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VB的50年,美人如玉剑如虹

TVB的50年,美人如玉剑如虹

哲理人生心灵感悟 港台女星 2018-01-01 21:00:53 234



岳无羞


秉承邵氏理念成立的无线电视艺员培训班,香港小姐(Miss HongKong),香港先生(Mr HongKong)以及亚视所举办的亚洲小姐(Miss asia)都曾为TVB造星系统的形成奠定基础,在TVB尚未没落时,无论是举手投足星光四溢的“明星”,或是毛孔皱纹都会演戏的“演员”,都曾在这个造星系统中源源不断地涌现。


这个造星系统中的许多名词都已变为标志,常常出现在其他影视作品中,逐渐成为普通观众的基本认知。



一、香港明星的“黄埔军校”:无线电视艺员培训班


将明星作为一种商品进行商业运作,使明星的影响力转变为对影视作品的支持,一直是邵氏兄弟公司的重要理念,而邵氏也正是将明星制度贯彻始终的电影公司之一。上世纪六十年代起,邵氏不遗余力地推行着明星制,并提出了“邵氏明星,多如天上星”的口号。


如流水线般的造星方式以及对旗下艺人、导演、编剧的独裁式掌控亦使邵氏面临着危机,当香港的独立制片逐渐取代大制片厂模式时,邵氏至高无上的地位也逐渐被邵氏、嘉禾、新艺城三足鼎立而取代。


不甘屈居的邵氏迅速发现了电视产业的潜在能力,于是在1967年11月19日,利孝和、祁德尊、邵逸夫等人创办的香港无线电视广播公司(Television Broadcasts Limited)正式开业,方才有了我们所熟悉的TVB。


TVB迅速沿用了邵氏兄弟公司的造星制度,并于1971年正式了演员训练中心——即无线电视艺员培训班,取代了邵氏于1961年创办的南国实验剧团。


我们熟悉的郑佩佩、岳华、潘迎紫、狄龙、午马等人均出自南国实验剧团。


而无线电视艺员培训班,则在当时撑起了香港乃至整个亚洲的影视体系,它不但培育出了众多影视明星,也训练出了不少著名导演、优秀编剧、金牌监制。如果要细数无线电视艺员培训班成员,恐怕需要说上三天三夜,仅挑个别而言,以飨读者。


在一期成员中,有饰演过《白蛇传》中“小青”的陈美琪。


陈美琪


有初出茅庐便制作了震惊华人市场的《上海滩》的招振强。


周润发、赵雅芝版《上海滩》剧照


有于1989年第一批回到大陆发展的甘国亮,他与张艺谋、程小东合作,制作了改编自李碧华小说《秦俑》的《古今大战秦俑情》,由张艺谋、巩俐担任主演,徐克负责特效制作,这也是张艺谋首次与香港电影人合作。


在三期成员中,有获得三座香港电影金像奖影帝、两次金马奖最佳男主角,并塑造了很多脍炙人口角色的周润发。


也有刻画了无数草根人物,周星驰的黄金搭档吴孟达。


凭借《岁月神偷》获得第29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奖,饰演过多部香港黑道电影的任达华亦属于艺员训练班第三期成员。


而在四期成员中,则有经常在TVB饰演反角的李国麟。

《天龙八部》中李国麟饰演鸠摩智


更有创造独特“杜氏美学”的杜琪峰,对香港黑帮题材的写实拍摄方式令杜琪峰获得了三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奖、三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导演奖以及两届中国长春电影节最佳导演奖。《黑社会》《文雀》《夺命金》《毒战》等电影皆出自杜琪峰之手。


也有提到TVB时永远绕不过去的潘嘉德。他导演并监制的四部《刑事侦缉档案》历年创收视新高,两部《鉴证实录》开启了TVB法证剧的时代,《冲上云霄》与《On Call 36小时》都是TVB职业剧的经典之作。



五期成员中,有拿奖拿到手软的著名导演关锦鹏。至今仍常常出现在观众视野中的《蓝宇》《胭脂扣》《阮玲玉》《长恨歌》等经典电影都出自关导之手。


《胭脂扣》中张国荣饰演的十二少与梅艳芳饰演的如花


也有奉献了不少金牌绿叶角色的骆应钧,2000版《倚天屠龙记》中的谢逊、1997版《天龙八部》中的慕容博、1995版《神雕侠侣》中的黄药师都由他饰演。


七期成员中有鞠觉亮。


他曾导演了1983版《神雕侠侣》(刘德华、陈玉莲等主演)、2003版《射雕英雄传》(周迅、李亚鹏等主演)、2003版《天龙八部》(胡军、林志颖、高虎等主演)、2016版《新萧十一郎》(严屹宽、朱一龙等主演)以及饱受争议的《孤芳不自赏》(杨颖、钟汉良等主演)。


