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青少年足球职业化道路入门攻略(第一章)—送给我关心的人

浅谈中国青少年足球职业化道路入门攻略(第一章)—送给我关心的人

南山子明大杂谈 港台男星 2017-09-20 00:44:26 370

一直都有谈一谈这个问题的想法,也一直在犹豫,我的个人经历确实给我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虽然有一部分因为尺度原因不能写,另有一部分因为人情世故不能写,但能聊的东西依然太多太多。中国足球为什么不行?这是一个我读书以后一直陷入长拷的问题。毫无疑问它是一个big problem。作为一个有过专业化道路经历而后又从事科研工作的人,我站的角度和所有人都略有不同。比较客观的说我是有一些结论或者说较为合理的改进措施的,但我没有这种愿望或者说是野心从全局上去描述它,只想从细节上给大家(特别是没有经历过体育圈子,不大了解体育圈子思维方式的知识分子朋友)一些真正有用的建议。起因主要是近年来,随着国家的重视,职业联赛的回暖,足球热情的回归,很多人希望自己孩子能尝试走一下职业化道路(有些自己是球迷,有些是孩子喜欢),甚至有些球迷朋友的娃还没有出生就有这样的设想,我能给出自己的一些建议。当然,我不是权威,事实上即使是权威也不用迷信,毕竟连弗格森这样的青训专家,也有看走眼的时候(即使在圈内,看走眼也不是一个小概率事件)。其实写这个东西还是有些敏感的,一不小心就会得罪人,我也尽量做到点到为止。但总要有人抛砖引玉,权当作为一个参考,肯定是有益的。

 

       做任何一件复杂的事都是一个系统工程,培养孩子踢球更是如此。需要从多个维度考察权衡,我从可能性与地域影响,球队与教练,孩子与家长这三个角度来说一说,虽然这么分,实际上我也很为难,因为它们三者的耦合程度实在太高了,所以有时候会穿插的说,没有那么明显的界限。本篇是第一章,只讨论可能性与地域影响。

 

1.1中国职业化足球运动员~万中无一的人才


       我知道那么写肯定会被球迷朋友骂,黑客帝国中邹兆龙演的角色曾经对尼尔说过这样一句话,只有交过手后才能真正了解一个人。我曾经在自己水平处于巅峰期,还能踢两脚球的时候和一些未来踢上职业联赛的球员在不短的时间内一起训练过,其他一些在比较正式的比赛中也交过手,他们在那种程度的较量中表现出来的能力让我钦佩,还有几个当时的现役球星给我开过几次小灶,对他们根本未尽全力时所展现出来的能力我更是大写的服字(详细见第二章,2.8开小灶,珍惜给予的附加效应)。相比之下,我自负一些,可以说自己踢得不够好,谦虚一些,可以说自己不怎么会踢球,作为过来人,我知道他们经历过什么样的竞争,委实非常非常难得,所以,读书后一般不和一块玩球的同学、同事和朋友一起看国足比赛,因为他们有资格骂任何一个国脚踢得臭,而我觉得自己没有资格骂任何一个还在踢球的中国球员,更勿论他还是中国国家队队员了。为了避免尴尬,也就只好忍痛放弃集体活动了。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先泼泼冷水,用当年教练和我说过的话原封不动的送给大家,踢足球就是一个爱好,锻炼锻炼身体就行了。从今天来看,这句话只有对极其少数的人不适用。有人问我,孩子几岁就开始练球合适,踢上职业联赛的可能性有多大?第一个问题是个常识,自然是越早越好,最好可以从幼儿园就开始。从前02二线有两个组织中场,场上思路都很清晰,替补在训练中还常有神来之笔的直传和转移等等,但内行一看拿球做动作的感觉总是比主力差一些,后来听他们一个以前的队友说,一个是小学高年级才开始练的,一个是幼儿园就开始练了,能一样吗?基本功的扎实程度是取不了巧的,越早练肯定没错。对于第二个问题,碍于人情社会的特点,我总是很不老实说希望不是太大,其实我内心的想法是踢上的可能性几乎为零(敲黑板!!!上过大学,学过概率统计的童鞋都知道一个基本事实,概率为零的事件绝不等于不可能事件!!!两者是不等价的!!!)。什么?没错,你没听错,就是零!为什么那么说?就借着这个问题下面会结合地域这个角度开始聊下去。

 

