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请点击上面的蓝字♂
潍坊读书<<
恶媳是怎么炼成的?/张远
《红楼梦》开篇就说:"忽念及当日所有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裙钗哉!"主人公贾宝玉的理论是"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所以在他的周围都是清静灵秀之女子,他的林妹妹袅娜风流,他的宝姐姐鲜妍妩媚,他的袭人可良宵花解语,他的晴雯能灵巧夜补裘,他为平儿理妆而怡然,他为香菱换裙而心畅,就是没有见过一面的琼闺秀玉的傅秋芳,他也遐思遥爱之心十分诚敬。然而当香菱告诉他薛蟠要娶亲,娶的是"有才有貌的佳人"时,宝玉却有些"耽心虑后"。
难道宝玉有先见之明?那薛家的儿媳妇夏金桂又是什么来头?曹公在前八十回快要结束时,忽地撇开花红翠绿的大观园,着笔写出了两家婚事,这才有了《薛文龙悔娶河东狮,贾迎春误嫁中山狼》。
有读者埋怨曹公不会安排婚姻对象,让夏金桂嫁给中山狼孙绍祖,薛蟠迎娶贾府二小姐,岂不是"两全其美"的快事!那夏小姐和孙公子刚柔相济,文武并重,东风西风轮流转,中山狼不也就成了灰太狼啦。但《红楼梦》是一部类似纪实性和自传体的小说,每个人物几乎都有生活原型,曹雪芹岂能像乔太守一样乱点鸳鸯谱哉!
是啊,夏金桂没有像贾赦一般混蛋的爹,更没有像邢夫人一样的尴尬的妈,夏小姐也不是戳一针也不知道哎呦一声的二木头。但她二人有一样是相同的,那就是自己的姻缘,都是父母之命。都说千里姻缘一线牵,那么薛蟠是怎样和夏金桂联姻的呢?
一、联姻
夏家的家境是从薛家的丫头香菱嘴里说出来的,看香菱略带夸耀的叙述,这至少说明,夏家和薛家应该是门当户对的主儿。当薛蟠经商回来一进家门,就"咕咕嘟嘟求我们奶奶去求亲,我们奶奶原也是见过这姑娘的,且又门当户对,也就依了。和这里姨太太凤姑娘商议了,打发人去一说就成了"。既然薛姨妈依了,又和娘家人--自己的姐姐和侄女商议过---实际就是觉得门当户对才肯定下这门亲事。薛姨妈向来对自己的儿女婚事格外看重,女儿宝钗聘选妃嫔不遇之后,便是须与戴玉的相配,所以这娘俩就等着"有玉"的主儿来提媒。端雅稳重的小家碧玉邢岫烟被薛姨妈看中,没有说给自己的儿子,而是央求贾母作媒说与比薛蟠还小的侄子薛蝌。这刑岫烟是水葱似的进了大观园,容貌秀丽,举止大方,只有一点不好--家境差,父母都是无能之辈,十多年都寄居在蟠香寺,现在又厚着脸皮寄居在亲戚家,指望女儿得的那一两银子度日。薛蟠明明是大哥,该他先做亲,为什么要先给薛蝌呢?薛姨妈给出的理由是:刑岫烟这么好,舍不得给薛蟠,怕糟蹋了人家好姑娘,给薛蝌合适。现在,另有一个"比花朵儿还轻巧的"的女儿,只是背景很好,有钱,薛姨妈就依了,也不觉得是儿子糟蹋人家姑娘了。
薛蟠也老大不小了,该是娶亲的年龄,所以薛家人没少忙活--"也曾吵嚷了这半年,今儿又说张家的好,明儿又要李家的,后儿又议论王家的"。这里面不是因为这薛大傻子名声不好,就是门当户对嫌穷爱富的原因作怪。忙活了大半年也定不下亲事来!