《孤芳不自赏》剧照


九期成员不必多说,有黄日华、苗侨伟,十期成员有刘德华、梁家辉、徐锦江。


更令人惊叹的是十一期成员,至今仍然可在一些社交网站上看到这样的讨论:“巅峰时期的无线电视艺员培训班是否能和北影中戏一战?”讨论中所主要涉及的便是无线电视艺员培训班第十一期成员。


如代表了一个年代审美标准的影帝梁朝伟。


如缔造了一种喜剧流派的周星驰。


如承包了不知多少暑期档的欧阳震华。


如角色深入人心“可止小儿夜啼”的吴镇宇。


如关礼杰与李子雄。


而在无线电视艺员培训班十二期成员中,则有戏路极宽的刘青云。


有影后刘嘉玲。


有不惧扮丑的“大笑姑婆”吴君如。


有当初“靓绝五台山”的蓝洁瑛。


有从龙套一路演到主角的陶大宇。


有既可以“妙手仁心”也可以“手段毒辣”的吴启华。


十三期成员中有“陈浩南”郑伊健。


也有观众未必听过名字,但却很可能听过声音的配音演员潘文柏。他既是《多啦A梦》中的野比大助,也是《樱桃小丸子》中的户川老师。


十四期成员中有黄德斌与林家栋,以及作为旁听生的甄子丹。


在1984年的改制中,无线电视艺员培训班分为艺员招募、舞蹈艺员招募和司仪招募,培训时间也由原来的一年缩短为三个月,训练后再进行三个月的实习。1984年过渡的两期艺员招募班中,出现了“四大天王”之一郭富城,2009、2010连拿两年视后的邓萃雯,以及邵美琪、黎美娴等人。


《巾帼枭雄之义海豪情》中邓萃雯饰演的九姑娘

《第三类法庭》中邵美琪饰演的韦海怡


在无线电视艺员培训班的一期艺员进修班中,我们可以看到周海媚与黎耀祥。前者饰演的周芷若是金庸口中最偏爱的那一个,后者则凭借两部《巾帼枭雄》与《大太监》拿了三次视帝。

周海媚


黎耀祥


古巨基(三期)、古天乐(五期旁听)、钟汉良(六期)、刘恺威(七期)、林峰(十三期)、杨怡(十三期)、马国明(十四期)、吴卓羲(十四期)、叶璇(十四期旁听)、胡定欣(十八期)等人也都参加过无线电视艺员培训班中艺员进修班的训练。

《冲上云霄》中胡定欣饰演的凌卓芝


有人说无线电视艺员培训班撑起了香港甚至华人演艺圈的半壁江山,这句话绝不过誉,曾经的TVB的确有资本拥有这些“血统纯正”、“忠心耿耿”且演技精湛的艺员,既控制了剧集成本,又保证了收视效应。


然而,自2000年以后,TVB幕后创作人员以及一线艺员的流失已是TVB面临的最直接困境。


上文提到过的许多金牌监制年事渐高,无力承担曾经的工作量,逐渐退居二线甚至离开TVB,而“学徒制”模式下所训练而成的新一代编剧、监制又不够成熟,虽然TVB向来要求员工的工作方向符合市场预期,同时采用集体创作的方式,避免剧本生成带有太多个人的理想主义倾向,但这也造成了大量TVB剧集的商业套路化,很难看到突破性。


同时,一线演员的大量流失亦使无线电视艺员培训班所生成的造星系统难补缺漏。在TVB传统的签约制下,相比于内地,TVB演员收入低,工作量大,每年都有必须完成的作品数量要求。因此在新世纪之后,TVB许多演员纷纷脱离TVB,或转战歌坛、电影圈,或北上至内地拍戏,尽管港陆的文化差异使许多北上的TVB演员未能得偿夙愿,但充满潜力的内地市场、丰厚的报酬以及红遍大陆的一线希望已足够留下众多原TVB艺员——即使他们中许多人接拍剧作的质量并不高。新一代的小生小花无法挑大梁,TVB只能向老将们再三抛出橄榄枝祈求“回巢”并请来一些空降外援,视帝视后与老戏骨“回巢”后虽然可以应付大局,但却又难免陷入翻来覆去都是老面孔的乏味感,外援的面孔固然有新意,但却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观众认同。更何况在经济条件的限制下,还有不少如文章开头所提到的“抠门”事件。


