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陈世益:骨镜春秋
陈世益和刘翔合影
校友名片
陈世益,我国著名骨科运动医学科学家。1958年出生于浙江临海,198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医学院(原浙江医科大学),复旦大学教授、医学博士和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运动医学中心主任。他创建了我国第一家骨科运动创伤与康复中心,并成为中国大陆唯一一家被国际权威组织“国际关节镜-膝关节外科-骨科运动医学学会(ISAKOS)”认证的运动创伤与关节镜外科教育与培训基地。连续12年他成功地举办和主持 “上海国际骨科运动医学与关节镜高峰论坛(IFOSMA)”,成为中国运动医学发展的标杆和面向国际的窗口与平台,而赢得较高的国际声誉与影响力。他连续13年担任国内外重大运动赛事(F1、MotoGP、WECC、世界田径黄金大奖赛、女足世界杯、奥运会)首席医务官;他是国家重大研究项目和973、863课题首席科学家,获得国家基金等20多项各级基金支持;迄今已发表研究论文240余篇,其中SCI论文46篇;获得过21项专利,研制出中国人工韧带而蜚声国际医坛。
名医故事,从翔飞人复出讲起
今年4月8日,宣布退出体坛的刘翔,是中国的骄傲。
2009年年底,全体育记者严小琰在新闻报道中称刘翔复出的背后站着8个默默支持他的男人和女人。华山医院运动医学科主任、体坛名医、刘翔的国内首席医务官陈世益就是其中的护法之一。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赛场上,刘翔意外跟腱受伤退出比赛。一时间,刘翔退赛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热点,在万众惋惜之际,各种猜疑和流言四起,刘翔与孙海平师徒及中国体育军团正经受严重的信任危机和压力。如何向大众澄清刘翔伤退奥运会的真相,新华社记者仇逸当天采访了中国运动医学专家陈世益,并通过新华社宣布刘翔的伤病是“跟腱腱病”,这是一种以疼痛为主的特殊运动伤病。“腱病”这一医学术语出自陈世益之口,从2008年夏开始逐渐被国人所接受和熟悉。
刘翔伤退返沪后,陈世益受命负责刘翔的医疗维护,陈世益深知‘飞人’非常人,为这位代表中国和上海“速度”形象的运动员尽快地健康复出,他所承担的责任和风险不言而喻。他首先邀请了当时正在中国的美国足踝运动损伤和腱病研究权威James Tasto医生赶来上海会诊。此后他受上海体育局和卫生局委托,牵头组织京沪两地专家研究确定刘翔治疗方案,陈世益力排保守治疗的众议,果断地主张跟腱手术,刘翔在美国成功地取出了3枚钙化物和1枚骨刺。三个月后,2009年3月10日刘翔回国,接受陈世益团队的全面医疗检查和进一步的康复治疗。陈世益深知肌腱病的治疗难度与复发可能性很大,他不畏风险迎难而上,在仔细检查了刘翔治疗结果和身体状态后,坦诚而又兴奋地对孙海平教练说:“刘翔恢复得很好,体形保持不错,情绪也变好了。刘翔一定能复出!”陈世益坚定而科学的结论是基于他从事骨科运动损伤和关节镜外科医疗二十多年的临床经验与强大的自信,掷地有声的话语使刘翔消除了紧张情绪,也让他的教练、父母和有关领导、至爱亲朋都放下心中的担忧。陈世益预言,争取在一年内让翔飞人复出!
作为刘翔医疗组的首席医务官,他不但负责组织对刘翔的伤病诊治、医务监督和进京汇报等工作,而且还作为医疗发言人负责与媒体沟通,从竞技训练监护角度出发,提出对刘翔训练度的调控。陈世益告诫自已,刘翔不是普通人,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不能同意他进行大强度、大负荷、大运动量的训练。陈医官一再向孙教头强调:“刘翔,需要时间!”