"那夏家是原是老亲,且又和我们是同在户部挂名行商,也是数一数二的大门户。合长安城中,上至王侯,下至买卖人,都称他家是'桂花夏家',非常的富贵。其余田地不用说,单有几十顷地独种桂花,凡这长安城里城外桂花局俱是他家的,连宫里一应陈设盆景亦是他家贡奉,因此才有这个浑号"。由此看来,薛姨妈首先是相中了夏家是长安城里数一数二的大门户,这和现在一些家长替儿女定亲一样,一听说是有名车豪宅,又有能爹能妈,就忙不迭地撮合着成亲,闪婚的结果往往又是苦果。夏家老妈也没考察到薛蟠是个"一应经济世事,全然不知"的呆霸王,薛家老太也万万没想到娶到家的是一个河东狮吼的搅家星。然而香菱说"一则是天缘",二则是"情人眼里出西施"。
花花公子薛蟠,以一个商贸公司的CEO的身份,带领众多奴仆,浩浩荡荡,顺路就到了老亲关系的夏家,不知是故意显摆还是惦记着夏家还有一个嫦娥花的表妹,反正挺有派头地就住进了夏家。那夏家老妈见到自己娘家人,又是一个仪表堂堂的大侄子,当时就激动得不得了,因为自老公去世之后,孤儿寡母很不容易,虽说凭着母女的努力,也把夏家的买卖调理的有声有色,但毕竟是那个时代,家中无男,矮人半截。如果自己的宝贝女儿能嫁的一个好人家,为娘的也就放心了,可惜女儿到了十七岁,依然是未字待聘。求婚的肯定不少,入眼的反而不多,这夏家老妈也是觉得小门小户对不起女儿,一般的穷酸书生这夏小姐有又看不上,所以薛蟠一进家门,母女两人的眼睛都亮了!"又令他兄妹相见,谁知这姑娘出落得花朵似的了,在家里也读书写字,所以你哥哥当时就一心看准了"。一个"准"字,那薛蟠虽不至于像见了林黛玉那样酥倒,这也会让薛蟠手舞足蹈、梦里偷笑好一段时间。当然,夏金桂也就半推半就抛出了绣球,"他们还留多住几日,好容易苦辞才放回家"。
在夏家被绊住的几日里,速成的情人看好了对方,一个是情人眼里出西施,一个是缺点也是优点,没有更好,只有最好。此时的他们,不相信什么叫看错了眼。况且那薛蟠又是一个出手阔绰,善于吹嘘之人,不但说自己家的富贵,还说有多少权贵亲戚人脉,把个夏家老妈喜欢的无处入脚。所以这边薛家"打发人去一说就成了!"那娶的日子太急--那也是透露出夏家早早打发闺女出嫁的满意,唯恐过了这个村就没有下一家店啦。
记得有一出京剧叫《锁麟囊》,剧中的薛湘灵也是一个富贵家女孩,出嫁之前,对嫁妆百般挑剔,最后母亲亲赠锁麟囊一枚,才欢心上轿出嫁,这锁麟囊里装的可都是价值连城的宝贝。想必这夏金桂也任性地带着一份不菲的嫁妆来到薛家,不然她哪有那份底气:进门来就自为要作当家的奶奶,比不得作女儿时腼腆温柔,须要拿出这威风来,才钤压得住人。
独生的富二代都有一个通病,那就是骄横跋扈。原来这夏家小姐今年方十七岁,生得亦颇有姿色,亦颇识得几个字。从小时父亲去世的早,又无同胞弟兄,寡母独守此女,娇养溺爱,不啻珍宝,凡女儿一举一动,彼母皆百依百随,因此未免娇养太过,竟酿成个盗跖的性气---这些也是薛蟠的翻版。爱自己尊若菩萨,窥他人秽如粪土,外具花柳之姿,内秉风雷之性。在家中时常就和丫鬟们使性弄气,轻骂重打的。同样是独生女,林黛玉却是聪明清秀,知书达理,恪尽孝道,自矜自重,唉!都是花季少女,做人的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二、夫妻
夫是薛蟠,这里就不用说了,因为这个大傻子一直就不是什么主角,一进入读者的视线,就是一个惹事精,弄性尚气,使钱如土,强占香菱,打死冯渊,浮萍心性,调戏湘莲,不学无术,蚊哼诗篇,可谓聚"骄、呆、俗、直"于一身的人物,涂瀛说薛蟠是粗枝大叶,风流自喜,而实花柳之门外汉,风月之假斯文。
妻就是夏金桂,是京城当红皇商之女。和薛蟠一样,老爹死了,但夏家生意做得依旧令香菱等说起来自豪不已,还有能力垄断宫中桂花供应。那么夏家到底是谁这么能干,书中没有交代,夏老太太也没见识到真人,只看夏金桂,就不是个简单人物。她个性强硬,而且聪明程度不下于贾史王薛林几个姑娘。在十七岁未找到合适的婆家的时候,她看中了同样是皇商之家的薛大公子,目标确实明确,嫁了薛家就要当货真价实的薛家大奶奶,没有竞争对手,她又很懂人性,对薛蟠的性格分析何其地道,掐着薛蟠心理和薛家人心理,在薛家抖擞起来那是得寸进尺,步步为营;她虽然不识字,"若论心中的邱壑经纬,颇步熙凤之后尘"。周瑞家的说王熙凤少说些有一万个心眼子,能和凤姐相提并论,夏金桂的"此生才"应也不输凤姐,何况她"亦颇识得几个字",更应了凤姐评探春的那句话"他又比我知书识字,更利害一层了",这么一个合凤姐探春为一体的夏金桂,至少也有九千九百九十九个心眼子,但独独少了一个遵守妇道的大心眼子。
