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介 | 吴宗宪教授《犯罪心理学总论》

新书推介 | 吴宗宪教授《犯罪心理学总论》

转型中的刑法思潮 港台男星 2019-01-22 13:53:16 418



作者介绍

吴宗宪,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犯罪与矫正研究所所长、社区矫正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犯罪学学会副会长、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监狱工作协会常务理事和学术委员会委员。

吴宗宪教授撰写的专著《犯罪心理学总论》近日已经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本书为32开平装本,共8章810余页,56万余字。正文前有“序言”,正文之后有“主要参考文献”“术语译名对照表”“人名译名对照表”和“后记”。本书的ISBN为978-7-100-16523-5。


本书是吴宗宪教授学习和研究犯罪心理学30余年的一个小结。作者自20世纪80年代初读本科时开始接触犯罪心理学,并且以过失犯罪的心理学研究方面的学位论文获得法学学士学位。此后一直关注和学习犯罪心理学。1986年7月在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获得硕士学位后,留校担任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系犯罪心理学教研室教师。1986年9月至1987年7月,在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学习一年心理学课程后,开始讲授系统犯罪心理学。1992年至2006年在司法部预防犯罪研究所工作期间,继续从事犯罪心理学方面的研究工作。2006年调入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后,重新讲授犯罪心理学。目前,作者担任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二级教授,犯罪与矫正研究所所长,社区矫正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师范大学中美刑事司法心理学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犯罪学学会副会长、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副会长等职。


吴宗宪教授撰写的《犯罪心理学》分为“总论”与“分论”2册。总论部分系统地论述了犯罪心理学的基本问题、发展历史和基本原理。第一章论述了犯罪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主要特点、学科范围以及方法论等内容。第二章论述了犯罪心理学的历史发展和目前状况。其余各章论述了犯罪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学说,包括已经形成的典型理论、导致犯罪心理产生的各类犯因性因素、犯罪心理的形成机制和表现形式、犯罪行为的产生机制和变化情况、对于犯罪人的理论研究成果等。本书在分析论证中提炼了一套犯罪心理学概念,阐述了诸种新颖独特的观点,比较充分地反映了国际社会犯罪心理学研究的丰硕成果。研究方法上特别突出心理学特色,淡化社会学倾向,注意到促进犯罪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融合。本书具有体系完整、内容新颖、论述深入、中外贯通的著述特点。


本书目录如下:

序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犯罪心理学概述

一、犯罪心理学的基本概念

二、犯罪心理学的特点

三、犯罪心理学的范围

四、犯罪心理学的目标与任务

第二节 犯罪心理学方法论

一、概说

二、犯罪心理学研究的特征

三、犯罪心理学方法论原则

四、研究步骤与研究方法

第二章 犯罪心理学的历史与现状

第一节 早期的犯罪心理学思想

一、中国古代的犯罪心理学思想

二、西方国家早期的犯罪心理学思想

第二节 现代犯罪心理学的诞生与发展

一、现代犯罪心理学的诞生

二、现代犯罪心理学在国外的发展

三、现代犯罪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

第三节 当代犯罪心理学的状况

一、外国犯罪心理学的状况

二、中国犯罪心理学的状况

第三章 犯罪心理学的主要理论

第一节 概述

一、理论分类

二、基本共识

第二节 个人型犯罪理论

一、生物型犯罪理论

二、精神分析学理论

三、认知发展理论

四、理性选择理论

第三节 互动型犯罪理论

一、不同交往理论

二、社会学习理论

第四节 整合型理论

一、犯罪与人性理论

二、多学科整合型理论

第四章 犯因性个人因素

第一节 犯因性心理因素

一、犯因性本能因素

二、犯因性动力因素

三、犯因性人格因素

四、犯因性个性特征

五、犯因性感情因素

六、犯因性认知因素

七、犯因性变态心理

第二节 犯因性生理因素

一、年龄因素

二、性别因素

三、遗传因素

五、神经生理学因素

六、生物化学因素

第三节 其他犯因性个人因素

一、犯因性早年经历

二、犯因性生活方式

第五章 犯因性环境因素

第一节 犯因性家庭因素

一、不良的父母养育

二、破裂家庭

三、不适当的家庭互动

四、家庭成员的犯罪行为

第二节 其他犯因性环境因素

一、犯因性学校教育

二、犯因性社区环境

三、犯因性交往因素

四、犯因性传媒因素

五、犯因性经济因素

六、犯因性执法因素

七、犯因性物质影响

八、犯因性自然环境因素

九、犯因性制度因素

十、犯因性宗教因素

第六章 犯罪心理的形成与表现

第一节 犯罪心理形成机制

一、概述

二、犯罪心理形成的发生机制

三、犯罪心理形成的过程机制

四、犯罪心理形成的互动机制

五、犯罪心理形成的差异机制

第二节 犯罪心理的表现形式

一、概述

二、反社会性

三、犯罪性

四、犯罪人的心理状态

五、无意识犯罪心理

第三节 犯罪动机

一、概述

二、犯罪动机的相关概念

三、犯罪动机的主要功能

四、犯罪动机的形成模式

五、犯罪动机的表现形式

六、犯罪动机转化

七、无意识犯罪动机

第七章 犯罪行为的产生与变化

第一节 犯罪行为产生机制

一、概述

二、犯罪行为及其特点

三、犯罪行为产生过程

第二节 犯罪情境

一、概述

二、犯罪情境构成要素

三、犯罪情境的功能

四、犯罪情境与犯罪心理互动模式

第三节 特殊犯罪行为的机制

一、犯罪置换

二、犯罪过剩

三、激情犯罪

四、无明显动机犯罪

五、重新犯罪

第八章 犯罪人

第一节 概述

一、对犯罪人的比较研究

二、少年犯罪人与非犯罪少年的比较

二、犯罪人与神经症患者的比较

第二节 犯罪人分类

一、概述

二、若干重要的犯罪人分类

第三节 慢性犯罪人

一、概述

二、慢性犯罪人和急性犯罪人分类

三、沃尔夫冈等人的慢性犯罪人调查

四、慢性犯罪人的早期特征

五、慢性犯罪人的不同类型

主要参考文献

术语译名对照表

人名译名对照表

后记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