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尽头,音乐的开始,音乐是人类灵魂中永恒共通的语言。
幽兰今天推荐给大家十部最能完美体现音乐那不朽的灵魂与激情的电影作品。这十部电影不仅有着光影的魅力,影片中的音乐尤其美的动人,拨动心弦。这十部电影中,总有一两部是你熟悉,或是曾经看过的,愿它们伴你度过美好时光。
1.
这是一部1984年上映的音乐传记电影,它从一个宫廷乐师萨利埃利的视角,为我们呈现了天才音乐家莫扎特短暂而辉煌的一生。
萨列里是约瑟夫二世的宫廷作曲家,备受尊敬,直到受聘于萨尔兹堡大主教的莫扎特来到后一切都不同了。倨慢无礼、放荡贪色、却有无比才华的莫扎特,虽不经意但一而再地羞辱萨列里,藐视他的作品。长期以往,萨列里积恨在心,他相信上帝以莫扎特的天才嘲笑他的平庸。于是,萨列里构思出一个复杂的计谋打败莫扎特和上帝,以获得最后的胜利。终于,在萨列里的诡计下,莫扎特因疲劳致死。
这部电影荣获奥斯卡金像奖八项大奖,不仅是史上最经典的音乐电影之一,其配乐更是被誉为经典中的经典。其原声带获得销售超过百万张的白金唱片纪录,同时还夺得了格莱美奖的“最佳古典专辑”大奖。
2、钢琴别恋(The Piano,1993)
十九世纪中叶在新西兰海岸,少妇爱达带着女儿和一架钢琴嫁给了美国殖民者斯图尔特。由于路途艰难,丈夫决定舍弃钢琴,但爱达内心痛苦万分,因为她从七岁起便不能再说话,钢琴就是她唯一的“语言”。后来,爱达因钢琴结缘邻居乔治·贝因,贝因用一块土地与斯图尔特换走了钢琴,并费尽千辛万苦将它运回家中。在音乐与爱抚中两人的情感逐渐滋长起来,但爱达也因此被斯图尔特用斧头砍下了一根手指。协议后,贝因带着爱达和孩子以及钢琴离开。在船上,爱达在强烈的思想斗争后,终于决定抛弃这象征了她沉重的痛苦记忆的钢琴,把它推进了海中。
影片的配乐为英国简约派作曲家Michael Nyman所创作,并亲自弹奏了片中钢琴曲目。影片用别样的方式阐释了音乐的美妙,不仅给人带来了听觉上的愉悦,更是心灵的交流和表现。就艺术效果而言,这部电影达到了一种极致,钢琴成为完美的载体,使爱情随着美妙的乐曲深入到每个观众的内心之中。
3、海上钢琴师(The Legend of 1900,1998)
1900 是一个被人遗弃在蒸气船上的孤儿,被船上一位好心的烧炉工收养,然而烧炉工却不幸在一次意外中死亡,只有几岁大的 1900 又再度成为了孤儿。整日与钢琴为伴的 1900 凭借过人的天赋无师自通的练就了以一身连当时最负盛名的爵士钢琴家都甘拜下风的钢琴技艺,但宿命也令他天然地对红尘俗世深怀戒意,他从不敢离船上岸,只因纽约无际的高楼和川流不息的人群令他感到不安。纵使遇到心仪的少女,他思量再三后,还是放弃了上岸寻找初恋情人的冲动。他永远地留在船上了,直到唯一的好朋友警告他废船将要被炸毁,他也不愿离去……
音乐在这部电影中,既不仅仅是背景音乐,也不是故事的主线,而是主人公1900的语言和感悟,这就是这部电影的独特之处。影片的音乐出自大师Ennio Morricone之手,他以深情飘逸的典雅曲风,又一次虏获了观众和乐迷们的心。尤其是1900看到那个女孩时的曲目Playing Love充满了深刻动人的柔情,是整个原声带中的经典之作。这部电影在上映后的两年中,获得多项殊荣,其中包括意大利电影金像奖的最佳音乐奖;2000年美国金球奖最佳原创电影配乐奖。电影原声带被誉为1999年最不容错过的电影原声带之一。
经典对白:Take a piano. The keys begin, the keys end. You know there are 88 of them, nobody can tell you any different. They are not infinite. You are infinite. And on these keys the music that you can make is infinite. I like that. That I can live by.
