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研学第五日】重走古老商路,探寻丝路文明

【丝路研学第五日】重走古老商路,探寻丝路文明

宁波市惠贞书院 港台男星 2018-08-16 11:30:22 336

宁波市惠贞书院丝路研学第五日

重走古老商路,探寻丝路文明


        8月14日,惠贞书院丝路研学夏令营继续他们的征程。今日天公作美,阴而有雨,清爽舒人,全然没有大漠的酷热与暴晒,正是领略大漠风情的绝好时机。 鸣沙山,因其沙砾的特殊蜗状结构使气流扰动而发出响彻千年的“沙鸣”声而得名。月牙泉,便是卧在其中的一片绿洲。沙泉共鸣,泉沙共生,他们一起穿越历史的隧道,将美景展示在营员们的眼前。大漠表面沙块板结,光滑平静,望去如同一匹巨大绸缎伏在周围一般。脚下的沙子也如丝般顺滑,干净。用手轻拂,它们便轻盈地飘落,不留一点痕迹。 登至山顶,往下望去,便见得了月牙泉的全貌。但见一轮弯月似的青色玻璃,镶嵌在沙洲之中。天边微光照耀,泉水清明,洗如明镜一般。泉中倒映着绿荫,也倒映着数千年来丝路上的点点滴滴。我们迈着历史般凝重的脚步融入其中,仿佛看见因月牙泉而欣喜的奇装异服的古商队,听见远处传来的不息的驼铃声,嗅到了这里千年来的不灭的感动与希望。


        九层塔朱门金顶,诉说着飞天的传奇;千佛洞熠熠生辉,彰显着敦煌的魅力。这一人类的精神绿洲、沙漠瑰宝,孕育了令无数人痴迷的敦煌学。窟中魑魅小鬼,面目狰狞;天王罗汉,各显神威。灿烂的壁画,不变的色彩,使拥有1652年历史的莫高窟永远辉煌着。大家被莫高窟的庄重盛美所震撼、折服。但陶醉的同时,也为莫高窟在1904至1925年所遭的劫难与掠夺而痛心疾首。


撰稿:颜语 潘思哲 王子仁 李世源 沈哲宇


研学日记

潘思哲:

         一场雨惊醒一帘幽梦。天生热情的敦煌今日似乎有失往日的生机,淅淅沥沥地下起了细雨。虽然此刻的敦煌与想象中有些偏差,但是依然无法阻挡我们驱车前往鸣沙山月牙泉的步伐。

        鸣沙山,顾名思义,是会发出鸣声的沙山。它的沙粒呈蜂窝状,一经风吹,互相碰撞,便发出类似飞机的轰鸣,由此得名。初见鸣沙山之时,只望得“沙”峰连绵,而游人颇多,可配上丝丝的凉风,竟生出份荒凉。天公不作美,致使骆驼和滑沙项目均不开放,我们只得徒步沿沙路向上攀。看似简单,可当我们操作起来却是力不从心。沙子很软,每向上跨一米会被沙流冲的陷下半米,坡面又非常陡峭,因此异常消耗体力。万幸的是,再彼此的鼓励和坚持之下,我们一行4人成功登顶,并在背面的山上画出“HZSY”的字样,成就感油然而生。在顶峰的视角看月牙泉非常秀丽,这片沙漠里的绿洲也是年代久远,保存良好,堪称奇迹。

         关于久仰的莫高窟,此次的游览时间紧迫,游人拥挤,存在不少遗憾,但时隔千年的惊艳仍是锋芒毕露。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第148窟。洞窟内的光线昏暗,入口处的石像也是积尘深厚,但其精细的雕工不难看出,连脚掌上的筋络都刻的棱角分明。窟内是一尊卧佛,佛语称涅槃,意为经过长时间的睡眠来达到超脱生死的最高精神境界,寓意深重。窟顶密集地分布有佛像,像是在守护着那尊卧佛。