陈世益也十分耐心地向关心刘翔的领导和朋友们解释:“人体组织的愈合,有其自身的规律,我们应该遵循自然规律,让刘翔跟腱完全长好了,再进行运动训练,不要急于求成而违背规律。刘翔的跟腱要完好如初,手术后起码要五到六个月的恢复,也就是说从现在算起,要他发全力去训练还需要两个月到三个月的时间。”他幽默地说:“鄙人开的药方是:等待。”
在几个月的等待中,刘翔定期到陈世益的工作室去检查。刘翔在美国的主刀医生Thomas Clanton看了刘翔的检查记录后,惊讶地表示刘翔的恢复比他想象的还要好,脱口而出地说:“中国医生功不可没!”
十个月后,刘翔成功复出。2009年9月在上海世界田径黄金大奖赛上,他以13.15秒的成绩预示着良好的开端;2010年广州亚运会上,以13秒09再次打破亚运会记录夺冠,实现了亚运会三连冠;2011年世界田径钻石联赛上海站,28岁的刘翔毅然选择“八步改七步”,以13秒07的记录战胜了奥利弗夺冠,并创建了当年世界最好的成绩。2012年6月,国际田联钻石联赛尤金站男子110米栏比赛中,刘翔以12.87秒平世界记录夺冠,竞技状态再次进入最佳境界。对此,陈世益颇为感慨地说:“运动医学博大精深,绝非三言两语就能概括,重返竞技状态,这才是真正的功能医学。每当见到‘飞人’刘翔重返赛场,就令人振奋。当年那身披国旗,扬威奥运的画面让人热血沸腾……。”
陈世益在刘翔治疗和康复过程中,所表现的坚定、沉着、准稳的科学精神和精湛的医技,绝非一日之功。早在上世纪80年中期,他在浙二医院完成了骨科住院医师训练后,进入华山医院运动医学与康复科任住院医生和主治医生、为感受运动员在运动训练和比赛中的心理应激和探索常见的运动创伤发生规律,以便准确而有实效地为运动员做好医疗保障,他定期往上海水上运动场、莘庄和汇丰训练基地、少体校、上海女子举重队,和运动员教练员广交朋友,倾听他(她)们对运动医学治疗的需求和建议,丰实了自已对医疗对象的感性认知。随着医疗实践经验的丰富和积累,他在1993年开始担任七届全运会上海代表团医疗顾问,并连续四届在全运会担任此职;2001年9月担任青藏高原国际自行车公路拉力赛医务监督兼美国队医生;2000年至今,他先后担任国际奥委会医疗观察员、国际汽联(FIA)一级方程式汽车大奖赛(中国)首席医务官(CMO)、他还担任过在中国举行的其他重大赛事(包括国际摩联Moto GP大奖赛、A1世界杯锦标赛、奥运会足球赛、女足世界杯赛、世界游泳锦标赛、世界车王(北京)争霸赛、国际滑联花样滑冰大奖赛、国际短道速滑世锦赛、鄂尔多斯汽车大奖赛等)的CMO。担当这些大赛的首席医务官,绝不是挂个空名不干事,CMO要全权负责赛事的医疗组织工作,随时观察赛事的进程和赛场风云变幻,决定赛事的继续进行或暂停中止,应对突发的运动意外事件或事故,及时地指挥采取适当的措施。此外,陈世益还为国际运动医学联合会医生一级方程式赛车大赛马来西亚、西班牙、法国和意大利各站的CMO、V8国际超级房车赛澳洲站CMO、国际摩联MotoGP赛和葡萄牙站CMO,进行医疗业务培训。世界很多著名运动员都向他有过不同程度的请教。
人们常说,运动是生命之源,所以运动特别是极速、极限运动,往往是生命悠关的事。试看F1赛场,激情迸发的赛手驾驶着赛车风驰电掣而惊心动魄,在千万观众深感刺激而狂呼的同时,也潜伏着随时可能发生的危险,在瞬间车毁人亡。陈世益担当赛事CMO,除了具备超常胆识、执法果断和医术娴熟等主观品质外,还要在硬件设置、竞赛规则等方面,尽可能适应国际组织对体育运动的需求。在2004年上海建成F1赛车国际赛场的第17条赛道之后,上海成为继马来西亚的雪邦和日本的铃鹿之后亚洲F1大奖赛第三个承办城市。为保障2004年上海F1赛事救援工作的迅捷和高效,根据国际汽联医务救援要求,陈世益向市政府主管部门提出在华山医院新门诊大楼的顶层,建设直径20米左右的圆形紧急救援直升飞机停机坪,该建议很快获得批准和拨款,华山医院被国际汽联确认为F1救援永久指定医院,陈世益也担任首席医务官至今。在此后的各种比赛中,如一旦发生意外,伤员可在最短时间内,由直升飞机送到华山医院,经无人操作的全自动导航设备的导航,飞机在坪上平稳降落,伤员经由专用绿色通道送进手术室,整个运程在15分钟之内。