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是枝裕和如愿拿到金棕榈,日本电影时隔多年重新站上了标榜电影纯粹艺术的戛纳之巅,恰巧前段时间有推送写了日本电影,里面提到了是枝裕和这位导演,有好几位读者留言也推荐了他的电影,毫无疑问,他在今天的日本电影世界,是绕不过去的一个人。
上大学的时候资源有限,他并不是公认的热门导演,大概只看过《下一站,天国》,因为是他早期电影,还带着浓郁的纪录片职业时代的特征,不过已经展现出独特的魅力。他的其他电影大多数是工作以后断断续续看的,《步履不停》的海报有一种独特的魅力,以其做封面的小说至今大多还在各个书店的进门推荐区显眼位置,也许算是近年手绘风格图书封面的代表之一。
因为拿了金棕榈,所以打算集中起来拉一趟片,这两天抽空看了《如父如子》,2013年的电影,其实跟我当父亲的时间差不多重合,当初为什么就没有看呢?
电影的名称日文叫そして父になる,直译的话应该是“然后成为父亲”,句式特别像近年来许多日本电影标题,有点随便,有点只说一半的特殊的文艺感。但是看过以后,会突然觉得,“然后”之前,是一个父亲经历了重新自我塑造的一个艰难过程。
故事看上去有点狗血,讲了两个家庭换错了孩子,当知道时已经都六岁了,两个家庭将如何去面对这一切。福山雅治扮演的父亲所代表的的是典型的日本城市中产家庭,良好的教育和优渥的工作,对儿子要求严格,妻子全职太太,性格温柔,把家庭照顾得很好。而另一家则要市井很多,刚刚见面时讨论的都是如何从孩子抱错的案子中获得尽可能多的赔偿金。当然看多了电影会有预设一定会有反转,的确,慢慢地随着故事的进行,观众会越来越发现市井家庭的爸爸虽然有点二,不求上进,无法让孩子进最好的私立学校,但是却用了足够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陪伴孩子长大。
在这样一个看似极端的狗血剧情下,其实是枝裕和讲了一个特别简单的家庭内核,就是父亲和儿子的关系。福山雅治绝对是该片的主角,他在这个案子中从一个特别自信的社会精英,逐渐感受到父亲身份的一些问题,导演用比较含蓄的手法大概向我们绘制了一个他的原生家庭,父亲强硬,娶了继母,他在成长过程中兴许同家庭也有冲突到出走的过程。这样的家庭背景塑造的人格如何去面对血缘和“亲缘”的矛盾,这是电影着重在表现的事情。
跟早期作品相比,是枝裕和的电影镜头平稳内敛,完全没有太多炫技在里面,偶尔有一些在画面中隐藏的象征(比如片尾父子从两条小道来回镜头交代到最终汇聚),大多数时候都是一个固定的中景镜头,受小津安二郎形成的日本家庭电影审美影响较深。但正是在这样安静的氛围中,让身为父亲的我能够沉浸到角色的世界当中去,经历类似的自我否定和重新建构。
这是一部特别适合让爸爸独自看完的一部电影,里面有特别箴言似的语录,诸如“父亲也是无人能取代的工作吧”,还有一句大概是没有同孩子有过羁绊,就不懂得这一切。
两个小时的电影,特别快,虽然文艺感很足,但是一点也不犯困,演员表演出色亦养眼,爸爸们应该不会觉得看完这部电影是一种浪费时间。作为一个摄影师,全剧中最煽情的一个桥段,是福山雅治扮演的父亲在回看相机时,看到他已经放弃的那个曾经陪伴了六年的“儿子”默默拍摄的他的背影他的睡姿他的生活片段,那一个镜头一点背景声都没有了,能听到拨动佳能相机特殊的声音(那一段也堪称佳能相机感动常在的最佳广告),电影内外的两个父亲都默默无语泪双行。我立马想到了木木从小最爱用相机拍我,从小卡片,到他能操作单反,他用一种效仿继承了我观察世界的方式,而在那个取景框里,他的全部世界就是我们。
那一刻,福山雅治做出了决定,他算是完成了一种父亲的救赎,那一刻,就是电影的标题,“然后,成为了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