        疲惫一天后的夜晚将至,愿伴着虫夏之梦,去迎接明天新的开始。



周子扬:

        今早吃过早饭,我们便前往鸣沙山月牙泉景区,想象一下在茫茫沙海中存在着一个天然存在的月牙形湖泊,这是何种奇迹呢?另外,我们居然碰到了在大西北十分少见的大雨,这给本来酷热难忍的沙漠送去了一阵清凉。雨中的沙漠,同样别具韵味。

         刚踏入沙漠,我就大吃一惊了。原来沙子是这么的软,走到上面很舒服。由于有雨,骆驼刚开始不能使用,我们不得不自己爬上鸣沙山山顶,这可真是一个考验!由于沙子的松软,我们走一步会滑下去两步。所以知道我大喘粗气、即将精疲力尽时,我终于登上山顶,欣赏到山下美景,我顿时感到之前的努力是值得的。

         中午吃过午饭,我们便来到莫高窟参观游览。来莫高窟的游客很多,我们排了将近一个小时的队才进入景区。刚参观了第一个洞窟,我就被莫高窟的艺术震惊了:雕塑惟妙惟肖,十分庞大;雕塑上的色彩丰富而鲜艳。莫高窟是四大石窟之一,以壁画为主要特点而闻名中外。虽然壁画非常震撼,但还是有很多让人遗憾的细节。比如很多壁画人物的脸都被人为破坏了,在壁画上还能看到一些游客不文明的留言等等。听导游介绍,莫高窟内本来有5万多卷古人流传下来的古籍,但因为疏于管理,很多古籍被中外文物贩子们盗走,最后只有很小一部分被国家收集起来,让人唏嘘不已。我想文物保护不仅仅只是国家的事情,更要靠我们公民共同维护的。我们要树立文物保护意识,让我们的子孙后代都能看到流传千年的稀世珍宝。


王子仁:

         从熟睡中醒来,窗外依旧泛着星。我们草草吃完早饭便驱车前往鸣沙山月牙泉景区。鸣沙山的沙子细小柔软,踩上去并不会发出声响。鸣沙山高峻而陡峭,松软的沙子加上雨水使得我们每向上踏上一步就会往下滑半步,所以为了方便游客登上山顶,沙子上建有供人攀登的梯子。随着梯子慢慢登上山顶,月牙泉便渐渐显露出来。月牙状的湖泊在云朵的映照下变得如玉般晶莹透亮,恰如其名,它如月亮一样在金黄色的沙漠中格外鲜明亮丽。山顶上舒爽的凉风夹带着轻柔的雨丝,拂在脸上给人以清凉之感。只可惜大风吹过时我们并没有听到沙子与风敲击而发出的鸣响,这或许算是我们来鸣沙山所留下的唯一遗憾吧。

        爬完鸣沙山,赏完月牙泉,我们一行人去往敦煌莫高窟这佛教艺术圣地。

        敦煌莫高窟作为中国四大石窟之一,以其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前往莫高窟观赏的人很多,每个洞窟口都有黑压压的一群人在等待。洞窟里的佛像高大雄伟,佛祖脸部圆润,时刻保持着和蔼慈祥的微笑。佛像两边的侍卫个个凶神恶煞,怒目圆睁,给人以强烈的压迫感。壁画规模庞大,颜色鲜艳丰富,窟顶布满彩绘的佛像,各不相同,栩栩如生。修建洞窟的巨大工程量和其精细丰富的建筑令人佩服。

        因为连绵的小雨,我们不得不放弃野营的打算去住宾馆。这里靠近树林,虽和沙漠里野营有所不同,但也是别有一番风味的了。


刘姿含:

