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工人有绝活”——试油工武艺精 玩转地上地下

“咱们工人有绝活”——试油工武艺精 玩转地上地下

大庆试采 日韩女星 2017-08-06 14:52:21 593


说到试油工,很多人都比较陌生。简单来说,这个工种的主要工作就是在石油开发前给地下储层做出评价,比如地层压力是多少、储层流体性能如何、储层产能怎么样,等等。今天,“绝活”舞台上就迎来了5位试油大咖。他们来自试油试采分公司试油大队,有的精通井下工具、有的是钢丝投捞专家、有的擅长配合井口施工……总之,个个武艺精湛,可谓是玩转了地上地下。


马长友  2分钟给封隔器换牙


我们试油工的工作分好多种,我是专门负责测试工具保养的,精通MFE多流测试器等井下工具。可别小瞧我们做工具保养这项工作的,要知道在试油试采中,地层测试技术是试油的核心技术之一,测试工具保养得好不好,对地层测试成功率和技术发展都是有一定影响的。



我叫马长友,今年42岁,是试油测试队测试工具保养班班长,做试油工已经有20年的时间了。要说到我的绝活,那绝对是换封隔器的牙子快。封隔器有五个牙子,牙子用时间长了坏掉,就要给封隔器换牙。别人都是两个人用管钳配合着做,换完一套牙子怎么也得半个小时,我自己一个人顶多两三分钟就完成了。

 

“我师傅给封隔器换牙,绝对头子。”马长友的徒弟王军龙竖着大拇指说,“说实话,两个人拿着管钳换真的特别费劲儿,手上必须有劲儿,俩人得配合默契,那还得半个小时能完成呢。我师傅的这个方法真是了不得,时间上居然能差那么多。现在我也用这个方法给封隔器换牙,特别方便。”

 

同事王喆也说:“马长友给封隔器换牙快是因为他有个秘密武器——封隔器换牙装置。这个装置看着不起眼,用起来是真方便,别的不说,就是这省下来的人力和时间就了不得了。”

 

知道给封隔器换牙的复杂,记者还真想见识一下马长友的方法有多简单。马长友拿出他制作的封隔器换牙装置,外观看上去就是一个圆盘,上面带着两根螺栓。就看马长友把这个镂空的圆盘利落地套在了封隔器上,一直套到封隔器的下半部。然后拧紧装置上的两个螺栓,马长友告诉记者,这是为了把牙子咬紧,方便后续拆卸。

 

马长友紧固好螺栓后,用手轻轻地一旋封隔器上的一个小套子,毫不费力地就把它拧了下来,随着下来的还有整套的5个牙子。之后,马长友用同样的方法把新牙子装上,在他把封隔器换牙装置卸下来的那一刻,记者一看表,刚好2分钟,这速度、这简便程度,真是绝了。

 

刘文君  定点投放一步到位


钢丝作业?很多人听都没听过。殊不知,钢丝作业目前是油田的先进技术之一,能够实现多种工况条件下的油管内作业。作为地面计量队钢丝作业班的班长,我最擅长的就是钢丝作业方面的技术,大家都说我是这方面的技能专家。



我叫刘文君,今年45岁,做了11年的试油工了,敢称得上绝活的就是钢丝作业了。我最拿手的就是钢丝定点投放,就是能把钢丝投放到井下的任意位置。打个比方,如果要求投放在2000米,我肯定能做到一点都不差,正好投放在2000米的位置,精准度特别高。

 

“刘文君的钢丝定点投放技术,绝对没得说。”技术员孟翔宇说,“像是我们在施工中如果遇到重点井,投放的时候就会要求刘文君亲自操作,没别的原因,就是因为他技术过硬,精准度高。他操作,大家信得过。”

 

同事关明君说:“我们俩是一起上班的,算是同一起跑线上的人,但是刘文君学啥都特别快。我记得有一次做钢丝投放,我投放了两次都没抓准那个点,刘文君一次就投放成功,不服不行。”

 

跟着刘文君来到装置前,记者准备亲眼见识一下这项绝技。就看刘文君左手握着操作杆,右手握着刹车,把刹车调到一个固定的位置,让钢丝以每分钟50米的速度匀速下降,他则目不转睛地盯着深度表。深度表上显示出了2000米的瞬间,刘文君右手的刹车迅速往下一掰,左手松开操作杆,钢丝不前不后,正好停在了2000米。

 

别看操作起来好像很简单,刘文君告诉记者,钢丝下放到这个深度后,要去敲击刚好在这个深度的破裂盘,所以下放钢丝的速度特别重要,如果放得快了,钢丝会超过2000米,钢丝还会打卷,很容易折断;如果放得慢了,下放的力量又不够敲击破裂盘。不仅如此,钢丝本身也有一定的抻长量,这在下放的过程中都必须考虑到。

 

刘文君能准确投放,且一步到位,这些全凭两只手的准头和多年的经验,这可是当之无愧的绝活。

 

戴凤江  “巧手”做工具防井喷


现场施工的时候,劳动强度都特别大,干了这么多年的试油工,我算是一线施工经验比较丰富的,所以平时我总会琢磨着咋干巧活儿,让大家既能节约体力,又能提高生产效率。



我叫戴凤江,今年49岁,已经做了27年的试油工作。作为试油七队的队长,保证生产的同时,我喜欢做一些小工具帮大家减轻工作强度。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反加压居中对扣装置,它在油管井喷初期能够极有效地居中对扣控制住井喷。在一线干过人的都知道,我们常年从事深层气井工作,井内压力高,极易发生油管井喷,且一喷起来很难控制,我的绝活就是专治这个难题。

 

