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电影具备多种节奏功能,比如主观节奏、客观节奏、导演心理节奏和观众心理节奏等等。但是音乐这种形式和电影在节奏上是非常统一的,其它艺术形式就略差一些。音乐可以通过不同的音乐节奏和音乐语言,来表达这些节奏,迎合故事不同的风格、不同的场景。
从某种程度上说,音乐对电影的作用是任何形式都不能替代的。王黎光曾对他的研究生们做过一个实验,为他们放映《加勒比海盗》的同时,将国际声道的声音频道全部关掉,结果不出20分钟,有人就看不下去了。
用影像去驾驭一段非常出色的音乐是非常非常困难的,当这段配乐为某段著名的流行歌曲或古典名曲时,导演更需要非常努力的用画面去突破观众对某些著名音乐片段的刻板印象。相比起来,弱化音乐作品中的旋律部分就显得更加可行。
电影的主题曲和插曲:一般是用来呈现电影主题或精神意义
电影配乐:强化,暗示剧情或铺垫的功能性音乐。
源音乐:荧幕上能看到声源的音乐,比如来源于电视或收音机里的音乐;或在酒吧,演唱会播放演唱的歌曲。源音乐也有可能是主题曲或插曲。
配乐对于电影风格形成的作用因电影主题、类型的不同而有差异,今天小编为大家列举一下四种不同程度配乐的电影,相信看完这个,大家就会明白,为什么有人说“好的配乐几乎是一部电影的灵魂”了。
第一种:音乐本就是电影的主题,或者音乐是电影的必须,自然配乐是电影成败的关键。比如电影《海上钢琴师》
《海上钢琴师》绝对是1999年最不容错过的电影原声带之一,可以和天使爱美丽原声大碟相媲美,也可谓是首首经典。Ennio Morricone以深情飘逸的典雅曲风,又一次掳获观众与乐迷的心。Playing Love作为专辑中的一首,将主题由遥远的怀念,变化出开阔飞扬,闪亮兴奋的神采,以灿烂兴奋的神采揭开了一个传奇故事的序幕。
第二种:电影本身很出色,配乐对电影起到的是锦上添花的作用,比如电影《冷山》。
该片的配乐风格一急一缓,一激荡一柔情,整部音乐波澜起伏,纯音乐方面,伽伯瑞,雅德融合钢琴和管弦乐,将人物个性中一种内柔外刚的张力展现得淋漓尽致,妩媚的音色营造出一种对过去的缅怀和反省的思绪,
第三种:用配乐用的很出色,失去配乐电影会失色不少。例如王家卫导演的《花样年华》
主题音乐“Yumeji's Theme”源自铃木清顺的电影音乐“梦二”,由梅林茂作曲,伴随着男女主角邂逅反复出现。诱人的华尔兹和弦乐的整体处理,象征着两性激情与守旧相冲突的矛盾;片中的戏曲片段皆来自名家的历史录音,京剧着名老生谭鑫培的代表作《四郎探母》及《桑园寄子》的细腻唱腔自成一格;粤剧《西厢记》之“红楼会张生”、越剧《情深》和评弹《妆台报喜》均是描写两情相悦、却又旁敲侧击的男女情事。没有这些精彩的配乐,电影应该会失色很多吧。
第四种:电影是好电影,配乐对电影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因为导演拍片对用音乐很吝啬。这类电影多见于日韩,比如金基德的圣殇。
毋庸置疑,电影配乐的创造过程与普通作曲是有很大差别的,电影配乐与它不独立,需要与画面、剧情等电影中的具体形式相结合。乐曲和剧情需要关联度。
下面搬运许鞍华导演谈与日本著名音乐家久石让的合作的一段话:“久石让先生会先让看剧本,跟我编剧交谈,在《姨妈的后现代生活》拍摄过程中,他前来探班,了解我们的工作情况,拍摄完成,我把电影初剪版本配好日语字幕给他看,他做好一版音乐就拿过来讨论,再拿过去修改,如此反复过程.......”
所以说,一个好的配乐,不能独立于电影之外,配乐师要足够了解电影剧情,不光要精通乐理知识和到位理解乐器,更重要的是要有有效的共同能力,还要慎用参考曲。
电影的风格不由电影音乐决定,但是电影音乐却极大地提升了一部电影的感染力,好的电影配乐在听觉上的渲染效果极佳。归根结底,配乐是要服务于画面,为叙事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不能喧宾夺主,电影的主题曲和插曲俨然是一种独立商品,在宣发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电影与音乐,是我们永远不能放弃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