陈世益在心系运动员安危和千方百计创造良好医疗条件的同时,也为华山医院赢得了千载难逢发展的机遇和社会声誉,陈世益被授于“2004年度首届华山医院杰出贡献奖”。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由于陈世益在F1医疗保障方面出彩的工作和华山运动医学成熟的救援体系在国际名声大振,国际奥委会医务委员会主席特地拜访华山医院和陈世益教授,确定华山医院为奥运会上海指定医院。为此,上海的大街小巷和高架道路,到处树立着奥运会指定医院华山医院的导向标帜,陈世益领衔的运动医学学科为华山医院做了风格特别的大广告,也为运动医学学科在华山这家中国百年老医院奠定了重要的地位。
经过国内外运动赛事医务实践的锤炼,在陈世益受命为刘翔诊治时,他已是名声卓著、炉火纯青、久经考验的骨科运动医学专家和体坛名医,他得到刘翔和领导部门的完全信赖。平心而论,他和刘翔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对双方都是机遇。刘翔从名医处得到精心贴切的医护,陈世益则从名人处得技术发挥和提升骨科关节镜在国内外知名度的机会。刘翔带头推开华山“镜坛”之门,中国的优秀运动员便慕名而来,其中有小巨人姚明、奥运会拳击手邹市明、帆船世界冠军徐莉佳、世锦赛剑客李莉、亚运划船冠军武佳倩、全运马术双冠军张滨、游泳名将徐研玮和朱颖文、女足季婷和叶晶莹、十运赛艇冯雪玲、跳水王天凌和火亮、舞林解晓东和速滑王濛等,他们对陈“坛主”的“运镜”之出神入化,待人之真诚及医护之精心铭感于心。上海体育界前辈吉嘉主任曾称赞陈世益是体坛“一代名医”,当不为过。
竞标ISAKOS双年会:三强角逐智者胜
2012年12月初,国际关节镜、膝关节外科、骨科运动医学学会ISAKOS(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Arthroscopy, Knee & Orthopedic Sports Medicine)公布了2017年第11届ISAKOS双年会,按会址巡回原则,将在亚太地区召开的招标规则;据此,中国可参与竞标,陈世益得悉后怦然心动。
成立于1995年的ISAKOS,汇集了世界上96个国家和地区的顶尖外科医生,学会的许多会员是世界重要赛事的CMO和总统的“御医”或著名运动员、艺术家的医官,每两年举行一次的双年会,对举办的城市相当挑剔,以前从未在发展中国家举办过。陈世益是ISAKOS关节镜与运动创伤(中国)教育培训中心主任和该会战略委员会委员,深知双年会在国际骨科运动医学界的深远影响,是显示举办城市和举办国医学发展水平及综合国力的极佳机遇。对中国骨科运动医学走向世界而魂牵梦萦的陈世益,岂肯放弃这一大好的机会。他抓紧时间,到相关部门游说,阐述参与竞标之大义,终于在极短的申办期限内,得到上海市政府和相关旅游、卫生部门与中华医学会、国家体育总局的支持,向国际学会执委会提出了上海参与招标的申请。经过两轮的艰难角逐,陈世益充分发挥了优秀的人格魅力,双年会终于竞标成功。但这只是上海走向ISAKOS大门的第一步,如何保证两年后办成一届成功的全世界骨科运动医学英杰的聚会,让上海经受国际骨科运动医学专家们审视的眼光而赢得赞誉,陈世益自即日起将付出智慧和全身心的精力。
华山论镜誉医坛
陈世益自1980年代中期开始接触膝关节镜,至今已有30年余,他是2000年以来中国运动医学快速发展阶段中关节镜微创技术的开拓者和领军人物之一,是国内最早实施肩、踝关节镜手术的专家之一。他手术技术精湛,手法娴熟,富有创新,被他的学生们称为“神刀老板”,尤其擅长膝、肩、踝三大关节,许多关节镜外科医生慕名前来进修求教。