二、门前冷落车马稀:港姐与亚姐


在早年的香港传媒界,其实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


“最能代表香港的,不是尖沙咀的钟楼,不是太平山的老村亭,不是海洋公园,不是大富豪夜总会,而是香港小姐。”(陈洁,香港小姐:一道逐渐黯淡的都市风景线,《沪港经济》,2001)


的确,香港小姐在历届选举中的种种变迁,是上世纪七十年代至今香港的侧面写照。


1973年,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开始承办“香港小姐”这一选秀节目,七十年代经济复苏与“从嬉皮到传统”的道德回归模式完整地体现在了这一选秀节目中。当时的港姐选举提出了“美貌与智慧并重”的口号,高贵端庄几乎成为唯一的选举标准。


第一届港姐冠军孙泳恩的名字在今天听来已不会有太多人熟悉,但在当时却是“前卫”与“勇气”的代名词。现今看来有些保守的泳装设计在当时却引起了极大社会反响。而这位注定要在香港娱乐史中留下名字的女性,参赛的原因仅仅是:“我当时有一个错觉,以为做了‘香港小姐’,我可以终身免费坐巴士和乘船,甚至免费坐飞机环游世界。”


相比孙泳恩,观众可能更熟悉与她同届的另一位港姐——当时仅仅排名第四的赵雅芝。《楚留香》《上海滩》《京华烟云》《戏说乾隆》《新白娘子传奇》等一系列作品都令赵雅芝“传奇巨星”这一身份名副其实,她几乎代表了八十年代话语影视圈的记忆。


1979年,同样在当年港姐选秀中排名第四的红姑钟楚红出现在了大众视野中,后来被奉为“最美艳港姐”的红姑当年只有十九岁,连高跟鞋都穿得不熟练。


1983年,获奖数量足以傲视华语女星,演艺生涯中塑造过各式女性角色的张曼玉,获得了当年港姐的亚军。她是《花样年华》中的苏丽珍,是《甜蜜蜜》中的李翘,是《青蛇》中的小青,是《新龙门客栈》中的金镶玉。


1987年,邱淑贞入围香港小姐评选十二强,被指整容,怒而退赛。但她在同年便签约TVB,并未从此退出娱乐圈,这才让观众看到了《倚天屠龙记之魔教教主》中的小昭,《赌神2》中的海棠以及《愈快乐愈堕落》中的月纹。


1988年,李嘉欣获得香港小姐冠军,因过于美艳而背上花瓶名头,但却丝毫不在乎,坦然道:“即使是花瓶,我也是个好花瓶。”


1989年,容貌不算顶尖的陈法蓉获得港姐冠军,毕业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入行前就读夏威夷大学(University of Hawaii),由于成绩优异,获得多个学术奖项及奖学金的陈法蓉,作为第一位拥有大学学位的冠军得主,令“智慧与美貌并重”这一口号落到实处。


当时间迈入九十年代,香港小姐的评选也走入了鼎盛时期,因此观众看到了袁咏仪(1990年冠军)、梁小冰(1990年季军)、郭蔼明(1991年冠军)、蔡少芬(1991年季军)、郭可盈(1993年)、李绮虹(1994年季军)、佘诗曼(1997年季军)、郭羡妮(1999年冠军)、胡杏儿(1999年季军)。

1995版《神雕侠侣》中李绮虹饰演的郭襄


这一时期港姐出身的女星们几乎都成为了TVB的当家花旦,在TVB经济实力尚好,金牌导演编剧监制层出不穷各领风骚,优良剧作一部一部如雨后春笋的时间段内,这些女星也趁势而起,不仅刻画了许多经典角色,奉献了许多优异作品,也共同构成了TVB乃至香港的辉煌时代。那时的花团锦簇与繁盛艳丽,用“一曲红绡不知数”来概括都还嫌不够。


