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2010年国辩的武大,比2001年的强在哪里?

【理论】2010年国辩的武大,比2001年的强在哪里?

南审校辩论队 内地男星 2018-01-20 15:42:57 897


↓↓↓ 知乎原帖地址请点击【阅读原文】


看前导读

这个问题要展开很复杂,请先参考我之前写的两篇文章:
1、《自由辩论战场推进发展史》,地址:http://www.zhihu.com/question/31637556

2、《应该怎么学武大》,地址:http://xiaweitong.blog.163.com/blog/static/22216606520136895940168/


先说点历史,我这些历史是作为看武大比赛超过12年的旁观者眼里的历史,武大的同学或许会有异议,这个不妨碍我的观点。

在华语辩论历史上,还真没有一个强队是天生的,而都是在血与火的历练中成长的。比如99西交其实其实在96年就开始历练了,余磊袁丁在99年打名校赛的时候还很青涩;大家看到的强队都是最后的成果展示,但其实所有的明星辩手成熟都有一个很漫长的成长过程。

以2010年这支武汉大学为例,由于2009年在名辩盟、华农赛等比赛一轮,本身就顶了很大的成绩压力。所以彭飞宇、郭彪、陈铭、张文逸这套阵容几乎算是2010年重新组建的。其中陈铭大二后离队过一阵,研究生重新出道,所以当时国内除了像我这样连红枫(武大的研究生校赛)都关注的,没几个人知道他;而郭彪、彭飞宇、张文逸虽然在金秋(武大的校赛)表现不俗,但其实在全国范围内名气也不大。这几个辩手现在都封神成名,我现在这么说也许挺可笑的,但在2010年时的确实有很多辩手不认识他们,当时武大比较有名的还是易筱凡、李雨石等,无论网络上的名气还是校队比赛的出勤率都要更高一些。当然,郭彪参加了09年大部分的比赛,基本都输了...

2010年,以彭飞宇、郭彪、陈铭为基底的阵容组建,但当时战绩并不好。2010年是一个官方大型比赛高发年,上半年有天伦和世博两个全国赛,武大在世博杯华中赛区复赛就输给了东道主华中科技大学;之后天伦杯,陈铭以被称为“武大有史以来最好的结辩稿”之一的表现,击败东道主中南财经,从武汉出线,但也在全国赛的半决赛输给了肖磊的中国政法大学。09年的失利和10年上半年的表现,让当时的武大备受质疑,无论是圈内舆论还是武大内部,对他们10全辩夺冠都不是很有信心。以至于10全辩开始集训时,周玄毅说:“我们从决赛辩题开始准备吧。”当时传出来后,不少队伍把这个当作笑话看待,但最后的事实证明,武大的策略是正确的。从决赛开始倒过来准备,对于赛会制比赛来说是一种最科学的策略(虽然因此初赛准备时间不如其他队伍,武大初赛仅以一票的优势赢了华东师大)。但即便如此,内外的信心依然不高,10全辩直到决赛前,夺冠呼声最高的队伍依旧是中国政法大学。国辩决赛时,贺捷学长甚至在评委点评前发状态说听说武大又一次输给了马来亚,估计一半是为了攒人品,一半是真的没信心。

我说这么多都和主题无关,但也都和主题有关。我想表达一点:现在我们反过来看一只队伍的强弱时,不能站在一种成王败寇的上帝视角。包括他们为什么选择这种战术、为什么选择这种打法,是要考虑到当时武大的心态的。

下面回到题主的问题,一个队伍会采取什么样的风格,和这支队伍的心态密切相关,我重复一遍刚才的结论。

为什么武大在08-09年会出现一大波成绩滑坡,他们内部总结了一大堆原因,但在我看来都不贴切。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06年左右武大实在太强、太顺,导致了当时的武大对当时还不够完善的技术流太过依赖。你们看09年名辩盟的比赛,武大的推进非常的生硬,就是这种心态的体现。当一个队伍习惯用一种方法就能赢,它就很难去研究别的领域、别的方法。但当09年和10年上半年武大输够了,他们就开始真正的反思了。他们内部或多或少意识到,之前那种打法已经过时了,或者至少不能照搬了。而最要命的是,10年的全辩是短赛制,而武大技术流最擅长的则是自由辩论环节的战场控制。

于是,武大对风格进行了很重大的调整,我们可以看到,10年全辩这支队伍,敢掐定义、敢绕逻辑、敢于主动交锋,一改以往战场只推进不交锋,立论高屋建瓴却缺乏地气的毛病。虽然赛后有许多诟病的声音,比如有人说武大决赛诡辩云云,但这些都是胡扯。

所以在我看来,10年全辩的这支武大,虽然单兵能力比不过01,但是团队能力远超01,是历史上最能赢比赛的一支武大。


要说2010年这支武大的最大的特点,就是“战术不僵,按需调整”。在2013年的世锦赛,我和周玄毅、徐卓阳、杨子江(后两位都是武大历史上的丰碑,10国辩的幕后英雄,如果不是时运不济他们也该走上国辩的舞台)聊到过10国辩决赛。关于10年的决赛,他们归纳为一句话:“那支武汉大学,一点都不像武大,所以最后赢了”。

我们回想一下2010年的国辩决赛,武大抽到了一个非常劣势的立场,对手也是马来亚大学,恍惚之间,历史似乎将要重演。大家想想01年武大是怎么打比赛的:全场硬刚万是不是全,然后把对方所有的例子都硬讲成自己的,最后虽然场面绚丽,但是逻辑漏洞越来越大。大家再回忆一下10年的武大是怎么打比赛的?我摘录一下彭飞宇的辩词,大家感受一下:


2001 年,武汉大学和马来亚大学的辩论前辈们,就是在新加坡国辩的舞台上,和大家一起探讨了“金钱是不是万恶之源”。2010 年,同样的对手,同样的舞台,我们又回来了!(掌声)

一切都是那么的熟悉,甚至连辩题看起来都还是有那么一点点的不平衡。因为如果从表面上看来,我方的论证任务似乎不可能完成——因为大家都知道,人不是完美的,用人者不可能像信上帝一样完全一点没有怀疑。而对方辩友的论证义务看起来似乎又少到没有,因为疑是普遍存在的,用人只要有了一点点疑,不就是“用人要疑”嘛。不过还好,大家都知道,俗语类的价值性辩题,是不能只从字面上去理解的。比如我们说“百善孝为先”,并不是说“孝”在任何时候,都比仁义礼智信要更重要,而只是提倡大家要多多尽孝。今天的辩题也是一样,我们要探讨的核心问题,就是用人之道、路在何方。我方认为“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是当今社会更值得提倡的价值导向


感受到没有,2010年的武汉大学,比起2001年的武汉大学,在理念上的巨大进步——武大不再追求寸土必争,甚至他们主动让掉了劣势战场;武大主动地大胆承认了自己论证不到的地方,切掉,然后给这个辩题塑造了一个相对公平的讨论情境。并最终赢得了比赛。

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技战术的拓展,更是一种辩论理念的巨大进步。2009年以前的武大,打的是事实辩论(参考《为武大辩论号脉》--转载自汪一峰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28c9260100gkga.html),但在2010年,武汉大学终于开始打价值辩论了。这种思维的巨大进步,使得武汉大学没有再犯01年的错误,并最终洗刷耻辱,获得国辩冠军。


以上,就是武大的特点和风格。至于武大每篇稿子具体的优缺点、武大每轮质询具体的讲解,这种事情我是不会做的,期待其他答主给力分析了。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