陈世益把复旦大学视为自浙江大学出道以来的第二母校。在复旦,他完成了博士生学业,感染到与浙大同样浓郁的学术氛围;他把华山医院视为自已成长、成熟和成功的医学基地和“母院”,而对复旦和浙大时怀感激之情和思恩图报。所以,国内外有关专业学术团体和科研医疗机构邀请他担任各种名义的学术职务时,只要有利于提高两个母校学术地位和自已力所能及做些实事时,他都会表示接受,并会特别指出我是浙大医学院的复旦毕业生。至今,他除担任ISAKOS中国教育培训主任、国家卫生计生委骨科内镜专委主席外,还兼任ISAKOS会员发展委员会主席、教育与战略委员会委员、世界内镜医协(WEDA)副主席兼骨关节内镜协会主席、国际前交叉韧带(ACL)研究小组唯一的中国委员、亚太膝关节关节镜骨科运动医学学会(APKASS)候任主席、亚洲运动医学联合会(AFSM)执委、亚洲软骨损伤修复研究会(ACRS)创始会员、美国骨与关节医师协会(ABJS)委员;他在国内还担任中华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候任主委、中国肩肘外科协作组候任主席、中国医师协会肩肘工作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康复医学会骨关节与风湿病分会副主委、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关节镜学组副组长、上海市医学会运动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上海市体育科学学会副理事长兼运动学分会主委等职。作为上海千余名浙大医学校友所信赖和推崇的母校精英人物,陈世益很高兴地担任为校友服务的浙大上海校友会副会长和医药校友会会长,也担任复旦大学校友会医药分会副会长。
善于捕捉机遇的陈世益,以其超常的睿智,运用他在世界医学界的声誉与人脉,自2002年开始,组织由中华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和骨科分会)和ISAKOS联合主办、复旦大学运动医学中心和华山医院承办的“国际骨科运动医学与关节镜论坛(IFOSMA)”,在国际专业学术领域引起热烈的反响。论坛每年举行一届,迄止2015年已连续十二年成功举办了IFOSMA国际论坛,有近450位国际一流运动创伤专家和30多位国际学术组织的主席、副主席出席,邀请50多位大师级人物举办了近300台关节镜手术演示,50多个国家超过8000多人次参加,可谓年年举办,一年胜似一年,交流切蹉盛况空前活跃。“华山论镜”使IFOSMA走向世界,为国际医界所瞩目,同时也大大推动了中国骨科运动医学攀登科学高峰的进程,华山运动医学关节镜外科也成为声蜚国内外的中国品牌之一。
瑞典留学:一博定乾坤
一个人的成功,百分之九十九在于勤奋,百分之一在于天赋,而那是最重要的。然而,这句话还不完善,还要有机遇,那是更重要的。古今中外,凡有大志者必定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勤奋学习,虚心求教和善抓机遇,陈世益亦然。1958年,陈世益出生浙江临海,这位陈家长子,从小受到颇有文化内涵的父亲关于“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告诫而用功读书。高中毕业时他以出色的考分进入浙江医科大学(浙江大学医学院前身),学习了5年,于1982年毕业后留校在附属第二医院,担任骨科医生。
陈世益的家乡临海,有一条通往大海的灵江穿城而过,陈世益天性好动,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除了读书,就是玩水,泡在灵江的波涛之中,不仅游泳技高,还锻就健壮的体魄。他爱好运动,还学了一点拳术,又具有稳健的弹跳能力,所以他成为高中篮球校队的主力。在浙大时,他欣赏一部影片中运动员越过横杆时的英姿而迷上撑杆跳高,在体育老师的指导下,首次试跳便跃过2.5米。经过训练,他在华东地区高校运动会中获得撑杆跳高冠军而闻名全校。他长得英武潇洒,体形高挑,引起女生们的仰慕。时任浙医大校长、浙大医学院第四届毕业生,现任浙大发展委员会副主席的医学教育家郑树和浙大医学院的创始人王季午都知道有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陈世益。陈世益毕业后被择优留校,在浙医大附属二院骨科工作。