眩现象,同时老年慢性气管炎也易在春季发作,在饮食上,就要多吃具有祛痰、健脾、补肾、养肺作用的食物。 古谷雨时节,天气温暖、阳气生发,可以选择具有疏散风热、清肝明目功效的菊花茶饮用,不但可以养肝利胆、疏通经脉,还可借此将冬季积存在体内的寒邪散发。不过,菊花味甘苦,性微寒,脾胃虚寒者应少喝菊花茶。 这个节气,不宜食用“发”的食品,如笋、鸡等。 2.养生食谱 荠菜粥: 食材:新鲜荠菜250克(或干荠菜90克),粳米50~100克。 做法:将荠菜洗干净切碎,与粳米同入砂锅内,加水500~800毫升左右,文火煮粥。荠菜质软易烂,不宜久煮。 功效:益气健脾、养肝明目、止血利水。 (图片来自网络) 麦门冬粥: 食材:麦门冬20克,粳米50克,红枣5枚。 做法:先将麦门冬去心,用温水浸泡片刻,后与粳米、红枣同入砂锅内,加水500毫升左右,以文火煮至麦门冬烂熟,粳米开花,粥将熟时,搅匀稍煮片刻即可。 功效:养阴润肺、益胃清心。 注意:服本粥期间,不可同吃木耳。外受风寒感冒,咳嗽痰多时不宜服。 桑椹苁蓉汤: 食材:桑椹子30克,肉苁蓉20克,黑芝麻15克,炒枳壳10克。 做法:将桑椹子、黑芝麻择去杂质洗干净,与肉苁蓉、枳壳同入砂锅,加水适量,煎汤饮服。 用法:每日晚饭后温热服用,7天为一疗程。 功效:具有滋阴血、补肝肾、润肠道的功效。应用于肝肾阴血亏虚所致的腰酸腿软、头晕眼花、健忘失眠、腹部胀满、大便秘结等。 鼠曲草粿: 食材:糯米粉适量,鼠曲草200克,萝卜丝干30克,鲜香菇3枚,盐、糖、黑胡椒粉、食用油适量。 做法:先用水将糯米粉搅拌成粉浆块备用;然后将鼠曲草洗净,切碎后与糖一起放入锅中,煮至糖溶化,趁热倒入粉浆块中,加入少量食用油揉成面团。 萝卜丝干泡软后,挤干水分;香菇切碎备用。锅内放适量食用油烧热,放入萝卜丝干、香菇碎,炒香;加入盐、糖、黑胡椒粉,炒匀后盛出。 将糯米粉面团分为大约100克一个的小面团,压扁后放入馅料包紧,再用手掌微压成型,然后放入蒸笼内,用小火蒸熟。 功效:养阴润肺,镇咳止喘。 三、古谷雨(今清明)的民俗文化 1.古谷雨(今清明)祭祖扫墓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七“清明节”记载:“寒食第三节,即清明日矣(古谷雨)。凡新坟皆用此日拜扫,都城人出郊。禁中前半月发宫人车马朝陵,宗室南班近亲,亦分遣诣诸陵享祀,……四野如市,往往就芳树之下,或园囿之间,罗列杯盘,互相劝酬。都城之歌儿舞女,遍满园亭,抵暮而归。各携枣锢、炊饼,黄胖、掉刀,名花异果,山亭戏具,鸭卵鸡雏,谓之“门外土仪”。 古代的春祭,是从春分祭太阳开始至古谷雨结束。 在古代,人们依据春分后五运六气场性能量中木运即将结束,火运即将开始的自然能量场性转换期,把握天时,对天道太阳、宗祠先祖展开感恩祭奠和缅怀,慎终追远,进行纪念,非常有利于家族团结和民族的团结。恪守天道运行规律的度、数、信,守信是中国古代民俗的重要法则。(编者注:五运六气,其中五运,是以木、火、土、金、水五行之炁,概括一年季节气象变化的总称,即木运、火运、土运、金运、水运,代表了仁义礼智信五德及木金火水土五行能量的输布流动交换。六气,即风、寒、暑、湿、燥、火,各见五行特征。五运六气运气学说,来源于古人天地人三才合一修身,在慧识悊学文化中对人文、天文、地理对应关系的长期观察和总结。五运具有波形的能量传输峰值规律,春天主要对应仁德木炁能量的输布期,夏天主要对应礼德火炁能量的输布期,秋天主要对应义德金炁能量的输布期,冬天主要对应智德水炁能量的输布期,每个季节最后十八天主要是信德土炁能量的输布期。) 2.古谷雨放水节 古谷雨放水节,源于四千年前的江神信仰和两千多年前对江水的祭祀。据史料记载,放水节正式确立于公元978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2006年,放水节被列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古时,每到冬季,四川都江堰地区的人们便用杩槎筑成临时围堰,使岷江水或入内江或入外江,然后分别淘修河床,加固河堤,进入岁修时期。到了古谷雨时节岁修结束,便举行既隆重又热烈的庆祝仪式,然后拆除杩槎,滚滚岷江水直入内江,灌溉成都平原千里沃野。后来,放水仪式演化为灌区人民广泛参与的祭祀李冰父子、祈求五谷丰登和国泰民安的一项传统文化活动。放水节还代表一年春耕的开始。 放水节与人体内的工程相似,“岁修”告诉我们,在整个冬季都要抓紧修肾、修土,修信德。特别是从雨水到古谷雨这个期间,将体内的水备足,将信土修牢固,能够囤水,使自己体内的水足够一年的花销,而不用调动仓库里储存的一滴水,就算成功了。如果不仅不消耗库储,而且还能补充,就更是一种进步了。(编者注:本处仓库里所储存的水,指肾水元精。肾为先天之本。《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说:“肾者主水,受五藏六府之精而藏之”。肾中所藏的精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生长发育以及各种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人体内先天之精,称之为元精。