       第五天。

     今天的行程满满,上午在鸣沙山月牙泉,下午去了艺术圣地莫高窟。

        到鸣沙山时下着雨,我们撑着伞,走在沙地里向上,每踩一脚,沙子就在我们脚下不断地下漏,下漏,脚也会随之下滑,令我有点不安。鸣沙山上有很多脚印,陡坡缓坡都有各种路线上山,我挑了一条人多又较缓一些的路上山,可是就算这样,同时与风雨作斗争的我也爬得两腿发麻,筋疲力竭。终于挣扎着上了山头,回头一看,一泓如新月般的泉水映入眼帘,配上泉边的黑瓦白墙,美极了,终究是没有辜负我的努力和坚持。

莫高窟着实让我惊奇,不仅因为这儿游人奇多,而且与我想象中的不同。我总以为莫高窟是一条山洞,洞壁上有壁画。可今天真正见到了才知道它是由一个个山洞组成,洞中的佛像极精细,壁上的画由于年代久远和一些其他原因颜色脱落了,即便如此,也依旧能想像出初建成时的辉煌和绚烂。

        晚上我们在农家乐住下,一想到明天就要离开,就有些不舍与惆怅,敦煌,你我的下一次见面,不知是什么时候了呢?


崔垚:

        八点半,我们踏上征程。

       首先是鸣沙山和月牙泉,鸣沙山是多座由沙子堆积起来形成的山,因在风吹过时会发出声响而得名。由于早上下雨导,导致天气寒冷潮湿,这真的是我第一次在大白天的沙漠差点被冻死。为了找刺激,我们选择了上山最陡的一条路,一开始精神满满地往上冲,到一半就有些疲惫,不得不坐下来休息。再往上走到差不多2/3的位置,我已经有了一丝眩晕感,胃也有些不舒服。在坐了不短的时间后,看看沙山之巅,又有了一丝动力,往上拼命地冲了一会儿,总算是一步踏到了平地上。俯瞰下面的月牙泉,真的如同一弯新月,夹在几座山之中。如果不是上了沙山之巅还真的看不到如此的景象,阳光总在风雨后啊。

         下午,我们来到了驰名已久的敦煌莫高窟,本来预计可以看四个窟,却由于排队的人太多而只看了两个,不愧是赫赫有名的莫高窟。第一个窟中只有一尊大佛,第二个窟中倒是有不少的壁画,可惜我感觉不到什么美感。再然后,我们去看了陈列馆,感受到了莫高窟的历史。

沈哲宇:

        今日早晨,鸣沙山和月牙泉的奇幻之景有如梦一般地映入我的眼中。沙泉共存,泉沙共生。这一特殊的景致,乃是大漠上的近地气流循环所导致的。并且此处的沙漠表面极易板结成块,这便不容易运动或滑坡。之所以叫鸣沙山,是因为其中的沙子多为蜗状结构,近地风吹过,就会引起气流扰动产生如笙一般的声音。月牙泉自不必多说,这一精致而宝贵的弯月型的“明镜”,静静的倒映着古往今来的一切。当我踏上这片沙漠,感觉脚下皆是历史。这大概也是为什么每一步都走得很艰难的原因吧。好不容易登上山顶,向下眺望,前面是荫荫的绿洲,后面是绵亘的大漠。耳边想起沙地越野车的轰鸣与连队的驼铃。这感觉,真好。 而莫高窟所带来的震撼,又是和上者完全不同的。文化的冲击与融合,在这里展现得淋漓尽致。来自丝路上各个古国的画匠,都把他们的智慧与记忆,凝聚在这些小小的洞窟中。壁画虽历经千年,但他们的色彩依旧鲜艳,浮雕依旧传神。在斑斑驳驳的痕迹中,敦煌莫高窟的历史也浮现在脑海中。从盛极一时到渐渐衰弱,展露头角到惨遭掠夺。各路人马也各显神通:王道士,张大千......可以说,莫高窟的历史,就是中国历史的一个缩影。现在,这沙漠瑰宝再次回到了我们的手中,而这一次,我们要好好把握住它。来到住处,休整一番,像往常一样期待着明天。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