琴键有始有终,你确切地知道那88个键就那儿,没有人不会有异议。它们不是无穷尽的。你却是无穷尽的。琴键中的音乐也是无穷尽的。我喜欢这样,我能轻松应对。
4、钢琴家(The Pianist,2002)
波兰导演罗曼.波兰斯基用艺术的美丽揭开了纳粹血腥屠杀的序幕。这部描写二战时一位波兰犹太艺术家幸存经历的电影《钢琴家》(The Pianist),风靡了欧洲,震撼了美国。它被法国、英国电影协会都评为“年度最佳影片”,并获坎城电影节最佳影片奖。在23日又赢得奥斯卡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剧本改编等三个重要奖项。《芝加哥论坛报》评价它是“一部史诗般的杰作!”《洛杉矶时报》赞誉说,“《钢琴家》达到了伟大的程度!”
《钢琴家》并不是虚构作品,它是根据波兰钢琴家斯兹皮尔曼的纪实回忆录改编,像《辛德勒的名单》一样,是个真实的故事。
作为一名天才的作曲家兼钢琴家,瓦拉迪斯劳在纳粹占领前还坚持在电台做现场演奏。然而在那段白色恐怖的日子里,他整日处在死亡的威胁下,不得不四处躲藏以免落入纳粹的魔爪。他在华沙的犹太区里饱受着饥饿的折磨和各种羞辱。在这里,即便所有热爱的东西都不得不放弃的时候,他仍旧顽强的活着。他躲过了地毯式的搜查,藏身于城市的废墟中。幸运的是他的音乐才华感动了一名德国军官,在军官的冒死保护下,钢琴家终于捱到了战争结束,迎来了自由的曙光。
和众多反映战争的电影不同,在《钢琴家》中,没有气势恢宏的战争场面,也没有战争之下人与人之间的生离死别,而是似乎将所有的情感都凝聚到了钢琴上、音乐上,肖邦的钢琴曲的应用在电影里深深烙上了波兰印记,而且肖邦音乐的内涵也完整地融入了整个电影。
5、她比烟花寂寞(Hilary and Jackie,1998)
本片是纪录片导演安南德·图克尔(Anand Tucker)的剧情长片处女作,受大提琴演奏家杰奎琳·杜普蕾的事迹的启发,融合真实与艺术,以大胆挑战的手法检视天才的黑暗一面。于1999年获奥斯卡、金球奖、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等各大奖项共10项提名。
杰奎琳·杜普雷(1945-1987)是英国历史上杰出的大提琴演奏家,20世纪六七十年代最为耀眼的古典音乐明星,是她那一时代最为著名的大提琴演奏家。不仅以其出类拔萃的技巧闻名,在演奏时所展现的巨大的激情也让人倾倒。杰奎琳·杜普雷有着惊人的艺术天赋,五岁即展示过人的禀赋,16岁开始职业生涯,才华与年龄的落差倾倒众生;1973年在她的名誉达到顶峰时,被确诊罹患多发性硬化症,遂千别舞台,卒于盛年,在其后余生的15年她都同这种疾病做斗争,并在42岁时离开了人世。
电影根据1997年杰奎琳·杜普蕾的姐姐希拉里与弟弟皮尔斯合著的传记《狂恋大提琴》改编而成,作为身边至亲的人,杰奎琳和皮尔斯以他们自己的观点描写杰奎琳那令人难堪、甚至惊世骇俗的一生,书中其中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甚至可以说惊心动魄的舞台背后的故事。
这本书其实不仅仅是一部音乐家的传记,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更像一道关于人性、关于成功、关于家庭的无解的思考题。而两位传记的作者,始终是杰姬的生命里程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可想而知,他们自己的生活也与这一段悲喜紧紧纠结在一起,难分彼此。用希拉里的话说,杰奎琳是一股强大的不可抗拒的潮水,从她灵光乍现的第一天起,全家人便被这股潮水卷携着前行,愈来愈力不从心。