包含着生命从父母处获得的先天原始祖炁和女性14岁、男性16岁之前所积累的元精,藏于人体的骶骨,共六格,构成六阳乾卦的卦象。此后不注重养生的人们的普遍现象,是女子每七年、男子每八年消耗一格。注重养生的人们,则可以延缓和改变这种普遍的规律性,而使生命活力旺盛。) 3.古谷雨贮水制药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有论“节水节”的记载:“一年二十四节气,一节主半月,水之气味,随之变迁,此乃天地气候相感,又非疆域之限也。”“立春清明(古雨水)二节贮水,宜浸造诸风脾胃虚损诸丹丸散及药酒,久留不坏。” 及时收存、储藏一些自然水,用来制造治疗多种脾胃虚损的膏、丹、丸、散以及药酒。这个时节取水所造的膏丹丸散药酒,可以久留不坏,不用添加福尔马林、防腐剂,就能解决储存问题,这就是自然赐给我们的天然防腐剂。但现在我们已经丢失了传统文化,宁可用防腐剂毒害自己的身体,也不愿意将天地留给我们的最佳的防腐剂运用到产品和药物之中,非常令人遗憾。 四、古谷雨物候 (一)古谷雨三候 桐始华,田鼠化为鴽,虹始见《逸周书•时训解》:“谷雨(古清明)之日,桐始华,又五日,田鼠化为鴽。又五日,虹始见。” 一候桐始华,夬卦,初九。《周易•夬卦》“壮于前趾,往不胜,为咎。《象》:不胜而往,咎也。”《象说卦气七十二候图》:“初爻动,乾变为巽,巽为桐,伏震为华。”《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桐,木名,有叁种,华而不实者曰白桐,《尔雅》所谓荣桐木是也。皮青而结实者曰梧桐,一曰青桐,《淮南子) 曰梧桐断角是也,生于山冈。子大而有油者曰油桐。《毛诗》所谓梧桐不生山冈者是也。今始华者乃白桐耳。按《埤雅》,桐木知日月闰年,每一枝生十二叶,闰则十叁叶与天地合气者也。今造琴瑟者,以花桐木,是知桐为白桐也。” 二候田鼠化为鴽:夬卦,九二。《周易•夬卦》:“惕号,莫夜有戎,勿恤。《象》曰: 有戎勿恤,得中道也。”《象说卦气七十二候图》:“二爻动,卦变为革。二于三才为地,故曰田。互巽隐伏,故曰鼠。离为鸟,故曰鴽。”《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田鼠化为鴽。按《尔雅》注曰,鼫鼠,形大如鼠,头似兔,尾有毛,青黄色,好在田中食粟豆,谓之田鼠。《本草》《素问》曰,鴽鹑也,似鸽而小。《尔雅》释鸟鴽鴾母。郭注酓鸟也,青州人呼为鴾母。鲍氏曰,鼠阴类,鴽阳类。阳气盛,故化为鴽。盖阴为阳所化也。” 夬卦 三候虹始见:夬卦,九三,《周易•夬卦》:“壮于頄,有凶。君子夬夬独行,遇雨若濡,有温无咎。《象》曰: 君子夬夬,终无咎也。”《象说卦气七十二候图》:“三爻动,卦变为兑。互离为虹为见。”《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虹,虹蜺也,诗所谓螮蝀,俗读去声也。《注疏》曰,是阴阳交会之气,故先儒以为云薄漏日,日照雨滴则虹生焉。今以水噀日自剑视之则晕为虹。朱子曰,日与雨交倏,然成质,阴阳不当交而交者,天地淫气也。虹为雄色,赤白,蜺为雌色,青白,然二字皆从虫。《说文》曰,似螮蝀状,诸书又云尝见虹人溪饮水,其首如驴,恐天地间亦有此种物也。但虹气似之借名也。” (二)古谷雨花信 谷雨花信:一候桐花,二候麦花,三候柳花。 桐花,麦花,柳花 桐花,是桐树的花。桐树为大叶乔木,分属多个科属。三国时的陆玑在《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梓椅梧桐》中云:“桐有青桐、白桐、赤桐,宜琴瑟。”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二•桐》:“其材轻虚,色白而有绮文,故俗谓之白桐。”桐花主要有紫、白两色,盛放之时,既繁盛,又素雅。韩愈《寒食日出游》:“李花初发君始病,我往看君花转盛。走马城西惆怅归,不忍千株雪相映。迩来又见桃与梨,交开红白如争竞。....桐华最晚今已繁,君不强起时难更。”描绘了李花、桃花、梨花、桐花的次第绽放。 麦花,是田地里的麦子在抽穗以后开的花。麦花是“寿命最短”的花,麦花开放只有短短的五分钟到三十分钟的须臾光阴,仿佛只是一转身间,一朵花儿的旅程就已经结束,而把生命的精彩都留给了籽粒的沉淀和丰满。 宋代诗人范成大所写的《四时田园杂兴》系列,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句,其中就有描写麦花的:“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柳花,就是柳树的花,看不到花瓣,只有鹅黄色的花穗,长在绿叶间。人们常常把随风飞散飘若浮云的柳絮当作柳花,实际上,柳絮是柳花结果成熟后带着茸毛的种子。 节选自熊春锦先生著《中华传统节气修身文化—四时之春》(略有编辑),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ISBN:978-7-5117-2908-8。如有转载,请保持图片与文字内容原样,勿擅自编辑,并须注明书名、作者与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