尽管浙二医院骨科在当时是国内骨科实力强势的单位,但对骨科患者通常还是采取手术切开治疗,然后用石膏固定,经漫长的时间愈合。这种治疗方法很容易引起肌肉萎缩和关节周围组织的粘连,结果骨头长好了,肌体关节活动功能却不同程度地丧失。酷爱运动的陈世益设想,如果这类不幸的事发生在自己或运动员身上,那将是终生的遗憾。在一次业务学习时,他听了一位来访的美国同行介绍国际上兴起的骨科关节镜技术后,非常兴奋而产生许多暇想,希望有朝一日在中国也能实现关节镜技术造福患者。在浙二骨科临床4年后,陈世益于1986年9月考取上海医科大学,接受上海医大和北京医大联合培养的运动医学硕士研究生的教育;之所以选择运动医学,盖源于他自幼对运动的热爱,对“运动”有一种自然的亲切感。
在上海医大,陈世益师从我国骨科先驱李鸿儒,得到中国运动医学创始人之一的范振华和许胜文的亲自指导,许老师的格言对他的人生影响至深,许老师说:“医院是小天地,资源有限,要想成大事业必须走向社会,走向世界,事业的天空会无穷大!”他牢记心中,时时用以激励自已的斗志。 1987年1月至1988年2月,他在北京医大三院运动医学研究所接受训练,任总住院医生,他在中国运动医学权威曲锦域和田得祥先生的指导下,接受运动创伤和关节镜技术的初步训练和实践。
陈世益在京、沪两所著名医科高等学府,得到国内一流骨科运动医学大师级导师的指引,走进中国运动医学的殿堂,掌握了梦寐以求的关节镜先进技术,于1989年踌躇满志地进入时属上海医大的华山医院运动创伤与康复科。
由于当时中国整体医学水平之限和骨科运动医学医疗技术的滞后,陈世益锐志创新,力图实现骨科关节镜先进手术之愿屡屡受挫。经过6年颇似“留守医生”的寂寞和期盼,陈世益终于悟出“坦途在你脚下”,理想必须主动争取的道理。回想自浙大出道13载,多得名师能人指点,也在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深度上下足了苦功,发展运动医学的医疗基地亦已具备,独缺的是自已对先进技术之所以在先进国家能够发展和推广的经验。此时,他想到“人生能有几回搏”的哲言,和浙大竺可桢老校长关于求是精神的诠释:“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单是博学、审问不够,必须深思熟虑,自出心裁,来研辨是非得失,方能把是非得失了然于心,然后尽吾力以行之。”经过深思熟虑,他自出心裁决定远赴欧洲,去瑞典学习运动医学和骨关节镜技术的运用和推广经验。他又回顾了中华民族自1900年开始,美国利用庚子赔款,在美国培养了包括浙大科学先辈王琎(季梁)、竺可桢、胡刚复等和中国医学前辈冯德培等庚款留美学生,成为中国第一代杰出科学家的历史,深知选择国外最先进的技术领域进修取经,是明智之举,而当时被誉称为欧洲关节镜之父Jan Gilquist领衔的瑞典Linkoping大学医学院的运动创伤与关节镜学科,代表了国际的先进水平。从1996年1月开始,陈世益在瑞典如饥似渴地学习和实践运用当时顶尖的专业技术,老老实实地拜欧洲专家为师,1997年他满载振兴中华现代运动医学的激情和掌握的先进手术技艺回国,时年39岁,回华山不久,被破格提升为教授。瑞典之行带给他的是对西方关节镜技术和对医疗体系内涵深刻的领悟和掌控。
骨镜春秋写新篇
陈世益对运动医学关节镜技术的追梦始于上世纪80年代,他在浙二医院骨科工作时就对此萌发兴趣。进入上海华山医院后,梦想更为强烈。但他为使用当时医院陈旧的关节镜不如人意而苦恼。此时,华山医院院长张元芳慧眼识珠,很有远见地全力支持陈世益的开拓精神,推荐他进入上海医学“百人计划”,成为首批培养的上海医学领军人才和上海市运动医学的学科带头人。1998年9月,他师从我国著名手外科专家顾玉东院士,攻读博士研究生。1999年,医院领导果断地将运动医学学科与康复医学科分离,由运动创伤医生与部分骨科医生组合,成立直属院领导的独立的运动医学与关节镜外科,由陈世益主持运作,从而为陈世益发挥聪明才智开创了广阔的前景。