    地域影响:足球界的区位优势。对于每一个哪怕内心有一丝一毫送娃走职业化道路愿望的虎妈虎爸,都对张玉宁老爹卖上海八套房最后送子赴欧踢球的故事耳熟能详。地域对最后水平特别普通的青少年球员影响不是特别大(参考前面概率论),但对于已经达到,接近达到或者直接进入二线队水平的精英球员差别就很大了。下面分别论述:

 

1.2 不考虑复杂度的金字塔效应模型

 

    以我所在的陕西省为代表举个例子,首先回到以前职业联赛初期炮灰最少,培养出精英球员最多的少体校制度(职业化后,少体校制度的塌方是当前中国足球青训青黄不接的重大原因之一,详细见第二章,2.2口碑与风格,后体校时代新平台的抉择),入选陕西省队可能有40个队员,年龄分布从18岁到35。那么即使所有球员都来自陕西本省,且都由省青年队来输送,每个年龄组只有23个人能够入选,省青年队每个年龄组也有40人的编制,那么这个集结本省青年精英的队里居然只有十分之一左右的人能进入省队,你就知道难度了。陕西有十个地级市,每一个地级市体育局在竞技体育方面的终极任务就是参加省运会,四年一届,三大球由于其特殊性,很多地方都是一块金(奖)牌算三块的,参赛队伍分甲乙两组,譬如8990年是甲组,9192是乙组。10个地级市的市队捉对厮杀,成绩都是体育局业绩考核和绩效发放的标准。所以各个队伍是非常重视的,水平也相对不错。事实上一些不错的市体校和省体校的整体水平差距也就西甲保级队和西甲上游队的差距,是可以打一打的。一个年龄组每一个队满员就算40人,共400人,这还不包括华阴,杨凌这样的县级市也有体校队可能汇合渭南,西安这样的大市参加比赛。满打满算该年龄段各市队总数应该有500人左右,在纯粹专业足球时代,能去少体校都是要选一选的,因为那个年代大家都吃的是公家饭,当时高考没有扩招,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是上不了大学的,即使踢不上省队,少体校中专毕业下来从事基层教练工作,或者当个小学,中学体育老师,蛮不错的。更好一点上个体院说不定还能当大学老师,那自然是极好的,我在上海的教练秦指导入选过国奥队,原来在浦东队踢球,他本人就是复旦大学的体育老师,有一次我在办公室看到他给我们写训练大纲之余还在给大学生备课,一问之下才了解。所以那时候家长对于能走专业运动员道路是一点都不排斥的,从小选材要求就很严,在小升初前选的人都可以称的上是百里挑一,比如会看一看家长的身高,看一看娃筋骨好不好,跑的快不快等等,绝对是有门槛的,就和高新一中一样,入门时本来选的就是尖子,就这样先天条件,从中学起真正进入专业圈子后,一个年龄段也只有1%的可能性才能进入省队...职业化开始后,足球学校,培训机构,俱乐部梯队,一夜之间全部都冒出来了,这里面良莠不齐,大多数最需要的是钱,喜欢足球的,有钱的,管不住娃的,怕娃学坏的,甚至已经是社团的人的,都来了,以足校为例,当年我踢球那会全国有几百所,1112岁小孩一个学校平均一二百人,算算总共多少人吧。各个年龄段那个成材率,绝对低于一万个人中选一个。和升学一样,不仅比拼的是娃,也是家长之间的竞争。只是严酷程度上升了三到四个数量级而已。在冲入世界杯前最火热的几年,三线队都是红海了,二线队都是血海了,能进一线真的是天之骄子了,这个一点都不夸张的。

 

1.3当考虑把足球作为一种职业时的地域性因素

 