故事是真实的,而其内在的戏剧张力却并不见得输给任何一部小说,因此《狂恋大提琴》甫一问世即大卖,且很快就拍成了电影。
全片的音乐均由杰奎琳·杜普蕾的录音配成,尤其贯彻始终的埃尔加大提琴协奏曲,更是她的代表作。弥漫于整部传记中的哀婉情愫却伴随着影片中反复出现的埃尔加大提琴协奏曲萦回不止,动人心弦。
6、放牛班的春天(Les Choristes,2004)
《放牛班的春天》是2004年上映的一部法国音乐电影。于2004年3月17日在法国正式上映并以850万人次获得法国年度票房冠军。2005年该片入围第77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和最佳原创歌曲两项提名。
剧情:世界著名指挥家皮埃尔·莫昂克重回法国故地出席母亲的葬礼,他的旧友佩皮诺送给他一本陈旧的日记,看着这本当年音乐启蒙老师克莱门特·马修遗下的日记,皮埃尔慢慢细味着老师当年的心境,一幕幕童年的回忆也浮出自己记忆的深潭。
克莱门特是一个才华横溢的音乐家,不过在1949年的法国乡村,他没有发展自己才华的机会,最终成为了一间男子寄宿学校的助理教师,名为“池塘底教养院”。这所学校有一个外号叫"池塘之底",因为这里的学生大部分都是一些顽皮的儿童。到任后克莱门特发现学校的校长以残暴高压的手段管治这班问题少年,体罚在这里司空见惯,性格沉静的克莱门特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改善这种状况,闲时他会创作一些合唱曲,而令他惊奇的是这所寄宿学校竟然没有音乐课,他决定用音乐的方法来打开学生们封闭的心灵。
马修开始教学生们如何唱歌,但事情进展得并不顺利,一个最大的麻烦制造者就是皮埃尔·莫昂克,皮埃尔拥有天使的面孔和歌喉却有着令人头疼的调皮的性格,谆谆善诱的克莱门特把皮埃尔的音乐天赋发掘出来,同时他也与皮埃尔的母亲产生了一段微妙感情,但却是一厢情愿。最后因为失火事件被校长解雇,临走前带走了佩皮诺(Pépinot adulte)。这是一部十分感人的电影,引人深思。
本片导演原为音乐家,这使得他对片中音乐的把握炉火纯青,《放牛班的春天》中,这一群反叛的寄宿学校孩子们用天籁般的童声合唱,为他们灰暗的童年渗入春天的暖意,也打动着每一颗聆听的心。
7、《音乐之声》The Sound of Music (1965)
《音乐之声》最初以音乐剧的形式于百老汇上演。电影讲述了1938年,年轻的见习修女玛利亚到退役的海军上校特拉普家中做家庭教师,以童心对童心,让孩子们充分在大自然的美景中陶冶性情,上校也被她所感染。这时,德国纳粹吞并了奥地利,上校拒绝为纳粹服役,并且在一次民歌大赛中带领全家越过阿尔卑斯山,逃脱纳粹的魔掌。
电影一举荣获第38届奥斯卡金像奖十项提名并获得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五项大奖,写下了好莱坞影坛历史性的一页。
《音乐之声》从上映迄今,是电影史上经典难以逾越的音乐片,取材于奥地利修女玛利亚·奥古斯都·特拉普的同名自传体小说,根据百老汇同名音乐剧改编而成。片中众多情景交融的歌曲令电影观众沉醉不已,理查德·罗杰斯创作的优美动听、流畅生动的音乐和百老汇制作人奥斯卡·汉默斯坦二世撰写的雅俗共赏、惹人喜爱的歌词,无疑是影片取得空前成功的关键因素,负责编曲兼指挥的影片音乐总监欧文·柯斯堤尔因此获得了奥斯卡最佳音乐奖。
自上映以来,《雪绒花》、《哆来咪》等多首歌曲被广为传唱,成为经典曲目,《音乐之声》电影原声带更驻留唱片排行榜上长达233周之久。