我从来不认同"妇道"是一个贬义词,现在的人们常常对妇道一词大加贬责,认为是封建经济和封建政治对婚姻家庭制度的要求,也是成为奴役和压迫妇女的有力工具。三从四德,这里的"从",不是表面上的"跟从""服从"之意,而是与家人一同持家执业、孝敬长辈、教育幼小的同行,是有工作性质的"从事"之本质。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就是说做女子的,第一要紧是品德,能正身立本;然后是相貌(指出入要端庄稳重持礼,不要轻浮随便)、言语(指与人交谈要会随意附义,能理解别人所言,并知道自己该言与不该言的语句)和治家之道(治家之道包括相夫教子、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等生活方面的细节)。
夏金桂实在是红楼女人中的另类--作为媳妇的女人那个不知书达礼,尊敬长辈?王夫人都已经是做奶奶的人了,听到贾母生气,还要赶紧从座位上站起来,听其训斥;贾政夫妻至少在表面上相敬如宾,夫唱妇随。王熙凤虽说有凤辣子之称,但她不失了大家闺秀的教养,对老人孝敬,也知道尊重贾琏,偶尔还迎合贾琏。原本她嫁进薛家,进门就是大少奶奶,直接就可以接手薛姨妈成为管家婆,薛家的理家大权又唾手可得。她根本不用作威作福,本来自己就有理家之才,先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方面有薛蟠的逢迎、薛姨妈的疼爱、香菱的忠心,她只需要维持现状就很有可能在薛家树一个夏凤姐的榜样出来。可这么好的局面,她却受"爱自己尊若菩萨,窥他人秽如粪土"的思想作祟,认为薛家那几口人都是她的敌人,她要将所有人踩在脚下,一家独大!
都说新婚燕尔,可自从夏小姐成了薛大奶奶,不出三月,就看出这位少奶奶的行事的端倪:一月之中,二人气概还都相平,至两月之后,便觉薛蟠的气概渐次低矮了下去。一日薛蟠酒后,不知要行何事,先与金桂商议,金桂执意不从。薛蟠忍不住便发了几句话,赌气自行了,这金桂便气的哭如醉人一般,茶汤不进,装起病来。请医疗治,医生又说"气血相逆,当进宽胸顺气之剂。"薛姨妈恨地骂了薛蟠一顿,骂得薛蟠后悔不迭,反来安慰金桂。金桂见婆婆如此说丈夫,越发得了意,便装出些张致来,总不理薛蟠。薛蟠没了主意,惟自怨而已,好容易十天半月之后,才渐渐的哄转过金桂的心来,自此便加一倍小心,不免气概又矮了半截下来。那金桂见丈夫旗纛渐倒,婆婆良善,也就渐渐的持戈试马起来。自此薛蟠亦无别法,惟日夜悔恨不该娶这搅家星罢了。
有人填了一首《浣溪沙.夏金桂》词:
盗跖滥淫泼悍婆,名为金桂大偏颇。东狮一吼骂声多。
惯养何能成洁女?娇生必定惹沉疴。害人却奏自丧歌。
蒲松龄笔下吃人的恶鬼还需要一张画皮做掩饰,夏金桂这种盗跖的个性一出场就暴露无遗,如果放到当代,举眼都是夏金桂的时候,又觉得,这样的个性实在不利于"家和万事兴"的信条--如果真爱自己,那就先爱自己的家人,养成一个豁达的心胸吧。
夫妻不和,哪来的个人幸福,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时各自飞。不久之后,薛蟠摊上人命官司,夏金桂不但不牵挂,而且还耍泼皮抱怨,不是去积极营救--娘家肯定还有人脉关系,反而去勾引小叔子薛蝌解"一时之急",宝玉所谓的女儿是水做的,恐怕这金桂小姐是红颜祸水泡大的。
像结婚这样的情节,虽然没有元妃省亲那样的奢华场面,曹公笔下至少有点笔墨吧,但他老人家却安排贾宝玉病了,养病的宝玉听得薛蟠摆酒唱戏,热闹非常,已娶亲入门,几个字带过结婚时的欢天喜地。看来是曹公有意让读者有时间去观赏夏金桂这小俩口的闹剧吧!
