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y Winehouse
评星:★★★★★ ★☆(6.5)
风格:Neo-Soul、R&B、Urban Jazz
年代:2006
27岁俱乐部的成员有一个共性:
"人格魅力的影响与他们的音乐持平甚至更高"。
Brian Jones因是The Rolling Stones的创始人之一而一度被翻牌。
Jimi Hendrix世界第一的吉它技术、60s末迷幻摇滚/大麻的代言人。
Janis Joplin几近崩溃的Vocal方式与自毁的生活方式。
Jim Morrison与生俱来希腊人皮囊与气质,像粗犷的古希腊神话中与神抗争的人物形象。
Kurt Cobain追求了一生的"真理",最后选择了追求过程中的一声枪响......
而Amy Winehouse的加入使得整个27岁俱乐部显得格外粗浅,为爱而吸毒为感情而灭亡,这在27俱乐部是多么的不值得一提?
也许并不是这样,Amy那孤高的性格与形象成对比,却是继承了爵士女伶时代的精神中枢。
而Amy则是
"人格魅力的影响高于音乐"的例子。
你会认为Amy像是个来自60s的女子。
从形象到流派最后到台风,也许她生在60s会更大红大紫吧。
评星:★★★★☆ (4.5)
风格:Neo-Soul
年代:2006
Amy Winehouse不是一位歌唱摇滚乐的人,但她确是歌颂摇滚精神的人。
当新千年各类榜单被壕气十足的电音、"我有大金链子、今天睡个大臀B!itch"的嘻哈称霸的时代,Amy的出现必然是乐界的一股清流。(虽然本身并没多"清")
而乐评界正苦苦等待延续Radiohead地位的人出现,Amy仿佛让乐评人们找到了救命稻草,却被乐评人过于着急的捧上了殿堂。
这显然是个错误。而Amy也在成名与感情生活选择了后者,Amy表面上看起来并不像Taylor Swift那般纯天然无污染,但灵魂却是与Taylor Swift完全相反的"Medea"。
她在追求在追求"名与利"和"爱"的选择题上,选择了嬉皮士们才会选择的"爱"。
虽然这个选择让她走向的灭亡,但相信她从未此而后悔过。也并未像希腊神话中的Medea般选择复仇,她的选择是可悲的,热脸贴冷屁股并未让她的尊严得到回报,这种柏拉图爱情带来的结果并不好。
评星:★★★★☆ (4.5)
风格:Neo-Soul、Urban Jazz
年代:2006
但谁又会Care这些呢,最终不过是人们聊天时的话题罢了,时间过去就逐渐淡忘了,Amy留给后人的是一场悲情史。
也开启了又一波病态精神生活的"潮流"。
生日快乐,Amy。
【更多早期音乐推荐 请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音药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