对于达到二线水平的精英人士(注意,这里谈的是水平达到阈值的球员,不是不大会踢的球员,也不是像武磊这种最顶尖的球员),地域的差别可就大多啦,拿我最熟悉的上海足球为例,目前,它有上港和申花两只中超球队,申鑫一只中甲球队(这个球队第二章会重点提一提),可能还有二三只乙级队,高铁半小时外的苏州,有一只乙级队,高铁一个半小时的南京,有一只中超球队(江苏苏宁),可能还有一两只乙级队。高铁往另一个方向走一小时外的杭州,还有一只中甲球队(浙江绿城),可能还有一只乙级队。在远比陕西省小的地方聚集了10只左右职业队,而目前整个陕西省只有今年成立的一只乙级队长安竞技。如果你在华阴少体校踢得不错,和你在西安长安竞技梯队踢的不错,和你在上海踢得不错会是完全三种不同的职场生态。哪怕只看眼界就完全不一样,你要和高手过招,才能准确预估自己处在国内同年龄段什么样的位置,因为就算你只爱大西安,只想去长安竞技,如今的你也是和全国的球员在竞争!这是一个大的竞技场,没有包间的,这也不是踢野球,觉得别人实力过强,怕被揍成小孩,不跟他玩就是了,当年有些球员都是在小地方觉得自己踢得不错,出去比赛后球场上被对手大比分打醒,认识差距后才在训练中有的放矢,水平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这里没有什么宁当鸡头不当凤尾的,只有华山一条道。另外即使再抛弃教练水平,比赛机会等极为正相关的因素,就单单论留给你的位置数量也不是一个数量级。也许有人会说,那上海那样的城市竞争对手也多的多啊,位置总量按球员数量比例来说也没有增加多少啊,这话道理上是没有错的。不过你没有想到另一个问题,类比于找工作,对于一个有一定竞争力的人来说(注意,这个是讨论的前提,最后再强调一次)。北上广深的工作机会肯定比其他二线城市多,虽然它的人口基数可能是二线城市的三到五倍。譬如你是搞无人机的,在贵州可能只有一家单位,这家觉得你不适合,不要你,你就没戏了,要想留在贵州发展就只能绝了干无人机的念头。虽然上海竞争的人多出太多,但它有二十家,你的希望大大增加,毕竟企业除了共性以外还有个性,每一个公司文化不同,也许十八家对你不感冒,但第十九家你的技术特点他们正好有些感兴趣,第二十家老板和团队都觉得你特别合适也说不定啊……到时你的机会就来了。球队亦是如此,每一个教练和总经理喜欢的队员都是不一样,所以你会看到职业联赛中很多你认为不错的队员都上不了场,机会多了碰到赏识你的人可能性就大,踢球是最浪费不起时间的事,所以,我强烈建议,对于娃已经踢得不错,本人亦有强烈意愿,家庭止损能力较强的家长,可以尝试多为孩子创造一点更为理想的环境。

 

1.4鼓励的话~个体发展的独特性和非稳态性

 

       泼完冷水后,说说正能量,一件事难不难和谁做有极大的关系,再难的事,有些人他就是天生的高手,比如黄埔三杰之首蒋先云先生,黄埔军校是英杰汇聚之地,但入学考试,各科考核,他总是第一,后来国共分家他跟着党走,老蒋还对他念念不忘。再举个接地气的例子,比如100跨栏,天赋一般的人训练的再科学,再刻苦也难以跑进12秒,对刘翔来说,跑进12秒并不需要训练的多么科学多么刻苦。足球也是一样,也许你的娃本身就是非常有天赋的小球员,那恭喜你,你可以少操不少心,也不是说非要去哪去哪,哪怕培养规划有一定的偏差(详见第二第三章),试错的机会也较多。你所做的就是尽量提供好后勤保障,最终他们很顺的话能成长为武磊,冯潇霆级别的球星,不太顺的话也在大概率下能成为中超中甲的一员。就算看上去天赋不是特别突出也没有关系,因为足球不是田径,它很特殊很复杂,每一个球员都非常独特,在技术、意识、速度、身体、体能等多个方面会有不同的走向,可以结合自身的特点学习不同的技巧,它是一个能力六边形,对大多数人都有提高的空间。另外,它不是稳态的,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不是说你小时候厉害就一定行的。我见过一些少年时代很厉害的球星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彻底泯然众人,也见过一些少时踢得不怎么好而后来居上的人,更见过一些很牛的人已经踏上非常好的平台却把自己前途作没的(详情见第三章3.3虚幻的自信,不要过早开发自己身体机能,3.4用心训练,用脑比赛,3.5从众与自我管理和3.7狡兔三窟,形势再好也要避免沉没成本),一般来说1819岁才能真正基本确定能不能凭借实力走上职业化道路(加了那么多定语是因为凡成规则皆有例外,不足与外人道也)。在这之前就算踢得不怎么好,也可能有一个没有到开窍时机的问题,或者身体还没有长开的问题,或者是早慧和晚慧的问题,甚至也有个别练的很晚,但先天条件很突出的人最后也上了。所以,只要不是用不顾一切的,没有退路的代价来走这条路。不妨让子弹多飞一会,也许你的孩子会是足球场的下一个明星。

       很多话题不能尽兴,后两章是纯干货,每一章的篇幅会比这一章至少长两到三倍。有很多是我见到的成功人士做法,更多的是失败的例子,也有自己的一点经验和教训,以及非常诚恳的建议。由于工作很忙,一般只能在出差期间任务比较单一时才能更一篇,希望能帮到那些朋友。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