三、妻妾
香菱对于薛蟠娶妻的态度,让读者大跌眼镜,她不是拈酸吃醋,更不是暗中气愤,而是"巴不得早些过来,又添一个作诗的人了"。命运多舛的小英莲,失去了父母之爱,来到薛家,成了心地善良的香菱,自有一番追求成为诗人的梦想,可是薛家大小姐宝钗是个冷美人,对香菱学诗的态度是"作诗写字等事并非你我分内之事",香菱并没有在宝钗哪里学到什么。香菱跟林黛玉学诗,宝钗又讥讽是"得陇望蜀","可叹可笑"。她是多么希望能和这位未来的少奶奶亲密相处,少一些宝钗的矜持和严谨,也少一些薛姨妈的嘴碎唠叨,就算做一个红袖添香的侍者也是心甘情愿的。"薛蟠娶过亲,香菱自为得了护身符,自己身上分去责任,到底比这样安宁些,二则又闻得是个有才有貌的佳人,自然是典雅和平的:因此他心中盼过门的日子比薛蟠还急十倍。好容易盼得一日娶过了门,他便十分殷勤小心伏侍"。
然而等待她的是什么?"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这一点不得不佩服贾宝玉的先见之明。那宝玉知二姐迎春将嫁,薛蟠欲娶,便独自到紫菱洲一带地方徘徊瞻顾,见其轩窗寂寞,屏帐翛然,再看那岸上的蓼花苇叶,池内的翠荇香菱,也都觉摇摇落落,似有追忆故人之态,迥非素常逞妍斗色之可比。既领略得如此寥落凄惨之景,是以情不自禁,乃信口吟成一歌曰:
池塘一夜秋风冷,吹散芰荷红玉影。
蓼花菱叶不胜愁,重露繁霜压纤梗。
这正不是香菱的写照吗!
那么夏金桂何以如此对待香菱呢?
一是扭曲的人性使然!新进门的媳妇不是低眉顺眼,而是立愣着一双丹凤三角眼到处寻衅肇事:"又见有香菱这等一个才貌俱全的爱妾在室,越发添了'宋太祖灭南唐之意,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之心"。即使是香菱早于夏金桂来到薛家,香菱也没有先入为主的感觉,但夏金桂却自持是明媒正娶的少奶奶身份,嫉妒香菱的高雅温柔贤惠,明显地来凌辱香菱。桂花本是秋天香,却姓了夏,香菱要在夏天艳,偏偏这位少奶奶改了她的名字叫秋菱,先要在称呼上压倒她。委曲求全的香菱"就依奶奶这样罢了"。
二是先从弱者入手,探实宝钗底气。薛蟠已经被她一气炮制熟烂,久闻还有一个厉害的小姑子,香菱之名正是由宝钗所起,夏金桂将脖项一扭,嘴唇一撇,鼻孔里哧了两声,冷笑道:"人人都说姑娘通,只这一个名字就不通"。"我想这个`香'字到底不妥,意思要换一个字,不知你服不服?"夏金桂此话也是间接地说给薛宝钗听的,看宝钗服不服气,她很享受这种"众人钦服"的感觉。无疑,由此秋菱便成了这位少奶奶施虐的对象,以致后来"美香菱屈受贪夫棒",甚至遭受被卖掉的危险,幸亏被宝钗留下来,"终不免对月伤悲,挑灯自叹"。香菱的遭遇,正应了她自己的一首诗:博得嫦娥应借问,何缘不使永团圆!夏嫦娥也太让人寒心啦!这么衷心善良的侍妾竟被夏金桂虐待而死。这也表明了她自己心性太高,四处树敌,把苦难施加到别人身上为乐。当生命里只剩下报复,她离毁灭也就不远了!