8、歌剧魅影(The Phantom of the Opera,2004)
《歌剧魅影》是由乔·舒马赫执导,杰拉德·巴特勒、埃米·罗森、帕特里克·威尔森主演的一部爱情电影。影片改编自英国音乐作曲家安德鲁·洛伊·韦伯创作的音乐剧《歌剧魅影》,于2004年12月22日在美国上映。
影片描述十九世纪发生在法国巴黎歌剧院的爱情故事。讲述了一个毁容的音乐天才魅影,他爱上了可爱的年轻女演员克里斯汀之后,他决定不遗余力的把克里斯汀打造成为一位耀眼的明星。
电影版《剧院魅影》保留了音乐剧中的大量乐章,同时也加入了韦伯为电影专门创作的新乐曲。无论是老歌还是新作,韦伯都大量借用了电影音响的艺术处理手法。而导演舒马赫也要求所有歌曲都由扮演角色的电影演员亲自演唱,从而逼真的在音乐电影中表达情感。片中的配乐一般是二十八人的管弦乐团,然而有时为了描述更戏剧化的情节,也会用到交响乐团演奏。即使不看电影画面,听着完美的音效,观众也能感受到情节的起伏变化。
9、《雨中曲》Singin' in the Rain (1952)
《雨中曲》是米高梅电影公司出品的歌舞片,由斯坦利·多南、吉恩·凯利执导,吉恩·凯利、黛比·雷诺斯等主演。
该片以好莱坞从默片时代过渡到有声片时代为背景,讲述了好莱坞演员唐与合唱队女孩凯西之间的爱情故事。1952年3月27日,影片在美国上映。1989年,该片被美国国家电影登记部收藏于国会图书馆。2006年,该片被美国电影学院选为“25部最伟大音乐电影”第一名 。2007年,美国电影学院评选出“100部最伟大影片”,该片位列第5位。
《雨中曲》被誉为美国国宝级影片之一,是影史最佳歌舞片之一。该片呈现出好莱坞影片在歌舞片类型中所能有的最高水准;吉恩·凯利在雨中边舞边唱《雨中曲》的场景更是成为歌舞片中的经典。在词曲与影物的水乳交溶、歌曲气氛与舞蹈技艺的相互辉映等方面,《雨中曲》已做到完美。
10、翠堤春晓 The Great Waltz (1938)
本片是关于奥地利作曲家——“圆舞曲之王”约翰·施特劳斯的音乐传记片,由米高梅电影公司于1938年出品,获得1939年第11届奥斯卡金像奖。
青年时代的斯特劳斯酷爱音乐,却因上班写曲被开除。在女友波蒂的鼓励下,他尝试在咖啡馆演奏自己创作的作品。后来他结识了誉满维也纳的女歌星卡拉,并在卡拉爱的影响下,写出了著名的《维也纳森林》和《只有你》。波蒂出于妒忌,持枪来到剧院,但却被卡拉的歌声和斯特劳斯的音乐所感动,她才猛然醒悟到卡拉才是斯特劳斯的知音,于是主动找到卡拉,表示愿意成全他们。卡拉被波蒂的品德所感动,毅然告别斯特劳斯,孤独地乘船沿多瑙河而去。
这部黑白老电影中,画面优美,情感细腻,音乐更是曲曲动人,片中名曲 包括《春之声圆舞曲》、《我爱上了维也纳》、《那时光即将来临》、《革命进行曲》、《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圆舞曲》、《当我们年轻时》、《蓝色多瑙河圆舞曲》、《蝙蝠》。
图文编辑:优雅天天熏
转载请注明出处
【名人慧生活】2017年-美学旅游定制活动信息
美,无处不在!我们一直在美的路上!
美学生活体验之旅,详情请点击下方链接
珍贵8席私旅,名额有限,欢迎咨询
联系:妙鱼13380085700
欢迎来到“名人慧生活”,这是人生分享平台
让我们探索人生与生命的无限可能性
不离本心,追求梦想
同时活色生香、恣意飞扬,让生命绽放起来
名人慧生活
妙鱼13380085700(微信同号)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案,订阅我们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