2000年,陈世益得到上海市体育局领导吉嘉的支持,由上海体育局拨款人民币100万元资助华山医院购置了国际最先进的全套关节镜设备,为陈世益所领导的医疗团队大显身手提供了技术支撑。他骨骼肌科研的医疗实践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获2000年第47届美国运动医学学院(ACSM)国际学者奖。ACSM资助陈世益,于2000年5月至9月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进行骨骼肌损伤复修研究和膝关节镜外科技术;2002年1月至6月在美国匹兹堡大学担任膝关节外科与运动创伤注册骨科医生(Fellow);2013年1月-14年1月,他在澳洲悉尼新南威尔斯大学圣乔治医院担任肩关节外科与运动创伤高级手术Fellow;2006年2月,在韩国首尔Madi肩关节专科医院参加为时两周的肩关节镜巨大肩袖手术特别进修;2007年7月任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高级访问医生;2009年任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肩关节外科与运动医学科访问教授,2010年向美国肩关节大师Steve Burkhart教授学习高级肩关节镜手术技艺。经过十多年在世界各国有选择性地学习、实践,陈世益的关节镜手术技艺长足进展形成尽可能地简化与微创,获得最佳手术效果的技术特点,尤其擅长各种运动创伤和膝、肩、踝等骨关节病的诊治和康复,精通骨科运动医学理论和关节镜微创外科手术实践,已进行关节镜手术一万余例,他在国内较早地和系统地开展髌股关节疾病基础和临床研究、骨骼肌和韧带运动损伤后促进愈合研究、人工韧带纳米化研究与治疗、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解剖重建方法改良、肩关节不稳、肩痛、肩周炎和肩袖损伤的镜下治疗。国外医生评价陈世益的骨镜技术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陈世益是863国家重大研究项目“高强韧骨科植入物:国产化人工韧带研究”项目的负责人和973和863子课题的首席科学家,获得20项各级基金支持,拥有中国第一根人工韧带等18项专利,获2006年第九届“吴杨医学研究奖”、2009年“中国内镜杰出领袖奖”、2010年国际内镜杰出领袖奖”、2011年 “内镜微创名医奖”;2014年被邀请担任亚太膝关节关节镜运动医学学会(APKASS)和美国骨科运动医学学会的旅行教父(God father)。从陈世益获奖经历可见,国际骨科医坛密切关注他在国内外医学活动中的创造和成就,说明外国专家对他的熟知和信赖;授予他杰出领袖直至教父这一神职的称号,说明他在国际医学界拥有相当高度的学术地位而为中国医学工作者赢得声誉。
迄止2014年,陈世益在国内外专业学术期刊发表240篇论文,其中有特约评论和SCI论文46篇,主编和参编专著25部,完成58个章节的编写,担任国际骨科界65本杂志排名第一的“美国运动医学杂志”唯一的中国编委,“关节镜及相关外科”(中文版)杂志主编,兼任其他十几家国际和国内专业杂志的主编、常务编委或审稿人。此外,他每年在国内外发表专业学术演说50场以上,担任国内外专业学术会议的组委会或执行委员会主席近20次;培养硕士和博士生50多名,国内外进修医生420人。
展望2015年和农历乙末羊年,陈世益身在华山(医院),心系年会(ISAKOS),情牵丁酋(2017年),他主持力争而来的举办2017年的双年会,也许是他一生唯一一次获得的良机,他将竭尽全身心的精力和智慧,在全国各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之下,力求把这届双年会办成一次令国内外同行满意和能提升中国医学在国际医学界地位的有实效的大会。
“时代进步了,外界对医生医学知识的要求也会提高。每当我奔波参加国内外各种学术会议获得崭新知识之时,我常会感叹医学知识更新如此之快,是否有更好的方法来‘武装’自已,答案显然是肯定的!医生职业的一大特点就是‘终生学习’,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高效的学习和钻研能力,既不人云亦云,更不能‘坐吃山空’,否则耽搁的不光是自己,还有期待治疗奇迹发生的患者。