相比于港姐,参加亚洲小姐的女星们在“戏路”上更显“剑走偏锋”。


1985年,亚洲小姐的比赛首次举办,从最初时的选美标准便与香港小姐不同。当香港小姐强调着“美貌与智慧并重”时,亚洲小姐的比赛却从来不遮掩对噱头的追求。


首届亚洲小姐的冠军得主黎燕珊在得奖后便加入了亚视,三年后与亚视约满,进军电影界。出演过李欣颐导演的《喜宝》,人生经历也似乎与剧中女主角喜宝的轨迹不谋而合。


在《喜宝》中饰演男主角勖存姿的人是柯俊雄,而柯俊雄与古龙被砍,继而染上肝病最终因此病故的“吟松阁事件”密不可分。


同年获得季军的叶玉卿,凭借大尺度的杂志封面与写真集一脱成名成为艳星,这一成功模式也令后来的许多女星跃跃欲试。


1986年,利智获得了当年亚姐的冠军,在三年后拍摄《龙在天涯》时与李连杰一见钟情。



1989年的亚姐选举出现了很多观众熟悉的演员。


获得冠军的翁虹随后便与亚视签约,次年便与沈殿霞在《富贵冤家》中饰演母女,迅速蹿红,之后进入影坛,也走上了叶玉卿成功的捷径——这种举动几乎使她与家庭决裂。在香港电影式微后,翁虹徘徊在亚视与TVB之间,演的角色虽有亮眼之处,但总归以配角与客串为主。



与翁虹同届的万绮雯在1989年的亚姐选举中获得了亚军,随后签约亚视。她最为观众熟悉的角色便是《我和僵尸有个约会》系列中的马小玲,并凭借马小玲一角获得得亚洲电视最佳女主角奖,成为亚视当家花旦。在2012年正式过档TVB后,万绮雯出演了《老表你好嘢》、《食为奴》等剧。



此外,1989年亚姐角逐中还出现了伍咏薇,随后签约亚视。在与亚视约满后,伍咏薇投身TVB,之后在《天地男儿》、《大唐双龙传》、《CIB刑事情报科》中都有精彩表现,亦曾在TVB的万千星辉颁奖典礼中获得多次“视后”提名。



这一届亚姐中还出现了常年在TVB饰演配角的赵静仪。在许多剧中都可看到她的身影,但她却很少饰演重要角色,被称为“TVB十大龙套美女”。1997版《天龙八部》中的阿碧,《宫心计》中的曹掌制,都由赵静仪饰演,相比于她的名字,观众可能更熟悉她的相貌。作为“丫鬟专业户”的赵静仪几乎是每一个看过TVB剧的观众都不可能错过的面孔。



1995年,杨恭如获得亚洲小姐冠军,签约亚视,出演《雪花神剑》中的女主角梅绛雪,随后参演陈可辛导演的《甜蜜蜜》,并凭借方小婷一角获得香港金像奖最佳新人提名。1999年离开亚视,转向内地发展。



1996年亚洲小姐的冠军是陈炜。在她签约亚视后,因与梅艳芳长相相似,分别于2005年《美丽传说2星愿》和2007年《梅艳芳菲》中两次出演梅艳芳,而她本人也从不排斥模仿梅艳芳。而更为内地观众所熟悉的,应是她在于正编剧的《大清后宫》中所饰演的景珍一角。


2012年,陈炜签约TVB,出演《法网狙击》、《枭雄》等剧,并凭借《枭雄》中的“桂生姐”获得万千星辉颁奖典礼最佳女主角提名。在前不久播放的《使徒行者2》中,陈炜饰演覃欢喜之妻姚珊珊。



香港小姐与亚洲小姐的没落已是老生常谈。


1977年港姐冠军朱玲玲嫁予霍英东之子霍震霆,离婚后又于五十岁成为地产富商罗康瑞的妻子,仿佛为许多港姐选手找了一条后路——嫁做商人妇。上文提到的李嘉欣、邱淑贞,以及1986年港姐亚军吴婉芳都嫁入豪门,1993年入围港姐前五名的陈妙瑛、2005年港姐冠军叶翠翠、2015年港姐季军郭嘉文,也都与富商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亚洲小姐自开始承办时,就与“尤物”二字以及其背后所包含的多重意味密不可分。



时过境迁,如果就着TVB五十周年的台庆晚会,再去回顾TVB造星系统下,历届无线电视艺员培训班、历届港姐与亚姐的意绪风流,再去咀嚼这些在影视史上注定留下浓墨重彩的名字,再去翻阅他们戏如人生、人生入戏的经历,也不必过多感慨英雄迟暮朱颜辞镜,只与他们共同见证TVB的起落浮沉,已是最温柔的回馈。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