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潘虹的神秘生活

人物潘虹的神秘生活

蓝小姐和黄小姐 内地女星 2015-01-26 11:18:53 183

小时候,黄小姐心中的女神是潘虹,特别是看了《杜十娘》之后,我觉得她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


十五年前(黄小姐从业真的还蛮久了……)刚刚当上记者时,我就打听过怎么样才能采访到潘虹,后来就听一老记者说“你还是死心吧,她特别难采”,那时潘虹已经开始演电影剧了,难道不是联系一下剧组就行了么?老记者说潘虹才不理剧组,接不接受采访要看她心情,二来人家架子极大,说话又阴阳怪气,她就差点被潘虹气死了,“也难怪,过去那么红,是影后,现在只能演婆婆了,心理不平衡就变成这样了。”一个更老的记者这样安慰道。


那时,刘晓庆小姐还如日中天,潘虹给人的印象已经是一个不那么红了的明星,她身上最大的标签就是“独身女人”,四川名导米家山的前妻。


再过了几年,我又模模糊糊在一份颇有份量的娱乐报纸上看过一则重磅新闻:说潘虹的亲生父亲是1950年代“中苏友好”时期的一位苏联专家,所以潘虹的身上有一半的俄罗斯血统,而潘虹与米家山分手固然是因为米家山的绯闻,也因为潘虹在出演《苦恼人的笑》时,与导演杨延晋恋爱,此事被杨妻在上影厂闹得沸沸扬扬,也为她的婚姻埋下了暗雷云云……但这则重磅新闻却完全没有掀起本应有的狂风暴雨,因为最终也不见潘虹出来有任何回应,当然不了了之,正因为这样,我倒对潘虹生出了几分佩服,到底是经过风浪的巨星啊,有心胸,有气度,也真沉得住气。

(上右图为著名导演杨延晋,下图为这一段新闻的爆料人,潘虹的老师上戏教授李志舆以及其太太洪融,而洪融就是杨延晋的前妻,呵呵,呵呵呵……)


再次念起她还得感谢最近微博上流传的潘虹的一篇文章,描写她如何替文革中自杀的父亲送终,大家都在赞叹她的文笔好,开始我以为是她出新书了,谁知只是摘自她一本写于1994年的自传,于是火速到孔夫子上网上买了一本《潘虹独语》,这下看得我目瞪口呆,虽然比不上1995年刘晓庆小姐的《我的自白录-----从电影明星到亿万富姐儿》坦率,但比起2012年林青霞那本干净得像矿泉水的《窗外》,潘虹的自传可谓痛快淋漓,你要想啊那可是在1994年那种极为封闭和保守的年代里呀,潘虹也在书里唐而皇之毫不掩饰地写她的感情生活,不光有和前夫米家山的旧情缠绵,更谈及离婚之后来往的两个男朋友。


一个男友叫“H但几乎不用太猜,根据各种情节表述你就知道那是大画家韩美林,她在书里写了她和他不能在一起的原因“我们都太执迷于事业,谁都不会为对方牺牲什么,我们又都太了解事业对彼此的重要,谁也不会要求对方为自己牺牲什么。”

(潘虹与韩美林以及张贤亮。)


而另一位则是待她无微不至的美籍华人“赛”,他是表姐介绍给她朋友,“是一个到处看世界的人。他是我所喜欢的那种男人,温文,沉着,懂得很多东西,但并不夸夸其谈。这种男人会让人觉得有力量,可依靠。”来往五年之后,潘虹写道“我可以毫不避讳地承认我们是情人,不是男朋友,不是预备丈夫,就是完完全全的情人。”,为什么不婚呢,“今天的我比任何一个时候都更能把握自己,我既不需要去做男人世界里的太阳,也不需要去做他们的点缀。但我必须有自己”,这句文艺得有点绕的话如果翻译成大白话就是当时的潘虹很满意自己的生活,她不再原意改变,而成为某位成功男人的太太显然不如主宰自己生活和命运的女王来得爽。

(这是潘虹对赛的描述,可点开大图阅读文字,有兴趣可以购入这本《潘虹独语》。)


1994年到现在,二十年过去了,潘虹依然活跃在银屏上,私生活却绝迹于耳,我的一位上海文化圈朋友说住在上海的演员我都熟,只有潘虹不熟,她不大接受采访也不大露面,很神秘很难找着。可是如果你真的够细心够关心她,你还是能在网络上看到她繁忙的足迹,她一会在拍戏,一会在购物,一会在成都会米家山,一会儿又在和张国立谈戏,许多死忠粉丝争着和她合影,这其中包括孙俪的母亲和邓超……

(看了这些照片,不难发现潘虹的粉丝遍布圈里圈外,被明星认可的明星才是真正的明星吧。)


她依然很忙很忙,她有自己的朋友圈,旧同学圈,亲友圈,追求者,当年张贤亮就曾经当众表白:“潘虹,我爱你!我知道你不会接受我的这份感情,但我也不会让你去爱上别人,除非爱上了韩美林……”她原来一直生活在爱护她的朋友圈里,张贤亮韩美林冯骥才这一帮来往多年的政协委员们一直常常聚会,在这些聚会上潘虹打扮时髦,笑容甜蜜,像个小女孩,依然是他们的小公主……这真让我大吃一惊,我们常常以一个女人婚否来判断一个女人是否过得幸福,谁都以为在戏里常演刻薄尖酸恶婆婆的潘虹现在一定过得极为悲惨孤独,可是只要你肯认真地看一看听一听,你就会发现潘虹过得相当惬意,有朋友,有事业,有爱好,有当年遍及大陆的影响力播下的行业声誉和敬重,她比大部分60岁的中国女人活得精彩,富足,自由和任性。


为了证实我的判断,我最后终于找到了一位和潘虹拐弯抹脚相识过的人士,你觉得潘虹现在过得快乐么?