三是连自己的陪房丫鬟也不放过。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你看邢夫人的陪房王善保家的,王夫人的陪房周瑞家的,都是得力助手,就是王熙凤也把平儿当做心腹,而夏金桂从娘家带来的宝蟾虽,说和夏金桂沆瀣一气,陷害香菱,巧工设计,勾引薛蝌,她却拿宝蟾当打狗棒使唤。如果说平儿是王熙凤的屏风,那么宝蟾却是与夏金桂狼狈为奸的帮凶和导致夏金桂自取灭亡的两面刃。
蟾者,癞蛤蟆也,体大形丑,皮黑多疣,腹内储毒。夏金桂想学王熙凤的借刀杀人之计,用美人宝蟾来排挤香菱,没想到这主仆二人各怀鬼胎,更没有想到是宝蟾大有内功,并非一个省油灯,对主子夏金桂不肯服低容让半点。竟和薛蟠情投意合,烈火干柴,倒把夏奶奶忘在脑后!正所谓流氓遇上了无赖,只好自家窝里斗,死打乱缠。夏金桂虽有一身的"盗跖的性气",在宝蟾的面前还是败下阵来,无奈的夏金桂"纠聚人来斗纸牌、掷骰子作乐",以此来打发自己独守"闺房"的寂寞。
三、姑嫂
关于姑嫂关系,有一首著名的小诗,一般人都会耳熟能详:"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唐朝诗人王建用浅显的四句话描绘出一个聪敏机灵又诙谐新婚媳妇形象。要和婆家人搞好关系,小姑子是一个关键人物。聪明的嫂子都会和小姑子处理好关系。再厉害的凤姐也知道尊重和关心爱护小姑子的,小姑子们要办诗社,她可以出钱资助,探春整饬大观园,王熙凤竖大拇指,检抄大观园,她对小姑子们格外不敢惊动,王夫人对小姑子贾敏那是一个疼爱有加--"未出阁时,是何等的娇生惯养,是何等的金尊玉贵"。但夏金桂是个愚蠢至极的嫂子,你下嫁薛家,进门就是当家的少奶奶,宝钗也是不几年将要出嫁的人,有这么一个稳重知礼的小姑子,帮你梳理一下婆家的家庭和买卖经营情况该是多么好的一件事,夏金桂本没有和宝钗正面冲突的必要,她只需要忍一时之气,趁机笼络人心,培植心腹,既可以博得贤惠之名,又可以得到理家大权,可说是一举多得。
可这夏金桂偏偏是那种想把别人踩扁的人。辖制一下丈夫,欺负一下丫鬟,也就算了,见好就收,善莫大焉,她可是见"婆婆良善,也就渐渐的持戈试马起来","将至薛姨妈,又将至薛宝钗",她觉得在宝钗那里"曲意俯就"得实在不甘心,一定要寻隙生事,给宝钗个下马威,出出心中郁气。那薛宝钗岂是好惹的?夏金桂迈出了她最错误的一步。她太冲动了!
整部红楼里,最难惹的不是凤姐,不是林妹妹,而是薛宝钗。薛宝钗略施小计,就可以降服心较比干多一窍的林黛玉,薛宝钗借扇机语带双敲,一下子戳穿宝黛的幸灾乐祸,她也会小恩小惠卖好给蝎蝎螫整讨人嫌的赵姨娘,那邢岫烟是"心中先取中宝钗,然后方取薛蝌。"薛宝钗错里错以错劝哥哥,几句话就说得薛蟠无言以对,第二天马上过来赔不是献好。宝钗岂是肯服软肯服输的?