“就像戴凤江说的,我们一线施工最头疼的就是油管井喷。”曾经的技术员罗洪涛说,“我们一起经历过多次井喷风险,因为井内压力高防喷器怎么都上不上,别提多糟心了,要是那时候就有戴凤江做的这个装置,得省多少劲儿。”

 

现在担任技术员的胡家坤也说:“戴凤江刚研制出这个装置的时候,往那儿一放,真是看不出来是干什么用的。他给我们操作了一遍算是彻底明白了。这真是个好东西,有了它,井喷再也难不住我们了。”

 

反加压居中对扣装置到底有多厉害?戴凤江给记者简单演示起来。简单说,这个装置是由两个钢丝绳、一套滑轮组组成。在刚发现井口溢流,且十分迅速,逐步形成井喷的时候,是用这个装置的最好时机。戴凤江先是在油管上座滑轮吊卡,用液压车吊装反加压滑轮,然后提起油管内放喷工具,让工具扣对准油管扣,再缓慢操作液压绞车的操作杆,装置顶着压力在绞车的帮助下一点点地去对油管扣,彻底对上扣之后,机械就帮不了忙了,必须靠人力。就看戴凤江拿着管钳到井口,用管钳对装置对正上扣,处理结束。

 

一直困扰着大家的井喷问题,就在戴凤江的一双“巧手”下这么解决了。有了他做出来的这个装置,井喷再不是不可控制的。这个绝活,又怎能让人不称绝呢。

 

杨树新  吊、落工件稳又快


井上的工作要想正常进行,少了我们随车吊的配合是很难完成的。要知道,到井口要安装的设备,最轻的都得一吨多重,这时候必须用随车吊吊到井口,并平稳地对上、落下才行,技术不过硬是会压坏井口螺丝的,到时候就麻烦了。



我叫杨树新,今年59岁。我做试油工已经有41年的时间了,其中开了30多年的随车吊。我今天要展示的绝活是,又稳又快地用随车吊吊东西。这么说吧,如果吊一个采油树,从把它从车上吊起来到落到井口对螺丝,顶多5分钟。而慢的人,不说时间,可能对上螺丝都不容易。

 

“杨师傅吊、落工件的时候,我负责井口指挥、紧螺丝,所以我的感受最直观。”试油十九队队长代洪军说,“只要是杨师傅操作随车吊,根本都不用我站在井口指挥,他自己就能对得很准,他干活儿,从来都是最利落、最快的一个。”

 

同事陈长庆也说:“杨师傅是老师傅了,不只是资历老,技术也十分过硬。我的经验就没有他那么多,一般我要是往井口吊东西,需要前后左右地调整几下才能找准。杨师傅却不是,他从来都是一次到位,一下就落好,我是没见他调整过。”

 

看着操作台上各种各样的操作杆,记者很想让杨树新现场操作一下,也开开眼界。

 

来到现场,杨树新先是停好随车吊,把车旁边的支腿放下,然后站上操作台,眼睛盯着井口,手里握着操作杆开始操作起来。随着杨树新掰动不同的操作杆,采油树被慢慢从车上吊下来,杨树新特别稳,采油树移动过程中,吊装绳甚至没有一丝晃动,稳稳地向井口移去。

 

杨树新双眼始终紧紧盯着井口,在采油树到达井口上方准备下放的时候,他更是目不转睛。就看他慢慢地放操作杆,让采油树一点点地落下,再看井口,采油树跟螺丝完全对上了,一点都没有错位。这么稳当又利落的操作,真是没几个能做到,真牛!

 

张福军  自修液压泵省开销

 

做一项工作最重要的是什么?别的我不敢说,但是要说起特种车辆,我觉得不仅要会开,还要会修才行。这一点我就做得比较好,平时的工作中,我很善于通过自修实现降本增效,我总结出来的自修项目,平均每年都能节省修理费用十几万元。

 


我叫张福军,今年52岁,做试用工这一行有36年的时间了,接触特种车辆也有27年了。我们队里一共有840吨的修井机,前线要正常起下管柱没有我们这个修井机可实现不了。由于试油压裂后的管柱非常紧,导致液压泵在卸管柱时常超压作业,液压泵就总是出现问题,我的绝活就是自修液压泵,光是处理一个液压泵漏油的问题,就能省上万元。

 

“要说自修这项绝活,真是没人能比过张福军。”滚筒班班长郭长满说,“不管是设备的刹车带坏了,刹车片坏了,只要张福军在,就不用愁,他都能修。他不光自己修,还带着大家修,一年省老钱了。”

 

同事鲍庆生点头道:“真是这么回事,张福军就教过我修理、检查、更换设备上的零件。别说,虽然他每次修液压泵什么的都带着我,我现在也能独立修了,但还是没有他的技术硬。”

 

正巧现在就有待修的液压泵,记者决定现场看看张福军是怎么修的。张福军先是把液压泵用台虎钳解体了,一分两半,一眼就发现这台液压泵之所以漏油,是因为盘根的胶圈掉了一小块,很可能是作业中压力过大憋漏的。

 

张福军把旧盘根拆了下来,准备安装新盘根。安装新盘根对密封性要求很高,为了保证安装盘根的位置没有一点沙子等杂物,张福军直接用手背一点点地试探,遇到杂质了就用纸擦下去。

 

 

换上了新盘根,重新组装液压泵。最后两部分闭合的时候,上面有一个连接用于闭合的长方形铁片,铁片两端都有用于紧固的螺丝。这也是一个难点,紧螺丝的时候必须要把铁片压平,让两端受力均匀。要做到这些,没有辅助工具,全凭张福军的手感,真不是谁都行的。


原载于201781日《大庆日报》5-“咱们工人有绝活”专版



监制 | 战怀敬  

撰稿 | 徐智慧 孙娜

编辑 | 杜淑霞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