伊瞪大眼睛用上海话说:不晓得多开心哩。


她不是很高冷么?


冷个鬼啊,她和你不熟吧,她要是喜欢你,和你熟悉了,她就是地道上海小女人,各种撒娇各种上海菜,嗲嗲的上海话一说浓浓的花雕一喝,看不把你的三魂喝掉两魄……



黄小姐研究完潘虹姐姐之后的感想(仅是瞎想):


1、 看到我们觉得孤独终老的女人其实活得不要太开心,心里好安慰又好羞愧。


2、 为什么我们觉得独身到老的女人就活得不开心呢?这不开心到底是事主说的还是群众们自己猜想的呢?这真是值得思考。


3、 我们总是用自己的方式在设想着别人的生活,真正的生活是怎么样,只有当事人才知道,才有权力评说,所以,别用你的标准去看别人的生活,罗素说参差多态才是幸福本源。


4、 最幸福的生活都不是活给别人看的,最幸福的生活就是偷着乐……



小八卦插播:


东方网报道:

人民文学出版社最近出版的《丹青十字架》,真实描绘了画家韩美林的所作所为。其中关于他对待爱情的段落,较有意思。


作为一个大艺术家,韩美林做了许多“价值连城”的陶瓷,就是靠他画的一匹马或一头牛,也会为他驮来无数金钱。一时,“空巢”的美林,吸引了众多美女,她们有的写来求爱信,有的打来求爱电话,有位节目主持人还把自己从小到大的一套照片完整地送给美林,表明自己从小“天生丽质”。然而,美林在婚姻上非常严肃,不肯随便与女士交往。


画家美林和演员潘虹都是全国政协委员,分在一个小组讨论。那年,刚刚主演过《独身女人》的潘虹,个人生活发生巨变,丈夫与她破镜,她真的成了独身女人。有一次,作家张贤亮在众人面前与潘虹开玩笑:“潘虹,我爱你!我知道你不会接受我的这份感情,但我也不会让你去爱上别人,除非爱上了韩美林……”敏感的记者把这“花絮”抖在报纸上,一时引起人们议论纷纷。


美林与潘虹确实相互很有好感,很谈得来,但友谊不等于爱情。为了避免记者捕风捉影,制造新闻,他们约定有话在电话中讲,轻易不要见面。一次,美林因病住院,潘虹得知欲前往探视,美林在电话里说:“别来,千万别来,否则,明天的报纸上又有‘花边新闻’了!”潘虹沉默良久,叹道:“美林,我活得好累啊,怎么连精神上的安宁都没有?”双方都为不能“光明正大”地交往而感叹不已。


为了不让过多的流言干扰创作心态,征得潘虹的同意,美林写了篇《是朋友不是恋人》的文章发在报上。有熟人问美林:“你与潘虹相知有素,为啥不将友谊发展为爱情?”


美林答曰:“我和潘虹都是搞艺术的,都是事业上的狂人。就像两条平行线一样,不可能相交。我天天画牛画马画老虎,怎么去支持她?她天天去搞电影,拍电影,怎么支持我?形式上的婚姻,柏拉图式的爱情,又有什么意思呢?”


作家陈祖芬回忆到韩美林家作客:

潘虹容易给人冷美人的感觉。不施脂粉而尤其地显着美的品位和美的气质。走近潘虹就感觉着她内在的温存、关爱。两会期间她一直念叨着在上海的谢晋谢导。席间她不停地站起来帮助收碗递盘的,不忍心看着美林太累。有位女工,从厨房端着刚炒好的菜,走到桌边一个一个递给每一个人。美林每每坐不住,也去端来一盘盘的菜,走到每个人身后挨个儿端给大家。我们的身后,常常有一名女工和一名“男工”一起忙乎。


韩美林夫人周建萍在韩美林的个人博客撰文《痛失知己张贤亮》:

四年前,我和美林,还有潘虹,一起去银川看贤亮,下了飞机,只见贤亮亲自开着宝马车来接我们,司机尽管一同前来,但只负责给他停车。一路上贤亮开着车,告诉我们说他刚领养了一个小女儿,小名毛毛,大名孝贤,希望长大了孝顺贤亮。那一次,我们住在他位于西部影视城的四合院里,我和美林住在东厢房,潘虹住在西厢房,过了三天世外桃源的生活,我终于明白了贤亮为何不愿意来北京过都市生活的原因,他在自己的“独立王国”里是多么的自在!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