宝钗不肯服输,但为什么能放任嫂子成为百般恶赖的样子呢?一是宝钗是典型的明哲保身的"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之人,凡事她都看的明白,心里清楚,但不张扬,不表态,深藏不露。宝钗的志向,是做一个德言工容俱全、中庸平和的完美贤达淑女,但若是她觉得嫂子办事太光棍不符合薛家礼仪之家气氛,贸然捋袖子进场,和嫂子明火执杖地斗法,肯定不是薛宝钗的性格。向来理智冷静的薛宝钗,面对这样的嫂子,只能"不理他"、与母亲"暗自垂泪"。而悍妇嫂子却认为宝钗老实可欺,先时不过挟制薛蟠,后来倚娇作媚,将及薛姨妈,又将至薛宝钗。宝钗久察其不轨之心,每随机应变,暗以言语弹压其志。
宝钗又是一个言语稳重之人,不说则以,说出来的话都难以让人反驳,玩棋输了的贾环想赖莺儿,宝钗则指责莺儿"越大越没规矩,难道爷们还赖你!"莺儿满心委屈听见宝钗呵斥,不敢则声。她也曾怒怼小丫头靛儿"你要仔细!我和你玩过,你再疑我。"像宝钗这样的人有一种不怒自威的气质,所以在她的言语弹压下,夏金桂才不敢再造次。
挟泰山而超北海,非不为也,是不能也;为长者折枝,非不能也。宝姐姐如此高冷而玲珑剔透的女神,有一千个理由,有一万种方式可弄死夏金桂,而不自量力的夏金桂,是无可奈何的。但这种事,宝姐姐干不出来啊。
更重要的是,宝钗有她自己的心事,那就是前程,包括自己的前程和家庭的前程。对自己,也是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如果趟了嫂子这股浑水,和这样的市井泼妇一较高低,实在是玷污自己的声誉。要知道,嫂子毕竟是当家的少奶奶,而自己是将要出阁的大家闺秀,没有一个小姑子此时愿意和自己的嫂子闹得风雨满城。宝钗心中的金玉良缘是一心想嫁给嫁给宝玉这样的公子,好实现"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志向。倘若叫夏金桂碰瓷成功,那是说不清道不明的,说咸道淡的话无孔不入。况且此时的薛家还寄居在贾府,如有耳闻的贾母怎么看,贾政怎么想,恐怕这是宝钗最为担心的事情。检抄大观园之后,薛宝钗果断地搬离出大观园就是一个例证。但最终还是出现了宝钗最不愿看到的结局:宁荣二宅之人,上上下下,无有不知,无有不叹者。
对于家庭而言,薛家虽是皇商,可是她父亲死了,她的叔叔也死了。家里就剩下她的母亲和她兄弟姐妹四人还有一群伙计。她的父亲和叔叔是怎么死的?怎么那么巧都生病死了?剩下这么一群孤儿寡母,肯定另有原因。"薛蟠父亲死后,各省中所有的买卖承局,总管,伙计人等,见薛蟠年轻不谙世事,便趁时拐骗起来,京都中几处生意,渐亦消耗"。薛家母子三人风尘仆仆投靠贾家,不得不说是一种无奈的选择。薛家跟贾家是一种亲戚的依附关系,目前碍着薛姨妈和王夫人脸面,这样的关系维系还没有大碍,可是单靠薛大傻子这样的哥哥胡作非为,不但自家的家境难保,各种人脉关系也会天长日久地淡了,对薛家的损失会很大的。宝钗年龄虽小,"见哥哥不能依贴母怀,他便不以书字为事,只留心针黹家计等事,好为母亲分忧解劳"。因此薛宝钗跟贾府联姻是保持薛家跟贾家关系的纽带,而贾宝玉是最合适的人选。为了成为贾家的媳妇,宝钗可谓付出很多,她走进怡红院的次数甚至比林黛玉还多,她可以奉承贾母,为王夫人宽心解忧,凤姐有病不能理家阶段,宝钗便一日在上房监察,每于夜间针线暇时,临寝之先,坐了小轿带领园中上夜人等各处巡察一次。她离成功越来越近了,如因嫂子的搅和,岂不是前功尽弃。所以,对不起,嫂子,我不能因为你而脏了我的手。
四、结局
"媳妇"一词,有多重含义,一是指儿子或弟弟和晚辈的妻子,如贾珍求王夫人要凤姐来协理宁国府是说:"婶子自然知道,如今孙子媳妇没了,侄儿媳妇偏又病倒,我看里头着实不成个体统"。二是自己的妻子,如凤姐儿说:"蓉哥儿,你且站住。你媳妇今日到底是怎么着?"三是指已婚的年轻妇女,如六十九回中写道:正值贾母和园中姊妹们说笑解闷,忽见凤姐带了一个标致小媳妇进来。四是已婚妇女的谦称。