三人行必有我师。从事运动医学30多年了,依旧发现还有很多知识要及时更新,看到别人的优点就‘拿来’,拿得越多,自已也就越成熟。”(《医师在线杂志》北京2014年第二期卷首语)
陈世益朴实无华的文字,表达了他追求知识和追求卓越的心声。他的学术职务,包括国内外学术团体的兼职不下数十计,但他最看重的是医生和教授,因为他以医治生命为荣,以教授传播先进医学为已任,始终格守救病扶伤,维护生命的职业道德,如此而已。
来源:上海复旦大学校友会,作者:熊家钰(1958届机械)
【拓展阅读】
【大咖医名医介绍】
陈世益:运动创伤和膝、肩、踝等骨关节病诊治和康复国际大家
【所属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人物概述】中国大陆第一位阳台地区运动医学与关节镜领域的最高荣誉“高木渡边奖”获得者,ISAKOS Membership委员会主席(2015-2017)和Program委员会委员(2015-2019)、亚太膝关节-关节镜-骨科运动医学学会(APKASS)候任主席、亚洲软骨损伤修复研究会创始会员(ACRS)、亚洲运动医学联合会(AFSM)联络委员会主席、美国骨与关节医师协会(ABJS)委员。中华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运动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肩肘外科协作组候任主席、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肩肘工作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席、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关节镜学组副组长。
【学术职务】ISAKOS Membership委员会主席(2015-2017)和Program委员会委员(2015-2019)、亚太膝关节-关节镜-骨科运动医学学会(APKASS)候任主席、亚洲软骨损伤修复研究会创始会员(ACRS)、亚洲运动医学联合会(AFSM)联络委员会主席、美国骨与关节医师协会(ABJS)委员。中华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运动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肩肘外科协作组候任主席、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肩肘工作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席、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关节镜学组副组长。
【诊疗特长】临床医疗技术:擅长各种运动创伤和膝、肩、踝等骨关节病的诊治和康复,精通骨科运动医学和关节镜微创外科技术,开展各种关节镜手术1万余例,包括膝/肩/踝/骨关节运动创伤、人工韧带的临床应用。在国内较早并且系统地开展髌股关节疾病基础和临床研究、骨骼肌和韧带运动损伤后促进愈合的研究、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解剖重建方法改良,国产人工人呆的研究与应用、肩关节不稳、肩痛和肩袖损伤的镜下改良治疗,肩周炎发病机理和微创治疗等方面的研究。率先提出“类等长重建”的概念,并通过大宗临床病例随访研究,证实了该观点的科学性和正确性。这一观点的提出,对运动医学领域长期争议不断的话题进行了全新的阐释,在国际和国内同行间引起极大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