夏金桂做了薛家的媳妇,只可惜她对不住媳妇这个称谓,作为薛蟠的媳妇,夫妻恶斗,哪一点像个亲爱的样子,作为薛姨妈的儿媳妇,无半点对婆婆的孝敬和尊重,就是说,一点做儿媳妇的样子都没有,想叫她在薛姨妈面前羞羞答答地说一声"媳妇我错了",恐怕是太阳从西边出来啦!曹雪芹的前八十回,把最后的笔墨给了夏金桂,但这个夏金桂却是恨得叫人牙痒痒的主儿,嘎吱嘎吱嚼着油炸鸡骨头,满嘴油污又喜怒无常,肆行海骂的举止,恐怕贾琏的媳妇王熙凤见了也退避三舍。
一般说来,嫌弃媳妇不好,都是因为有个坏婆婆。《孔雀东南飞》里的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婆婆久怀忿的说辞是"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事实上,刘兰芝是德容言功俱佳的好媳妇: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小夫妻情投意合,和小姑子也非常要好,相别时"泪落连珠子"。和夏金桂一样,同是十七岁为人妇的刘兰芝却遭休妻之恨,不是因为"无礼节",只因"无子"!夏金桂按照那时候的"七出之罪",她就占了四五条:无子、淫佚、口舌、盗窃、妒忌等,随便拿出一条来,都能使夏金桂脊梁上发冷,但人家夏金桂却是头脑发热。
可薛姨妈不是仲卿母,是慈姨妈,是个善良的好婆婆。她没有让薛蟠休妻。当然薛姨妈是休不起,不说薛家的家境江河日下,就当是为了儿子薛蟠的官司,已经变卖家产和商铺,如果再把刚娶进家门的媳妇休掉,实在是折腾不起啦!
好婆婆薛姨妈也有他的缺点,一是娇惯儿子,把儿子溺爱纵容成一个性情奢侈,骄横自负,好色无知,又没有心机的呆霸王。二是家里没有规矩,也没有婆婆的家教,任凭媳妇夏金桂胡打蛮缠,生生被媳妇欺压下去,只好打碎的牙咽到肚子里去。三是知道自己的儿子是一个"不争气的孽障",好容易娶上这个门当户对的媳妇,一再迁就儿媳妇,自己只会赌气地"喝骂薛蟠",越发助长了夏金桂的暴虐气性。
俗话说,好儿不如好媳妇,儿子不成器,再好的媳妇也难免自暴自弃。夏金桂不是那种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人,她嫁给薛蟠是"生不逢时,遇又不遇",也是她的人生悲剧的开端。当她想勾引小叔子薛蝌时候,曾喊出她内心的竭嘶底里:我这样的人,为什么碰到这个瞎眼的娘,不配给二爷,偏给了这么个混账糊涂行子!但是,她是一个把廉耻、嫉妒和暴虐写在脸上,类似赵姨娘的女人,正人君子的薛蝌是看不上的,犹如武松断不能和潘金莲苟合一样。
反过头来再说夏金桂的娘,曹公没让她正面出场,但在续书里却是跑到了前台。夏金桂做闺女的时候,"凡女儿一举一动,彼母皆百依百随,因此未免娇养太过,竟酿成个盗跖的性气"。婚后遇到不顺,夏金桂的娘竟然挑唆女儿卷着薛家的家私回来,再配个好女婿--放到当下的社会,或许是一种正当争取,但在那个时候,无论那一项都是违背社会公德的。---真是一个纯粹商人意识的嘴脸,无怪乎让女儿骂做是个瞎眼的娘。
最后结局是"施毒计金桂自焚身"---无可救药地死去,这似乎所有的读者都能推理出来的事情,但对于贾宝玉而言,起初"闻得这夏家小姐十分俊俏,也略通文翰,恨不得就过去一见才好。"可是见过金桂后,宝玉才心下纳闷:"举止形容也不怪厉,一般是鲜花嫩柳,与众姊妹不差上下的人,焉得这等样情性,可为奇之至极。"于是他天真地去天齐庙找道士王一贴寻求"疗妒方",王一贴倒说得实在:"死了还妒什么!那时就见效了!"
《潍坊读书》系潍坊市红色文化研究会会刊,业务主管部门为中共潍坊市委宣传部。编辑:潍坊筑梦读书会;技术支持:山东省知诺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每年六期。欢迎赐稿。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
一个用文字取暖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